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1914U -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1914U
CN213181914U CN202021207095.1U CN202021207095U CN213181914U CN 213181914 U CN213181914 U CN 213181914U CN 202021207095 U CN202021207095 U CN 202021207095U CN 213181914 U CN213181914 U CN 213181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iode
puls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70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辉
赵建国
鲍英超
陈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e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e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e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e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070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1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1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1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包括:BAT+电池包,母线通过PTC保险与PTC继电器第一端以及预充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与预留继电器第一端、慢充充电保险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充电保险与充电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主保险与主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PTC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预留继电器,第一端与BAT+电池包通过母线电连接;充电继电器,第一端与充电保险电连接;预充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主继电器,第一端与主保险电连接;脉冲采样口,设置在PTC继电器、预留继电器、充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以及主继电器的第二端上;脉冲生成器,与BAT+电池包电池母线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回路常常使用继电器作为高压节点间的开关,来控制对负载的供电,一般方法是将电源和负载分别连接在继电器触点两端,控制继电器线圈完成电源与负载的通断。在继电器控制开始或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如:触点卡死或触点粘连均对电源或负载造成不良影响,电源不能正常供电或负载一直带电。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中国公开专利号CN205282392U,公开日2016年06月01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可回读输出的继电器动态驱动电路,公开一种可回读输出的继电器动态驱动电路,包括隔离电路、脉冲转换电路与继电器回读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将由脉冲输出电路输出的幅值为3.3V的脉冲信号转成幅值为5V的脉冲信号,发送至隔离电路;脉冲转换电路将脉冲信号转换为驱动继电器的信号,脉冲转换电路内部有电容作为储能元件,当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为储能元件充电,当储能元件充电至一定电压时可驱动继电器闭合,当脉冲信号转为低电平时,储能元件开始放电以保障驱动继电器的信号一直可以使得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直到脉冲信号回到高电平状态继续为储能元件充电。本实用新型与普通的数字量输出电路相比,抗干扰能力更强。
但是其不足之处这是一种基于5V的控制继电器的方法,而非检测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传统的设计方法无继电器状态判断,辅助触点一旦出现失效或与主触点不同步将不能真实反馈状态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继电器自检装置,包括:
BAT+电池包,母线通过PTC保险与PTC继电器第一端以及预充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与预留继电器第一端、慢充充电保险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充电保险与充电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主保险与主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
PTC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
预留继电器,第一端与BAT+电池包通过母线电连接;
充电继电器,第一端与充电保险电连接;
预充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
主继电器,第一端与主保险电连接;
脉冲采样口,设置在PTC继电器、预留继电器、充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以及主继电器的第二端上;
脉冲生成器,与BAT+电池包电池母线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自检装置时,不启动BAT+电池包供电,由脉冲生成器直接往BAT+电池包母线注入脉冲信号;由于继电器其触点未闭合因此在判断继电器第二端检测到脉冲信号均为继电器触点粘连状况。
启动继电器使触点闭合,检测第二端脉冲信号,未检测到脉冲信号的则是辅助触点出现问题。
如以上使用方法使用完毕后均未出现问题则表示所有的继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则根据脉冲采样口的位置来判断出现问题的继电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脉冲生成器包括:
隔离电源芯片,VCC端接5V电源,EN端悬空,CKRS端与电容C72第一端电连接,GND端接地,ST1与ST2接脉冲变压器初级绕组;
脉冲变压器,初级绕组第一端接隔离电源芯片ST1,初级绕组第二端接隔离电源芯片ST2,次级绕组第一端接二极管D30正极,次级绕组第二端接PGND;
电容C72第一端与隔离电源芯片CKRS端电连接,第二端接地;
电阻R114与电容C72并联;
电容C69,第一端与隔离电源芯片VCC电连接第二端接地;
二极管D30正极与脉冲变压器第一端电连接,负极与电阻R115第一端电连接;
电阻R115第一端与二极管D30负极电连接;
电阻R116以及电阻R117均与电阻R115并联;
极性电容C73,正极与二极管D30负极电连接,负极接地;
电阻R118,与极性电容C73并联;
二极管D31正极与电阻R115第二端电连接,负极串联二极管D32正极,二极管D32负极串联二极管D33正极;
二极管D33负极与BAT+电池包母线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离电源芯片采用SGM46000XPS8G芯片,并启用脉冲模式。
作为优选,所述的脉冲变压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的比例为1比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装置简单介入方便,且使用和检测便利利于适应不同的BAT电池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联入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电路图;
图中: A、隔离电源芯片,B、脉冲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继电器自检装置,包括:
BAT+电池包,母线通过PTC保险与PTC继电器第一端以及预充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与预留继电器第一端、慢充充电保险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充电保险与充电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主保险与主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
PTC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
预留继电器,第一端与BAT+电池包通过母线电连接;
充电继电器,第一端与充电保险电连接;
预充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
主继电器,第一端与主保险电连接;
脉冲采样口,设置在PTC继电器、预留继电器、充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以及主继电器的第二端上;
脉冲生成器,与BAT+电池包电池母线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自检装置时,不启动BAT+电池包供电,由脉冲生成器直接往BAT+电池包母线注入脉冲信号;由于继电器其触点未闭合因此在判断继电器第二端检测到脉冲信号均为继电器触点粘连状况。
启动继电器使触点闭合,检测第二端脉冲信号,未检测到脉冲信号的则是辅助触点出现问题。
如以上使用方法使用完毕后均未出现问题则表示所有的继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则根据脉冲采样口的位置来判断出现问题的继电器。
所述的脉冲生成器包括:
隔离电源芯片(A),VCC端接5V电源,EN端悬空,CKRS端与电容C72第一端电连接,GND端接地,ST1与ST2接隔离电源芯片(B)初级绕组;
隔离电源芯片(B),初级绕组第一端接隔离电源芯片(A)ST1,初级绕组第二端接隔离电源芯片(A)ST2,次级绕组第一端接二极管D30正极,次级绕组第二端接PGND;
电容C72第一端与隔离电源芯片(A)CKRS端电连接,第二端接地;
电阻R114与电容C72并联;
电容C69,第一端与隔离电源芯片(A)VCC电连接第二端接地;
二极管D30正极与隔离电源芯片(B)第一端电连接,负极与电阻R115第一端电连接;
电阻R115第一端与二极管D30负极电连接;
电阻R116以及电阻R117均与电阻R115并联;
极性电容C73,正极与二极管D30负极电连接,负极接地;
电阻R118,与极性电容C73并联;
二极管D31正极与电阻R115第二端电连接,负极串联二极管D32正极,二极管D32负极串联二极管D33正极;
二极管D33负极与BAT+电池包母线电连接。
所述的隔离电源芯片(A)采用SGM46000XPS8G芯片,并启用脉冲模式。
所述的隔离电源芯片(B)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的比例为1比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BAT+电池包,母线通过PTC保险与PTC继电器第一端以及预充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与预留继电器第一端、慢充充电保险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充电保险与充电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母线通过主保险与主继电器第一端电连接;
PTC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
预留继电器,第一端与BAT+电池包通过母线电连接;
充电继电器,第一端与充电保险电连接;
预充继电器,第一端与PTC保险电连接;
主继电器,第一端与主保险电连接;
脉冲采样口,设置在PTC继电器、预留继电器、充电继电器、预充继电器以及主继电器的第二端上;
脉冲生成器,与BAT+电池包电池母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生成器包括:
隔离电源芯片,VCC端接5V电源,EN端悬空,CKRS端与电容C72第一端电连接,GND端接地,ST1与ST2接脉冲变压器初级绕组;
脉冲变压器,初级绕组第一端接隔离电源芯片ST1,初级绕组第二端接隔离电源芯片ST2,次级绕组第一端接二极管D30正极,次级绕组第二端接PGND;
电容C72第一端与隔离电源芯片CKRS端电连接,第二端接地;
电阻R114与电容C72并联;
电容C69,第一端与隔离电源芯片VCC电连接第二端接地;
二极管D30正极与脉冲变压器第一端电连接,负极与电阻R115第一端电连接;
电阻R115第一端与二极管D30负极电连接;
电阻R116以及电阻R117均与电阻R115并联;
极性电容C73,正极与二极管D30负极电连接,负极接地;
电阻R118,与极性电容C73并联;
二极管D31正极与电阻R115第二端电连接,负极串联二极管D32正极,二极管D32负极串联二极管D33正极;
二极管D33负极与BAT+电池包母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电源芯片采用SGM46000XPS8G芯片,并启用脉冲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变压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的比例为1比7。
CN202021207095.1U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Active CN213181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7095.1U CN213181914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7095.1U CN213181914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1914U true CN213181914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0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7095.1U Active CN213181914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19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5995A (zh) * 2021-05-24 2021-08-24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系统继电器粘连检测及保护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5995A (zh) * 2021-05-24 2021-08-24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系统继电器粘连检测及保护方法
CN113295995B (zh) * 2021-05-24 2023-05-2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系统继电器粘连检测及保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69574A1 (en) Jumper cable integrated start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starting and igniting method
WO2017148385A1 (zh) 汽车智能蓄电池
CN109910797B (zh) 一键启动汽车的应急用智能电瓶线夹及汽车启动打火方法
CN210273514U (zh) 用于汽车应急启动的智能电瓶线夹及一体式启动电源装置
CN213181914U (zh) 一种基于脉冲注入法的继电器自检装置
CN111796207A (zh) 一种交流桩输出端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203697985U (zh) 多功能电动车电源控制器
CN111697713B (zh) 无线耳机充电控制方法、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201360163Y (zh) 组合电池充电控制装置
CN213122205U (zh) 一种直流继电器通断检测电路
CN202949249U (zh) 充电装置
CN21450385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预充检测电路
CN114142567A (zh) 电池管理电路及电池装置
CN201038807Y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充电器
CN208248002U (zh) 一种电瓶车充放电分离式电池组
CN208257484U (zh) 一种电瓶车内置式充电器
CN212569086U (zh) 一种交流桩输出端检测电路
CN220139282U (zh) 一种集成式光储充储能系统
CN215575534U (zh) 直流注入式检测电路、动力电池输出电路和电动汽车
CN219041442U (zh) 一种充电平衡电路及雾化设备
CN219257074U (zh) 一种自适应电动自行车防打火监控装置
CN217901893U (zh) 一种隔离的交流桩输出短路检测和交流电压检测电路
CN211089223U (zh) 一种提高上电稳定性的车载导航的mcu供电电路
CN217362606U (zh) 一种可激活容性负载的充电电路
CN216052065U (zh) 一种车载电池管理系统的负极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