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3325U - 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33325U CN213233325U CN202021536364.9U CN202021536364U CN213233325U CN 213233325 U CN213233325 U CN 213233325U CN 202021536364 U CN202021536364 U CN 202021536364U CN 213233325 U CN213233325 U CN 2132333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 debris flow
- buffering
- flow
- d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0405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ra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21 irrigation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泥石流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包括排导沟基础、设置在排导沟基础出口端的拦砂坝以及设置在排导沟进口端的缓冲体。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当山体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裹挟大量的石块和砂石从山体上奔涌而下,然后经排导沟基础引流并进入排导沟基础内,缓冲体可对泥石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缓冲后的泥石流再由拦砂坝进行阻挡,泥石流经过缓冲,其作用在拦砂坝迎流面上的冲击压强被减小,因此迎流面不易开裂,可形成稳固有效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泥石流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砂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需对泥石流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
申请号为CN20112045546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变截面重力式泥石流拦砂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包括坝肩、拦砂坝迎流面、拦砂坝背水面、溢流口、泄水孔和坝体基础,所述坝体的拦砂坝迎流面的中部设有坝体中部加厚区,所述溢流口设置在所述坝体中部加厚区上方,所述坝体中部加厚区外设有加固层,该拦砂坝在基本不改变坝体构造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了“因灾设防”的原则,大大提高了泥石流活跃区拦砂坝的安全性能,同时结构简单,施工、设计方便,且便于日常养护管理,可在日后泥石流防治设计工程应用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泥石流含有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因此拦砂坝需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体积较大的石块对拦砂坝的迎流面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压强,拦砂坝的迎流面易开裂甚至是拦砂坝发生断裂,导致泥石流的防治并不可靠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加强泥石流的防治效果,保证防治措施稳定有效,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包括排导沟基础、设置在排导沟基础出口端的拦砂坝以及设置在排导沟进口端的缓冲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山体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裹挟大量的石块和砂石从山体上奔涌而下,然后经排导沟基础引流并进入排导沟基础内,缓冲体可对泥石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缓冲后的泥石流再由拦砂坝进行阻挡,泥石流经过缓冲,其作用在拦砂坝迎流面上的冲击压强被减小,因此迎流面不易开裂,可形成稳固有效的防治效果。
优选的,所述缓冲体包括沿排导沟基础引流方向设置的多个缓冲挡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挡墙对泥石流进行阻挡,达到对泥石流形成缓冲的作用。
优选的,多个所述缓冲挡墙的高度逐渐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石流经过多个缓冲挡墙的缓冲效果可逐级加强。
优选的,所述缓冲挡墙的顶端设有泄流缺口,多个缓冲挡墙的泄流缺口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泄流缺口使缓冲挡墙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的同时减小作用在缓冲挡墙上的压力,使其不易受损,多个缓冲挡墙的泄流缺口错位设置,可保证良好的缓冲效果。
优选的,缓冲挡墙的底端设有泄污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石流发生且停止后,泄污通道可将缓冲挡墙迎流面一侧的泥浆中的污水排出,从而便于对泥浆进行清理。
优选的,拦砂坝和缓冲体之间设有拦石坝,拦石坝设有沿排导沟基础引流方向贯穿拦石坝的泄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石流经过拦石坝时体积较大的石块被留在拦石坝处,拦石坝对经过缓冲体后的泥石流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
优选的,所所述排导沟基础的进口端设有导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口增强了排导沟基础的引流效果,使泥石流更容易进入排导沟基础内。
优选的,所述排导沟基础的宽度沿其引流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石流进入排导沟基础后,由于宽度加宽,泥石流的速度可逐步减缓,进而减小了泥石流作用在缓冲体、拦砂坝上的冲击压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泥石流经过逐级缓冲,其作用在拦石坝和拦砂坝迎流面的冲击压强均被减小,因此迎流面不易开裂,可形成稳固有效的防治效果;
2.排导沟基础的宽度沿其引流方向逐渐增大,泥石流进入排导沟基础后的速度可逐步减缓,进而减小泥石流作用在缓冲体、拦石坝和拦砂坝上的冲击压强;
3.通过设置泄水孔和导流槽,泥石流停止且拦砂坝处的泥浆中砂沉降后可将较为清澈的水排出,并导入设在合适位置的容置池内用作农业灌溉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截导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截导结构的轴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体设置在排导沟基础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拦石坝设置在排导沟基础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导沟基础;11、导流口;2、拦砂坝;3、缓冲体;31、缓冲挡墙;311、泄流缺口;312、泄污通道;4、拦石坝;41、泄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参照图1,截导结构包括排导沟基础1、设置在排导沟基础1出口端的拦砂坝2以及设置在排导沟进口端的缓冲体3。排导沟、拦砂坝2以及缓冲体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排导沟基础1沿垂直于其引流方向的纵截面呈倒等腰梯形,即排导沟基础1顶部开口处的宽度大于沟底处的宽度。排导沟基础1的两侧壁倾斜布置,可增强侧壁的稳固性且使侧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拦砂坝2沿排导沟基础1的引流方向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即拦砂坝2具有一个倾斜的迎流面和一个倾斜的支撑面。缓冲体3用于对泥石流进行阻挡,起到缓冲作用。
当山体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裹挟大量的石块和砂石从山体上奔涌而下,然后经排导沟基础1引流并进入排导沟基础1内,缓冲体3可对泥石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缓冲后的泥石流再由拦砂坝2进行阻挡,泥石流经过缓冲,其作用在拦砂坝2迎流面上的冲击压强被减小,因此迎流面不易开裂,可形成稳固有效的防治效果。
参照图2,排导沟基础1的进口端设有导流口11。导流口11与排导沟基础1为一体结构,且导流口11设置在排导沟基础1的进口端。导流口11侧壁倾斜设置,使导流口11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导流口11增强了排导沟基础1的引流效果,使泥石流更容易进入排导沟基础1内。
参照图2,排导沟基础1的宽度沿其引流方向逐渐增大。即排导沟基础1的横截面呈锥形,排导沟基础1的大端位于靠近拦砂坝2的一端,小端位于远离拦砂坝2的一端。泥石流进入排导沟基础1后,由于宽度加宽,泥石流的速度可逐步减缓,进而减小了泥石流作用在缓冲体3、拦砂坝2上的冲击压强。
参照图3,缓冲体3包括沿排导沟基础1引流方向设置的多个缓冲挡墙31。本实施例中,缓冲挡墙31设有三个。缓冲挡墙31沿排导沟基础1引流方向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即缓冲挡墙31具有一个倾斜的迎流面和一个倾斜的支撑面。多个缓冲挡墙31的高度沿排导沟基础1的引流方向逐级增加,缓冲效果可逐级加强,但均小于拦石坝4高度,避免缓冲挡墙31的重心较高而不够稳固。缓冲挡墙31的顶端设有泄流缺口311,泄流缺口311为矩形缺口,泄流缺口311使缓冲挡墙31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的同时减小作用在缓冲挡墙31上的压力,使其不易受损。多个缓冲挡墙31的泄流缺口311错位设置,可保证良好的缓冲效果。
参照图3,缓冲挡墙31的底端均布有多个泄污通道312。本实施例中,泄污通道312设有四个。泄污通道312为缓冲挡墙31在浇筑成型时预留的方孔通道。泥石流发生且停止后,泄污通道312可将缓冲挡墙31迎流面一侧的泥浆中的污水排出,从而便于对泥浆进行清理。
参照图2,拦砂坝2和缓冲体3之间设有拦石坝4,结合图4,拦石坝4设有沿排导沟基础1引流方向贯穿拦石坝4的泄流槽41。泄流槽41的一端位于坝体的底端且另一端靠近坝体的顶端,泄流槽41等间距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泄流槽41设有三个。泥石流经过拦石坝4时体积较大的石块被留在拦石坝4处,并且拦石坝4对经过缓冲体3后的泥石流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山体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裹挟大量的石块和砂石从山体上奔涌而下,然后经排导沟基础1引流并进入排导沟基础1内,导流口11可增强排导沟基础1的引流效果,山体和拦石坝4之间的缓冲体3可对泥石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被多个缓冲挡墙31缓冲作用后的泥石流首先经过拦石坝4,拦石坝4对泥石流中体积较大的石块进行阻挡,并进一步对泥石流形成缓冲,最后由拦砂坝2进行阻挡,泥石流经过逐级缓冲,其作用在拦石坝4和拦砂坝2迎流面的冲击压强均被减小,因此迎流面不易开裂,可形成稳固有效的防治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导沟基础(1)、设置在排导沟基础(1)出口端的拦砂坝(2)以及设置在排导沟进口端的缓冲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3)包括沿排导沟基础(1)引流方向设置的多个缓冲挡墙(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缓冲挡墙(31)的高度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挡墙(31)的顶端设有泄流缺口(311),多个缓冲挡墙(31)的泄流缺口(311)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挡墙(31)的底端设有泄污通道(3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拦砂坝(2)和缓冲体(3)之间设有拦石坝(4),拦石坝(4)设有沿排导沟基础(1)引流方向贯穿拦石坝(4)的泄流槽(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导沟基础(1)的进口端设有导流口(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导沟基础(1)的宽度沿其引流方向逐渐增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36364.9U CN213233325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36364.9U CN213233325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33325U true CN213233325U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589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3636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33325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3332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81908A (zh) * | 2021-09-13 | 2022-01-28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碎屑流堆积体排导结构 |
-
2020
- 2020-07-29 CN CN202021536364.9U patent/CN21323332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81908A (zh) * | 2021-09-13 | 2022-01-28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碎屑流堆积体排导结构 |
CN113981908B (zh) * | 2021-09-13 | 2023-09-22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碎屑流堆积体排导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35260B (zh) | 一种泥石流防治用活动式分流拦挡系统 | |
CN109056633B (zh) | 一种防洪和防泥石流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及方法 | |
CN111270652B (zh) | 一种复合型泥石流拦挡系统 | |
CN111236161A (zh) | 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 | |
CN106801403A (zh) | 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及泥石流产物再利用的方法 | |
CN213233325U (zh) | 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 |
CN210712745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挡水坡 | |
CN204690698U (zh) |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 | |
CN208309537U (zh) | 生态沟渠边坡防护体系 | |
CN2734820Y (zh) | 泥石流拦-汇-排综合治理结构 | |
CN209114416U (zh) | 一种防洪和防泥石流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 |
CN215562326U (zh) | 一种用于泥石流拦挡、分流和水石分离的防治系统 | |
CN115262436B (zh) | 一种坡面泥石流防治装置及方法 | |
CN213173539U (zh) |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 |
CN220318445U (zh) | 一种泥石流物复合式拦挡坝结构 | |
CN112343011A (zh) | 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 | |
CN212896193U (zh) | 水石分流结构 | |
CN219059812U (zh) | 一种用于穿越排桩挡土墙的大直径管道或箱涵的出水口 | |
CN213173390U (zh) | 一种泥石流箕状拦导结构 | |
CN220318450U (zh) | 一种用于侵蚀沟治理的谷坊结构 | |
CN218933169U (zh) | 用于山区初期雨水调蓄及治理的防护坡 | |
CN214832767U (zh) | 一种生态护坡系统 | |
CN211849318U (zh) | 一种防堵溢洪道 | |
CN211815973U (zh) | 无坝取水进水渠防淤结构 | |
TWI766820B (zh) | 野溪的土石流整治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