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8427U -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8427U
CN213248427U CN202021249594.7U CN202021249594U CN213248427U CN 213248427 U CN213248427 U CN 213248427U CN 202021249594 U CN202021249594 U CN 202021249594U CN 213248427 U CN213248427 U CN 213248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straight
section
passag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95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金炬
李建
毛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95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8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8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8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该排气结构包括:壳体;排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排气通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和排气口位于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排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直道和排气弯道。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破泡结构的破泡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电炊具进行烹饪的过程中,液体状态的粥和浓汤等食物会形成气泡并由排气口排出,从而出现溢锅。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溢锅的问题,在电炊具的盖体中设置有破泡阀,但是破泡阀的破泡效果不佳。
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破泡结构的破泡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破泡结构的破泡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气结构,排气结构包括:壳体;排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排气通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和排气口位于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排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直道和排气弯道。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进行烹饪的过程中,气泡会通过进气口进入排气通道内,在气泡经过排气弯道时,气泡的流速会减慢,使得尽可能多的气泡与排气通道的通道壁相撞,气泡撞击通道壁使得气泡破碎,实现气液分离,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气体继续沿排气通道流动并由排气口排出。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出现溢锅。采用设置排气通道,并在排气通道内设置排气直道和排气弯道的方式,能够提高破泡效果。
进一步地,排气弯道与排气直道为多个,排气弯道与排气直道在进气口至排气口的方向上交替布置。利用多个排气弯道同时对气泡进行减速破泡,能够进一步提升破泡效果。
进一步地,排气直道至少包括三个,相邻两个排气直道之间的角度a小于90°,如此可以设置尽可能多的排气直道和排气弯道,从而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
进一步地,各相邻的两个排气直道之间的角度相等。具体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元件避让部,通过使各相邻的两个排气直道之间的角度相等,便于对元件避让部进行布设,利用元件避让部避让烹饪器具上的元器件。
进一步地,多个排气弯道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壳体的边沿处,使得排气直道尽可能长,如此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提升破泡效果。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还包括与排气直道连通的限压阀避让腔,限压阀避让腔的上部开口形成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利用限压阀避让腔可对盖体组件的限压阀进行避让,部分限压阀穿设在限压阀避让腔内,限压阀的排气孔与排气结构的排气口相连通,以将排气通道内的气体排出至外界。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相对布置的两个筋板,两个筋板的内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通道形成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于筋板的底部。采用底板和筋板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优点,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底板的上表面由排气口至进气口向下倾斜设置。排气通道内的气泡破裂后产生的液体可通过倾斜设置的排气通道经进气口回流至容器内,避免液体在排气通道内聚集。
进一步地,排气直道包括第一直道段、第二直道段、第三直道段以及第四直道段,排气弯道包括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以及第三折弯段,第一直道段、第一折弯段、第二直道段、第二折弯段、第三直道段、第三折弯段以及第四直道段顺次设置,其中,第一直道段的长度为b1,第二直道段的长度为b2,第三直道段的长度为b3,第四直道段与第三折弯段的连接处至排气通道的排气口之间的距离为b4,其中,b1=b4,b2=b3,b1=0.5×(b2),或者,第一直道段的长度为b1,第二直道段的长度为b2,第三直道段的长度为b3,第四直道段的长度为b4,其中,b1=b4,b2=b3,b1=0.5×(b2)。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且相邻两个排气直道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元件避让部。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的宽度c在2.5mm与3.5mm之间,和/或,排气通道的深度大于等于7mm,排气通道在此截面面积不易产生水膜,能够保证通道通畅,还能够提升排气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包括盖体,盖体上设置有排气孔,盖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盖体下方的排气结构,排气结构为上述提供的排气结构,排气结构的排气口与排气孔相连通。上述的排气结构能够有效地进行破泡和防溢。因此具有该结构的盖体组件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为上述提供的盖体组件。上述的盖体组件能够有效地进行破泡,并且便于用户清理,因此具有该盖体组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气结构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气结构的尺寸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气结构的相邻两个排气直道的角度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盖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盖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盖体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安装凹槽;12、连接部;13、底板;14、筋板;20、排气通道;21、排气直道;211、第一直道段;212、第二直道段;213、第三直道段;214、第四直道段;22、排气弯道;221、第一折弯段;222、第二折弯段;223、第三折弯段;224、第四折弯段;23、进气口;24、限压阀避让腔;25、密封圈;30、盖体;40、元件避让部;41、感温探头避让部;50、限压阀;60、排气管;70、限压阀座;80、盖体组件;90、煲体;a、相邻两个排气直道之间的角度;b1、第一直道段的长度;b2、第二直道段的长度;b3、第三直道段的长度;b4、第四直道段的长度;c、排气通道的宽度;d、排气通道的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包括壳体10和排气通道20,排气通道20设置在壳体10内。其中,排气通道具有进气口23和排气口,进气口23和排气口位于壳体10的相对的两侧,排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直道21和排气弯道22,气泡通过进气口23进入排气通道20,气泡经排气通道20破泡后产生的气体经排气口排出。由于排气通道20内设置有排气弯道22,因此能够延长排气通道20的长度,便于进行破泡。具体地,当气泡从排气直道21进入排气弯道22时,气泡的流速会减慢,能够提升破泡效果。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结构在进行烹饪的过程中,气泡会通过进气口23进入排气通道20内,在气泡经过排气弯道22时,气泡的流速会减慢,使得尽可能多的气泡与排气通道20的通道壁相撞,气泡撞击通道壁使得气泡破碎,实现气液分离,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气体继续沿排气通道20流动并由排气口排出,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溢锅。采用设置排气通道20,并在排气通道20内设置排气直道21和排气弯道22的方式,能够提高破泡效果。
其中,排气弯道22的结构包括弯曲通道、多个相互连接的折弯通道、或者弯曲通道与多个相互连接的折弯通道相结合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弯道22与排气直道21为多个,排气弯道22与排气直道21在进气口23至排气口的方向上交替布置。利用多个排气弯道22同时对气泡进行减速破泡,能够进一步提升破泡效果。
其中,排气弯道22与排气直道21在进气口23至排气口的方向上交替布置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1)一个排气弯道22位于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一个排气直道21位于相邻两个排气弯道22之间;
(2)仅保证一个排气弯道22位于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或者,仅保证一个排气直道21位于相邻两个排气弯道22之间即可。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排气弯道22位于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一个排气直道21位于相邻两个排气弯道22之间。其中,排气弯道22和排气直道21的数量可根据壳体的尺寸以及排气通道的尺寸进行调整,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的夹角也可根据壳体本身的结构进行设计,只要能够满足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并利用排气弯道22减慢气泡的流速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直道21为平直通道,排气弯道22为弯曲通道。将排气直道21设置为平直通道,能够起到简化结构的作用,便于进行加工。将排气弯道22设置为弯曲通道,便于利用排气弯道22对气泡进行减速,保证破泡效果。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直道21至少包括三个,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的角度a小于90°,如此可以设置尽可能多的排气直道21和排气弯道22,从而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具体地,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的角度a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各相邻的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的角度相等。具体地,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元件避让部40,通过使各相邻的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的角度相等,便于对元件避让部40进行布设,利用元件避让部40避让烹饪器具上的元器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感温探头避让部41,感温探头避让部41位于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具体地,相邻两个排气直道21之间的角度a在17°至23°之间。
如图2所示,多个排气弯道22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壳体10的边沿处,如此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提升破泡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气弯道22均位于壳体10的边沿处,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尺寸。
如图2所示,排气通道20还包括与排气直道21连通的限压阀避让腔24,限压阀避让腔24的上部开口形成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利用限压阀避让腔24可对盖体组件的限压阀50进行避让,部分限压阀50穿设在限压阀避让腔24内,限压阀的排气孔与排气结构的排气口相连通,以将排气通道内的气体排出至外界。
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壳体10包括底板13以及设置于底板13上的相对布置的两个筋板14,两个筋板14的内表面与底板13的上表面之间的通道形成排气通道20,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23设置于筋板14的底部。采用底板和筋板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优点,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如图1和图5所示,底板13的上表面由排气口至进气口23向下倾斜设置,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设置在筋板的底部。排气通道20内的气泡破裂后产生的液体可通过倾斜设置的排气通道经进气口23回流至容器内,避免液体在排气通道内聚集。其中,排气通道20的倾斜角d在1°至1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20的倾斜角d为5°。
并且,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壳体的侧壁上,进气口与壳体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进气口与壳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如此便于液体通过进气口回流至容器内,并且侧壁相对于底壁而言,食物不易通过进气口进入排气通道。
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气直道21包括第一直道段211、第二直道段212、第三直道段213以及第四直道段214,排气弯道22包括第一折弯段221、第二折弯段222以及第三折弯段223,第一直道段211、第一折弯段221、第二直道段212、第二折弯段222、第三直道段213、第三折弯段223以及第四直道段214顺次设置。
其中,第一直道段211的长度为b1,第二直道段212的长度为b2,第三直道段213的长度为b3,第四直道段214与第三折弯段223的连接处至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之间的距离为b4,其中,b1=b4,b2=b3,b1=0.5×b2。具体地,此处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指的是排气口的与限压阀的排气孔正对的部位。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且相邻两个排气直道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元件避让部。并且,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具有足够的空间与盖体组件上的限压阀连接。在本实施例中,b1在50mm至60mm之间,b2在115mm至130mm之间。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弯道22还包括第四折弯段224,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23设置在第四折弯段224上。通过设置第四折弯段224,并将进气口设置在第四折弯段上,在气泡进入排气通道时,第四折弯段可对气泡进行初步减速破泡,能够进一步提升破泡效果。
如图3所示,排气通道20的宽度c在2.5mm与3.5mm之间,排气通道20的深度大于等于7mm,排气通道在此截面面积不易产生水膜,能够保证通道通畅,还能够提升排气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20的宽度c为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排气结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第一直道段211的长度为b1,第二直道段212的长度为b2,第三直道段213的长度为b3,第四直道段214的长度为b4。其中,b1=b4,b2=b3,b1=0.5×b2,如此同样能够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且相邻两个直道段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元件避让部。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该盖体组件包括盖体30和排气结构,排气结构设置在盖体30下方,排气结构为上述提供的排气结构。其中,盖体30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结构的排气口与排气孔相连通,排气结构的排气通道内的气体可依次通过排气口和排气孔排至外界。上述的排气结构能够有效地进行破泡和防溢。因此具有该结构的盖体组件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盖体30上,排气结构便于安装,用户可自行拆装,便于清理。壳体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2,连接部12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同样地,在盖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对应设置,排气结构和盖体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2和图6所示,盖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圈25,密封圈25的形状尺寸与排气通道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在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凹槽11,密封圈25设置在安装凹槽内。具体地,安装凹槽11设置在壳体的顶面上,且安装凹槽11位于排气通道的外周。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组件还包括排气管60和限压阀座70。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组件80和煲体90,盖体组件设置在煲体上,盖体组件80为上述提供的盖体组件。上述的盖体组件能够有效地进行破泡,并且便于用户清理,因此具有该盖体组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的优点。其中,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包括:
壳体(10);
排气通道(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排气通道(20)具有进气口(23)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23)和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壳体(10)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排气通道(20)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直道(21)和排气弯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弯道(22)与所述排气直道(21)为多个,所述排气弯道(22)与所述排气直道(21)在所述进气口(23)至所述排气口的方向上交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直道(21)至少包括三个,相邻两个所述排气直道(21)之间的角度a小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气直道(21)之间的角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气弯道(22)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壳体(10)的边沿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20)还包括与所述排气直道(21)连通的限压阀避让腔(24),所述限压阀避让腔(24)的上部开口形成所述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底板(13)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3)上的相对布置的两个筋板(14),两个筋板(14)的内表面与所述底板(13)的上表面之间的通道形成所述排气通道(20),所述排气通道(20)的进气口(23)设置于所述筋板(14)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的上表面由所述排气口至所述进气口(23)向下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直道(21)包括第一直道段(211)、第二直道段(212)、第三直道段(213)以及第四直道段(214),所述排气弯道(22)包括第一折弯段(221)、第二折弯段(222)以及第三折弯段(223),所述第一直道段(211)、所述第一折弯段(221)、所述第二直道段(212)、所述第二折弯段(222)、所述第三直道段(213)、所述第三折弯段(223)以及所述第四直道段(214)顺次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直道段(211)的长度为b1,所述第二直道段(212)的长度为b2,所述第三直道段(213)的长度为b3,所述第四直道段(214)与所述第三折弯段(223)的连接处至所述排气通道(20)的排气口之间的距离为b4,其中,b1=b4,b2=b3,b1=0.5×(b2),或者,
所述第一直道段(211)的长度为b1,所述第二直道段(212)的长度为b2,所述第三直道段(213)的长度为b3,所述第四直道段(214)的长度为b4,其中,b1=b4,b2=b3,b1=0.5×(b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20)的宽度c在2.5mm与3.5mm之间,和/或,所述排气通道(20)的深度大于等于7mm。
11.一种盖体组件,包括盖体(30),所述盖体(30)上设置有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30)下方的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相连通。
12.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组件(8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80)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体组件。
CN202021249594.7U 2020-06-30 2020-06-30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248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594.7U CN21324842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594.7U CN21324842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8427U true CN213248427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9594.7U Active CN21324842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8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1214B1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EP3421891B1 (en) Cooker hood
CN110623534A (zh) 破泡器、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3248427U (zh)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WO2019056972A1 (zh) 烹饪器具的蒸汽阀以及具有它的烹饪器具
CN210871073U (zh) 防溢扣件、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07951398B (zh) 蒸汽阀座和蒸汽阀及电饭煲
CN213248535U (zh)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3248302U (zh)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3248386U (zh) 蒸汽盖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JP6405049B2 (ja) エアポンプ
CN213248536U (zh)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3248305U (zh) 阀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2394630U (zh) 排气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1408622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248534U (zh) 排气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10236386B (zh) 蒸汽阀、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503263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降噪结构及燃气热水器
CN21291274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0353598B (zh) 软水器及洗碗机
CN217423363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道系统及吸油烟机
CN204862621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CN217937954U (zh) 空气炸食物料理机
CN220551956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的散热排气结构及集成灶
CN217185671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