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3539U -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3539U
CN213173539U CN202021172014.9U CN202021172014U CN213173539U CN 213173539 U CN213173539 U CN 213173539U CN 202021172014 U CN202021172014 U CN 202021172014U CN 213173539 U CN213173539 U CN 213173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
buffer
sedimentation
debris flow
buff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20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俊
董云
胡鹏
于丰泽
田华
岳建国
任海波
王首智
陈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20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3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35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包括砂石缓冲区内交错安装若干沉降斜板,沉降斜板侧面为三角形;沉降斜顶面横向分布若干条沉降滑槽,沉降滑槽内为弧形;砂石缓冲区外沿与若干条导洪管连通,导洪管入口处设置过滤网;砂石缓冲区和导流缓冲区之间设置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之间安装若干过滤格栅;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内均开设若干泄洪孔,且在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的顶部均开设溢流口;导流缓冲区内等间距的分布若干缓冲单元,缓冲单元包括两个缓冲阶梯,缓冲阶梯呈侧视图为梯形状;两个缓冲阶梯之间开设矩形引流槽,引流槽底部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上安装电磁控制阀。

Description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泥石流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背景技术
南方地区沟谷纵横,沟道两岸通常风化严重,表层岩体破碎,强降雨、地震等作用后,表层破碎的岩土会剥离山体,在沟道发生泥石流。如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四川地区泥石流发生愈加频繁,泥石流对当地造成巨大的损失。
泥石流是携带大量泥砂、石块等物质的特殊洪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强大的破坏力的特点。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可分为:
1、充沛的水源;2、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3、有利的流域形态和沟床纵坡。泥石流成因要素中,水动力条件是随环境而变化的因素,松散固体物质和流域条件是相对固定的因素。所以在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中,会因携带的泥石而使洪流具有强大的冲刷能力,侵蚀沟道卷入更多的泥石,使泥石流的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泥石流包括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宜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控制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的水动力条件,可以有效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目前的泥石流治理工程主要有截水工程、拦蓄工程、排导工程、护坡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造成危害。利用截水等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径流,削减水动力条件,需要有利的地形条件,主要适用于大型泥石流沟的治理。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是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有效措施,修建谷坊、拦挡坝,蓄泥石流的塘、库或洼地,使松散固体物质不参与泥石流运动,也可以在防护区的范围以外,利用洼地、沟壑、荒滩、湖沼或修建围堤,以足够大的容积将泥石流引入屯蓄起来,使之不产生危害。
拦蓄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量大和使用的限制条件多。
排导工程是利用排洪道、渡槽等工程,排泄泥石流,控制泥石流的危害。由于泥石流的侵入能力强、固体物质丰富,排导槽抗冲刷和抗淤积能力要求很高。
除工程措施外,通过种植乔、灌木、草丛等植物,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其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的特点是投资省、能改善自然环境,但发挥效用的时间长,不能及时防治泥石流灾害发生。
综上,现有的泥石流防护效果不佳,不能有效阻缓冲或者抵御泥石流发生时的强大冲击力和破坏力,进而造成严重的灾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泥石流防护效果不佳,不能有效阻缓冲或者抵御泥石流发生时的强大冲击力和破坏力,进而造成严重的灾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其包括分布于山体斜坡上的若干条截洪槽,以及设置于山体底部、且依次连通的砂石缓冲区、导流缓冲区、沉淀池和集水池;
砂石缓冲区内交错安装若干沉降斜板,沉降斜板侧面为三角形,沉降斜板的最底端靠近斜坡设置;沉降斜顶面横向分布若干条沉降滑槽;砂石缓冲区外沿与若干条导洪管连通,导洪管入口处设置过滤网;砂石缓冲区和导流缓冲区之间设置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之间安装若干过滤格栅;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内均开设若干泄洪孔,且在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的顶部均开设溢流口;
导流缓冲区内等间距的分布若干缓冲单元,缓冲单元包括两个缓冲阶梯,缓冲阶梯的侧视图为梯形状;两个缓冲阶梯之间开设矩形引流槽,引流槽底部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上安装电磁控制阀。
优选地,沉降斜板与砂石缓冲区水平面所成锐角α为45°-70°。
优选地,沉降滑槽内为弧形,弧形圆心角为120°,圆心角所对圆形半径为10cm。
优选地,缓冲阶梯的侧视图为梯形状。
优选地,电磁控制阀型号为LD51电磁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泥石流疏导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山体区域进行多层次的防护治理,有效减缓泥石流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泥石流疏导系统的防护子系统结构图。
图2为泥石流疏导系统砂石缓冲区结构图。
图3为泥石流疏导系统沉降斜板结构图。
图4为泥石流疏导系统缓冲单元结构图。
其中,1、山体斜坡;2、截洪槽;3、砂石缓冲区;4、导流缓冲区;5、沉淀池;6、集水池;7、沉降斜板;8、导洪管;9、第一堤坝;10、第二堤坝;11、引流管;12、过滤格栅;13、缓冲单元;14、沉降滑槽;15、缓冲阶梯;16、矩形引流槽;17、电磁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图4,本方案的泥石流疏导系统,包括:
分布于山体斜坡1上的若干条截洪槽2,以及设置于山体底部、且依次连通的砂石缓冲区3、导流缓冲区4、沉淀池5和集水池6。
截洪槽2,可用于容置部分水量,避免过多的水量一次性的涌入山下,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砂石缓冲区3为一个直接接触泥石流的区域,其作用在于缓冲泥石流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减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损坏。
砂石缓冲区3内交错安装若干沉降斜板7,沉降斜板7侧面为三角形,沉降斜板7的最底端靠近斜坡设置,沉降斜板7与砂石缓冲区3水平面所成锐角α为45°-70°。
沉降斜顶面横向分布若干条沉降滑槽14,沉降滑槽14内为弧形,弧形圆心角为120°,圆心角所对圆形半径为10cm。
即泥石流在流经单个沉降斜板7时,由于沉降斜板7具有一定的坡度,具有减缓泥石流冲击力的作用,且其上的若干条沉降滑槽14,进一步加快泥石流的沉降,减小其冲击力。
除此,将若干沉降斜板7交错分布,可将泥石流的冲击力进行分散,即将其冲击力分散开来,避免冲击力过大,同时,也保护了基础设施。
在砂石缓冲区3的两边边端,均安装有若干根导洪管8,导洪管8入口处设有过滤网,导洪管8可将泥石流中的部分水分导出,减少泥石流的重量,从侧面减小泥石流的冲击力,也减小了其它设施的冲击压力。
在砂石缓冲区3和导流缓冲区4之间设置第一堤坝9和第二堤坝10;第一堤坝9和第二堤坝10之间安装若干过滤格栅12;第一堤坝9和第二堤坝10内均开设若干泄洪孔,且在第一堤坝9和第二堤坝10的顶部均开设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将过滤格栅12放置于第一堤坝9后端,传统技术为将过滤装置放置于第一堤坝9前端,如此在泥石流发生时,位于前端的过滤装置直接与泥石流接触,极易造成过滤装置的损坏,而本实用新型将其放置于第一堤坝9后端,在泥石流缓冲后,再进行过滤,则可极大的减少过滤装置的损坏。
除此,设置第二堤坝10,对泥石流进行再次阻挡,即将过滤后的泥沙阻挡于第一堤坝9和第二堤坝10之间,第一堤坝9和第二堤坝10之间的空间可以足够大,以容纳足够多的泥沙(此处的足够多,并非百分百拦截)。
导流缓冲区4,用于减缓泥石流水流冲击力。
导流缓冲区4包括等间距的分布若干缓冲单元13,缓冲单元13包括两个缓冲阶梯15,缓冲阶梯15呈侧视图为梯形状;两个缓冲阶梯15之间开设矩形引流槽16,引流槽底部与引流管11连通,引流管11上安装电磁控制阀17。
泥石流中的水进入导流缓冲区4,并依次流经缓冲阶梯15以及缓冲阶梯15之间的矩形引流槽16,缓冲阶梯15具有一定坡度,可减缓水流速度,减缓后的水流则进入矩形引流槽16内,矩形引流槽16可容置部分水量,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开启电磁控制阀17,可将矩形引流槽16内的部分水分导出,进一步减小水流的量,进而减缓水流冲击力量。
其中,导出的水流可引入河流、田地和水渠内。
经过导流缓冲区4后的泥石流水分,已经趋于平缓,将其导入沉淀池5内,沉淀泥沙和杂质,最后导入集水池6内。
本实用新型可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山体区域进行多层次的防护治理,有效减缓泥石流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于山体斜坡上的若干条截洪槽,以及设置于山体底部、且依次连通的砂石缓冲区、导流缓冲区、沉淀池和集水池;
所述砂石缓冲区内交错安装若干沉降斜板,沉降斜板侧面为三角形,沉降斜板的最底端靠近斜坡设置;所述沉降斜顶面横向分布若干条沉降滑槽;所述砂石缓冲区外沿与若干条导洪管连通,导洪管入口处设置过滤网;所述砂石缓冲区和导流缓冲区之间设置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所述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之间安装若干过滤格栅;所述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内均开设若干泄洪孔,且在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的顶部均开设溢流口;
所述导流缓冲区内等间距的分布若干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两个缓冲阶梯,缓冲阶梯的侧视图为梯形状;两个缓冲阶梯之间开设矩形引流槽,引流槽底部与引流管连通;所述引流管上安装电磁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斜板与砂石缓冲区水平面所成锐角α为45°-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滑槽内为弧形,弧形圆心角为120°,圆心角所对圆形半径为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阶梯的侧视图为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控制阀型号为LD51电磁控制阀。
CN202021172014.9U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7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2014.9U CN213173539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2014.9U CN213173539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3539U true CN213173539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8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201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73539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3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8670A (zh) * 2022-07-11 2022-10-1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8670A (zh) * 2022-07-11 2022-10-1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7909B (zh) 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
CN105220731A (zh) 一种新型山坡雨水收集系统及山洪、泥石流防治方法
CN209907317U (zh) 用于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分治系统
CN213173539U (zh) 一种泥石流疏导系统
CN100347377C (zh) 一种模袋排帘及其江河崩岸防治方法
CN111705742A (zh) 一种泥石流疏导方法
CN110016894B (zh) 水利工程围挡装置
CN218027465U (zh) 泄流槽控流网、堰塞坝泄流槽控流系统
CN217103250U (zh) 一种排口抗冲刷沉降净化系统
CN114351640B (zh) 一种改善既有滨海平原地区内涝的方法
CN214784037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坡
CN215562326U (zh) 一种用于泥石流拦挡、分流和水石分离的防治系统
CN214738637U (zh) 一种发电厂排水口结构
CN213805270U (zh) 一种防止河道下切破坏的多曲拱形透水台阶式消能二级坝
CN210086181U (zh) 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
CN112813922A (zh) 一种主-被动泥石流水石分离-消能减灾装置
CN208748798U (zh) 一种用于消除泥石流水动力条件的下卧排水槽装置
CN216892261U (zh) 一种封闭式泥石流排导结构
CN212200677U (zh) 一种导截排一体的排水结构
CN215975176U (zh) 农村面源污染点面结合进水的海绵湿地系统
CN213173390U (zh) 一种泥石流箕状拦导结构
CN211872914U (zh) 一种多砂石河流上的水电站枢纽拦石透水导砂装置
CN114837120B (zh) 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10670545B (zh) 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的截流缓释生态坝
CN219450611U (zh) 一种排水式侵蚀沟治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