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5544U - 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35544U CN213235544U CN202022179920.8U CN202022179920U CN213235544U CN 213235544 U CN213235544 U CN 213235544U CN 202022179920 U CN202022179920 U CN 202022179920U CN 213235544 U CN213235544 U CN 2132355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xed flow
- fan blade
- flow fan
- nail
- groov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其中混流风叶组件包括:壳体;配重钉,适于打入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配重钉打入所述壳体内的深度和/或角度可调节。在确定好需要调整的位置后,采用钉枪将配重钉打入壳体的指定位置处,与现有技术中的配平手段相比,无需去除物料,不会影响外观结构,产生的碎屑及加工毛刺较少,仅需要单人操作,无需采用成本较高的机加工设备,也无需其他繁琐的后续清理碎屑以及配重泥固化处理等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较低,方便用户操作,并且可有效保障整体的强度。即便是操作失误,也可以借助工具拔出,略微修整后可弥补,提高了容错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背景技术
混流风叶是无叶风扇中的核心重点零件,相比于传统风叶具有高达3倍以上的转速,加上无叶风扇对于振动所造成的噪音有较高的控制要求,导致该零件的允许动不平衡量较小。该零件安装在整机中的中下位置,由弹簧和软胶支撑,半悬挂式的处于气动组件中的中心位置,高速旋转,通过导风配件完成出风。
目前市面上,无叶风扇最常见的混流风叶动不平衡配平的调整方式为去重。混流风叶的相关结构特征也基本统一,一般为风叶一体注塑,或者风叶及风叶壳体分别注塑成型后利用注塑焊接形成一个整体。对混流风叶进行动不平衡的检测后,根据要求对不平衡的位置进行机加工去除物料的形式完成。该种方式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缺陷:1、涉及到去除物料必定会破坏结构,造成外观结构的不完整;2、机加工过程中必定存在碎屑以及加工毛刺,飞屑进入检测设备及造成粉尘环境等不利因素,加工毛刺也同样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及外观的完整性;3、较高的成本,一套完整的去重方式往往需要铣刀,钻头以机加工设备等高成本装置。其他加重方式包括:增加配平铁片,需要采用铁片夹,精度和位置难以保证,长久以来存在生锈及失效的风险;增加配重泥,工序繁琐,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混流风叶动不平衡进行配平所采用的手段操作不方便且成本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包括:
壳体;
配重钉,适于打入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配重钉打入所述壳体内的深度和/或角度可调节。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配重钉适于打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外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凹槽设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可选地,所述凹槽具有靠近所述壳体中心的倾斜侧壁,且自所述凹槽的开口至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倾斜侧壁朝向远离所述壳体中心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适于容置所述配重钉的头部,所述第二部分适于容置所述配重钉的杆部。
可选地,所述配重钉打入所述凹槽时,所述配重钉的轴线与所述凹槽的中心线相交,夹角为A。
可选地,3°≤A≤12°。
可选地,所述凹槽为环形槽。
可选地,所述凹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可选地,所述凹槽在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两圈,至少包括内圈和外圈。
可选地,位于所述内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数量、深度和位于所述外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数量、深度不同。
可选地,位于所述内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位于外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且位于所述内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位于所述外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配重钉为排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在确定好需要调整的位置后,采用钉枪将配重钉打入壳体的指定位置处,与现有技术中的配平手段相比,无需去除物料,不会影响外观结构,产生的碎屑及加工毛刺较少,仅需要单人操作,无需采用成本较高的机加工设备,也无需其他繁琐的后续清理碎屑以及配重泥固化处理等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较低,方便用户操作,并且可有效保障整体的强度。即便是操作失误,也可以借助工具拔出,略微修整后可弥补,提高了容错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配重钉适于打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凹槽的设置便于将配重钉打入壳体内,采用较小功率的钉枪即可将配重钉打入,不会破坏产品的结构,也比较容易调整配重钉的深度,同时可减少碎屑的产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所述壳体外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凹槽设在所述环形凸台上,在壳体外设置环形凸台,使凹槽的存在不影响壳体的壁厚,能够保障壳体的强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所述凹槽具有靠近所述壳体中心的倾斜侧壁,且自所述凹槽的开口至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倾斜侧壁朝向远离所述壳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倾斜侧壁的设置能够对打钉起一个导向作用,减少冲击损伤,同时能够使配重钉在风叶旋转时实现自锁。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所述凹槽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适于容置所述配重钉的头部,所述第二部分适于容置所述配重钉的杆部,这样设置进一步便于打入配重钉,且配重钉的头部位于第一部分内,不会露出,外观上更加美观。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所述凹槽为环形槽,在需要对混流风叶的动不平衡进行调整时,确定好需要调整的位置后,将配重钉打入环形槽中对应的位置处。加工一个环形槽即可对周向上的任意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加工,且能确保调整精度。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所述凹槽在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两圈,至少包括内圈和外圈,这样设置能够更精确的对动不平衡进行调整。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位于所述内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数量、深度和位于所述外圈上的所述凹槽的数量、深度不同,这样设置使得内圈凹槽和外圈凹槽交错排列,给加重平衡提供了多样的选择,给予了更高的柔性度和精度。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所述配重钉为排钉,配重钉的规范化可以方便动不平衡调整,确保调整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没打入配重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混流风叶组件打入配重钉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环形凸台;3-凹槽;4-配重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壳体1、配重钉4。
混流风叶设在壳体1内,配重钉4适于打入壳体1内,且配重钉4打入壳体1内的深度和/或角度可调节。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混流风叶的特性一般采用双面动平衡检测,会得到两个平面上的参数,每个平面都可通过四边形合成原理合成一组代表相位和质量的参数,该参数就是需要进行动不平衡调整的位置,确定好位置后,选用钉枪,类型最好选用电动的可调节功率或者可以变动打钉深度的型号,在指定位置打入配重钉4。与现有技术中的配平手段相比,无需去除物料,不会影响外观结构,产生的碎屑及加工毛刺较少,仅需要单人操作,无需采用成本较高的机加工设备,也无需其他繁琐的后续清理碎屑以及配重泥固化处理等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较低,方便用户操作,并且可有效保障整体的强度。即便是操作失误,也可以借助工具拔出,略微修整后可弥补,提高了容错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上设有若干凹槽3,配重钉4适于打入凹槽3内,并与凹槽3过盈配合。凹槽3的设置便于将配重钉4打入壳体1内,采用较小功率的钉枪即可将配重钉4打入,不会破坏产品的结构,也比较容易调整配重钉4的深度,同时可减少碎屑的产生。参考图,具体以F04配重钉为例,凹槽3的槽位总长为3.3mm、宽0.8mm-2.1mm,实际配重钉4尺寸长4.6mm左右,宽1mm-2.2mm。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外设有环形凸台2,凹槽3设在环形凸台2上。在壳体1外设置环形凸台2,使凹槽3的存在不影响壳体1的壁厚,能够保障壳体1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具有靠近壳体1中心的倾斜侧壁,且自凹槽3的开口至凹槽3的槽底,倾斜侧壁朝向远离壳体1中心的方向倾斜。倾斜侧壁的设置能够对打钉起一个导向作用,减少冲击损伤,同时能够使配重钉4在风叶旋转时实现自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3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适于容置配重钉4的头部,第二部分适于容置配重钉4的杆部。这样设置进一步便于打入配重钉4,且配重钉4的头部位于第一部分内,不会露出,外观上更加美观。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配重钉4打入凹槽3时,配重钉4的轴线与凹槽3的中心线相交,夹角为A。
具体的,3°≤A≤12°。经验证,这样设置既能使配重钉4打入凹槽3内,又能使配重钉4在旋转时实现自锁。具体的,配重钉4在旋转时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分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时,实现自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3为环形槽,环形槽环绕壳体的中心设置。在需要对混流风叶的动不平衡进行调整时,确定好需要调整的位置后,将配重钉4打入环形槽中对应的位置处。加工一个环形槽即可对周向上的任意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加工,且能确保调整精度。
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沿壳体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每一个凹槽3适于打入一个配重钉4,这样设置可以在确定好需要调整的位置后,将配重钉4打入相应的凹槽3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在壳体1上设有至少两圈,至少包括内圈和外圈,这样设置能够更精确的对动不平衡进行调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内圈上的凹槽3的数量、深度和位于外圈上的凹槽3的数量、深度不同。这样设置使得内圈凹槽3和外圈凹槽3交错排列,给加重平衡提供了多样的选择,给予了更高的柔性度和精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内圈上的凹槽3的数量大于位于外圈上的凹槽3的数量,且位于内圈上的凹槽3的深度小于位于外圈上的凹槽3的深度,外圈上凹槽3数量较少能够保障外壁的强度,同时通过增加深度来解决凹槽3密度降低导致的配平重量容量减少的问题。具体的,外圈上设置90个凹槽3,两个凹槽3之间间隔4°,单个凹槽3的孔径为0.8mm-1.2mm,深度5mm-5.5mm,内圈上设置120个凹槽3,两个凹槽3之间间隔3°,单个凹槽3的孔径和外圈上的凹槽3的孔径相同,深度2.5mm-3mm。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配重钉4为排钉。具体可采用F系列或者为应对较高的精度的需求定制的排钉。配重钉4的规范化可以方便动不平衡调整,确保调整精度。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经过初步动平衡检测合格的混流风叶组件,混流风叶的特性一般采用双面动平衡检测,会得到两个平面上的参数,每个平面都可通过四边形合成原理合成一组代表相位和质量的参数,该参数就是需要进行动不平衡调整的位置,例如(90°,40mg)则意味着距离定义原点位置的正方向90°位置上,存在40mg的动不平衡量需要调整。确定好位置后,选用排钉枪,类型最好选用电动的可调节功率或者可以变动打钉深度的型号,如果槽位开的较浅,可采用斜向的钉枪,在指定位置打钉,深度为与凹槽3平齐或者更深一些,以不破坏壳体1内部结构为准,完成配重嵌入。再次进行动不平衡检测。F04配重钉单体质量约为40mg,配平精度可达每个平面20mg以内的不平衡质量。最后简单检查零件是否异常,包括风叶结构是否被破坏,是否有毛刺飞屑在零件上保留,若有,稍微清理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混流风叶组件。该风扇可为无叶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配重钉(4),适于打入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配重钉(4)打入所述壳体(1)内的深度和/或角度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若干凹槽(3),所述配重钉(4)适于打入所述凹槽(3)内,并与所述凹槽(3)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设有环形凸台(2),所述凹槽(3)设在所述环形凸台(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具有靠近所述壳体(1)中心的倾斜侧壁,且自所述凹槽(3)的开口至所述凹槽(3)的槽底,所述倾斜侧壁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中心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适于容置所述配重钉(4)的头部,所述第二部分适于容置所述配重钉(4)的杆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钉(4)打入所述凹槽(3)时,所述配重钉(4)的轴线与所述凹槽(3)的中心线相交,夹角为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3°≤A≤12°。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为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沿所述壳体(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在所述壳体(1)上设有至少两圈,至少包括内圈和外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内圈上的所述凹槽(3)的数量、深度和位于所述外圈上的所述凹槽(3)的数量、深度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内圈上的所述凹槽(3)的数量大于位于外圈上的所述凹槽(3)的数量,且位于所述内圈上的所述凹槽(3)的深度小于位于所述外圈上的所述凹槽(3)的深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钉(4)为排钉。
14.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风叶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9920.8U CN213235544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9920.8U CN213235544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35544U true CN213235544U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587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79920.8U Active CN213235544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35544U (zh)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22179920.8U patent/CN2132355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5232B (zh) | 电动工具及电动工具用的通信插头 | |
US20180272449A1 (en) | Machining apparatus and machining system | |
US9308611B2 (en) | Tool of machine tool | |
CN206913195U (zh) | 一种修剪器的刀头支架安装结构 | |
CN213235544U (zh) | 一种混流风叶组件及风扇 | |
JP2018529528A (ja) | 閉ループ金属加工システム | |
US20170136592A1 (en) | Chip suction cover and machine tool | |
JP7225569B2 (ja) | 電動工具、集塵機、および無線連動システム | |
US7488238B2 (en) | Emery wheel grinding machine with adjustable drill bit chuck | |
US20210242529A1 (en) | Battery cell | |
CN107591971A (zh) | 一种具有斜槽的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 |
KR101789661B1 (ko) | 에어 면취기 | |
EP2006052A1 (en) | Emery wheel grinding machine with adjustable drill bit chuck | |
CN211588321U (zh) | 一种锁具加工用具有定位防护结构的冲床 | |
CN209300900U (zh) | 食物料理机 | |
CN210469003U (zh) | 一种电机防震盖 | |
CN211991136U (zh) | 一种用于铣刀刀盘的刀片安装结构 | |
CN215578797U (zh) | 一种动力工具用三元电池外部并联系统 | |
CN205614355U (zh) | 刀具夹持装置 | |
CN110682370A (zh) | 一种加工自动化切削设备 | |
CN217851259U (zh) | 一种羊肚菌加工用剪柄机 | |
CN215790011U (zh) | 一种鼻毛刀连接件和鼻毛刀 | |
CN210997579U (zh) | 一种罗茨风机端盖加工压紧工装 | |
JP2002086016A (ja) | 遠心分離機及びそのロータ | |
CN211728824U (zh) | 一种变速抛丸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