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0727U - 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00727U CN213200727U CN202021587457.4U CN202021587457U CN213200727U CN 213200727 U CN213200727 U CN 213200727U CN 202021587457 U CN202021587457 U CN 202021587457U CN 213200727 U CN213200727 U CN 2132007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cover
- sealing washer
- trachea
- furnace body
- heating furn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加热炉体、端盖、安装环、气管、密封圈和三通电磁阀,所述安装环设于加热炉体的开口端,所述端盖可开合设于加热炉体上,所述安装环沿圆周方向上设有放置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放置槽中,所述密封圈呈V型结构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开口端远离端盖设置,所述加热炉体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气管设于安装支架上,所述气管另一端连通设于放置槽上,所述三通电磁阀设于气管上。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通过减少密封圈与端盖的摩擦,在保证端盖的密封性的同时,增加密封圈使用寿命的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加热容器尺寸大时,容器端盖频繁启闭。由于尺寸较大,采用常规O型圈密封,O型圈槽加工要求精度高,由于尺寸大精度难以保证,加工制造成本高。且端盖需要频繁启闭,端盖关闭时,O型圈与端盖之间有相对运动摩擦,极易损坏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减少密封圈与端盖的摩擦,在保证端盖的密封性的同时,增加密封圈使用寿命的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加热炉体、端盖、安装环、气管、密封圈和三通电磁阀,所述安装环设于加热炉体的开口端,所述端盖可开合设于加热炉体上,所述安装环沿圆周方向上设有放置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放置槽中,所述密封圈呈V型结构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开口端远离端盖设置,所述加热炉体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气管设于安装支架上,所述气管另一端连通设于放置槽上,所述三通电磁阀设于气管上,端盖闭合时从气管充压缩空气,气体进入密封圈的V型凹槽内,密封圈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膨胀紧紧的贴在端盖和放置槽的侧面上,从而将端盖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中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与放置槽连通,所述端盖卡合设于卡合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与放置槽的连通口正对密封圈的开口端,端盖需要开启时,三通电磁阀换向密封圈内的压缩空气由气管排出,密封圈失去压力缩回原形与端盖表面脱离,端盖旋转开门时与密封圈表面的摩擦就会很小,增加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在此结构下放置槽的尺寸允许有少量误差,降低了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弹性圈。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通过密封圈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膨胀紧紧的贴在端盖和放置槽的侧面上,从而将端盖密封,并通过密封圈失去压力缩回原形与端盖表面脱离,端盖旋转开门时与密封圈表面的摩擦就会很小,增加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在此结构下放置槽的尺寸允许有少量误差,降低加工精度,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加热炉体,2、端盖,3、安装环,4、气管,5、密封圈,6、三通电磁阀,7、放置槽,8、卡合槽,9、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加热炉体1、端盖2、安装环3、气管4、密封圈5和三通电磁阀6,所述安装环3设于加热炉体1的开口端,所述端盖2可开合设于加热炉体1上,所述安装环3沿圆周方向上设有放置槽7,所述密封圈5设于放置槽7中,所述密封圈5呈V型结构设置,所述密封圈5的开口端远离端盖2设置,所述加热炉体1上设有安装支架9,所述气管4设于安装支架9上,所述气管4另一端连通设于放置槽7上,所述三通电磁阀6设于气管4上。
所述安装环3中设有卡合槽8,所述卡合槽8与放置槽7连通,所述端盖2卡合设于卡合槽8中。所述气管4与放置槽7的连通口正对密封圈5的开口端。所述密封圈5为弹性圈。
具体使用时,端盖2闭合时从气管4充压缩空气,气体进入密封圈5的V型凹槽内,密封圈5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膨胀紧紧的贴在端盖2和放置槽7的侧面上,从而将端盖2密封;端盖2需要开启时,三通电磁阀6换向密封圈5内的压缩空气由气管4排出,密封圈5失去压力缩回原形与端盖2表面脱离,端盖2旋转开门时与密封圈5表面的摩擦就会很小,增加了密封圈5的使用寿命,在此结构下放置槽7的尺寸允许有少量误差,降低了加工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体、端盖、安装环、气管、密封圈和三通电磁阀,所述安装环设于加热炉体的开口端,所述端盖可开合设于加热炉体上,所述安装环沿圆周方向上设有放置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放置槽中,所述密封圈呈V型结构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开口端远离端盖设置,所述加热炉体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气管设于安装支架上,所述气管另一端连通设于放置槽上,所述三通电磁阀设于气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中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与放置槽连通,所述端盖卡合设于卡合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与放置槽的连通口正对密封圈的开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弹性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87457.4U CN213200727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87457.4U CN213200727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00727U true CN213200727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36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87457.4U Active CN213200727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00727U (zh) |
-
2020
- 2020-08-04 CN CN202021587457.4U patent/CN2132007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3814B (zh) | 散热模组导热管封口方法 | |
CN213200727U (zh) | 一种加热容器的密封结构 | |
CN108550887B (zh) | 一种除液装置及电池封装机 | |
CN205237899U (zh) | 异型面空速管密封气检夹具 | |
CN201590437U (zh) | 一种电池密封圈 | |
CN203450643U (zh) | 用于中型散装容器的排放口固定夹 | |
CN208348502U (zh) | 一种含有气囊的橡胶密封垫 | |
CN206643659U (zh) | 一种气动夹具 | |
CN207213012U (zh) | 一种新型袖式空气弹簧 | |
CN206277287U (zh) | 一种真空夹持装置 | |
CN201725022U (zh) | 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气密性能检测装置 | |
CN205715628U (zh) | 一种压力容器的新型结构 | |
CN211033586U (zh) | 一种瓶口螺纹盖密封结构 | |
CN209743581U (zh) | 一种冲孔密封性强的硅胶件 | |
CN211779611U (zh) | 一种承插式给水管的连接结构 | |
CN212716454U (zh) | 一种密封脱钴的金刚石复合片 | |
CN207670963U (zh) | 一种多次封口的易拉罐 | |
CN217020113U (zh) |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 | |
CN210372075U (zh) | 一种不锈钢双头承插卡压闸阀 | |
CN214579093U (zh) | 一种硅胶阀门双密封结构 | |
CN218440803U (zh) | 一种用于多管道连接的四通球阀 | |
CN2572167Y (zh) | 一种直接封口的膨胀阀用膜盒 | |
CN214660419U (zh) | 一种新型机油加注口密封装置 | |
CN216770947U (zh) | 一种包胶密封圈密封性检测用工装 | |
CN213317180U (zh) | 一种电池盖帽模具及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