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1122U -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1122U
CN213241122U CN202021333464.1U CN202021333464U CN213241122U CN 213241122 U CN213241122 U CN 213241122U CN 202021333464 U CN202021333464 U CN 202021333464U CN 213241122 U CN213241122 U CN 213241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infrared
frame body
fixed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34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334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1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1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1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包括红外触摸屏以及背光模组;所述红外触摸屏包括红外面框以及触摸面板,所述红外面框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红外转角件,四个所述红外框体通过四个所述红外转角件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一矩形框体;所述红外面框套设于所述前框外,并与所述前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红外触摸屏采用单套面框设计,所述红外面框仅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转角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组装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所述红外面框通过其与所述前框固定筋的可拆卸式固定,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且固定牢固,并能够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触控功能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广泛应用于教育、商业广告、影视娱乐、医疗、旅游以及人工智能模拟等行业领域。在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摸显示设备都是由单独的红外触摸屏产品和单独的显示器产品通过后续组装到一起而形成的。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述红外触摸屏与所述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现有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包括红外触摸屏10以及背光模组20。红外触摸屏10包括红外面框12、触控面板14、红外线发射器件与接收感测器件(图未示)等,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件与所述接收感测器件设置于红外面框12内,其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形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摸点上的红外线进而实现触摸操作。由于红外面框的结构限制,其较难实现一体成型,而现有技术中的红外面框通常由两套框架拼接形成,即包括内面框和外面框,每套框架均包括四个框体以及转角件,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开模费用较高和开模周期较长,同时组装操作也较为复杂,导致组装效率较低。背光模组20包括背板22,现有技术中红外面框12为与背板22直接固定连接,或如图中所示,通过背板转接件16与背板22固定连接,结构复杂,组装操作较为复杂,同时需要背板22的结构配合,导致背板需要特殊加工,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操作简单且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包括红外触摸屏以及背光模组;
所述红外触摸屏包括红外面框以及触摸面板;所述红外面框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红外转角件,四个所述红外框体通过四个所述红外转角件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一矩形框体;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前框和背板,所述前框呈框状结构,其内侧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容纳槽,所述背板四周边缘限位固定于所述容纳槽中;
所述红外面框套设于所述前框外,并与所述前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触摸面板四周固定于所述前框上,且限位于所述红外面框与所述前框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红外面框采用拼接式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采用单套面框设计,所述红外面框仅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转角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组装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另外,所述红外面框可拆卸式直接固定于所述前框上,所述背板四周直接限位于所述前框的容纳槽中,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且固定牢固,结构强度良好,并能够降低成型加工以及组装操作的难度,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红外面框与所述背板固定的设计中需要所述红外面框以及所述背板上的结构配合,导致红外面框结构复杂,成型以及拼接难度高,且背板需要开模成型进而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前框外侧表面凸起设置有固定筋,所述红外面框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筋可拆卸式固定,结构简便,固定稳定且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筋贯穿开设有若干前框固定螺孔,所述红外框体对应所述前框固定螺孔位置处开设有面框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设于所述前框固定螺孔以及所述面框固定螺孔。通过固定螺栓与螺孔的配合,固定牢固,且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框、光学膜片、中框以及显示屏;所述光学膜片以及所述显示屏的四周固定于所述中框上,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支撑框、所述光学膜片、所述中框以及所述显示屏的四周边缘限位于所述容纳槽中,并位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正面的一侧,使设备结构紧凑,有助于缩短生产周期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为数控钣金件,无需开模制作成型,无需特殊加工,有助于缩短生产周期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支撑框体、第二支撑框体、第三支撑框体、第四支撑框体以及四个支撑框转角件;所述中框包括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第四中框体以及四个中框转角件;所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以及第四中框体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所述第三支撑框体以及所述第四支撑框体;所述中框转角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支撑框转角件。将需要整体加工成型的中框和支撑框均拆分成条形的框体以及转角件,通过分别对其进行生产有效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通过改变框体的长度即可改变所得所述中框以及所述支撑框的尺寸,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的需求,进而适应各种尺寸的显示设备,有效降低产品开发周期并大大减少模具开模费用。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框体上,其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框体与所述第四前框体之间并通过导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此设置使得再前框的安装后,所述PCB板能够藏于所述前框内,无需设置其他结构对其进行保护,简化结构,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及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以及第三中框体朝向所述支撑框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框体对应所述第一卡合槽位置凸起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可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利用第一卡合部和第一卡合槽的配合限位,实现所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以及第三中框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框体的固定,固定结构稳定性良好且拆卸操作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撑框体朝向所述中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槽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中框体对应所述第二卡合槽位置凸起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可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卡合槽。利用第二卡合部和第二卡合槽的配合限位,与第一卡合部和第一卡合槽相配合,进一步提高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框的固定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卡合槽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筋;所述第一卡合槽内侧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凸筋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可活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卡合槽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筋,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侧表面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凸筋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可活动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
利用第一限位凸筋和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凸筋和第二限位槽的配合限位,提高第一卡合部和第一卡合槽以及第二卡合部和第二卡合槽配合限位的稳定性,有效避免第一卡合部或第二卡合部自第一卡合槽或第二卡合槽中滑脱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中框体、所述第二中框体、所述第三中框体以及所述第四中框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所述第三支撑框体以及第四支撑框体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红外面框采用拼接式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采用单套面框设计,所述红外面框仅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转角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组装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另外,所述红外面框通过其与所述前框固定筋的可拆卸式固定直接固定于所述前框上,所述背板四周直接限位于所述前框的容纳槽中,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且固定牢固,结构强度良好,并能够降低组装操作的难度,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红外面框与所述背板固定的设计中需要所述红外面框以及所述背板上的结构配合,导致红外面框结构复杂,成型以及拼接难度高,背板需要开模成型,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以及所述支撑框均采用拼接式设计,将需要整体加工成型的中框以及支撑框均拆分成条形的框体以及转角件,分别对其进行生产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时通过改变四个框体的长度即可改变其尺寸大小,避免重新开模所造成的生产周期较长且费用较高的问题,能够适应不同尺寸产品的需求;背光模组的PCB板能够直接藏于所述前框内,无需再增加其他结构结构对其进行保护,简约了设备结构;另外,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框为利用第一卡合部与第一卡合槽以及第二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进行卡合固定,结构简单且固定牢固,进一步配合第一限位凸筋与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凸筋与第二限位槽的配合限位,进一步提高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框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大大降低组装操作的难度,同时有效提高组装效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述红外触摸屏与所述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所述第三支撑框体装配后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四中框体与所述第四支撑框体装配后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PCB板与所述第四前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四前框体装配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照图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所述第三支撑框体装配后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四中框体与所述第四支撑框体装配后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PCB板与所述第四前框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四前框体装配后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包括红外触摸屏10以及背光模组20。
红外触摸屏10包括红外面框12以及触摸面板14,红外面框12包括四个红外框体122以及四个红外转角件124,四个红外框体122通过四个红外转角件124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一矩形框体。
背光模组20包括前框21以及背板23,前框21呈框状结构,其内侧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容纳槽22,背板23四周边缘限位固定于容纳槽22中。
红外面框12套设于前框21外,并与前框21可拆卸式固定;触摸面板14四周固定于前框21上,且限位于红外面框12与前框21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红外面框采用拼接式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采用单套面框设计,所述红外面框仅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转角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组装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另外,所述红外面框可拆卸式直接固定于所述前框上,所述背板四周直接限位于所述前框的容纳槽中,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且固定牢固,结构强度良好,并能够降低成型加工以及组装操作的难度,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红外面框与所述背板固定的设计中需要所述红外面框以及所述背板上的结构配合,导致红外面框结构复杂,成型以及拼接难度高,且背板需要开模成型进而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前框21外侧表面凸起设置有固定筋214,进一步地,固定筋214为沿前框21侧边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红外面框12为通过固定螺栓29与固定筋214可拆卸式固定,固定牢固,且拆装方便。具体地,固定筋214贯穿开设有若干前框固定螺孔215,红外面框12对应前框固定螺孔215位置处开设有面框固定螺孔125,固定螺栓29依次穿设于前框固定螺孔215以及面框固定螺孔125。通过固定螺栓与螺孔的配合,固定牢固,且拆装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筋214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红外触摸屏10可拆卸式固定。
背光模组20还包括支撑框24、光学膜片25、中框26、显示屏27以及PCB板28。光学膜片25以及显示屏27的四周固定于中框26上,中框26与支撑框24可拆卸式固定;支撑框24、光学膜片25、中框26以及显示屏27的四周边缘限位于容纳槽22中,使设备结构紧凑;PCB板28固定于支撑框24外侧,并位于支撑框24与前框21之间并通过导线与显示屏27电连接,使得PCB板28能够藏于前框21内,无需设置其他结构对其进行保护,简化结构,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及降低成本。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背板23为数控钣金板件,无需开模制作成型,无需特殊加工,有助于缩短生产周期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前框21包括第一前框底板211、第二前框底板212以及前框侧壁213,第一前框底板211、第二前框底板212以及前框侧壁213围合形成容纳槽22;第一前框底板211位于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正面一侧,触摸面板14四周固定于第一前框底板211外侧表面。红外面框12套设于前框21外并部分覆盖第一前框底板211以及前框侧壁213,触摸面板14四周边缘限位于第一前框底板211与红外面框12之间,固定筋214为凸起设置于前框侧壁213的外侧表面。
前框21包括四个前框体,其包括第一前框体216、第二前框体217、第三前框体218以及第四前框体219,其依次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一矩形框体。支撑框24包括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第三支撑框体243、第四支撑框体244以及四个支撑框转角件245;中框26包括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第三中框体263、第四中框体264以及四个中框转角件265。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第三中框体263以及第四中框体264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第三支撑框体243以及第四支撑框体244;中框转角件265可拆卸式固定于支撑框转角件2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需要整体加工成型的中框和支撑框均拆分成条形的框体以及转角件,通过分别对其进行生产有效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通过改变框体的长度即可改变中框以及支撑框的尺寸,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的需求,进而适应各种尺寸的显示设备,有效降低产品开发周期并大大减少模具开模费用。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支撑框体为铝型材,开模周期短且费用低,支撑框转角件为压铸件,开模成本较低,所述中框体为挤塑成型制件,中框转角件为硅胶制件,模具费用极低且开模周期短,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第三中框体263以及第四中框体264为分别可拆卸式卡合固定于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第三支撑框体243以及第四支撑框体244,卡合固定结构稳定性良好,且拆装操作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第三中框体263以及第四中框体264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第三支撑框体243以及第四支撑框体244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PCB板28固定于第四支撑框体244上,其位于第四支撑框体244与第四前框体219之间,由于PCB板或背光模组其他结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以及第三中框体263朝向支撑框24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卡合槽266,第一卡合槽266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以及第三支撑框体243对应第一卡合槽266位置凸起设置有第一卡合部246,第一卡合部246可活动插设于第一卡合槽26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和第一卡合槽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以及第三中框体263上设置第一卡合部,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以及第三支撑框体243对应位置设置第一卡合槽。利用第一卡合部246和第一卡合槽266的配合限位,实现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以及第三中框体263与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以及第三支撑框体243的固定,固定结构稳定性良好且拆卸操作简便。
第四支撑框体244朝向中框2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卡合槽247,第二卡合槽247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中框体264对应第二卡合槽247位置凸起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67,第二卡合部267可活动插设于第二卡合槽24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和第二卡合槽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四支撑框体244设置第二卡合部,第四中框体264对应位置设置第二卡合槽。利用第二卡合部267和第二卡合槽247的配合限位,与第一卡合部246和第一卡合槽266相配合,进一步提高中框26与支撑框24的固定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卡合部246朝向第一卡合槽266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筋248;第一卡合槽266内侧对应第一限位凸筋248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68,第一限位凸筋248可活动限位于第一限位槽268。
第二卡合槽247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筋249,第二卡合部267的侧表面对应第二限位凸筋249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69,第二限位凸筋249可活动限位于第二限位槽269。利用第一限位凸筋248和第一限位槽268以及第二限位凸筋249和第二限位槽269的配合限位,提高第一卡合部246和第一卡合槽266之间以及第二卡合部267和第二卡合槽247之间配合限位的稳定性,有效避免第一卡合部246或第二卡合部267自第一卡合槽266或第二卡合槽247中滑脱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第一中框体261、第二中框体262、第三中框体263以及第四中框体264与第一支撑框体241、第二支撑框体242、第三支撑框体243以及第四支撑框体244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红外面框采用拼接式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采用单套面框设计,所述红外面框仅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转角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组装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另外,所述红外面框通过其与所述前框固定筋的可拆卸式固定直接固定于所述前框上,所述背板四周直接限位于所述前框的容纳槽中,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且固定牢固,结构强度良好,并能够降低组装操作的难度,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红外面框与所述背板固定的设计中需要所述红外面框以及所述背板上的结构配合,导致红外面框结构复杂,成型以及拼接难度高,背板需要开模成型,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以及所述支撑框均采用拼接式设计,将需要整体加工成型的中框以及支撑框均拆分成条形的框体以及转角件,分别对其进行生产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时通过改变四个框体的长度即可改变其尺寸大小,避免重新开模所造成的生产周期较长且费用较高的问题,能够适应不同尺寸产品的需求;背光模组的PCB板能够直接藏于所述前框内,无需再增加其他结构结构对其进行保护,简约了设备结构;另外,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框为利用第一卡合部与第一卡合槽以及第二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进行卡合固定,结构简单且固定牢固,进一步配合第一限位凸筋与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凸筋与第二限位槽的配合限位,进一步提高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框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大大降低组装操作的难度,同时有效提高组装效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触摸屏以及背光模组;
所述红外触摸屏包括红外面框以及触摸面板;所述红外面框包括四个红外框体以及四个红外转角件,四个所述红外框体通过四个所述红外转角件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一矩形框体;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前框和背板,所述前框呈框状结构,其内侧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容纳槽,所述背板四周边缘限位固定于所述容纳槽中;
所述红外面框套设于所述前框外,并与所述前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触摸面板四周固定于所述前框上,且限位于所述红外面框与所述前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外侧表面凸起设置有固定筋,所述红外面框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筋可拆卸式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筋贯穿开设有若干前框固定螺孔,所述红外框体对应所述前框固定螺孔位置处开设有面框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设于所述前框固定螺孔以及所述面框固定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框、光学膜片、中框以及显示屏;所述光学膜片以及所述显示屏的四周固定于所述中框上,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支撑框、所述光学膜片、所述中框以及所述显示屏的四周边缘限位于所述容纳槽中,并位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红外触摸显示设备正面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支撑框体、第二支撑框体、第三支撑框体、第四支撑框体以及四个支撑框转角件;所述中框包括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第四中框体以及四个中框转角件;所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第三中框体以及第四中框体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所述第三支撑框体以及所述第四支撑框体;所述中框转角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支撑框转角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数控钣金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框体上,其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框体与所述前框之间并通过导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体、第二中框体以及第三中框体朝向所述支撑框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框体、所述第二支撑框体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框体对应所述第一卡合槽位置凸起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可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卡合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框体朝向所述中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槽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中框体对应所述第二卡合槽位置凸起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可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卡合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卡合槽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筋;所述第一卡合槽内侧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凸筋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可活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卡合槽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筋,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侧表面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凸筋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可活动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
CN202021333464.1U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Active CN213241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3464.1U CN213241122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3464.1U CN213241122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1122U true CN213241122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3464.1U Active CN213241122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11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608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608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02026U (zh) 拼接式胶框及具有该胶框的背光模组
CN102818228B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44600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241122U (zh)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CN204406921U (zh) 拼接式显示屏边框结构
CN102608795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72744U (zh) 电视机前壳及液晶电视
CN203718526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液晶电视机
CN103791320A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
US912831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1286206Y (zh) 组合式显示器外壳
CN106686331B (zh) 一种无五金成型模具dled液晶电视背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492124U (zh) 一种直接装配液晶玻璃面板和光学材料的混合电视机壳
CN210348128U (zh) 一种具有型材框架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209356811U (zh) 液晶显示设备背光模组结构
CN207115925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灯箱
CN2122079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中框结构
CN204717473U (zh) 背光模组及其框架
CN203275816U (zh) 液晶显示屏组装框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206380011U (zh) 一种无五金成型模具dled 液晶电视背板
CN202870428U (zh) 液晶显示屏组装框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165385U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204389841U (zh) 一体化显示装置
CN217880722U (zh) 一种型材型小间距led显示单元
CN201121964Y (zh) 柜式空调器的面板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