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0701U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0701U
CN210140701U CN201920371076.3U CN201920371076U CN210140701U CN 210140701 U CN210140701 U CN 210140701U CN 201920371076 U CN201920371076 U CN 201920371076U CN 210140701 U CN210140701 U CN 21014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fixing
positioning
drying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710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刚
徐春芳
唐雨生
高久兴
涂有明
余鑫
全先轲
刘全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710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0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烘道组件,开设有进风口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风口,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冷凝器,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接口和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二接口,用于将烘干中所产生的水汽凝结;其中,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桶体的外壁面固定,且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定位固定位置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对应设置在所述桶体上的定位件匹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通过采用将冷凝器与烘道组件分开进行组装的设置方式,安装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方便快捷,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冷组件的装配,如洗干一体机(包括壁挂式和非壁挂式)的烘冷组件的装配,先将冷凝器与烘道组件固定,预组装为一个整体的烘冷组件后,再将整体烘冷组件安装在桶体上。该装配方式对预组装要求较高和且耗时较长,在整体烘冷组件安装到桶体的过程中,由于冷凝器容易产生形变,不方便安装,从而导致安装效率低下,存在安装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冷凝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烘道组件,开设有进风口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风口,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冷凝器,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接口和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二接口,用于将烘干中所产生的水汽凝结;其中,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桶体的外壁面固定,且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定位固定位置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对应设置在所述桶体上的定位件匹配。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通道;第一连接耳,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第二连接耳,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用于将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桶体的外壁面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耳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件包括用于穿过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桶体的外壁面设置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第一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固定耳,用于与所述桶体的外壁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桶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耳对应的第二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耳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对应。
优选地,所述烘道组件包括:烘道体,固定在所述桶体的外壁面,所述烘道体一端为所述进风口,另一端为所述出风口;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烘道体内。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采用将冷凝器的相对两端与桶体外壁面的固定,并通过设置定位结构来先定位固定的位置。此种将冷凝器单独固定安装在桶体的外壁面,从而实现烘道组件与冷凝器分开安装。克服了将烘道组件与冷凝器固定连接成为一体后再进行装配所存在的烘道组件与冷凝器的预组装要求,且避免了大型烘冷组件整体安装到桶体过程容易出现冷凝器形变的问题,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安装在桶体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第二端固定在桶体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第一端固定在桶体上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第一端固定在桶体上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桶体;13、冷凝器;14、定位结构;15、定位件;16、固定孔;17、第一固定件;18、第二固定件;19、连接孔;111、容纳腔;131、第一接口;132、第二接口;133、第一端;134、第二端;135、壳体;136、第一连接耳;137、第二连接耳;138、固定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11、烘道组件和冷凝器13。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洗干一体机或烘干机等形式,安装方式包括壁挂式和非壁挂式。
如图1所示,桶体11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111,衣物在容纳腔111内被洗涤烘干或单独烘干。本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使用状态下的前外桶和后外桶,实施例中的桶体11可以是后外桶。桶体11具有形成容纳腔111的桶壁,远离容纳腔111一侧的壁面为外壁面,面向容纳腔111一侧的壁面为内壁面。烘道组件开设有进风口以及与容纳腔111连通的出风口,用于对容纳腔111内的潮湿衣物进行烘干;冷凝器13开设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第一接口131(参照图2)和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二接口132,用于将烘干所产生的水汽凝结。
衣物烘干具体方式为:气体由进风口进入烘道组件,在烘道组件内被加热,加热后的气体由出风口离开烘道组件,进入容纳腔111,热气流带走衣物中的水分成为湿热气体从第一接口131进入到冷凝器13内,冷凝器13内设置有冷凝部件,将湿热气体降温冷却为凝结水和冷气体,冷气体由第二接口132经进风口进入到烘道组件,实现循环使用。通过上述工作方式而实现衣物的烘干。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冷凝器1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桶体11的外壁面固定,而且,冷凝器13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预先定位固定位置的定位结构14,定位结构14与对应设置在桶体11上的定位件15(参照图4)匹配。通过相对两端的固定,将冷凝器13单独稳定的与桶体11的外壁面固定,即可实现将冷凝器13单独安装在桶体11上。而且,在固定安装冷凝器13之前,通过定位件15与定位结构14的配合而实现将冷凝器13固定在桶体11上的位置预定定位,便能够提高后续固定操作时的方便性,便于固定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端”并不限定为某个方向的极限位置的点,理解为靠近极限位置的区域。由于冷凝器13外形为长条状,从整个冷凝器13稳定固定考虑,相对两端为沿着冷凝器13长度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两端部区域,即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上下两端。通过将冷凝器13的两端固定在桶体11上,从而实现将冷凝器13单独固定安装在桶体11上,克服了先将冷凝器13与烘道组件组装成烘冷组件整体再进行安装的复杂缺陷,此种将冷凝器13与烘道组件分开进行安装,安装方式不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可在总装线上直接进行安装,方便快捷,有效提高组装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冷凝器13(参照图1)包括壳体135、第一连接耳136和第二连接耳137。壳体135为长条形,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连通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的通道,使容纳腔111的湿热气体从第一接口131进入到壳体135,在壳体135内流动凝结成冷却成水和冷气体,水由壳体135排出衣物处理装置,冷气体由第二接口132回流到烘道组件内。其中,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接口131低于第二接口132,即第一接口131与容纳腔111底部的开口相连,湿热气体在壳体135内向上流动并被冷却,形成冷凝水的部分沿壳体135下流,通过在第一接口131处开设的排水口排出洗衣机,形成冷气体的部分继续沿冷凝管往上流动至第二接口132。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耳136设置在壳体135的第一端133,第二连接耳137设置在壳体135的第二端134,第二端134与所述第一端133相对。即:通过在壳体135相对两端设置两个连接件,第一连接耳136和第二连接耳137具体实现将冷凝器1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桶体11的外壁面固定。壳体135的第一端133和第二端134指壳体135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区域,并不仅限于端点,例如,可以是到端点的距离小于壳体135整体长度20%的区域。第一连接耳136和第二连接耳137的一端均连接在壳体135的外壁面,参照图4和图5,另一端可通过螺丝类紧固件与桶体11的外壁面固定连接而实现冷凝器13(参照图1)的整体固定安装。该第一连接耳136和第二连接耳137的设置,增大了与桶体11的外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固定安装的操作,而且接触面积大,也提高了安装的稳定牢固性。
具体地,根据设计要求,将第一接口131设置在第一端133,第二接口132设置在第二端134。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接口131位于壳体135的下端,第二接口132位于壳体135的上端。通过上述设置,最大长度的利用了壳体135内部的通道,优化了冷凝效率。
进一步的,根据安装定位需求,可将定位结构14设置壳体135的恰当位置处,满足冷凝器13固定安装时的预先定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将定位结构14设置在第一连接耳136和/或第二连接耳137上。这样,在进行安装冷凝器13的操作时,先通过定位件15(参照图4和图5)和定位结构14的配合连接,将冷凝器13(参照图1)的固定位置定位,防止固定位置发生变动,进而再进行固定安装,从而提高固定安装的方便性和固定位置的准确性。
具体的,如图6所示,定位结构14包括定位孔,定位件15包括用于穿过定位孔的定位柱。在进行定位操作时,将定位柱穿设在定位孔内即可实现固定安装前的定位。优先的,定位柱的高度大于定位孔的深度,以防止安装过程中定位柱从定位孔中掉出。定位柱的直径略小于定位孔的孔径,以方便定位柱穿入定位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2,在第一连接耳136和第二连接耳137中都设置有定位结构14,而桶体11上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定位件15。这样,在定位连接时,可先将第一连接耳136上的定位孔套入到桶体11对应位置上的定位柱,然后将第二连接耳137上的定位孔套入到桶体11对应位置上的定位柱即可实现定位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安装顺序可以互换,可以先将第二连接耳137定位连接之后,再进行第一连接耳136的定位连接。此种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由于定位柱高于定位孔的深度,因而能够确保定位连接的可靠性,不会随意松动脱落。
优选的,在定位柱上设置有导向结构,通过该导向结构来导向定位柱插入到定位孔内。该导向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定位柱顶端上的斜面或弧面,使定位柱顶端的尺寸小于底端的尺寸,从而便于定位柱穿入到定位孔内,提升定位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定位结构14设置成定位槽或定位筋,而设置在桶体11上的定位件15可对应设置为能够匹配连接的结构,与定位槽形状匹配的凸柱,与定位筋相匹配的凹槽等。设置方式灵活、多样。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为实现对定位后的冷凝器13的固定,可在第一连接耳136和/或第二连接耳137上开设有固定孔16,桶体11的外壁面设置与固定孔16对应的第一固定件17(参照图4和图5)。从而,在固定时,将第一固定件17与固定孔16对准,然后将螺丝类紧固件的一端插入固定孔16并拧入到第一固定件17内,即可实现将第一连接耳136和/或第二连接耳137固定在桶体11的外壁面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该冷凝器13还包括固定耳138,用于与桶体11的外壁面固定,设置于壳体135的外表面,而在桶体1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与固定耳138对应的第二固定件18(参照图4和图5)。固定连接时,便可将螺丝类紧固件穿过固定耳138而拧入到第二固定件18内,拧紧之后便可实现将固定耳138固定连接在桶体11上。优选的,固定耳138设置在壳体135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从而在第一连接耳136和第二连接耳137之外,增加了与桶体11外壁面固定的部件,进一步提高了冷凝器13在桶体11上固定的稳定性。而且,在第一端133和第二端134的区域内也可以设置有固定耳138,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安装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壳体13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耳138,而且根据不同位置处的装配情况,可将不同位置处的固定耳138的形状设置成不相同。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固定耳138设置有连接孔19,连接孔19与第二固定件18(参照图4和图5)对应。这样,将连接孔19与第二固定件18位置对准之后便实现固定位置的对准,之后将螺丝类紧固件拧入到第二固定件18内即可。
烘道组件包括烘道体和加热件。烘道体固定在桶体11的外壁面,例如,固定在桶体11的顶部外表面。烘道体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加热件设置在烘道体内。在进行烘干操作时,加热件将从进风口进入烘道体内的空气加热并由出风口将加热后的气体送入容纳腔111内。容纳腔111与出风口连接的开口设置在容纳腔111的顶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高于出水口和第一接口131的位置。从而烘道组件加热,热气流向下流经容纳腔111中的衣物,带走水分成为湿热气体进入冷凝器13向上流动冷凝成为水和冷气体,冷气体继续上流再次进入烘道体内加热。
烘道组件的固定安装在冷凝器13的固定安装之后,通过烘道体的进风口与冷凝器13的第二接口132连通的定位关系,以及烘道体的出风口与容纳腔111连通的定位关系确定烘道组件的位置,然后再将烘道组件固定在桶体11外壁面的对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器13的相对两端与桶体11外壁面的固定,并通过设置定位结构14来先定位固定的位置。此种将冷凝器13单独固定安装在桶体11的外壁面,从而实现烘道组件与冷凝器13分开安装。克服了将烘道组件与冷凝器13固定连接成为一体后再进行装配所存在的烘道组件与冷凝器13的预组装要求,且避免了大型烘冷组件整体安装到桶体11过程容易出现冷凝器13形变的问题,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
烘道组件,开设有进风口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风口,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冷凝器,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接口和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二接口,用于将烘干中所产生的水汽凝结;
其中,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桶体的外壁面固定,且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定位固定位置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对应设置在所述桶体上的定位件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通道;
第一连接耳,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
第二连接耳,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用于将所述冷凝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桶体的外壁面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耳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件包括用于穿过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柱。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桶体的外壁面设置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第一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
固定耳,用于与所述桶体的外壁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桶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耳对应的第二固定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组件包括:
烘道体,固定在所述桶体的外壁面,所述烘道体一端为所述进风口,另一端为所述出风口;
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烘道体内。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导向结构。
CN201920371076.3U 2019-03-21 2019-03-21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14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1076.3U CN210140701U (zh) 2019-03-21 2019-03-21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1076.3U CN210140701U (zh) 2019-03-21 2019-03-21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0701U true CN210140701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71076.3U Active CN210140701U (zh) 2019-03-21 2019-03-21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0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369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0140701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1748990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0995810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5714121U (zh) 一种风道后盖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2955845U (zh) 烘干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900068U (zh) 除湿机
CN111809339A (zh) 一种壁挂式洗衣机
CN214193854U (zh) 烘道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20503482U (zh) 一种排水系统及洗衣机
CN218621461U (zh) 洗干一体机
CN213267202U (zh) 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230169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5800547U (zh) 一种顶盖、侧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1368138U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7758036U (zh) 一种冷凝排水系统
CN112376241B (zh) 烘道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21142213U (zh) 一种冷凝装置、烘干组件和智慧滚筒式洗衣机
CN217869577U (zh) 一种新型洗衣烘干装置
CN212955844U (zh) 风机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948554U (zh) 一种服务板固定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6838656U (zh) 一种直排式干衣机
CN216688766U (zh) 一种具有出风功能的蒸汽刷
CN221098833U (zh) 一种提升散热性能的除湿机
CN215251844U (zh) 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