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28999U -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28999U
CN213228999U CN202022318857.1U CN202022318857U CN213228999U CN 213228999 U CN213228999 U CN 213228999U CN 202022318857 U CN202022318857 U CN 202022318857U CN 213228999 U CN213228999 U CN 213228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d
exposed
upper shell
power set
balanc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188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世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kesh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kesh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kesh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kesh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188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28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28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28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包括包括左踏板组件与右踏板组件,所述左踏板组件与右踏板组件连接,所述左踏板组件包括左上壳、左防滑垫及左动力组,所述左防滑垫包括左固定部及左显露防滑部,所述左固定部与左显露防滑部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左固定部尺寸大于左显露防滑部的尺寸,在所述左上壳上开设有左显露口,所述左显露口的尺寸与左显露防滑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左防滑垫固定在左动力组上且其左显露防滑部从左显露口处显露,所述右踏板组件包括右上壳、右防滑垫及右动力组,所述右防滑垫包括右固定部及右显露防滑部,所述右固定部与右显露防滑部一体成型而成。

Description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倡导低碳出行,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人们设计出平衡车,以替代轿车、摩托车等污染性较大的出行工具,同时新颖的平衡车还可增加人们在出行路上的趣味性。
但是,市面上的一些平衡车在使用时,由于防滑结构连接不稳固,容易在使用时脱落,会导致用户在平衡车上站立不稳而跌倒。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包括左踏板组件与右踏板组件,所述左踏板组件与右踏板组件连接,所述左踏板组件包括左上壳、左防滑垫及左动力组,所述左防滑垫包括左固定部及左显露防滑部,所述左固定部与左显露防滑部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左固定部尺寸大于左显露防滑部的尺寸,在所述左上壳上开设有左显露口,所述左显露口的尺寸与左显露防滑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左防滑垫固定在左动力组上且其左显露防滑部从左显露口处显露,所述右踏板组件包括右上壳、右防滑垫及右动力组,所述右防滑垫包括右固定部及右显露防滑部,所述右固定部与右显露防滑部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右固定部尺寸大于右显露防滑部的尺寸,在所述右上壳上开设有右显露口,所述右显露口的尺寸与右显露防滑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右防滑垫固定在右动力组上且其右显露防滑部从右显露口处显露。
优选地,所述左动力组包括左外壳及左动力部,所述左动力部设置在左外壳内,所述左外壳分别与左固定部及左上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右动力组包括右外壳及右动力部,所述右动力部设置在右外壳内,所述右外壳分别与右固定部及右上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还包括电源开关键及充电部,在所述左外壳上开设有与电源开关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及开设有与充电部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源开关键通过第一通孔与左动力组电性连接并显露在左外壳的表面用于控制开启及关闭,所述充电部通过第二通孔与左动力组电性连接并显露在左外壳的表面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以进行充电,所述左动力组与右动力组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踏板组件还包括左轮胎,所述左轮胎设置在左动力组远离右动力组的一端并与左动力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右踏板组件还包括右轮胎,所述右轮胎设置在右动力组远离左动力组的一端并与右动力部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左显露防滑部远离左固定部及右显露防滑部远离右固定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防滑凸点或防滑条。
优选地,所述左上壳远离右上壳的一端形成有左挡水板,所述左挡水板部分包围并设置在左轮胎的上方用于阻挡部分左轮胎带起的水渍,所述右上壳远离左上壳的一端形成有右挡水板,所述右挡水板部分包围并设置在右轮胎的上方用于阻挡部分右轮胎带起的水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在使用时,不会因防滑结构脱离而使用户重心不稳导致跌倒,有利于保证用户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11、左踏板组件;13、右踏板组件;15、电源开关键;16、充电部;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左上壳;114、左防滑垫;115、左动力组;116、左轮胎;117、左挡水组件;118、左外壳;120、左固定部;121、左显露防滑部;122、左显露口;131、右上壳;132、右防滑垫;133、右动力组;134、右轮胎;135、右挡水组件;136、右外壳;138、右固定部;139、右显露防滑部;140、右显露口;141、防滑条;123、左挡水板;124、左连接件;125、第一挡水件;126、第二挡水件;142、右挡水板;143、右连接件;144、第三挡水件;145、第四挡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10,包括左踏板组件11、右踏板组件13、电源开关键15及充电部16,左踏板组件11与右踏板组件13机械连接,在左踏板组件11开设有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12,电源开关与第一通孔111相对应且通过第一通孔111与左踏板组件11电性连接并显露在左踏板组件11的表面用于控制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10的开启与关闭,充电部16与第二通孔112相对应且通过第二通孔112与左踏板组件11电性连接并显露在左踏板组件11的表面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以给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10充电,左踏板组件11还以右踏板组件13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左踏板组件11包括左上壳113、左防滑垫114、左动力组115、左轮胎116及左挡水组件117,左防滑垫114设置在左动力组115与左上壳113之间且部分从左上壳113中伸出并显露在左上壳113的表面,左防滑垫114、左上壳113分别与左动力组115固定连接,左轮胎116设置在左动力组115远离右动力组133的一端并与左动力组115连接,左上壳113与左挡水组件117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左动力组115包括左外壳118及左动力部(图未示),左动力部设置在左外壳118内并与左轮胎116连接。左防滑垫114包括左固定部120及左显露防滑部121,左固定部120与左显露防滑部121一体成型而成且左固定部120的尺寸大于左显露防滑部121的尺寸,在左上壳113上开设有左显露口122,左显露口122的尺寸与左显露防滑部121的尺寸相匹配,在连接时,左防滑垫114的左固定部120固定在左外壳118上,左显露防滑部121从左显露口122处显露,用于增加用户踩踏时的摩擦力,通过左上壳113与左动力组115将左防滑垫114部分“夹”在两者之间,使得左防滑垫114不易脱落,在行进时不易因左防滑垫114脱落而导致用户跌倒的可能性,增加安全系数。
其中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12开设在左外壳118上。
进一步地,右踏板组件13包括右上壳131、右防滑垫132、右动力组133、右轮胎134及右挡水组件135,右防滑垫132设置在右动力组133与右上壳131之间且部分从右上壳131中伸出并显露在右上壳131的表面,右防滑垫132、右上壳131分别与右动力组133固定连接,右轮胎134设置在右动力组133远离左动力组115的一端并与右动力组133连接,右上壳131与右挡水组件135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右动力组133包括右外壳136及右动力部(图未示),右动力部设置在右外壳136内并与右轮胎134连接。右防滑垫132包括右固定部138及右显露防滑部139,右固定部138与右显露防滑部139一体成型而成且右固定部138的尺寸大于右显露防滑部139的尺寸,在右上壳131上开设有右显露口140,右显露口140的尺寸与右显露防滑部139的尺寸相匹配,在连接时,右防滑垫132的右固定部138固定在右外壳136上,右显露防滑部139从右显露口140处显露,用于增加用户踩踏时的摩擦力,通过右上壳131与右动力组133将右防滑垫132部分“夹”在两者之间,使得右防滑垫132不易脱落,在行进时不易因右防滑垫132脱落而导致用户跌倒的可能性,增加安全系数。
优选地,左防滑垫114与右防滑垫132的材质为橡胶,具有较佳的防滑性能及踩踏的舒适度;左挡水组件117与右挡水组件135的材质为塑料,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性能,不易因水渍的长期侵蚀而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左上壳113与左挡水组件117可拆卸式连接、右上壳131与右挡水组件135可拆卸式连接也便于左挡水组件117、右挡水组件135的拆下清洗及更换。
进一步优选,在本实用新型中,为增加左防滑垫114与右防滑垫132在特殊天气时如雨天与用户鞋子的摩擦力,在左显露防滑部121远离左固定部120及右显露防滑部139远离右固定部138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防滑条141。用户在踩在左防滑垫114与右防滑垫132上时,防滑条141的存在导致不会因左显露防滑部121、右显露防滑部139过于平滑使得其上有雨水、雪等情况时与鞋子摩擦力下降情况的产生,有利于增加安全系数。可以理解,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防滑条141替换为防滑凸点,只要满足在特殊天气时增加与用户鞋子的摩擦力即可。
进一步地,左上壳113远离右上壳131的一端形成有左挡水板123,左挡水板123部分包围并设置在左轮胎116上方用于阻挡部分左轮胎116带起的水渍;左挡水组件117包括左连接件124、第一挡水件125及第二挡水件126,第一挡水件125与第二挡水件126分别连接在左连接件124的两端,左连接件124的形状与左挡水板123的形状相匹配,左连接件124内表的尺寸与左挡水板123外表的尺寸相匹配,左连接件124通过卡在左挡水板123外侧实现与左挡水板123的可拆卸式卡扣连接。通过左挡水组件117与左挡水板123的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可在晴天时取下左挡水组件117,以降低重量,也便于更换;第一挡水件125与第二挡水件126的设置可在具有较佳挡水效果的电动平衡车前行方向及与前行方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均可挡住左轮胎116带起的水渍或挡住较多数的水渍,相较于仅设置左挡水板123,具有更佳的挡水效果,更能降低用户在使用时衣服被水渍溅湿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右上壳131远离左上壳113的一端形成有右挡水板142,右挡水板142部分包围并设置在右轮胎134上方用于阻挡部分右轮胎134带起的水渍;右挡水组件135包括右连接件143、第三挡水件144及第四挡水件145,第三挡水件144与第四挡水件145分别连接在右连接件143的两端,右连接件143的形状与右挡水板142的形状相匹配,右连接件143内表的尺寸与右挡水板142外表的尺寸相匹配,右连接件143通过卡在右挡水板142外侧实现与右挡水板142的可拆卸式卡扣连接。通过右挡水组件135与右挡水板142的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可在晴天时取下右挡水组件135,以降低重量,也便于更换;第三挡水件144与第四挡水件145的设置可在具有较佳挡水效果的电动平衡车前行方向及与前行方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均可挡住右轮胎134带起的水渍或挡住较多数的水渍,相较于仅设置右挡水板142,具有更佳的挡水效果,更能降低用户在使用时衣服被水渍溅湿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相较于在左挡水板123上设置有类似第一挡水件125与第二挡水件126的结构,由于左挡水板123为左上板一端形成的,在出现破损或其上类似第一挡水件125与第二挡水件126结构损坏时不容易进行更换,需要对整个左上板进行更换,浪费材料及维修成本,左挡水组件117的设置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相较于在右挡水板142上设置有类似第三挡水件144与第四挡水件145的结构,由于右挡水板142为右上板一端形成的,在出现破损或其上类似第三挡水件144与第四挡水件145结构损坏时不容易进行更换,需要对整个右上板进行更换,浪费材料及维修成本,右挡水组件135的设置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优选地,第一挡水件125与左连接件124枢接且第一挡水件125与左连接件124之间枢接的力度大于第一挡水件125的重力,即第一挡水件125在无外力作用时仅靠自身重力无法相对与左连接件124旋转,用户可通过拨动第一挡水件125远离与左连接件124连接的一端实现第一挡水件125的旋转以进行挡水、或收起防止在收纳时被外界磕碰损坏;第二挡水件126与左连接件124枢接且第二挡水件126与左连接件124之间枢接的力度大于第二挡水件126的重力,即第二挡水件126在无外力作用时仅靠自身重力无法相对与左连接件124旋转,用户可通过拨动第二挡水件126远离与左连接件124连接的一端实现第二挡水件126的旋转以进行挡水、或收起防止在收纳时被外界磕碰损坏。
优选地,第三挡水件144与右连接件143枢接且第三挡水件144与右连接件143之间枢接的力度大于第三挡水件144的重力,即第三挡水件144在无外力作用时仅靠自身重力无法相对与右连接件143旋转,用户可通过拨动第三挡水件144远离与右连接件143连接的一端实现第三挡水件144的旋转以进行挡水、或收起防止在收纳时被外界磕碰损坏;第四挡水件145与右连接件143枢接且第四挡水件145与右连接件143之间枢接的力度大于第四挡水件145的重力,即第四挡水件145在无外力作用时仅靠自身重力无法相对与右连接件143旋转,用户可通过拨动第四挡水件145远离与右连接件143连接的一端实现第四挡水件145的旋转以进行挡水、或收起防止在收纳时被外界磕碰损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在使用时,不会因防滑结构脱离而使用户重心不稳导致跌倒,有利于保证用户的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包括左踏板组件与右踏板组件,所述左踏板组件与右踏板组件连接,所述左踏板组件包括左上壳、左防滑垫及左动力组,所述左防滑垫包括左固定部及左显露防滑部,所述左固定部与左显露防滑部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左固定部尺寸大于左显露防滑部的尺寸,在所述左上壳上开设有左显露口,所述左显露口的尺寸与左显露防滑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左防滑垫固定在左动力组上且其左显露防滑部从左显露口处显露,所述右踏板组件包括右上壳、右防滑垫及右动力组,所述右防滑垫包括右固定部及右显露防滑部,所述右固定部与右显露防滑部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右固定部尺寸大于右显露防滑部的尺寸,在所述右上壳上开设有右显露口,所述右显露口的尺寸与右显露防滑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右防滑垫固定在右动力组上且其右显露防滑部从右显露口处显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动力组包括左外壳及左动力部,所述左动力部设置在左外壳内,所述左外壳分别与左固定部及左上壳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动力组包括右外壳及右动力部,所述右动力部设置在右外壳内,所述右外壳分别与右固定部及右上壳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还包括电源开关键及充电部,在所述左外壳上开设有与电源开关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及开设有与充电部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源开关键通过第一通孔与左动力组电性连接并显露在左外壳的表面用于控制开启及关闭,所述充电部通过第二通孔与左动力组电性连接并显露在左外壳的表面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以进行充电,所述左动力组与右动力组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踏板组件还包括左轮胎,所述左轮胎设置在左动力组远离右动力组的一端并与左动力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踏板组件还包括右轮胎,所述右轮胎设置在右动力组远离左动力组的一端并与右动力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显露防滑部远离左固定部及右显露防滑部远离右固定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防滑凸点或防滑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壳远离右上壳的一端形成有左挡水板,所述左挡水板部分包围并设置在左轮胎的上方用于阻挡部分左轮胎带起的水渍,所述右上壳远离左上壳的一端形成有右挡水板,所述右挡水板部分包围并设置在右轮胎的上方用于阻挡部分右轮胎带起的水渍。
CN202022318857.1U 2020-10-16 2020-10-16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Active CN213228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8857.1U CN213228999U (zh) 2020-10-16 2020-10-16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8857.1U CN213228999U (zh) 2020-10-16 2020-10-16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8999U true CN213228999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18857.1U Active CN213228999U (zh) 2020-10-16 2020-10-16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89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157A (zh) * 2021-05-28 2021-08-13 苏国明 一种改良代步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157A (zh) * 2021-05-28 2021-08-13 苏国明 一种改良代步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28999U (zh) 安全防滑的电动平衡车
TWI532294B (zh) Portable compound battery system
JP2023543263A (ja) バッテリー交換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213228998U (zh) 具有较佳挡水效果的电动平衡车
CN21016189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锁止结构
CN201227961Y (zh) 电动车充电控制器
CN201343090Y (zh) 电动摩托车的预备电池结合构造
CN109037541A (zh) 太阳能电动车用多功能电池容纳盒
CN217294297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的防护装置
CN207449857U (zh) 充电折叠式仿生微型洗车机
CN208078706U (zh) 车载感应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1048969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承装箱
KR101011450B1 (ko) 태양광 충전 전기 자전거
CN206715270U (zh) 一种遥控式电动滑轮鞋
CN201703480U (zh) 两轮电动车充电器箱、前后备箱及两轮电动车
CN2402589Y (zh) 双电机灵活驱动式电动自行车
CN202011335U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式电源装置
TWM520500U (zh) 電動車
US10589634B2 (en)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CN212033166U (zh) 一种便于内外双用的蓄电池
CN10991052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雪天自动防滑减震蜂巢型轮胎
CN216861085U (zh) 一种新型聚氨酯玩具车车胎
CN204137262U (zh)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10884754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
CN217469517U (zh) 一种带有充电桩的整体自装卸式储能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