CN213269045U -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9045U
CN213269045U CN202021891865.9U CN202021891865U CN213269045U CN 213269045 U CN213269045 U CN 213269045U CN 202021891865 U CN202021891865 U CN 202021891865U CN 213269045 U CN213269045 U CN 213269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connecting plate
wall
clamping block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18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灿雄
肖骏琳
李沐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ul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ul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ul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ul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18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9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9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9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涉及建筑建材的领域,其包括墙体,设置于墙体一侧的加固框架,与加固框架靠近墙体一侧的中心处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远离加固框架的一侧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设置于相邻两块第二连接板之间且用于对墙体吸能缓冲的吸能组件,设置于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且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组件,设置于加固框架对角线上的固定杆,以及设置于固定杆靠近墙体一侧且与第二连接板相抵触的支撑板。本申请具有能够增加墙体的缓冲吸能作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建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是由墙体和支柱支撑起来的,所以墙体的牢固与否,与房屋建筑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早期建设的城市老旧房屋与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相比日趋滞后,急需进行现有建筑墙体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
目前在房屋建设中,对建筑墙体的加固改造是指既有建筑墙体因某些原因需在科学检测鉴定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加固修缮措施,或通过结构改造以提高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常见的建筑墙体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方法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大原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降低轴压比。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方法在原构件表面设置型钢,同时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与外包型钢缝隙间灌注高强水泥砂浆,辅以横向缀板或套箍,以提高加固后构件的整体受力性能。外粘钢板加固法,该方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建筑墙体加固方法虽然能够显著提高墙体的刚性,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有墙体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存在有缓冲吸能作用较差,不利于对抗地震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的增加墙体加固的缓冲吸能作用,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包括墙体,还包括设置于墙体一侧的加固框架,与加固框架靠近墙体一侧的中心处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远离加固框架的一侧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设置于相邻两块第二连接板之间且用于对墙体吸能缓冲的吸能组件,设置于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且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组件,设置于加固框架对角线上的固定杆,以及设置于固定杆靠近墙体一侧且与第二连接板相抵触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能组件,可以在墙体承受到较大的冲击震动时,能够对墙体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原有墙体的承载与变形能力,而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可以将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快速的进行卡接,同时还能有效的增加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设置的支撑板,可以对第二连接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加整个加固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吸能组件包括相对两侧与相邻两块第二连接板相连接的吸能件,设置于吸能件内且位于远离墙体一侧的侧壁上的固定板,开设于吸能件靠近墙体一侧的通孔,垂直设置于固定板靠近墙体一侧的且贯穿通孔套筒,活动穿插于套筒内的缓冲杆,设置于套筒内且一端与缓冲杆远离墙体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套筒内壁相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缓冲杆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墙体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板,可以将套筒稳定的安装在固定板的一侧,使缓冲杆的一端能够与墙体相抵触,而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可以缓冲杆与套筒之间形成的缓冲作用,从而能够在墙体受到冲击振动时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板远离加固框架一侧的第一卡接块,设置于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一连接板一侧的第二卡接块,贯穿开设于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上的卡接孔,贯穿设置于卡接孔内且用于固定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的锁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的卡接配合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可以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进行快速的固定,而通过设置锁定件,可以将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进行锁定,从而增加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缓冲杆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缓冲杆与墙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的增加缓冲杆对墙体的缓冲吸能作用。
可选的,所述缓冲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缓冲块远离墙体一侧相连,另一端与套筒靠近墙体一侧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来对缓冲块作进一步的缓冲吸能,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吸能件均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均设置为燕尾榫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均设置为燕尾榫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加固结构的承载能力。
可选的,所述通孔开设有多个且均被套筒所贯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通孔,可以设置多个贯穿通孔的套筒,从而可以增加缓冲杆的安装数量,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加缓冲块与墙体的接触面积。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吸能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将固定板与吸能件相连接,能够使固定板稳定的安装在吸能件内侧壁上,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操作人员对该加固结构的拆装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吸能组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原有墙体的承载与变形能力,而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可以有效的增加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设置的支撑板,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个加固结构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多个通孔,可以设置多个贯穿通孔的套筒,从而可以增加缓冲杆的安装数量,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加缓冲块与墙体的接触面积,另外,通过将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均设置为燕尾榫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加固结构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以及吸能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吸能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吸能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加固框架;2、第一连接板;21、第一卡接块;3、第二连接板;31、第二卡接块;4、固定杆;41、支撑板;5、吸能件;50、固定板;51、通孔;52、套筒;53、缓冲杆;531、缓冲块;532、第二弹性件;54、第一弹性件;6、卡接孔;61、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1。参照图1,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1包括墙体1,在墙体1的一侧安装有加固框架11,加固框架1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杆与两根相互平行的竖杆且整体围成一个方形。同时,在两根横杆与两根竖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固定在横杆与竖杆靠近墙体1中心一侧且阵列固定有多个。
另外,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且第二连接板3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板2远离加固框架11的一侧相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第一卡接块21固定在第一连接板2靠近第二连接板3的一侧,同时,第二卡接块31固定在第二连接板3靠近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其中,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均设置为燕尾榫的结构,安装时,可直接将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进行卡接固定,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拼接。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故在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上均开设有卡接孔6,同时,在卡接孔6内连接有锁定件6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锁定件61为螺杆。
安装时,将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上的卡接孔6进行校准,使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的卡接孔6的孔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然后将锁定件61与卡接孔6螺纹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对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锁定。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能够对墙体1进行有效的吸能,故将相邻两块第二连接板3通过吸能组件进行连接,且吸能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相邻两块第二连接板3之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吸能组件包括吸能件5。吸能件5的周侧均通过连接组件与相邻两块两块第二连接板3相连接。在吸能件5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固定板50,固定板50通过螺栓安装在吸能件5远离墙体1一侧的内侧壁上,同时,在吸能件5靠近墙体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1。
参照图3和图4,在固定板50的一侧安装有套筒52,其中,套筒52垂直安装在固定板50靠近墙体1的一侧。另外,在套筒52内活动穿插有缓冲杆53,且缓冲杆53贯穿通孔51。另外,在缓冲杆53靠近墙体1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块531,缓冲块531所在的平面与缓冲杆5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同时,缓冲杆53远离缓冲块531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54与套筒52的内侧壁相连接。
此外,参照图4,为了进一步增大缓冲杆53对墙体1的缓冲吸能作用,故在缓冲杆53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532,同时,第二弹性件532的一端与缓冲块531远离墙体1一侧相抵触,另一端与套筒52靠近墙体1一侧相抵触。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4与第二弹性件532均为弹簧。
当墙体1受到冲击振动时,与墙体1相抵触的缓冲块531会首先受到冲击,然后将该冲击作用沿着缓冲杆53传递到第二弹性件532与第一弹性件54。从而通过第二弹性件532与第一弹性件54共同对缓冲块531的反作用力,来实现对墙体1所受冲击力的有效抵消。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原有墙体1的抗震承载能力。
参照图1和图2,为了能够对多块第二连接板3进行支撑,故在加固框架11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安装有固定杆4,同时,在固定杆4上安装有支撑板41,其中,支撑板41所在的平面与墙体1所在的平面相平行,且支撑板41靠近墙体1的一侧与第二卡接块31相抵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增加该加固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墙体(1)一侧的加固框架(11),与加固框架(11)靠近墙体(1)一侧的中心处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与第一连接板(2)远离加固框架(11)的一侧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板(3),设置于相邻两块第二连接板(3)之间且用于对墙体(1)吸能缓冲的吸能组件,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与第一连接板(2)之间且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3)与第一连接板(2)的连接组件,设置于加固框架(11)对角线上的固定杆(4),以及设置于固定杆(4)靠近墙体(1)一侧且与第二连接板(3)相抵触的支撑板(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相对两侧与相邻两块第二连接板(3)相连接的吸能件(5),设置于吸能件(5)内且位于远离墙体(1)一侧的侧壁上的固定板(50),开设于吸能件(5)靠近墙体(1)一侧的通孔(51),垂直设置于固定板(50)靠近墙体(1)一侧的且贯穿通孔(51)套筒(52),活动穿插于套筒(52)内的缓冲杆(53),设置于套筒(52)内且一端与缓冲杆(53)远离墙体(1)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套筒(52)内壁相连接的第一弹性件(54);所述缓冲杆(53)远离第一弹性件(54)的一端与墙体(1)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远离加固框架(11)一侧的第一卡接块(21),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靠近第一连接板(2)一侧的第二卡接块(31),贯穿开设于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上的卡接孔(6),贯穿设置于卡接孔(6)内且用于固定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的锁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通过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的卡接配合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53)远离第一弹性件(54)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5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53)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532),所述第二弹性件(532)的一端与缓冲块(531)远离墙体(1)一侧相连,另一端与套筒(52)靠近墙体(1)一侧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吸能件(5)均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块(21)与第二卡接块(31)均设置为燕尾榫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1)开设有多个且均被套筒(52)所贯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0)通过螺栓与吸能件(5)相连接。
CN202021891865.9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Active CN213269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1865.9U CN213269045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1865.9U CN213269045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9045U true CN213269045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9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1865.9U Active CN213269045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9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5776B (zh) 一种可恢复功能装配式抗震剪力墙结构
CN101024987B (zh) 一种楼板消能减震结构
WO2006109580A1 (ja) 既設建物の耐震補強構造及び耐震補強工法
CN108360710B (zh) 一种房屋结构的装配式阻尼墙体
KR101372087B1 (ko) 단위 모듈러 지진하중 흡수장치를 이용한 철골구조물 보강방법
CN109811888B (zh) 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
CN114809277B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双重耗能节点
CN210194876U (zh) 一种原竹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
CN114165093A (zh)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CN213269045U (zh) 一种用于房屋建设的加固墙体
CN110016992B (zh) 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7780564B (zh) 一种装配式加肋钢板-剪力墙
CN216238990U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装配式钢结构框架
CN113738016B (zh) 一种具有蜂巢式隔音结构的建筑混凝土板
CN216341306U (zh) 一种竖向抗拔摩擦摆减震支座
CN112459584B (zh) 一种墙板拼接且地基减震的装配式框架结构
CN109680869B (zh) 一种预制抗震梁及梁节点
CN207553359U (zh) 装配式加肋钢板剪力墙
CN211690755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柱的耗能连接节点
JPH10317712A (ja) 制振壁とその施工方法
CN211229121U (zh) 一种屋面防震结构
CN218911962U (zh) 一种握裹力强的加气混凝土板
CN213143466U (zh)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216195649U (zh) 一种基于h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竖缝连接结构
CN218541035U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耗能连接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