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8058U -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8058U
CN213188058U CN202021450349.2U CN202021450349U CN213188058U CN 213188058 U CN213188058 U CN 213188058U CN 202021450349 U CN202021450349 U CN 202021450349U CN 213188058 U CN213188058 U CN 213188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garette
sleeve
side wall
generating device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03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江洪
陆闻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03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8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8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8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Cigar And Cigarette Tobacco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该烟套用于气雾产生装置,气雾产生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接收烟套的接收腔,烟套包括侧壁、底壁以及由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的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气雾产生基体,其中,侧壁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限位部用于限制烟套插入接收腔的深度;第一固定部用于将烟套与主体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根据烟支的种类设置多种尺寸的烟套,不同烟套的容纳腔的直径或长度各不相同。可灵活的更换与烟支长度与直径匹配的烟套。

Description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内加热烟具是目前加热不燃烧烟具中常见的器具。目前,现有的器具中容纳气雾产生基体(例如:烟支)的烟套都是固定的,适配的气雾产生基体直径和气雾产生基体发烟段的长度也都是固定的。但是,市面上的烟支规格各不相同,从烟支直径上区分,主要就有7.2毫米和7.8毫米两种规格,发烟段的长度也从12毫米到16毫米不等。这样导致一套烟具适配烟支的型号有限,无法适配多数的烟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善烟具和气雾产生基体匹配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套,用于气雾产生装置,气雾产生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接收烟套的接收腔,烟套包括侧壁、底壁以及由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的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气雾产生基体,其中,侧壁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限位部用于限制烟套插入接收腔的深度;第一固定部用于将烟套与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雾产生基体为烟支时,可以根据烟支的种类设计多种尺寸的烟套,不同烟套的容纳腔的直径和/或长度各不相同。由于烟套与主体通过第一固定部可拆卸的相连,当需要适配粗细或长度不同的烟支时,可灵活的更换与烟支长度与直径匹配的烟套,并且通过限位部限定烟套插入的深度,避免烟套插入过深,烟支的非发烟段被加热,产生不被期望的气体,影响抽吸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限位部为凸缘,凸缘设置于侧壁设有第一开口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包括防滑组件,防滑组件通过摩擦力使烟套与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防滑组件为硅胶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侧壁上,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烟套的底壁上设有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
前述的任一种烟套;
主体,设置有加热器和接收烟套的接收腔,加热器用于加热气雾产生基体,接收腔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用于供烟套插入,接收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配合,使烟套与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雾产生基体为烟支时,可以根据烟支的种类设置多种尺寸的烟套,不同烟套的容纳腔的直径和/或长度各不相同。由于烟套与主体通过第一固定部可拆卸的相连,当需要适配粗细或长度不同的烟支时,可灵活的更换与烟支长度与直径匹配的烟套,并且通过限位部限定烟套插入的深度,避免烟套插入过深,烟支的非发烟段被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限位部为凸缘,凸缘设置于侧壁设有第一开口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包括防滑组件,防滑组件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摩擦力使烟套与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防滑组件为硅胶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侧壁上,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与接收腔的内壁相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烟套的底壁上设有通孔,加热器通过通孔插入容纳腔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烟套10
侧壁100
第一侧壁110
凸缘111
硅胶圈112
凹环113
第二侧壁120
底壁200
通孔210
通气孔220
第一开口300
容纳腔400
烟支20
主体30
加热器310
接收腔320
第二固定部3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套10,用于气雾产生装置,气雾产生装置包括主体30,主体30上设置有接收烟套10的接收腔320,烟套10包括侧壁100、底壁200以及由侧壁100和底壁200共同围成的具有第一开口300的容纳腔400,容纳腔400用于容纳气雾产生基体,其中,侧壁100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侧壁1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限位部用于限制烟套10插入接收腔320的深度;第一固定部用于将烟套10与主体30可拆卸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雾产生基体为烟支20时,可以根据烟支20的不同尺寸设置多种不同尺寸的烟套10,不同烟套10的容纳腔400的直径和/或长度各不相同。由于烟套10与主体30通过第一固定部可拆卸的相连,当需要适配粗细或长度不同的烟支20时,可灵活的更换与烟支20长度与直径匹配的烟套10。并且通过限位部限定烟套10插入的深度,避免烟套10插入过深,使位于烟套10内的烟支20的非发烟段也被插入到加热区域内,产生不被期望的气体,影响抽吸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限位部为凸缘111,凸缘111设置于侧壁100设有第一开口300的一端。凸缘111的直径大于主体30上接收腔320的直径,当将烟套10插入接收腔320内时,凸缘111抵接在接收腔320的第二开口旁边的主体30表面上,限制烟套10插入接收腔320内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例如,第一固定部为外螺纹,主体30的接收腔320内设置有内螺纹,烟套10和主体3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又例如,第一固定部和主体30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凹部和凸部,烟套10和主体30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再例如,第一固定部和接收腔320之间直接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包括防滑组件,防滑组件通过摩擦力使烟套10与主体30可拆卸的连接。防滑组件可以是将第一固定部表面制作成的粗糙表面,使烟套10和主体30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优选地,如图1所示,防滑组件为硅胶圈112,套设在烟套10的侧壁100的外表面上和接收腔320的内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烟套10侧壁1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环113,硅胶圈112设置在凹环113内。避免在插拔烟套10的规程中,硅胶圈112由于受到摩擦力而使其在烟套10表面的位置发生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针对一系列不同尺寸的烟支20,设计的多个可替换的烟套10以及一个可以与不同尺寸的烟套10配合的主体30,由于主体30接收腔320的尺寸固定,这限定烟套10外表面的直径,可以通过调整烟套10的侧壁100的厚度来改变烟套10的容纳腔400的直径,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烟支20。也可以改变容纳腔400的深度,来适应具有不同发烟段长度的烟支20。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侧壁100包括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侧壁110上,烟套10通过第一侧壁110与主体30的稳定连接。第二侧壁120的内表面和插入的烟支20的内表面贴合,实现烟套10和烟支20的稳定连接。且第一侧壁110的内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侧壁120的内表面的直径。多种尺寸烟套10的第一侧壁110的内表面直径都相同,设置成与直径最大的烟支20的直径相同。根据不同的烟支20的直径对应设计每个烟套10的第二侧壁120的内表面,不需要通过增加侧壁100的厚度,只需要调整第二侧壁120的直径即可适应不同直径的烟支20,避免烟套10因为厚度增加而使烟套的重量增加或提高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不同烟支20的发烟段的长度设计第二侧壁120的延伸长度,进而控制烟套10的容纳腔400的长度。当烟支20的发烟段较短时,选用第二侧壁120较短的烟套10,当烟套10插入主体30的接收腔320内时,烟套10的底部和接收腔320的底部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加热器310仅部分插入到容纳腔400中,避免加热器310穿透烟支20的发烟段插入到烟支20的非发烟段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烟套10的底壁200上设有通孔210,用于供加热器310插入。此外,底壁200上还可以设置有供气流流入容纳腔400的通气孔2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公开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
前述的任一种烟套10;
主体30,设置有加热器310和接收烟套10的接收腔320,加热器310用于加热气雾产生基体,接收腔320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用于供烟套10插入,接收腔32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部321,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321配合,使烟套10与主体30可拆卸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雾产生基体为烟支20时,可以根据烟支20的种类设计多种尺寸的烟套10,不同烟套10的容纳腔400的直径和/或长度各不相同。由于烟套10与主体30通过第一固定部可拆卸的相连,当需要适配粗细或长度不同的烟支20时,可灵活的更换与烟支20长度与直径匹配的烟套10,并且通过限位部限定烟套10插入的深度,避免烟套10插入过深,烟支20的非发烟段被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321之间可以是通过卡合、螺纹或者是过盈配合。例如,第一固定部包括外螺纹,第二固定部321为与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优选地,第一固定部包括防滑组件,防滑组件与第二固定部321之间的摩擦力使烟套10与主体30可拆卸的连接。防滑组件可以是将第一固定部表面制作成的粗糙表面,使烟套10和主体30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优选地,防滑组件为硅胶圈112,套设在烟套10的侧壁100的外表面上,和接收腔320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固定部321接触。进一步地,烟套10的侧壁1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环113,硅胶圈112设置在凹环113内。避免在插拔烟套10的过程中,硅胶圈112由于受到摩擦力而在烟套10表面的位置发生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侧壁100包括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侧壁110上,第一侧壁110的外表面与接收腔320的内壁相贴合,用于实现烟套10和主体30的连接。第二侧壁120的内表面和插入的烟支20的内表面贴合,实现烟套10和烟支20的连接。第一侧壁110的内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侧壁120的内表面的直径。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烟套10的底壁200上设有通孔210,加热器310通过通孔210插入容纳腔400中。此外,还可以设置有供气流流入容纳腔400的通气孔220。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烟套,用于气雾产生装置,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接收所述烟套的接收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套包括侧壁、底壁以及由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共同围成的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气雾产生基体,其中,所述侧壁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烟套插入所述接收腔的深度;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烟套与所述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凸缘,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侧壁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防滑组件,所述防滑组件通过摩擦力使所述烟套与所述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组件为硅胶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套的底壁上设有通孔。
7.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套;
主体,设置有加热器和接收所述烟套的所述接收腔,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气雾产生基体,所述接收腔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烟套插入,所述接收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使所述烟套与所述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防滑组件,通过所述防滑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烟套与所述主体可拆卸的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的直径,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接收腔的内壁相贴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套的底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加热器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容纳腔中。
CN202021450349.2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Active CN213188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349.2U CN213188058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349.2U CN213188058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8058U true CN21318805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0349.2U Active CN213188058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80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930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930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88058U (zh) 一种烟套及气雾产生装置
US9675118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assembly mounting base thereof
US20160128387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cigarette
TWI779347B (zh) 氣溶膠產生裝置及其加熱腔體
CN107594638B (zh) 一种便于烟支退出的加热不燃烧烟
EP3387922B1 (en) Supporting frame for atomization unit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JP6903583B2 (ja) 導波管を含むエアロゾル送達デバイス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JP2023130475A (ja) エアロゾル送達デバイス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KR20200020971A (ko) 하우징 및 커플러를 구비하는 에어로졸 송달 장치
UA111176C2 (uk) Електронагрівна курильна система із щонайменше двома блоками
US20220273047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4125483A1 (en)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
CN107594637B (zh) 一种倒装式加热不燃烧烟
CN111420620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A3103590A1 (en) Vaporizer charging structure
CN218790521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CN210782908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126946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1248510A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246805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KR102253049B1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6165206U (zh) 一种雾化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
JP2022540095A (ja) 低温喫煙具のタバコホルダー、低温喫煙具及び低温喫煙具アセンブリ
CN210869876U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220188U (zh) 一种固定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