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1228U - 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31228U CN213231228U CN202021374679.8U CN202021374679U CN213231228U CN 213231228 U CN213231228 U CN 213231228U CN 202021374679 U CN202021374679 U CN 202021374679U CN 213231228 U CN213231228 U CN 2132312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s
- supporting plate
- well lid
- power device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转动轴、工作绳、井盖、支撑杆、插杆、第二动力装置、第二转动轴和控制器;第一支撑板底部设置多组支撑柱,第一支撑板顶部设置盒体;第一动力装置位于盒体内;第一转动轴上设置绕线轮;两组工作绳均同向绕设在绕线轮上,两组工作绳底部均设置挂钩;多组支撑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底部;插杆顶部设置磁铁,磁铁与磁环相互吸合,插杆底部伸入第二支撑板下方;第二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底部;第二转动轴底部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盒体内设有蓄电池和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中,开启井盖之前先进行转动,防止强拉井盖导致井盖损坏,同时井盖上拉的过程中均由本装置自动进行,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中会有好多地下管道,比如下水道、地下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通讯管道、国防管道等,这些管道每隔一段要有一个通向地面的出口,需要用井盖将出口封住,在维修人员需要查看井内情况时需要打开井盖,井盖上通常设置多个孔,一方面为了透气泄压,另一方面便于打开井盖,目前井盖打开方式多为人工将挂钩挂在井盖孔上,向上拉动,此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当井盖边缘被异物堵塞与井壁紧密贴合时,人力很难拉得动,且强拉还容易导致井盖开孔附近处破损,严重时需要更换井盖。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开启井盖之前先对井盖进行适当转动,防止井盖因为异物与井壁之间紧密连接造成难以打开,且防止强拉井盖导致井盖损坏,同时井盖上拉的过程中均由本装置自动进行,省时省力。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转动轴、工作绳、井盖、支撑杆、插杆、第二动力装置、第二转动轴和控制器;
第一支撑板底部设置多组竖直的支撑柱,第一支撑板顶部设置盒体;第一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板顶部外侧,第一动力装置位于盒体内,第一动力装置与水平的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第一转动轴上设置绕线轮,第一转动轴轴线与绕线轮轴线重合;工作绳设置两组,两组工作绳均同向绕设在绕线轮上,工作绳与第一转动轴垂直,两组工作绳底部分别穿过盒体两侧开设的第一过孔和第一支撑板上开设的两组第二过孔伸入第一支撑板下方,两组工作绳底部均设置挂钩,两组挂钩关于第二支撑板对称,挂钩位于井盖上方;
支撑杆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底部,支撑杆设置多组,多组支撑杆底部与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以第二转动轴为中心沿圆周滑动;插杆顶部设置磁铁,磁铁与第一支撑板底部设置的磁环相互吸合,插杆底部竖直穿过第二支撑板上开设的插杆过孔伸入第二支撑板下方,插杆与井盖上开设的井盖孔相对,插杆设置多组;第二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底部,第二动力装置与竖直的第二转动轴传动连接;第二转动轴底部与第二支撑板连接;
盒体内设有蓄电池,盒体上设置充电口,蓄电池与充电口、控制器、第一动力装置以及第二动力装置均电性连接,盒体顶部设置启动按钮和复位按钮,启动按钮和复位按钮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设置在盒体内,控制器与第一动力装置以及第二动力装置均控制连接。
优选的,支撑杆设置四组,其中两组支撑杆轴线位于第二支撑板直径A上且关于第二转动轴对称,另外两组支撑杆轴线位于第二支撑板直径B上且关于第二转动轴对称,直径A与直径B垂直。
优选的,第二支撑板底部设置固定块,固定块朝向井盖的端面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传输连接。
优选的,第二支撑板上开设环形槽,环形槽在第二支撑板上端面形成开口,环形槽内壁上滑动设置滑块,环形槽与滑块竖直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
优选的,支撑柱底部设置万向轮,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推把。
优选的,支撑杆顶部外周壁上设置限位环,限位环外圆直径大于插杆过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开启井盖之前先对井盖进行适当转动,防止井盖因为异物与井壁之间紧密连接造成难以打开,且防止强拉井盖导致井盖损坏,同时井盖上拉的过程中均由本装置自动进行,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板;2、支撑柱;3、盒体;4、第一动力装置;5、第一转动轴;6、绕线轮;7、工作绳;8、第一过孔;9、第二过孔;10、挂钩;11、井盖;12、井盖孔;13、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板;15、插杆;16、磁铁;17、磁环;18、插杆过孔;19、第二动力装置;20、第二转动轴;21、蓄电池;22、充电口;23、控制器;24、启动按钮;25、复位按钮;26、固定块;27、压力传感器;28、环形槽;29、滑块;30、万向轮;31、推把;3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动力装置4、第一转动轴5、工作绳7、井盖11、支撑杆13、插杆15、第二动力装置19、第二转动轴20和控制器23;
第一支撑板1底部设置多组竖直的支撑柱2,第一支撑板1顶部设置盒体3;第一动力装置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顶部外侧,第一动力装置4位于盒体3内,第一动力装置4与水平的第一转动轴5传动连接;第一转动轴5上设置绕线轮6,第一转动轴5轴线与绕线轮6轴线重合;工作绳7设置两组,两组工作绳7均同向绕设在绕线轮6上,工作绳7与第一转动轴5垂直,两组工作绳7底部分别穿过盒体3两侧开设的第一过孔8和第一支撑板1上开设的两组第二过孔9伸入第一支撑板1下方,两组工作绳7底部均设置挂钩10,两组挂钩10关于第二支撑板14对称,挂钩10位于井盖11上方;
支撑杆13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底部,支撑杆13设置多组,多组支撑杆13底部与第二支撑板14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以第二转动轴20为中心沿圆周滑动;插杆15顶部设置磁铁16,磁铁16与第一支撑板1底部设置的磁环17相互吸合,插杆15底部竖直穿过第二支撑板14上开设的插杆过孔18伸入第二支撑板14下方,插杆15与井盖11上开设的井盖孔12相对,插杆15设置多组;第二动力装置19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底部,第二动力装置19与竖直的第二转动轴20传动连接;第二转动轴20底部与第二支撑板14连接;
盒体3内设有蓄电池21,盒体3上设置充电口22,蓄电池21与充电口22、控制器23、第一动力装置4以及第二动力装置19均电性连接,盒体3顶部设置启动按钮24和复位按钮25,启动按钮24和复位按钮25均与控制器23电性连接;控制器23设置在盒体3内,控制器23与第一动力装置4以及第二动力装置19均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将本装置放置到井盖11上方,按住复位按钮25,控制器23控制第一动力装置4转动,通过第一转动轴5和绕线轮6使工作绳7放长,松开复位按钮25第一动力装置4停止转动,将两组挂钩10挂在井盖孔12上,调整本装置位置,将两组支撑杆13拉下并插入两组井盖孔12内,将支撑柱2进行固定,按住启动按钮24,控制器23控制第二动力装置19转动设定圈数,第二动力装置19通过第二转动轴20带动第二支撑板14转动,第二支撑板14通过两组插杆15带动井盖11转动,从而打破井盖11与井壁之间由于异物造成的紧密连接,控制器23控制第二动力装置19停止转动再控制第一动力装置4转动,第一动力装置4通过第一转动轴5和绕线轮6同步对两组工作绳7进行收紧从而将井盖11提起,当井盖11提起后松开启动按钮24,第一动力装置4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中,开启井盖11之前先对井盖11进行适当转动,防止井盖11因为异物与井壁之间紧密连接造成难以打开,且防止强拉井盖11导致井盖11损坏,同时井盖11上拉的过程中均由本装置自动进行,省时省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3设置四组,其中两组支撑杆13轴线位于第二支撑板14直径A上且关于第二转动轴20对称,另外两组支撑杆13轴线位于第二支撑板14直径B上且关于第二转动轴20对称,直径A与直径B垂直;提高对第二支撑板14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4底部设置固定块26,固定块26朝向井盖11的端面上设置压力传感器27,压力传感器27与控制器23信号传输连接;井盖11拉升压到压力传感器27时,压力传感器27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23,控制器23控制第一动力装置4停止转动,防止操作者未及时松开启动按钮24造成井盖11撞上第二支撑板1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4上开设环形槽28,环形槽28在第二支撑板14上端面形成开口,环形槽28内壁上滑动设置滑块29,环形槽28与滑块29竖直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结构简单,既能实现支撑杆13对第二支撑板14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实现相对滑动功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柱2底部设置万向轮30,第一支撑板1上设置推把31;便于对本装置进行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3顶部外周壁上设置限位环32,限位环32外圆直径大于插杆过孔18直径;防止支撑杆13意外滑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6)
1.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动力装置(4)、第一转动轴(5)、工作绳(7)、井盖(11)、支撑杆(13)、插杆(15)、第二动力装置(19)、第二转动轴(20)和控制器(23);
第一支撑板(1)底部设置多组竖直的支撑柱(2),第一支撑板(1)顶部设置盒体(3);第一动力装置(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顶部外侧,第一动力装置(4)位于盒体(3)内,第一动力装置(4)与水平的第一转动轴(5)传动连接;第一转动轴(5)上设置绕线轮(6),第一转动轴(5)轴线与绕线轮(6)轴线重合;工作绳(7)设置两组,两组工作绳(7)均同向绕设在绕线轮(6)上,工作绳(7)与第一转动轴(5)垂直,两组工作绳(7)底部分别穿过盒体(3)两侧开设的第一过孔(8)和第一支撑板(1)上开设的两组第二过孔(9)伸入第一支撑板(1)下方,两组工作绳(7)底部均设置挂钩(10),两组挂钩(10)关于第二支撑板(14)对称,挂钩(10)位于井盖(11)上方;
支撑杆(13)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底部,支撑杆(13)设置多组,多组支撑杆(13)底部与第二支撑板(14)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以第二转动轴(20)为中心沿圆周滑动;插杆(15)顶部设置磁铁(16),磁铁(16)与第一支撑板(1)底部设置的磁环(17)相互吸合,插杆(15)底部竖直穿过第二支撑板(14)上开设的插杆过孔(18)伸入第二支撑板(14)下方,插杆(15)与井盖(11)上开设的井盖孔(12)相对,插杆(15)设置多组;第二动力装置(19)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底部,第二动力装置(19)与竖直的第二转动轴(20)传动连接;第二转动轴(20)底部与第二支撑板(14)连接;
盒体(3)内设有蓄电池(21),盒体(3)上设置充电口(22),蓄电池(21)与充电口(22)、控制器(23)、第一动力装置(4)以及第二动力装置(19)均电性连接,盒体(3)顶部设置启动按钮(24)和复位按钮(25),启动按钮(24)和复位按钮(25)均与控制器(23)电性连接;控制器(23)设置在盒体(3)内,控制器(23)与第一动力装置(4)以及第二动力装置(19)均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13)设置四组,其中两组支撑杆(13)轴线位于第二支撑板(14)直径A上且关于第二转动轴(20)对称,另外两组支撑杆(13)轴线位于第二支撑板(14)直径B上且关于第二转动轴(20)对称,直径A与直径B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14)底部设置固定块(26),固定块(26)朝向井盖(11)的端面上设置压力传感器(27),压力传感器(27)与控制器(23)信号传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14)上开设环形槽(28),环形槽(28)在第二支撑板(14)上端面形成开口,环形槽(28)内壁上滑动设置滑块(29),环形槽(28)与滑块(29)竖直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2)底部设置万向轮(30),第一支撑板(1)上设置推把(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13)顶部外周壁上设置限位环(32),限位环(32)外圆直径大于插杆过孔(18)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74679.8U CN213231228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74679.8U CN213231228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31228U true CN213231228U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589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74679.8U Active CN213231228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31228U (zh) |
-
2020
- 2020-07-14 CN CN202021374679.8U patent/CN2132312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153679B1 (ko) | 지중배전선 연결지지를 위한 행거장치 | |
CN204199850U (zh) | 一种安全围栏 | |
CN206976923U (zh) | 一种变电站室内电缆沟盖板专用钩 | |
CN107742540A (zh) | 一种用于探测器组件更换的抓具及抓取方法 | |
CN206753188U (zh) | 一种设有预制桩基础的通信塔 | |
CN106996214A (zh) | 一种设有预制桩基础的通信塔 | |
CN213231228U (zh) | 一种自动化井盖开启装置 | |
CN209618661U (zh) | 管道机器人的提升机构 | |
CN204238218U (zh) | 一种筒式吊桩器 | |
CN209065321U (zh) | 一种防止大吊距起升钢丝绳缠绕的装置 | |
CN107188035A (zh) | 一种自动转运管模的设备 | |
CN201348883Y (zh) | 一种旧控制棒组件抓具 | |
CN206619707U (zh) | 电力接地桩 | |
CN112628465A (zh) | 一种超大直径grp管道陆上安装的方法 | |
CN104358261B (zh) | 一种筒式吊桩器 | |
CN203716877U (zh) | 一种智能油井作业装置 | |
CN204982819U (zh) | 导流洞封堵闸门检测系统 | |
CN108661706B (zh) | 气动排水泵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03373723U (zh) | 自动挂钩定高脱钩强夯机 | |
CN108824346B (zh) | 一种用于升鱼机的升鱼装置及升鱼方法 | |
CN206680153U (zh) | 一种窨井盖拆卸装置 | |
CN206608322U (zh) | 移动式智能抽水装置 | |
CN214305566U (zh) | 一种超大直径grp管道陆上安装施工体系 | |
CN206457791U (zh) | 一种大坝监测仪器埋设保护装置 | |
CN206188285U (zh) | 一种农业大棚内吊篮的升降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