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8427U - 智能手环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8427U
CN213188427U CN202021553299.0U CN202021553299U CN213188427U CN 213188427 U CN213188427 U CN 213188427U CN 202021553299 U CN202021553299 U CN 202021553299U CN 213188427 U CN213188427 U CN 213188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let
shell
wrist strap
magnet
upp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32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维泽
周鲁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32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8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8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8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手环,包括:腕带、手环主体和开关生耳,腕带具有头端和尾端,手环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腕带的头端连接壳体的第一端,腕带的尾端设有轴孔以及连通轴孔的活动窗,活动窗的开口位于腕带的内表面;壳体的第二端凸设一对铰链耳,所述铰链耳上均开设铰孔;开关生耳具有主轴、位于所述主轴两端的两个钉头,以及位于所述主轴侧壁上的开关手柄,主轴穿过轴孔,钉头插入所述铰孔,开关手柄从活动窗伸出并可在活动窗内活动以带动钉头的移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方便佩戴且不易脱落,尤其适用于儿童手环。

Description

智能手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儿童手环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对儿童进行定位、安全区域预警、远程监护等。目前的儿童手环在佩戴时,大多通过左右腕带纽扣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容易松脱,造成佩戴中手环脱落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环,方便佩戴且不易脱落,尤其适用于儿童手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手环主体和开关生耳,所述腕带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手环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腕带的所述头端连接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所述腕带的所述尾端设有轴孔以及连通所述轴孔的活动窗,所述活动窗的开口位于所述腕带的内表面;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凸设一对铰链耳,每个所述铰链耳上均开设铰孔;所述开关生耳具有主轴、位于所述主轴两端的两个钉头,以及位于所述主轴侧壁上的开关手柄,所述主轴穿过所述轴孔,所述钉头插入所述铰孔,所述开关手柄从所述活动窗伸出并可在所述活动窗内活动以带动所述钉头的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头端设有环形围边,所述环形围边围设成用于容置所述手环主体的主体腔,所述环形围边的端部设有连通所述主体腔的一对耳孔;当所述手环主体位于所述主体腔内时,所述铰链耳从所述耳孔伸出。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环形围边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主体腔具有跑道形的背面开口和圆形的正面开口,所述背面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手环主体的尺寸,并且大于所述正面开口的尺寸。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当所述手环主体位于所述主体腔内时,所述上壳的外表面显露于所述背面开口,所述下壳的外表面显露于所述正面开口,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彼此扣合以形成容置腔,使得所述上壳的侧壁扣合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铰链耳设于所述下壳的侧壁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上壳的侧壁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容纳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以使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彼此密封扣合。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自上而下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纽扣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面对所述纽扣电池的一面设有正极片、负极片和射频天线,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位于与所述纽扣电池位置对应的电池位,并且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别与所述纽扣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接触连接,所述射频天线位于所述电池位之外。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上壳内还设有间壁,所述间壁将所述上壳分隔为电池区和天线区,所述纽扣电池固定于所述电池区内,所述天线区对应于所述射频天线所在的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上壳的所述电池区底部设有磁铁仓,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磁铁仓内的磁铁,所述磁铁用于磁力吸附所述纽扣电池。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磁铁仓上固定有铭牌贴,所述铭牌贴覆盖所述磁铁,并且将所述磁铁与所述纽扣电池间隔开。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下壳底部设有沉台,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沉台内的射频识别天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通过将腕带的头端与手环主体的第一端连接,利用开关生耳连接腕带的尾端与手环主体的第二端,并将开关生耳的手柄活动窗开设在腕带的内表面,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方便佩戴,且在佩戴中不易打开、脱落而造成丢失,尤其适合作为儿童手环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中腕带部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中腕带与手环主体部分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在另一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中手环主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中手环主体的上壳及相关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腕带10,头端11,环形围边111,耳孔112,尾端12,轴孔121,活动窗122;
手环主体20,上壳21,凹槽211,限位骨212,上壳侧壁213,间壁214,磁铁仓215,电池扣手位216,下壳22,铰链耳221,铰孔222,卡扣位223,定位柱224,下沉仓225,壳体扣手位226,密封圈23,磁铁24,铭牌贴25,纽扣电池26,电路板27,射频天线271,负极片272,正极片273,定位孔274,电池位275,射频识别天线28;
开关生耳30,主轴31,钉头32,开关手柄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包括腕带10、手环主体20和开关生耳30。
对于腕带10,如图中所示,腕带10包括头端11和尾端12。在佩戴时,头端11与尾端12连接成环,环绕用户的手腕。腕带10的尾端12设有轴孔121和活动窗122。活动窗122与轴孔121连通,并且活动窗122的开口开设在腕带10的内表面,即当腕带10的头端11与尾端12连接成环时的内表面,也即在佩戴时靠近用户手腕的一面。
对于手环主体,如图中所示,手环主体20为智能手环的主体功能部分。手环主体20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功能部件。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的第一端连接在腕带10的头端11。在壳体的第二端凸设一对铰链耳221,每个铰链耳221上均开设有铰孔222。铰链耳221和铰孔222用于通过铰接方式与腕带10的尾端12连接。
对于开关生耳30,如图中所示,开关生耳30用于连接腕带10的尾端12与壳体的第二端。开关生耳30具有主轴31、位于主轴31两端的两个钉头32,位于主轴31侧壁上的开关手柄33。在连接时,开关生耳30的主轴31穿设于腕带10尾端12的轴孔121内,开关手柄33从活动窗122伸出,两个钉头32分别插入两个铰链耳221的铰孔22内。通过开关手柄33在活动窗122内的活动,带动钉头32的移动,以进行开关操作。
开关生耳30是一种铰链连接结构,其主轴31内设有弹簧机构,两个钉头32中的一个是活动的,一个为固定的,或者两个钉头32均为活动钉头。其原理如下:活动钉头与弹簧机构连接并被弹簧机构顶出,活动钉头还与开关手柄33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推动开关手柄33使活动钉头收缩在主轴31内,放开开关手柄33时,弹簧机构恢复,并再次将活动钉头顶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在佩戴时,可以通过操作开关手柄33在活动窗112内活动,使钉头32收缩,并在将钉头32放置在与铰孔221对应的位置处时放开开关手柄33,钉头32插入铰孔221内,使腕带10的尾端12与手环主体的第二端连接,腕带10的头端11连接手环主体20的第一端,如此将智能手环佩戴在用户腕部,佩戴过程非常方便快速。在需要取下智能手环时,则需用手压缩开关手柄33,并使钉头32错开铰孔222的位置,松开开关手柄33,即可解开腕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中,由于活动窗112的开口开设在腕带的内表面,位置较为隐蔽,能够避免在佩戴过程中开关手柄33被误触导致腕带松开脱落,防止智能手环不小心丢失。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易戴难拆,尤其适合作为儿童手环使用。儿童在使用时难以自行随意拆开,使得手环能稳定地穿戴于儿童的手上,智能手环能够实现稳定持续的有效定位功能。
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腕带10的头端11设有环形围边111,该环形围边111围设成一主体腔,用于容置手环主体20。在环形围边111的端部开设有一对耳孔112,该耳孔112与主体腔连通。手环主体20在使用中被固定放置于腕带10的主体腔内。该对铰链耳221与腕带10头端11的一对耳孔112对应,当手环主体20位于主体腔内时,两个铰链耳221将从两个耳孔112伸出。如此,开关生耳30和腕带10的尾端12及手环主体20壳体上的铰链耳221配合连接,能够进一步防止手环主体20脱落丢失。
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开关生耳30为单开关生耳,即仅有一个钉头32为活动钉头,并且对应地仅有一个开关手柄3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生耳30也可以为双开关生耳,即两个钉头32均为活动钉头,对应地,可以设置两个开关手柄33,以及在腕带10的尾端12设有一个或两个活动窗122,以供开关手柄33在其中活动。
请参阅图2至图5,以及图8,其中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中腕带部分的使用状态;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中腕带与手环主体部分的组合结构;图4和图5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在正面和反向两种角度的使用状态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剖面视图。
如图中所示,智能手环的腕带10中,头端11的环形围边111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例如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如此,由环形围边111形成的主体腔将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更方便手环主体20放入该主体腔内,以及从主体腔取出。为了更方便手环主体20的置入和取出,主体腔可以在正面和背面设置两个开口,分别对应于手环主体20的正面和背面,正面是指在佩戴时朝外的一面,背面是指在佩戴时靠近用户手腕的一面。背面开口可以为跑道形,对应于手环主体20的形状;正面开口为圆形,用于显露手环主体的正面(例如屏幕部分)。为了能够将手环主体20卡紧固定在主体腔内,并方便从背面开口放入和取出手环主体20,设置背面开口的尺寸小于手环主体20的尺寸,并且正面开口的尺寸小于背面开口的尺寸。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中所示仅为范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腔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开口(例如正面开口或背面开口),开口的形状也可以根据手环主体20的形状、期望的视觉效果等因素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中手环主体部分20的结构分解图。
如图中所示,手环主体20的壳体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分别对应于手环主体20的背面和正面。从而,当手环主体20位于主体腔内时,上壳21的外表面显露于背面开口,下壳22的外表面显露于正面开口。上壳21与下壳22彼此扣合以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手环主体20的各个功能部件。当手环主体20的上壳21与下壳22彼此扣合时,上壳21的侧壁被扣合于容置腔内,使得下壳22的侧壁显露于外。因此,铰链耳221也将设置于下壳22的侧壁上。
这样的设计使得手环主体20的正面(下壳)外观显示为一体式,整体较为美观。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上壳21的侧壁的外表面设置若干个限位骨212,并在下壳22的侧壁内表面,与限位骨21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若干个卡扣位223,利用限位骨212与卡扣位223的配合,将上壳21与下壳22扣合在一起。
将手环主体20的壳体分为上壳21和下壳22还使得能够将上壳21与下壳22容易地拆开,方便对内部功能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下壳22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壳体扣手位226,其例如可以为位于下壳22的侧壁边缘的缺口。壳体扣手位226可以用于方便用户将上壳21与下壳22从扣合状态分开,从而打开手环主体20的容置腔。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中所示仅为范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下壳22的侧壁被扣合于容置腔内,使得上壳21的侧壁显露于外。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手环主体20的外壳也可以包括更多部分,或为一个整体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6,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手环主体20还包括密封圈23,用于密封上壳21与下壳22。具体地,在上壳21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凹槽212,密封圈23可以容纳在凹槽212内,并且与凹槽212过盈配合。凹槽212可以对密封圈23进行限位,从而当手环主体20的上壳21与下壳22扣合时,密封圈23能够填充上壳21的凹槽212与下壳22侧壁内表面之间的缝隙,实现手环主体20的密封防水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6,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手环主体20内的功能部件包括纽扣电池26和电路板27,两者电连接。
具体地,纽扣电池26和电路板27分别固定在手环主体20的容置腔内,并且纽扣电池26靠近上盖21一侧,电路板27靠近下盖22一侧。电路板27在面向纽扣电池26的一面设有射频天线271、负极片272和正极片273。正极片273与纽扣电池26的正极接触连接,负极片272与纽扣电池26的负极接触连接。相应地,负极片272和正极片273位于电路板上与纽扣电池26位置对应的电池位中。射频天线271则位于电路板27上电池位之外的区域。
由于纽扣电池26一般为金属包裹制品,其本身可能会屏蔽天线信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中,将射频天线271设置在电池位以外的区域,可以避免被射频天线271被纽扣电池26影响,减少信号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7可以被固定在下壳22上。例如,可以在下壳22内设置若干定位柱224,对应地,在电路板27上设置若干定位孔274。定位柱224的位置与定位孔274的位置对应,利用定位柱224与定位孔274的配合,将电路板27固定在下壳22上。具体地,定位柱224还可以通过连接筋与下壳22侧壁的内表面连接,增加定位柱224的强度。电路板27的下表面(背向纽扣电池26的表面)还可以与连接筋相抵,进一步限制电路板27的位置及活动自由度。或者,还可以使定位柱224的柱头与定位孔274过盈配合,来对电路板27活动自由度进行限制。
为了便于电路板27上电池位的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手环主体20设计为跑道形,对应地,电路板27也可以设计为跑道形。从而可以在电路板27上表面设置对应于纽扣电池26的电池位,以及在电池位之外用于安装射频天线271的天线位。
例如,电路板27上的负极片272可以设计为坡道形状,尾部的两个焊脚固定于电池位边缘并与主电路连接,头部为悬空翘起的坡道金属片,从而具备一定弹性。当纽扣电池26的负极面受弹力作用,使得纽扣电池26填充在电路板27与上壳21之间,并确保纽扣电池26的负极与负极片272接触电连接。电路板27上的正极片273可以设计为斜弹片,其与纽扣电池27的侧面相抵触并过盈配合,正极片273的两个焊脚焊接在电池位边缘并与主电路连接。上壳21内由间壁214与上壳侧壁213将纽扣电池26限制在电池区内,并限制纽扣电池26的平面自由度。在正极片273斜弹片的作用下,纽扣电池27侧面的正极与正极片273抵触并实现电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6,在图中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中,下壳22的底部还设有沉台225,手环主体20还包括射频识别天线28(RFID天线),射频识别天线28被固定在沉台225内。例如,可以将射频识别天线28粘贴在沉台225的底部,或者卡嵌在沉台225底部,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在沉底225的底部。
由于射频识别天线28在智能手环中的作用主要是近距离识别用户身份,将其放置在下凹的沉台225内,可以使其与目标设备(例如读卡装置)的距离更近,数据读取更快更灵敏。此外,下壳22对应的是手环主体20的正面,其在被安装在主体腔内时将从主体腔的正面开口显露,从而沉台225能够与主体腔正面开口周围的环形围边配合,嵌入正面开口,以获得更为平齐的智能手环正面外观,美观且方便保持主体腔正面开口的形状。
请参阅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中手环主体的上壳及相关部分的分解结构。
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中,手环主体20的上壳21内可以设有间壁214,间壁214与上壳侧壁213共同将上壳21内部空间分为电池区和天线区,其中电池区内固定纽扣电池26,电路板27上的射频天线271将位于天线区内。以此方式将纽扣电池26固定在手环主体20的容置腔内,并将其与射频天线271分开。
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池区可以为圆形,以与纽扣电池26的形状匹配,更稳定地对纽扣电池26进行限位。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纽扣电池26的拆装,还可以在间壁214上设置电池扣手位216。例如电池扣手位216可以为设置在间壁214上的缺口。
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上壳21的电池区底部还设有磁铁仓215,手环主体20还包括固定在磁铁仓215内的磁铁24。磁铁24用于磁力吸附纽扣电池26,以辅助纽扣电池26的固定和定位。磁铁24和磁铁仓215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地将纽扣电池26固定在上壳21的电池区内,避免其位置发生移动,造成与电路板27上正极片273和负极片272的电接触连接错位导致连接失效。
例如,可以将磁铁24的一面粘附固定在磁铁仓215底部,或是卡嵌固定在磁铁仓215底部,或是以其他方式固定在磁铁仓215底部。磁铁仓215可以由凸设于上壳21底部的圆形围骨形成,还可以设置加强筋以进一步增强圆形围骨的强度。
请继续参阅图7,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固定磁铁24并使电池区的外观美观,还可以在磁铁仓215上固定铭牌贴25。铭牌贴25覆盖磁铁24,并将磁铁24与纽扣电池26隔开。如此可以避免磁铁24外露影响美观,还可以避免磁铁24因与纽扣电池26的磁力吸引而从磁铁仓215中掉出。此外,铭牌贴25上还可以用于设置标识或操作指引(例如,有关纽扣电池26正负极放置的指引)等,更方便用户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方便佩戴,且能够防止意外松开脱落而丢失,非常适合作为儿童手环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手环主体和开关生耳,
所述腕带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手环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腕带的所述头端连接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所述腕带的所述尾端设有轴孔以及连通所述轴孔的活动窗,所述活动窗的开口位于所述腕带的内表面;
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凸设一对铰链耳,每个所述铰链耳上均开设铰孔;
所述开关生耳具有主轴、位于所述主轴两端的两个钉头,以及位于所述主轴侧壁上的开关手柄,所述主轴穿过所述轴孔,所述钉头插入所述铰孔,所述开关手柄从所述活动窗伸出并可在所述活动窗内活动以带动所述钉头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设有环形围边,所述环形围边围设成用于容置所述手环主体的主体腔,所述环形围边的端部设有连通所述主体腔的一对耳孔;当所述手环主体位于所述主体腔内时,所述铰链耳从所述耳孔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围边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主体腔具有跑道形的背面开口和圆形的正面开口,所述背面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手环主体的尺寸,并且大于所述正面开口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当所述手环主体位于所述主体腔内时,所述上壳的外表面显露于所述背面开口,所述下壳的外表面显露于所述正面开口,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彼此扣合以形成容置腔,使得所述上壳的侧壁扣合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铰链耳设于所述下壳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上壳的侧壁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容纳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以使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彼此密封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自上而下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纽扣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面对所述纽扣电池的一面设有正极片、负极片和射频天线,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位于与所述纽扣电池位置对应的电池位,并且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别与所述纽扣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接触连接,所述射频天线位于所述电池位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内还设有间壁,所述间壁将所述上壳分隔为电池区和天线区,所述纽扣电池固定于所述电池区内,所述天线区对应于所述射频天线所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所述电池区底部设有磁铁仓,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磁铁仓内的磁铁,所述磁铁用于磁力吸附所述纽扣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仓上固定有铭牌贴,所述铭牌贴覆盖所述磁铁,并且将所述磁铁与所述纽扣电池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底部设有沉台,所述手环主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沉台内的射频识别天线。
CN202021553299.0U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手环 Active CN213188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3299.0U CN213188427U (zh)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手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3299.0U CN213188427U (zh)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手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8427U true CN213188427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6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3299.0U Active CN213188427U (zh)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手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8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76254B1 (ko) 시계
CA2427105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loss of electrical power i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614745A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电子腕表
JP2014096220A (ja) 電子機器
CN213188427U (zh) 智能手环
US10905204B2 (en) Pu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ull
JP2567149B2 (ja) 腕時計型個別呼出用受信機
JP4946587B2 (ja) 携帯機
WO1990008431A1 (en) Multi-attachment portable radio
CN216649956U (zh)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组件
KR102190212B1 (ko) 구두 및 전자 기기
CN211640006U (zh) 一种剃须刀
WO2017181409A1 (zh) 一种防丢器
JP7004563B2 (ja) 開口部装置の電気錠用リモコン
CN216210537U (zh) 一种智能手表电极片和按键一体式结构
CN211354123U (zh) 防拆防断式手表
CN116114979A (zh) 连接机构和可穿戴设备
CN219800052U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站智能交互手环
CN217081909U (zh) 一种无线烟感底座
CN217739734U (zh) 一种具有多天线集成的通信腕表
CN218275059U (zh) 设备主体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4313531U (zh) 一种智能手表的金属中框天线结构
CN217039139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2892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3031698B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