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7202U -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7202U
CN213267202U CN202020898618.5U CN202020898618U CN213267202U CN 213267202 U CN213267202 U CN 213267202U CN 202020898618 U CN202020898618 U CN 202020898618U CN 213267202 U CN213267202 U CN 213267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drying tunnel
sealing
drying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86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Midea Laundry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86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7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7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7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上述烘干装置包括:烘道体,安装在衣物处理装置上,所述烘道体的内部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用于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内输送热气流;加热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风进行加热;温度检测件,安装在所述烘道体上,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烘道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内部不连通的安装结构,所述温度检测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结构内。在本实用新型中,无需在烘道体上开设与内部风道连通的孔来设置温度检测件,保证了风道的密封性,也无需对温度检测件与烘道体之间进行密封,提高了温度检测件与烘道体之间安装的方便性。

Description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具有衣物烘干的功能,通过产生干燥的热风,并将热风吹向桶体内,能够将桶体内潮湿的衣物处理而成为干燥的衣物,极大地提高了对衣物洗涤处理的方便性。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对烘道体内所产生的热风的温度进行检测,采用在烘道体上开设有通孔,将温控器由通孔插入到烘道体的内部进行温度检测。这样设置,由于需要在烘道体上开设有通孔,破坏了烘道体的密封性,便需要对通孔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温控器密封安装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温控器与烘道体之间密封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烘干装置,包括:烘道体,安装在衣物处理装置上,所述烘道体的内部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用于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内输送热气流;加热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风进行加热;温度检测件,安装在所述烘道体上,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烘道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内部不连通的安装结构,所述温度检测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结构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盲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盲孔的底部朝向所述风道的内部凸出。
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间隔设置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烘道体包括:第一单体,固定在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上;
第二单体,与所述第一单体相连,所述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之间;其中,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或所述第二单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槽,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中的一个上;密封头,至少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中的另一个上,所述密封头插设在所述密封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上述的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安装在所述桶体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道体,所述烘道体包括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所述风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风机,用于将风输送到所述风道内;蜗壳,罩设在所述风机的上方,所述蜗壳至少与所述第一单体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蜗壳和/或所述第一单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接头,所述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烘道体连接,所述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桶体相连;其中,所述接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容纳腔的输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包括连接端和用于与所述烘道体连接的第一夹合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桶体固定连接;盖体,包括用于与所述烘道体连接的第二夹合端和用于与所述接头本体连接的固定端;其中,所述接头本体上开设有安装缺口和固定部,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安装缺口上,所述输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烘干装置,包括烘道体、加热件和温度检测件。烘道体的内部形成有风道,加热件设置在风道内,用于对风道内的风进行加热。通过采用在烘道体上设置有与风道内部不连通的安装结构,并将温度检测件安装在安装结构内。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而且无需在烘道体上开设与内部风道连通的孔来设置温度检测件,保证了风道的密封性,也无需对温度检测件与烘道体之间进行密封,提高了温度检测件与烘道体之间安装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在第一方位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烘道体;11、第一单体;111、安装部;112、第一连接部;113、第一连接件;1131、第一本体;1132、第一卡扣件;114、通风部;115、弯折部; 12、第二单体;13、凹槽;14、接头;141、输气通道;142、接头本体;1421、连接端;1422、第一夹合端;1423、安装缺口;1424、固定部;1425、第一安装结构;1426、安装槽;143、盖体;1431、第二夹合端;1432、连接头;144、插接头;1441、流道;146、凸筋;15、第一密封体;16、第二密封体;17、安装结构;18、密封结构;181、密封槽;182、密封头;20、温度检测件;21、风机;22、加热件;23、蜗壳;231、空腔;232、出风口;233、第二连接部; 234、第二连接件;2341、第二本体;2342、第二卡扣件;235、密封件;236、蜗舌结构;2361、导风部;2362、挡风部;237、第二连接结构;2371、连接耳; 2372、通孔;31、桶体;311、容纳腔;313、第一连接结构;3131、连接柱; 313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装置,用于持续产生热气流并输入到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31内,以实现对放置在桶体31的容纳腔311 内的潮湿衣物进行烘干处理。参照图2和图3,该烘干装置包括烘道体1、加热件22和温度检测件20。烘道体1安装在衣物处理装置上,优选是安装在桶体31上。烘道体1的内部形成有风道,该风道用于向桶体31的容纳腔311内输送热气流。加热件22设置在风道内,在通电后产生热量而能够将风道里的风加热成热风。温度检测件20安装在烘道体1上,该温度检测件20用于对风道内的温度值进行检测,使风在风道内被加热后的温度能够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实现对温度检测件20的安装,采用在烘道体1上设置有与风道内部不连通的安装结构17,温度检测件20安装在安装结构17内。这样设置,由于安装结构17没有造成烘道体1结构的完整被破坏,并且,风道内的温度能够传递到安装结构17内。因而,不仅能够实现对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而且还确保了风道的密封性,避免了因温度检测件20的设置而导致风道的密封性被破坏的情况发生,满足了在对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同时还能够确保风道密封性的使用需求,该安装结构17和温度检测件20设置巧妙性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温度检测件20通常为温度传感器,在检测的过程中能够反馈温度检测信号,使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温度检测信号来对加热件22 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进而使风道内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该安装结构17设置为安装盲孔。安装盲孔的开口端朝向外侧(即远离风道的一侧),安装盲孔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少烘道体1(参照图2)的壁厚的作用,通过热传递,使风道里的温度能较快传递到安装盲孔的内壁面上。这样,在安装时,将温度检测件20固定在安装盲孔内,并使温度检测件20与安装盲孔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从而,使安装盲孔内壁面上的温度能够及时被温度检测件20检测到,提高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将安装盲孔的底部朝向风道的内部凸出。即设置在烘道体1(参照图2)上的安装盲孔朝向风道的内部凸出,成为一个鼓包结构。这样设置,风在风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吹向鼓包,鼓包能够接收风的热量,接收到的热量使鼓包结构的温度升高,并通过热传递而传导至温度检测件20,使温度检测件20能够及时检测到温度状态,实现对风道内温度的检测。
具体地由于温度检测件20没有直接设置在风道内,温度检测件20是通过热导感知的方式进行温度的检测。因而,在实际设置中,可通过对风道内实际温度的数值与温度检测件20所检测的温度数值之间的差异进行修正,以确保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还可采用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结构17,每个安装结构 17内均固定有温度检测件20。从而,通过多个温度检测件20来同时对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提升此种温度检测方式下,对风道内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烘干装置,通过采用在烘道体1上设置有与风道内部不连通的安装结构17,并将温度检测件20安装在安装结构17内。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而且无需在烘道体1上开设与内部风道连通的孔来设置温度检测件20,保证了风道的密封性,也无需对温度检测件 20与烘道体1之间进行密封,提高了温度检测件20与烘道体1之间安装的方便性。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烘道体1包括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第一单体11固定在衣物处理装置上,第二单体12与第一单体11相连,风道形成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之间。参照图4,安装结构17设置在第二单体12上。具体地,第一单体11和/或第二单体12上设置有凹槽13,从而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相连后,通过凹槽13来构成中空结构,实现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之间形成有风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将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设置成为两个独立的零件,而且两者中可以是全部或者部分采用钣金件制造而成,具有成型方便,便于安装的优点。而安装结构17便根据实际的设置要求,采用设置在第一单体11和/或第二单体12上,设置方式多样,灵活性好。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上均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分别沿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相连后,两者间的凹槽13共同组合形成风道。同时,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连接边,在连接时,将第一单体11上两侧的连接边与第二单体12上两侧的连接边对应相互叠设,然后通过螺丝类紧固件或其它方式进行固定,便实现了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之间的连接。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连接后的密封性,使在风道内流动的热气流不会发生外泄,还采用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结构18。即采用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两侧相互连接的连接边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18,通过该密封结构18,将两个相互叠设的连接边之间的缝隙密封,进而起到提升风道密封性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6至图8所示,密封结构18包括密封槽181和密封头182。密封槽181通过将连接边弯折而形成,密封头182则为未弯折的连接边的端头部分,密封头182能够与该密封槽181相配合连接。从而,将密封头182插入到密封槽181内而能够实现密封连接。设置时,可以是在第一单体11两侧的连接边上形成密封槽181,而第二单体12两侧未弯折的连接边上则设置成为密封头182;也可以是第一单体11两侧的连接边上形成密封头182,而第二单体12 两侧的连接边上则设置成为密封槽181;还可以是分别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上的连接边上既设置有密封槽181,又设置有密封头182,相连时,使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上两个相互叠设的连接边上的密封槽181和密封头182 位置对应而能够实现匹配相连。这样设置,通过密封头182与密封槽181之间的配合连接,起到了将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密封连接的作用。
如图4和图6所示,具体设置中,根据安装需求,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 12整体的形状具有平直的部分,也还具有折弯的部分,在连接时,位于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平直的部分上的密封结构18采用连续设置的方式来实现密封。而在将第一单体11上折弯的部分和第二单体12上折弯的部分对应相连时,可通过间断设置密封结构18的方式来实现,即折弯的部分位置处的密封结构 18不连续设置,而是间断分布,此种间断设置方式,既能达到密封连接,又能提高折弯的部分实现连接的方便性。并且,由于折弯的部分上曲面结构的存在,因为内应力而容易出现两个相互叠设的连接边贴合不紧密的情况,导致风道密封不完整。此种通过在折弯的部分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18,通过密封头182 和密封槽181之间的配合连接,便起到了连接位置被限定的作用,实现了折弯的部分位置处的两个相互叠设的连接边能够保持紧密贴合,使风道能够保持密封不漏风的连接状态。在具体设置中,位于折弯的部分的位置上,可手动将相叠设的两个连接边中的至少一个折弯而实现密封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烘干装置还包括接头14。接头14的一端与烘道体1(参照图2)连接,接头14的另一端与桶体31相连。具体地,接头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相连后的同一端上,而且接头14能够提供夹持力,在接头14的夹持作用下,能够起到将相互连接的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进一步夹紧的作用,使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 12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提升了风道的密封性。而且,该接头14的设置还用于将风道与桶体31的容纳腔311相连通,即接头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桶体 31上,而接头1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风道和桶体31的容纳腔311的输气通道141。从而,通过接头14的连接,起到将风道与桶体31的容纳腔311相连通,使风道里的热气流能够流入到桶体31内而进行衣物的烘干处理。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头14包括相互相连的接头本体142和盖体143,接头本体142和盖体143之间可以通过螺丝类紧固件或卡扣结构等方式实现相互连接。从而,在接头本体142和盖体143相连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夹持力,起到将设置在接头本体142与盖体143之间的第一单体 11以及第二单体12夹合紧固。具体地,接头本体142包括连接端1421和用于与第一单体11连接的第一夹合端1422,连接端1421用于与桶体31固定连接;盖体143则包括用于与第二单体12连接的第二夹合端1431和用于与接头本体 142连接的连接头1432,同时,在接头本体142上开设有安装缺口1423和固定部1424。安装缺口1423的形状与盖体143的轮廓形状保持基本相同。在装配时,将盖体143盖合在安装缺口1423上,此时的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便被夹设在第一夹合端1422与第二夹合端1431之间,然后使第一夹合端1422 与第二夹合端1431相互连接,并将连接头1432固定连接在固定部1424上。这样,便能够实现盖体143与接头本体142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还能够实现对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的夹持固定。而盖体143盖合在安装缺口1423上,输气通道141便形成在接头本体142与盖体143之间,用于将风道与桶体31 的容纳腔311连通,实现将风道内的热气流输送到桶体31的容纳腔311中。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确保夹设在第一夹合端 1422与第二夹合端1431之间的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位置的稳定性,采用将接头14设置成还包括第一安装结构1425和第二安装结构1433。第一安装结构1425设置在第一夹合端1422上,第一安装结构1425用于供第一单体11 连接;第二安装结构1433设置在第二夹合端1431上,第二安装结构1433用于供第二单体12连接。在连接后,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上的分别用于与接头14相连的一端便被夹设在第一安装结构1425以及第二安装结构1433之间。具体地,第一安装结构1425和第二安装结构1433可均为连接槽形式,即在第一夹合端1422和第二夹合端1431上通过凹陷的方式分别形成有连接槽,并使第一夹合端1422上的连接槽的形状优选与第一单体11上用于插入相连的一端的形状相匹配;同样,使第一夹合端1422上的连接槽的形状也优选与第二单体 12上用于插入相连的一端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在连接时,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上用于连接固定的一端分别插入到对应的连接槽内,能够可靠实现装配连接,而且在连接槽的限位固定下,能够起到对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 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定的作用。并且,连接槽的长度还能够对第一单体11和第二单体12所插入连接的深度进行限定,使插入的长度能够满足可靠连接的需求。同时,为了提升连接后的密封性,可采用在连接槽内设置有密封件,通过密封件来进行密封,提升整体装配后的密封性。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接头14还包括插接头144。插接头144凸设在连接端1421朝向桶体31的一面上,插接头144用于插入到桶体31上的通风孔内。这样,在接头14与桶体31固定连接时,可将插接头144插入到桶体31上的通风孔内,通过插接头144与通风孔的配合,能够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提高了接头14与桶体31之间安装连接的方便性。同时,在插接头144的内部设置有与输气通道141相连通的流道,通过该流道,用于实现使输气通道141与桶体31的容纳腔311相连通,进而能够使风道内的热气流能够进入到筒体内。
如图5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接头14还包括第一密封体15。第一密封体15夹设在连接头1432和固定部1424之间,用于密封连接头1432与固定部1424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固定部1424设置的方式优选按照盖体143的轮廓形状而匹配设置,并将第一密封体15设置在连接头1432和固定部1424之间。这样,使盖体143与接头本体142之间除了用于夹持第一单体 11(参照图1)和第二单体12之外的部分都设置有第一密封体15,从而,在将盖体143与接头本体142装配连接时,通过挤压第一密封体15,使第一密封体 15发生弹性形变而能够实现将连接头1432和固定部1424之间的间隙密封,确保输气通道141的密封性。
如图5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接头14还包括第二密封体16。具体地,沿固定部1424的形状,在固定部1424上开设有安装槽1426,将第二密封体16设置在安装槽1426内,并使连接头1432抵压在第二密封体 16上。这样,连接头1432在与固定部1424相连的过程中,通过连接头1432 对第二密封体16进行挤压而能够使第二密封体16发生弹性形变,进而起到密封连接头1432与固定部1424之间间隙的作用。而且,将第二密封体16设置在安装槽1426内,便能通过安装槽1426来对第二密封体16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能够确保第二密封体16即便被挤压,仍然能够保持密封位置不偏移,密封可靠性好。而且此种设置方式下,第二密封体16与第一密封体15共同对连接头1432 和固定部1424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提升了输气通道141的密封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将第一密封体15设置为由海绵制成,而第二密封体16设置为由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由于海绵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性能较大,相较于海绵材料,橡胶或硅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性能略小于海绵材料。这样设置,并使第一密封体15的顶面高于第二密封体16的顶面。从而,在盖体143与接头本体142装配连接时,即便第一密封体15的高度高于第二密封体 16的高度,但第一密封体15在挤压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幅度大于第二密封体16,因而受力下的第一密封体15不会阻挡第二密封体16发生弹性形变,第一密封体15和第二密封体16在挤压下均能够发生变形。如此,在第一密封体 15和第二密封体16的双重密封作用下,可靠提升了盖体143与接头本体142 之间的密封性,进而使输气通道141的密封性得到了保障。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接头14还包括凸筋146。该凸筋146环绕安装缺口1423的轮廓设置在接头本体142上。这样,凸筋146 与固定部1424之间便形成有安装台阶,盖体143设置在安装台阶上,通过该安装台阶能够为盖体143盖设在安装缺口1423上的位置进行定位,提升了盖体 143与接头本体142之间安装的方便性。同时,由于第一密封体15设置在固定部1424上,该安装台阶还能够对第一密封体15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使第一密封体15即便被挤压,仍然能够保持密封位置不偏移,保证可靠密封。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该衣物处理装置至少具有衣物烘干的功能,以能够将潮湿衣物的衣物干燥。当然,也可以是还具有衣物的洗涤功能;而安装的方式是壁挂式或非壁挂式。具体地,参照图3,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31、上述的烘干装置、风机21和蜗壳23。桶体31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311,待处理的衣物在容纳腔311内实现洗涤和/或烘干处理,烘干装置安装在桶体31上,烘干装置用于产生热气流对容纳腔311内的衣物进行烘干,以提高衣物干燥处理的方便性。风机21用于将风输送到风道内,而蜗壳23罩设在风机21的上方,通过蜗壳23将遮盖风机 21,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参照图12,该蜗壳23的内部形成有容纳风机21的空腔231和用于供风流向风道的出风口232,出风口232与风道相连通。具体地,风机21可以与蜗壳23和/或第一单体11连接而实现固定安装。而且蜗壳 23可以是至少与第一单体11连接,蜗壳23在安装固定后,风机21位于该空腔231内,在空腔231内进行转动而产生风,该风由出风口232输出而进入到风道内,使风在风道内被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衣物处理装置,在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的过程中,风被加热成为干燥的热气流进入到桶体31的容纳腔311中,并带走潮湿衣物上的水汽而转变成为温湿气体,该温湿气体从桶体31的容纳腔311中排出后,可以是直接排空;也可以是通过冷凝装置的处理而析出水分,转变成为低温干燥的风,随后被风机21抽吸到风道内,再次进行加热而成为干燥的热风,继续被输送到桶体31的容纳腔311中进行衣物的烘干处理。该衣物处理装置进行衣物烘干处理的工作模式多样,具体地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选择,在此并不做限定。
如图1和图1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单体11由钣金件一体冲压成型,为了降低第一单体11冲压成型的难度,采用将第一单体11的整体形状设置成包括安装部111、通风部114和弯折部115。第一单体12与通风部114相连,从而在通风部114和第一单体12之间形成风道;弯折部115用于将通风部114和安装部111相连而成为一个整体,使通风部114和安装部111 之间在通过弯折部115相连后,所形成的整体形成呈阶梯状的结构,与桶体31 上用于安装通风组件的形状相匹配,以能满足通风组件的安装固定。具体为,沿风流动的方向,通风部114位于安装部111的前上方。这样,相较于通风部 114所在的平面,安装部111的位置得到了下沉,使安装部111所在的平面低于通风部114所在的平面,从而通风部114、安装部111和弯折部115所在的平面相连所形成的轮廓形状大致呈阶梯状。而阶梯状的结构使安装部111的高度得到了降低,即降低了安装部111成型的深度。这样设置,不仅能够满足风机的安装需求,而且在通过钣金件冲压成型安装部111时,无需冲压成型深度较大的安装部111,降低了安装部111所需要冲压成型的深度,使安装部111的生产难度得到了降低,提高了加工成型的方便性,也能够防止安装部111产生褶皱,使内壁面保持为平整面,提升了通风性能。
上述中,通风部114、安装部111和弯折部115所在的平面是指第一单体 11上与第二单体12或蜗壳23相接触的平面。
如图1和图1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根据实际的装配需求,可采用将弯折部115设置呈“倾斜状”或者呈“水平状”。而安装部111与通风部 114之间所在的平面可以是相互平行或不平行。这样设置所形成的通风组件,使其形状能够与桶体31上的安装位置的形状相匹配,在安装时,使通风部114 和安装部111能够与桶体31上的安装位置保持基本贴合,以便于安装固定,提升安装后的可靠性和方便性。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为实现蜗壳23与第一单体11的连接,采用在第一单体1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2,在蜗壳2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33,通过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3相叠设,并采用通过螺丝类紧固件进行固定,便实现了蜗壳23与第一单体11之间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提高蜗壳23与第一单体11之间连接的方便性,降低蜗壳 23与第一单体11之间固定连接所需要的螺丝类紧固件的数量。采用在第一连接部112上至少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3,第二连接部233上至少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34,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234能够卡合连接。这样,在进行蜗壳23与第一单体11之间的连接时,将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3相互叠设,并使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234的位置能够对准,从而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234能够卡合相连。同时,还在相互叠设的第一连接部112 和第二连接部233的其它位置处还通过设置螺丝类紧固定进行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实现了蜗壳23与第一单体11之间的连接既通过螺丝类紧固件来固定,又通过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234之间相卡合的方式来固定,此种通过螺丝类紧固件与卡合连接相结的方式来实现蜗壳23与第一单体11之间的连接,不仅能够减少螺丝类紧固件设置的数量,提升蜗壳23安装的方便性,同时,卡合连接的方式能够减少因设置螺丝孔而破坏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3 结构完整性的情况,进而提升了蜗壳23与第一单体11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优选将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3均设置为法兰结构,而且两者间的形状基本相同,以便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3能够保持相互叠合,实现匹配连接。
如图5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件113包括第一本体1131和第一卡扣件1132。第一本体113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2上,第二连接件234包括第二本体2341和第二卡扣件2342,第二本体2341设置第二连接部233上。具体地,优选将第一本体1131设置为板状结构,第一本体1131 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2上,第一本体1131的另一端朝上延伸设置。同样,也优选将第二本体2341设置为板状结构,第二本体234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部233上,第二本体2341的另一端也朝上延伸。而第一卡扣件1132设置在第一本体1131上,第二卡扣件2342设置在第二本体2341上。第一卡扣件1132 和第二卡扣件2342所设置的位置需要确保两者能够实现连接。从而,在装配连接时,通过挤压使第一本体1131和/或第二本体2341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第一卡扣件1132和第二卡扣件2342相互卡合而实现连接,连接操作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可将第一卡扣件1132设置为卡钩,第二卡扣件 2342则为卡孔;或将第一卡扣件1132设置为卡孔,第二卡扣件2342则为卡钩。卡孔形状与卡钩的形状保持匹配,以便卡钩能够卡入到卡孔内而实现钩挂,连接方便性好。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单体11上的安装部 111用于容纳风机21,蜗壳23与安装部111连接而实现将风机21密封安装在蜗壳23和安装部111之间。而这样,该第一连接部112便设置在安装部111上,以能够与蜗壳23上的第二连接部233匹配连接。具体地,为使蜗壳23与安装部111之间能够可靠实现密封连接而防止漏风,采用在在蜗壳23上还设置有密封件235,该密封件235用于插入到安装部111内,并抵压在安装部111的底壁上。即在蜗壳23与安装部111连接后,密封件235的下端便抵压在安装部 111的底壁上,起到将密封件235与安装部1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作用。这样,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3相贴合而能够实现第一次密封,而密封件235的下端抵压在安装部111的底壁上实现第二次密封。这样,在安装部 111和蜗壳23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用于进行密封的结构,能够对蜗壳23与安装部111的连接处进行双重效密,避免出现漏风,提升了蜗壳23与安装部111 连接处密封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4所示,密封件235沿蜗壳23的轮廓形状连续设置,且避开出风口232所在位置。具体地,该密封件235的上端连接在蜗壳23边缘的底部,密封件235的下端朝下延伸设置,以在蜗壳23与烘道体1连接时,密封件235的下端能够插入到安装部111内,并抵压在安装部111的底壁上。这样设置,实现了在蜗壳23与安装部111相连接的位置范围内,除了出风口232 所在的位置之外均设置有密封件235,通过密封件235的下端抵压在安装部111 的底壁上,并保持挤压状态,从而能够将密封件235的下端与安装部11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可靠密封,起到防止漏风的作用。
上述中,密封件235的下端是密封件235上朝向于安装部111所在的方向的一端,而密封件235的上端则是指与密封件235的下端方向相反的一端。
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采用将第二连接部233 沿蜗壳23的轮廓形状连续设置,形成为环形状,并使第二连接部233的内沿垂直连接于密封件235的侧壁,第二连接部233的外沿则朝外延伸,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12固定连接,而安装部111上所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2的分布方式与第二连接部233保持相同。这样,使蜗壳23上除去出风口232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33,而且第二连接部233所设置的位置与烘道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2的位置能够保持匹配,从而在连接时,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33相互叠设,再通过螺丝类紧固件来实现两者间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风机21位于蜗壳23的空腔231中,风机21转动所产生的风经过出风口232流出而进入到风道内。如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使空腔231中的风能够顺畅排出而进入到风道内,采用在密封件235位于出风口232处的一端上设置有蜗舌结构236,该蜗舌结构236用于引导空腔231 内的风及时排出,并能防止排出的风发生回流而在空腔231内循环流动,导致风无法排出的情况出现,有利于风机21排风效率的提高。而且,该蜗舌结构 236直接采用将由密封件235弯折而形成,无需额外单独进行结构设置,提高了蜗舌结构236设置的方便性,有利于降低蜗壳23生产制造的难度。
如图12所示,该蜗舌结构236包括导风部2361和挡风部2362,导风部2361 的一端与密封件235连接,导风部2361的另一端与挡风部2362连接。具体地导风部2361朝向出风口232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折,从而,能够防止导风部2361 造成出风口232的宽度发生降低,在保证了出风口232具有足够的排风面积的同时还能够引导空腔231内部的风排出。而挡风部2362为板状结构,并位于靠近风道所在的一侧。该挡风部2362的设置用于阻挡由出风口232流出的风回流到空腔231内,使从出风口232排出的风在进入风道内后,通过挡风部2362 的阻挡,能够避免高速流动的风发生漩涡而回流至空腔231内。实际设置中,将该挡风部2362优选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从而所形成的出风口232的形状大致为:自风由空腔231流出至风道内的方向,出风口232的宽度逐渐增大,从而风在经过出风口232流出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大的通过面积,提升了排出的顺畅性。
上述中,出风口232宽度方向的外侧是指能够使出风口232的宽度变大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将导风部2361设置呈圆弧状,而且使导风部 2361的半径小于风机21的半径。具体地,由于导风部2361的形状大小影响到风在流经导风部2361时所产生的噪声大小。因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将导风部2361的半径设置成为风机21的半径的3%~6%。这样,使导风部 2361的形状在满足引导风排出的同时,还能降低噪声的产生,提升实际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采用将蜗壳23与桶体 31固定连接,因而,在桶体3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313,蜗壳2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237,并将第一连接结构313和第二连接结构237相连,从而使蜗壳23与桶体31固定连接。这样设置,该蜗壳23不仅与第一单体11连接,还与桶体31固定连接,提升了蜗壳23安装固定的稳定性。而且此种连接固定方式,由于第一单体11上的安装部111位于蜗壳23与桶体31之间,在蜗壳 23与桶体31的相连时,起到了对安装部111进行夹设固定的作用,使蜗壳23 与安装部111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能够进一步提高蜗壳23与安装部111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结构313包括连接柱3131和设置在连接柱3131上的连接孔3132。连接孔3132通常沿连接柱3131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并且连接孔3132优选为螺纹结构,从而螺丝类的紧固件在拧入后能够实现螺纹连接。而第二连接结构237包括连接耳2371 和设置连接耳2371上的通孔2372,该通孔2372用于供紧固件的一端穿过并拧入到连接柱3131上的连接孔3132,以能够实现第一连接结构313和第二连接结构237之间的连接,进而使蜗壳23能够固定安装在桶体31上。具体地,实际设置中,可将桶体31上的第一连接结构313和蜗壳23上的第二连接结构237 相匹配设置有多组,在连接时,使每组中的第二连接结构237上的通孔2372 与第一连接结构313上的连接孔3132对准,再将螺丝类紧固件拧入而完成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可靠性好。并且,还可采用在每个连接耳237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372,并对应在同一个连接柱3131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连接孔3132或是在桶体31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结构313。这样,在一个连接耳2371上通过多个紧固件来进行固定,能够提升蜗壳23与桶体3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烘道体1采用钣金件设置,生产成本低,制造成型方便。而且烘道体1通过夹合固定的方式实现进一步固定,提升了烘道体1内部风道的密封性。同时,蜗壳23与安装部111之间具有双重密封设计以及在接头14上设置有双重密封结构18,有效提高了烘道体1 整体的密封性,进而使衣物处理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道体,安装在衣物处理装置上,所述烘道体的内部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用于向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内输送热气流;
加热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风进行加热;
温度检测件,安装在所述烘道体上,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烘道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内部不连通的安装结构,所述温度检测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结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盲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盲孔的底部朝向所述风道的内部凸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间隔设置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体包括:
第一单体,固定在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上;
第二单体,与所述第一单体相连,所述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之间;
其中,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或所述第二单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密封槽,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中的一个上;
密封头,至少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中的另一个上,所述密封头插设在所述密封槽内。
8.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安装在所述桶体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道体,所述烘道体包括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所述风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风机,用于将风输送到所述风道内;
蜗壳,罩设在所述风机的上方,所述蜗壳至少与所述第一单体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蜗壳和/或所述第一单体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接头,所述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烘道体连接,所述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桶体相连;
其中,所述接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容纳腔的输气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
接头本体,包括连接端和用于与所述烘道体连接的第一夹合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桶体固定连接;
盖体,包括用于与所述烘道体连接的第二夹合端和用于与所述接头本体连接的固定端;
其中,所述接头本体上开设有安装缺口和固定部,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安装缺口上,所述输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
CN202020898618.5U 2020-05-22 2020-05-22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267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618.5U CN213267202U (zh) 2020-05-22 2020-05-22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618.5U CN213267202U (zh) 2020-05-22 2020-05-22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7202U true CN213267202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8618.5U Active CN213267202U (zh) 2020-05-22 2020-05-22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7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55845U (zh) 烘干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3267202U (zh)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2955844U (zh) 风机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2376241B (zh) 烘道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016369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2376238B (zh) 通风组件、烘干部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2376239B (zh) 烘干部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2376240B (zh) 衣物处理装置
WO2018130032A1 (zh) 一种干衣机的密封结构以及干衣机
CN21031496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995810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5887676U (zh) 一种壁挂式衣物处理设备及其烘干组件
CN215424485U (zh) 一种冷凝结构及应用其的洗碗机
CN112301695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5887657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烘干组件
CN210140701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6338608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5800547U (zh) 一种顶盖、侧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5714121U (zh) 一种风道后盖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5887656U (zh) 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通风组件及烘干组件
CN216129855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烘干组件
CN112376242B (zh) 烘干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8469267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消毒柜
CN215887660U (zh) 一种壁挂式衣物处理设备及其烘干组件
CN115216942A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烘干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