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5814U -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5814U
CN213235814U CN202021799358.2U CN202021799358U CN213235814U CN 213235814 U CN213235814 U CN 213235814U CN 202021799358 U CN202021799358 U CN 202021799358U CN 213235814 U CN213235814 U CN 213235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inlet
wind
slewing bearing
oil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993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白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993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5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5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5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风力回转支承包括:内圈以及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有滚道;外圈的一端面设置有进油孔,进油孔通过进油通道与滚道相连通;内圈的面对外圈的壁面设置有排油孔;排油孔与滚道相连通。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通过改变进油口的设置位置,便于使用管路连接进油口以进行润滑工作,也便于后期维修维护,使得本风力回转支承的安装不受安装空间以及安装位置的结构限制,便于润滑系统的布置。

Description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风电产品中,回转支承是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回转支承是风力发电机组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根据风机设计要求,需要回转支承不仅要有高的承载力,同时受安装影响及寿命(20年) 等因素影响,需要对回转支承的润滑形式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现有的回转支承在安装时,受安装位置、相关零部件限制,难以进行润滑、后期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回转支承在安装完成后不方便进行润滑、维护等操作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力回转支承,包括:内圈以及外圈;
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形成有滚道;
所述外圈的一端面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进油通道与所述滚道相连通;
所述内圈的面对所述外圈的壁面设置有排油孔和贯穿所述内圈并与所述排油孔连通的排油通道;
所述排油孔与所述滚道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回转支承用于风力发电机,所述进油孔设置于所述外圈的朝向所述风力发电机的轮毂或机舱内部的一端面;所述进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油孔沿所述外圈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油通道具有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外圈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的通道口为所述进油孔,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的通道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外圈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滚道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排油孔沿所述内圈的径向延伸,为直通式排油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滚道为双滚道,包括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二滚道均设置有滚动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油通道包括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
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数量总和与所述进油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间隔交替设置;
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一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滚道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孔形成有第一螺纹;所述排油孔形成有第二螺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滚道内设置有保持架,用于在周向上保持所述滚动体之间的间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回转支承还包括:
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
堵塞,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形成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滚动体,所述堵塞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
锥销,穿设于所述外圈并固定所述堵塞。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风电发电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因而,具有该风力回转支承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包括:内圈以及外圈;其中,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有滚道,滚道用于容纳滚珠;外圈形成有进油孔,具体地,进油孔设置于外圈的一个端面,进油孔通过进油通道与滚道连通,通过进油孔向进油通道注入润滑剂,润滑剂能够通过进油通道进入滚道内以起到润滑作用,内圈的面对外圈的壁面设置有排油孔和贯穿内圈并与排油孔连通的排油通道,润滑剂能够经排油孔、排油通道排出。
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将进油孔设置于外圈的端面,与现有的轴承进油孔设置于轴承的环面(也可以说是外圈的外环面并贯穿外圈的厚度)具有明显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的端面为外圈的不与内圈接触的两侧面,使得在本风力回转支承安装完成后,进油孔不会被安装位置的其他连接构件或结构完全遮挡,外圈形成有进油孔的端面能够面对操作人员,便于完成润滑工作以及维修维护工作。可见,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能够改变进油口的设置位置,便于使用管路连接进油口以进行润滑工作,也便于后期维修维护。
本申请提供的风电发电机,包括上述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因而,通过本风力回转支承能够降低风力回转支承安装完成后的润滑、维护工作的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的截面图;
图3为图1沿S-S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沿T-T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沿X-X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沿Y-Y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沿Z-Z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的排油孔的一种情况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圈,101-进油孔,2-密封圈,3-保持架,4-滚动体,5-内圈, 501-排油孔,6-堵塞,7-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回转支承,包括:内圈5以及外圈1;
内圈5与外圈1之间形成有滚道;
外圈1的一端面设置有进油孔101,进油孔101通过进油通道与滚道相连通;
内圈5的面对外圈1的壁面设置有排油孔;
排油孔与滚道相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包括:内圈5以及外圈1;其中,内圈5与外圈1之间形成有滚道,滚道用于容纳滚珠;外圈1形成有进油孔101,具体地,进油孔101设置于外圈1的一个端面,进油孔101 通过进油通道与滚道连通,通过进油孔101向进油通道注入润滑剂,润滑剂能够通过进油通道进入滚道内以起到润滑作用,内圈5的面对外圈1的壁面设置有排油孔和贯穿内圈5并与排油孔连通的排油通道,润滑剂能够经排油孔、排油通道排出。
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将进油孔101设置于外圈1的端面,与现有的轴承进油孔设置于轴承的环面(也可以说是外圈的外环面并贯穿外圈的厚度)具有明显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圈1 的端面为外圈1的不与内圈5接触的两侧面,使得在本风力回转支承安装完成后,进油孔101不会被安装位置的其他连接构件或结构完全遮挡,外圈1形成有进油孔101的端面能够面对操作人员,便于完成润滑工作以及维修维护工作。可见,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通过改变进油孔101的设置位置,便于使用管路连接进油孔101以进行润滑工作,也便于后期维修维护,使得本风力回转支承的安装不受安装空间以及安装位置的结构限制,便于润滑系统的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风力回转支承用于风力发电机,进油孔101设置于外圈1的朝向风力发电机的轮毂或机舱内部的一端面;进油孔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油孔101沿外圈1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较佳地,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回转支承用于风力发电机,为风电回转支承,并且进油孔101的数量为多个,进油通道的数量与进油孔101的数量相同,每一个进油孔101对应均有与该进油孔101对应的进油通道,在安装完回转支承后,将管路、集油瓶与现有技术中设置于外圈的环面的进油孔连接很不方便,而本申请中,由于进油孔101设置在外圈1的朝向机舱内部一侧表面,这样能够便捷地将管路与进油孔101连接,不需要弯折管路或在缝隙中进行该操作,而且这样设置,工作人员可在机舱内部即可完成润滑、维护等工作,而传统的回转支承进行这一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的身体探出机舱以外,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进油孔101 这样设置,可将管路、集油瓶等装置设置于本风力回转支承相对轮毂或机舱的内部,这样可省去或简化导流罩的结构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油通道具有L型结构,L 型结构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第一通道沿外圈1的轴向延伸,第一通道的一端的通道口为进油孔101,第一通道的另一端的通道孔与第二通道连通;
第二通道沿外圈1的径向延伸,第二通道远离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滚道连通。
优选地,排油孔501沿内圈5的径向延伸,为直通式排油孔。
在该实施例中,进油通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二通道具有较短的长度,第二通道将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以使润滑剂能够进入滚道,而排油孔501与滚道之间形成排油通道,排油通道为直通式通道,也就是说,进油通道的第一通道与排油通道成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两者之间的角度优选为90度,这样设置能够减小排油阻力,有利于润滑剂排出,而现有技术中,进油路径与出油路径对称设置于滚道的一侧,导致在排油时,通常润滑剂很大程度上从密封圈排出,导致排油孔的作用或者说存在的意义微乎其微,还影响润滑剂排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滚道为双滚道,包括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均设置有滚动体4(滚动体4即上文所述的滚珠)。
优选地,进油通道包括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
第一进油通道的数量与第二进油通道的数量总和与进油孔101 的数量相同,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间隔交替设置;
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一滚道连通,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二滚道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滚道均需要进行润滑,通过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两个进油通道分别对两个滚道注入润滑剂,并且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间隔交替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均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设置并均分风力回转支承的圆周,确保两个滚道的润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和图8所示,其中,图6表示在同一截面存在一个排油孔501的情况,图8表示在同一截面存在两个排油孔 501的情况;本申请的进油孔101的数量也就是进油通道(包括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选定、设置,排油孔501、排油通道的数量、位置的选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根据风力发电机的用于安装本风力回转支承的安装位置的具体实际情况作出最优判断。此外,排油孔可选择布置在内圈5的圆周面;排油孔也可布置在内圈5的上下端面,结构形式与进油孔101类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油孔101形成有第一螺纹;排油孔501形成有第二螺纹。
在该实施例中,用于连接进油孔101/排油孔501的管路的端口形成有第三螺纹,较佳地,第三螺纹为外螺纹,进油口的内壁形成有第一螺纹,排油孔501的内壁形成有第二螺纹,较佳地,第一螺纹、第二螺纹均为内螺纹,第三螺纹能够分别与第一螺纹、第二螺纹适配,便于使管路与进油通道或排油通道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程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滚道内设置有保持架3,用于在周向上保持滚动体4之间的间隔。
在该实施例中,按照图2中所示的状态下,滚动体4的上方、下方、中间(前后、左右)均设置有保持架3,使得若干个滚动体4之间相互间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风力回转支承还包括:密封圈2,设置于内圈5与外圈1之间;
堵塞6,内圈5或外圈1形成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滚动体4,堵塞6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孔;
锥销7,穿设于外圈1并固定堵塞6。
在该实施例中,内圈5与外圈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避免滚道内的润滑剂异常泄漏;堵塞6沿外圈1的径向插入外圈1并避让进油孔101,用于封堵住用于安装滚动体4的安装孔,而后将锥销7沿外圈1的轴向插入外圈1同时插接堵塞6,以固定堵塞6,避免滚动体 4掉出或润滑剂泄漏、流失。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电发电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因而,具有该风力回转支承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以及外圈;
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形成有滚道;
所述外圈的一端面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进油通道与所述滚道相连通;
所述内圈的面对所述外圈的壁面设置有排油孔和贯穿所述内圈并与所述排油孔连通的排油通道;
所述排油孔与所述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回转支承用于风力发电机,所述进油孔设置于所述外圈的朝向所述风力发电机的轮毂或机舱内部的一端面;所述进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油孔沿所述外圈的周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具有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外圈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的通道口为所述进油孔,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外圈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孔沿所述内圈的径向延伸,为直通式排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为双滚道,包括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二滚道均设置有滚动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包括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
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数量总和与所述进油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间隔交替设置;
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一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形成有第一螺纹;所述排油孔形成有第二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内设置有保持架,用于在周向上保持所述滚动体之间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回转支承还包括:
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
堵塞,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形成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滚动体,所述堵塞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
锥销,穿设于所述外圈并固定所述堵塞。
10.一种风电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回转支承。
CN202021799358.2U 2020-08-25 2020-08-25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Active CN213235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9358.2U CN213235814U (zh) 2020-08-25 2020-08-25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9358.2U CN213235814U (zh) 2020-08-25 2020-08-25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5814U true CN213235814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90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99358.2U Active CN213235814U (zh) 2020-08-25 2020-08-25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5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667A (zh) * 2021-11-25 2022-04-05 国能珠海港务有限公司 回转支承及装船机溜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667A (zh) * 2021-11-25 2022-04-05 国能珠海港务有限公司 回转支承及装船机溜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75162U (zh) 一种兆瓦风电机组偏航系统专用轴承
CN201487047U (zh) 一种兆瓦风电机组叶轮系统专用轴承
CN213235814U (zh) 风力回转支承及风电发电机
EP3586002B1 (en) Wind turbine main rotor arrangement with integrated lubrication facility
CN201666356U (zh) 一种行星轮的润滑装置
CN206111861U (zh) 一种用于风电增速箱的轴承润滑结构
CN103062224A (zh) 一种防漏脂风电转盘轴承
CN211820420U (zh) 一种直驱式风电主轴轴承的负压排脂系统
CN111207150A (zh) 一种直驱式风电主轴轴承的负压排脂系统
CN205715601U (zh) 一种高效风力发电主齿轮箱的润滑装置
CN213808469U (zh) 一种双内圈三点接触球轴承
WO2023019661A1 (zh) 一种用于单端双轴承的并联式油路结构及其应用
CN210371952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行星级润滑结构
CN215543711U (zh) 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
CN213808474U (zh) 一种铁路车用圆锥滚子轴承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
CN210393520U (zh) 一种起重机用回转支承
CN220687857U (zh) 一种风电主轴圆锥滚子轴承低温升保持架
CN213775885U (zh) 一种风电机组变桨油缸润滑装置
CN214063741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行星级齿轮润滑结构
CN220204429U (zh) 一种配对角接触球轴承
CN217044628U (zh) 一种高精度活顶尖
CN220551478U (zh) 风电齿轮箱
CN220378847U (zh) 润滑油路结构及齿轮箱
WO2024096163A1 (ko) 대형 풍력발전기용 피치 베어링과 요 베어링 어셈블리
CN215567295U (zh) 一种便于装配倒角的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