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62621U -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62621U
CN204862621U CN201520499546.6U CN201520499546U CN204862621U CN 204862621 U CN204862621 U CN 204862621U CN 201520499546 U CN201520499546 U CN 201520499546U CN 204862621 U CN204862621 U CN 204862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ate
condenser
switching member
floa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95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光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995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62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62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62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煮饭器包括:煲体、盖体、蒸汽管道、水容器和冷凝器,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用于至少盖合内锅;蒸汽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冷凝器设置在水容器中,冷凝器包括设置于冷凝器的上部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以及设置于冷凝器下部的第四开孔,四个开孔相互连通;冷凝器还包括开关构件,其构造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当开关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其阻断第一与第三开孔之间的连通,处于第二位置时,阻断第一与第二开孔之间的连通,以及第一与第四开孔之间的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能够大大减少蒸汽排放,且煮饭器内不会产生压力失衡。

Description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煮饭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少向煮饭器外排放蒸汽的煮饭器以及用于该煮饭器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蒸汽煮饭器中,煮饭时在煮饭器内会产生大量蒸汽,这些蒸汽会从煮饭器的蒸汽出口排出,造成室内潮湿。为了防止大量蒸汽直接排出煮饭器外,在普通煮饭器的基础上,使用导管将内锅的蒸汽导向水容器中进行冷却,从而能够减少排放蒸汽(例如,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102123636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但是,上述装置容易使煮饭器的内锅中产生正压而造成溢锅,或者产生负压而使水容器中的水倒吸回内锅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煮饭器,所述煮饭器包括:煲体、盖体、蒸汽管道、水容器以及冷凝器,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盖体用于至少盖合所述内锅;所述蒸汽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在所述煮饭器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端通向所述内锅;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水容器中,所述冷凝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下部的第四开孔,所述四个开孔相互连通;其中,至少在所述煮饭器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孔通向所述蒸汽管道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通向外界大气;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开关构件构造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之间的连通,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之间的连通。
目前市场上的电饭锅,缺少对蒸煮等工况产生的蒸汽的有效回收,而将蒸汽通过管道直接导入水容器中容易使得水容器与内锅中的压力失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容器中增加冷凝器,能够把水蒸汽的热量迅速转移到水中。这样使大量水蒸汽冷凝成水,大大减少或消除蒸煮等工况产生的蒸汽排放。而如果仍存在未能冷凝成水的水蒸汽,将从开孔直接排出,所以煮饭器内不会因为产生正压而产生溢锅或由于煮饭器机械强度不够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也不会因为产生负压而将水容器中的水倒吸进入内锅中。
可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连接通道,所述冷凝器包括直排通道和冷凝通道,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通过所述直排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通过所述冷凝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开孔通向所述冷凝通道的最低部分。这样,保证了在冷凝水过多,而蒸汽需要直接从第二开孔排出时,连接通道的畅通。
可选地,所述冷凝通道具有多个折弯部,以在有限的体积内增加冷凝面积。这样,可以在有限的体积内增加冷凝面积,提高冷凝能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开孔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表面。这样,便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直接与蒸汽管道或蒸汽出口连通,也便于冷凝水通过第四开孔直接流入水容器。
可选地,所述开关构件为浮子,所述浮子在重力与所述水容器中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这样,浮子可以只在自身重力和冷凝水的浮力的作用下移动,而不需要另外增加构件。
可选地,所述浮子与所述第一开孔的远离所述第三开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蒸汽管道的所述第二端保持连通。这样,可持续保持蒸汽管道中的蒸汽能够进入第一开孔中。
可选地,所述浮子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阻挡部和位于下部的第二阻挡部,当所述浮子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浮子的所述第一阻挡部阻断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的直排通道;当所述浮子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浮子的所述第二阻挡部阻断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冷凝通道。这样,阻挡部可根据冷凝水的液面高度阻断直排通道或冷凝通道,使结构简单。
可选地,所述开关构件为电磁阀。这样,可以减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所述煮饭器包括用于容纳水的水容器,所述冷凝器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水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下部的第四开孔,所述四个开孔相互连通;以及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开关构件构造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之间的连通,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之间的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能够安装在煮饭器的水容器中,能够把水蒸汽的热量迅速转移到水中。这样使大量水蒸汽冷凝成水,大大减少或消除蒸煮等工况产生的蒸汽排放。而如果仍存在未能冷凝成水的水蒸汽,将从开孔直接排出,所以煮饭器内不会因为产生正压而产生溢锅或由于煮饭器机械强度不够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也不会因为产生负压而将水容器中的水倒吸进入内锅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开孔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表面。这样,便于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直接与蒸汽管道或蒸汽出口连通,也便于冷凝水通过第三开孔直接流入水容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盖体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煮饭器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浮子处于第一位置;
图3为图1中的煮饭器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浮子处于第二位置;
图4为图2中的A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6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仰视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煲体20、水容器
21、水容器盖30、冷凝器
31、第一开孔311、间隙
32、第二开孔33、第三开孔
34、第四开孔351、直排通道
352、冷凝通道40、盖体
41、蒸汽出口50、蒸汽管道
51、第一端52、第二端
60、内盖61、蒸汽入口
70、内锅80、浮子
81、第一阻挡部82、第二阻挡部
100、煮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100。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如图1所示,煮饭器100包括煲体10和盖体40。煲体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未图示),内锅7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70的清洗。内锅70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0中可以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
盖体4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40通过铰链部件转动自如地盖合煲体10。内盖6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盖体40的底部,用于盖合内锅70的上表面的开口部。内盖60的周围设有用于密封内锅70的密封部件(未图示),用于在盖体40将内锅70盖合时避免内锅70内的蒸汽从内锅70的上表面和盖体40之间泄漏到外部。内盖60可以由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构成。当然,内盖6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并且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别限定。并且,盖体40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和结构,只要其能够在煮饭过程中盖合内锅70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盖体40中设置有蒸汽管道50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蒸汽管道50为中空的圆形塑料件;当然,蒸汽管道5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并且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例如陶瓷;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诸如盖体40的外部。
蒸汽管道50包括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在盖体40处于盖合状态下,蒸汽管道50的第一端51通向内锅70。内盖60上可以设置蒸汽入口61,这样蒸汽管道50的第一端51经由蒸汽入口61与内锅70连通,使得内锅70中产生的蒸汽可以经由蒸汽入口61进入蒸汽管道5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蒸汽管道50设置在盖体40之外时,蒸汽管道50的第一端51可以在盖体40处于非盖合状态下通向内锅70。
如图2和图3所示,煮饭器100还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煲体10中的水容器20,其可以用于贮存诸如水的冷凝介质以及蒸汽冷凝形成的水(下文统称为“冷凝水”)。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容器20位于煲体10中的一个容纳腔(未图示)内,在水容器的上表面可设置有诸如拉手(未图示)等的构件,以便于将水容器20从煲体10中取出。
在盖体40将内锅70盖合的状态下,水容器20通过蒸汽管道50与内锅70连通。由此,内锅70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50可以进入到水容器20中。进一步地,内锅70中产生的蒸汽经由蒸汽管道50的第一端51和蒸汽管道50的第二端52进入到水容器20中。
参照图2,在水容器20中设置有冷凝器30。冷凝器30包括设置于冷凝器30的上部的第一开孔31、第二开孔32和第三开孔33,以及设置于冷凝器30的下部的第四开孔34。第一开孔31、第二开孔32、第三开孔33以及第四开孔34相互连通。其中,第一开孔31和第三开孔33通过位于冷凝器上部的直排通道351连通,第一开孔31、第二开孔32和第四开孔34通过呈迷宫状的冷凝通道352连通(参见图6)。在煮饭器100处于盖合状态时,第一开孔31通向蒸汽管道50的第二端52,第二开孔32以及第三开孔33经由设置在盖体40上的蒸汽出口41通向外界大气,而第四开孔84通向水容器20。优选地,如图6所示,冷凝器30可以设置有与水容器20配合的水容器盖21,以避免蒸汽泄漏至水容器20外部。
冷凝器30内还包括浮子80。浮子80作为开关构件的一个示例,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开孔31中,其构造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具体地,参照图2至图5,浮子80具有第一阻挡部81和第二阻挡部82。其中,第一阻挡部81设置在第一开孔31中,而第二阻挡部82设置在第一开孔31的底部的外部。另外,浮子80与第一开孔31远离第三开孔33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311,用于使第一开孔31与蒸汽管道50的第二端52始终保持连通,而不管浮子8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从而保证蒸汽不在蒸汽管道50内驻留。
其中,在水容器20中的冷凝水没有接触浮子80(第二阻挡部82)时,由于浮子80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浮子80如图2和图4所示处于第一位置。此时浮子80的第一阻挡部81阻断第一开孔31与第三开孔33之间的连通。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浮子80的第一阻挡部81的下表面与冷凝器30内部的止挡面可接触,以防止浮子80(第一阻挡部81)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开孔31中退出。
而在水容器20中的冷凝水的水位升高至接触浮子80时,由于浮子80受到冷凝水的浮力的作用,浮子80会从第一位置缓慢上升至第二位置。当浮子80如图3和图5所示处于第二位置时,浮子80的第二阻挡部82的上表面与冷凝器30内部的另一止挡面接触,从而阻断第一开孔31与第二开孔32之间的连通,以及第一开孔31与第四开孔34之间的连通,同时防止浮子80(第二阻挡部82)在浮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开孔31中。
浮子80在重力和水容器20中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于水容器20与冷凝器30的下部经由第四开孔34连通,因此由于连通器原理,水容器20中冷凝水的液面高度与冷凝器30中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相等。因此,当水容器20中的冷凝水贮存过多,冷凝水20会经由第四开孔34进入到冷凝器30的下部,当冷凝水20的液面继续上升时,冷凝水会与浮子80的第二阻挡部82接触,浮子80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至第二位置,从而使进入冷凝器30中的蒸汽直接排放,避免了不期望的压力失衡。
由此,在蒸煮工况下,内锅70中产生大量蒸汽,蒸汽经过蒸汽管道50经由第一开孔31进入设置在水容器20中的冷凝器30中,并且在冷凝器30中被快速冷凝为冷凝水,最终通过设置在冷凝器30下部的第四开孔34排出至水容器20中,大大减少或消除蒸煮工况下蒸汽的排放,并且由于冷凝器的30存在,水容器20与内锅70之间不会产生压力失衡。而开关构件能够根据水容器20中的冷凝水的量,使冷凝器30在冷凝和直排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参考图2和图3,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孔31和第三开孔33之间设置的直排通道351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这样便于蒸汽快速排出至外界大气。但是显然,直排通道351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例如略微弯曲,以便于蒸汽流动地更为顺畅。如图6所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孔31和第二开孔32之间设置的冷凝通道352呈迷宫形,其具有多个折弯部,这样,可以在一定的体积(即冷凝器30的体积)中,尽可能地增加能够与蒸汽接触的冷凝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与管状通道相比,在迷宫形冷凝通道352内的蒸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与更大面积的冷凝器30(冷凝通道352的内壁)接触,从而能够使更多的蒸汽被冷凝为冷凝水。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四开孔34实质上构成了冷凝通道352的下开口。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为了便于冷凝通道352中形成的冷凝水能够从冷凝通道352中顺畅地流出,而不至于积聚在冷凝通道352中,第四开孔34可以通向冷凝通道352的最低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第四开孔34的形状与开孔大小。例如,第四开孔34可以为设置在冷凝器30的底面上的圆形孔,或者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异形开孔,即第四开孔34的形状可以为冷凝通道352的截面形状。
为了更好的冷凝效果,可首先在水容器20中添加少量水作为冷凝介质。在蒸煮工况下,加热内锅70的过程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管道50进入冷凝器30。此时水容器20(冷凝器30的下部)中的水位尚不会接触浮子80的第二阻挡部82。因此由于浮子80的自重,浮子80会保持在第一位置,浮子80的第一阻挡部81会阻挡直排通道351,此时蒸汽会进入冷凝通道352中冷凝,形成的冷凝水通过第四开孔34排出至水容器20中。
而当水容器20中的冷凝水逐渐增多时,水容器20中的水对浮子80产生浮力,浮子80从第一位置缓慢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浮子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阻挡部82阻挡冷凝通道352,蒸汽直接经由直排通道351排出。
当然,由于水容器20中的冷凝水的增加是缓慢的,因此在浮子80从第一位置缓慢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浮子80的第一阻挡部81并非使直排通道351完全畅通,同样,浮子80的第二阻挡部82也没能完全阻挡住冷凝通道352。此时的来自蒸汽管道50的蒸汽一部分经由冷凝通道352冷凝为冷凝水(并使得水容器20中的冷凝水增加),而另一部分蒸汽经由直排通道351直接排出。在某些情况下,不期望这种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这种缓慢的移动,因此,可以选用其他类形的开关构件,以代替浮子80,诸如电磁阀的开关构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通常不到0.5秒)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为了在浮子8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将蒸汽直接排出,第三开孔33可设置在冷凝器30的上表面。为了与蒸汽管道50直接地连接,第一开孔31也可设置在冷凝器30的上表面,以减少蒸汽在蒸汽管道50内的驻留时间。第二开孔32也可以设置在冷凝器30的上表面,使得至少在浮子80处于第一位置时,将经由冷凝通道352后没能冷凝的蒸汽排出。
由此,冷凝器30上部的部分(例如,第一开孔31)的冷凝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冷凝器30的部分或者整体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由铝制成。
另外,可以在水容器20(冷凝器30)中设置液位开关以提示使用者贮存水过量,或者在可以在蒸汽出口41处设置气哨,以警示使用者大量蒸汽排放出煮饭器10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饭器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至少盖合所述内锅;
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在所述内锅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端通向所述内锅;
水容器;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水容器中,所述冷凝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下部的第四开孔,所述四个开孔相互连通;其中,至少在所述煮饭器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孔通向所述蒸汽管道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通向外界大气;
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开关构件构造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之间的连通,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之间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直排通道和冷凝通道,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通过所述直排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通过所述冷凝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开孔通向所述冷凝通道的最低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通道具有多个折弯部,以在有限的体积内增加冷凝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开孔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构件为浮子,所述浮子在重力与所述水容器中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与所述第一开孔的远离所述第三开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蒸汽管道的所述第二端保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阻挡部和位于下部的第二阻挡部,当所述浮子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浮子的所述第一阻挡部阻断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的直排通道;当所述浮子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浮子的所述第二阻挡部阻断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冷凝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构件为电磁阀。
9.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所述煮饭器包括用于容纳水的水容器,所述冷凝器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水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
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下部的第四开孔,所述四个开孔相互连通;以及
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开关构件构造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之间的连通,当所述开关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构件阻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之间的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直排通道和冷凝通道,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通过所述直排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通过所述冷凝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开孔通向所述冷凝通道的最低部分。
CN201520499546.6U 2015-07-08 2015-07-08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Active CN204862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9546.6U CN204862621U (zh) 2015-07-08 2015-07-08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9546.6U CN204862621U (zh) 2015-07-08 2015-07-08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62621U true CN204862621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07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9546.6U Active CN204862621U (zh) 2015-07-08 2015-07-08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626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233A (zh) * 2019-05-10 2019-07-26 广东科嘉霖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防蒸汽泄漏的接水盘及其蒸汽烤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233A (zh) * 2019-05-10 2019-07-26 广东科嘉霖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防蒸汽泄漏的接水盘及其蒸汽烤箱
CN110051233B (zh) * 2019-05-10 2024-03-19 台山市科嘉霖电器有限公司 防蒸汽泄漏的接水盘及其蒸汽烤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6615B (zh) 一种水热压力锅的水标
JP2021090777A5 (zh)
EP2435765B1 (en) A water heater, a combination of a top cover and p bottom tray for a water heater, and a bottom cover for a water heater, for preventing water damage
CN211242957U (zh)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空气炸锅
CN101785631A (zh) 旋转锅废气回收装置
CN104352155A (zh) 一种电蒸箱的蒸汽发生装置
CN104566587A (zh) 一种抽油烟机
CN204839109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CN204862621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CN104799683A (zh) 电蒸炉
JP4858548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7428958U (zh) 烹饪器具
CN20728588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组件、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3041839U (zh) 安全压力煲
JP2013255785A5 (zh)
CN204909013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CN204388368U (zh)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
CN204600175U (zh) 电蒸炉
CN104138203A (zh) 一种安全防溢电水壶
CN207270243U (zh) 蒸煮器具用锅盖及蒸煮器具
CN209883793U (zh) 烹饪器具
CN204931359U (zh) 咖啡机
CN211632810U (zh) 一种电热水杯
CN204192332U (zh) 一种电蒸箱的蒸汽发生装置
CN204105703U (zh) 电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