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7467U - 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7467U
CN213177467U CN202021531359.9U CN202021531359U CN213177467U CN 213177467 U CN213177467 U CN 213177467U CN 202021531359 U CN202021531359 U CN 202021531359U CN 213177467 U CN213177467 U CN 213177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motor
driving
transmissio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13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康
张政
曹桂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313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7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7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7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支撑架;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固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以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并跟随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发生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视野盲区,提高智能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门铃或智能门锁作为一种智能家居类的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小区、办公小区等地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舒适及安全。目前的智能门铃或智能门锁大多都是直接固定在特定位置,这样导致门铃或门锁上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只有一个方向,存在很大一部分视野盲区范围,导致智能门铃或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旨在减小视野盲区,提高智能设备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设备,包括:支撑架;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固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以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并跟随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发生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并啮合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弯折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支撑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齿轮穿过所述开口并外露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
可选地,定义所述支撑架转动过程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摄像头随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过程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则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固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可选地,所述底座设置有安装腔,且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让位口,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四齿轮穿过所述让位口并外露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底座设有所述让位口的表面,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四齿轮。
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于转动过程中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齿轮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架设置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一传动齿轮,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接于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同时将摄像头设置于第一传动齿轮。如此的设置,驱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第一驱动齿轮转动,第一驱动齿轮转动可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摄像头发生移动,这样在采用摄像头进行摄像检测画面时,可以有效减小视野盲区,实现多角度摄像检测,从而提高智能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设备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智能设备又一视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驱动组件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二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二驱动组件又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05792970000031
Figure BDA00026057929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设备100,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00可以为智能门铃或智能门锁。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智能设备100一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00包括:支撑架10;第一驱动组件20,第一驱动组件20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驱动齿轮22及第一传动齿轮23,第一电机21设于支撑架10,第一驱动齿轮22固接于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第一传动齿轮23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10,并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齿轮22;以及摄像头50,摄像头50设于第一传动齿轮23,并跟随第一传动齿轮23发生转动。
具体地,第一电机21通常为马达,安装于支撑架10,第一驱动齿轮22套接固定于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第一传动齿轮23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撑架10,并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齿轮22,其传动连接方式可以是二者之间设置链条传动,或者齿轮组传动、亦或者其他合理有效的传动方式。这样的设置,第一电机21启动可以带动第一驱动齿轮2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3转动。同时,摄像头50一般设置于第一传动齿轮23背向第一驱动齿轮22的一侧,并跟随第一传动齿轮23发生转动,这样可以减小视野盲区,实现多角度摄像检测,从而提高了智能设备100的安全性。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架10设置第一驱动组件20,第一驱动组件20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驱动齿轮22及第一传动齿轮23,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固接于第一驱动齿轮22,第一驱动齿轮22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23,同时将摄像头50设置于第一传动齿轮23。如此的设置,驱动第一电机21可以带动第一驱动齿轮22转动,第一驱动齿轮22转动可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3转动,进而带动摄像头50发生移动,这样在采用摄像头50进行摄像检测画面时,可以有效减小视野盲区,实现多角度摄像检测,从而提高智能设备100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智能设备100还包括外壳(未图示),外壳内部形成容纳腔,支撑架10和第一驱动组件20均位于该容纳腔内,并且外壳至少部分为透明玻璃材质,这样摄像头50可以透过外壳进行拍摄检测外部画面操作。
通常情况下,智能设备100内设置有MCU和检测用户位置的传感器,比如红外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红外传感器为例,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50均电性连接于MCU,首先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用户靠近,若检测到用户靠近,红外传感器将输出反馈信号传送至MCU,MCU根据信号来源来判断用户所在方向,并驱动第一驱动组件20的第一电机21转动,通过第一驱动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的传动带动摄像头50朝着用户位置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摄像头50抓取当前影像给MCU,MCU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已经进入画面,若已进入画面则控制第一电机21停止工作保持当前位置,若没有进入画面则继续控制转动装置动作,直至用户呈现在画面中。如此可以有效减小视野盲区,实现多角度摄像检测,从而提高智能设备100的安全性。当然地,这里还可以设置有雷达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电性连接于MCU,通过雷达传感器来检测用户的方位,并将用户的方位信息反馈给MCU,MCU根据用户的方位信息来驱动第一驱动组件20的第一电机21转动,通过第一驱动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的传动带动摄像头50朝着用户位置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一齿轮组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10,并与第一驱动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传动连接。
这里通过设置第一齿轮组来实现第一驱动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的传动连接,可以对传动过程起到减速作用,以保证第一传动齿轮23的转动过程较为平缓,进而保证摄像头50较为平缓的移动,以保证其拍摄质量。同时第一齿轮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驱动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不必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这样便于设计者根据智能设备100的内部空间来合理布局各个零部件,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连接轴26,第一连接轴26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电机21;第一齿轮24,第一齿轮24套接于第一连接轴26,并啮合连接于第一驱动齿轮22;以及第二齿轮25,第二齿轮25套接于第二连接轴46,并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23。
这里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同轴设置,即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均套接于第一连接轴26,第一连接轴26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电机21,以保证其设置稳定性。第一齿轮24的半径小于第二齿轮25的半径,第一齿轮24啮合连接于第一驱动齿轮22,第二齿轮25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23,这样可以对第一传动齿轮23的转动过程起到减速效果,以保证其转动过程较为平缓的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智能设备100的一实施例中,支撑架10包括支撑部11和固定部13,固定部13弯折连接于支撑部11的一端,支撑部11设有容置腔,支撑部11朝向固定部13的端部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开口,第一电机21、第一驱动齿轮22及第一齿轮24均设于容置腔内,第二齿轮25穿过开口并外露于容置腔,第一传动齿轮23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部13,并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25。
具体地,支撑部11大致呈柱状,固定部13大致呈杆状,二者弯折连接,一般地,固定部13与支撑部11相互垂直设置。支撑部11为中空结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未图示),且支撑部11朝向固定部13的端部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开口。在安装第一驱动组件20时,将第一电机21、第一驱动齿轮22及第一齿轮24安装于容置腔内,第二齿轮25穿过开口外露于容置腔,这样可以相对减小智能设备100的整体尺寸,同时对第一电机21、第一驱动齿轮22及第一齿轮24起到隐藏保护的作用,以保证其使用寿命。第一传动齿轮23的安装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部13背离支撑部11的一端,这样也可保证第一传动齿轮23的转动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如此的设置可以使得各个零部件之间相对紧凑,传动过程较为有效且可靠。可选地,支撑部11朝向固定部13的端部形成有贯穿槽(未标示),贯穿槽贯穿支撑部11沿固定部13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开口开设于贯穿槽的底壁,并连通容置腔,这样在装配第一驱动组件20后,第二齿轮25正好位于该贯穿槽内,如此可使得结构设置更加紧凑,从而保证传动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所在轴线方向垂直于支撑部11的延伸方向,且垂直于固定部13的延伸方向,此时第二齿轮25和第一传动齿轮23所在平面平行于固定部13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智能门铃智能设备100还包括底座30,支撑架1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30。这里底座30的一表面可以作为智能设备100的一外观面,此时外壳可以为玻璃罩壳,玻璃罩壳罩设于底座30,并与底座30围合形成容纳腔。支撑架1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30,这样在第一驱动组件20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摄像头50也可以跟随支撑架10发生转动,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小视野盲区,实现多角度摄像检测,从而提高智能设备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定义支撑架10转动过程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摄像头50随第一传动齿轮23转动过程所在平面为第二平面,则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摄像头50可以在相互垂直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内发生转动,如此,可以实现有效减小视野盲区,提高摄像检测的多角度,从而提高智能设备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智能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40,第二驱动组件40包括第二电机41、第二驱动齿轮42及第二传动齿轮43,第二电机41设于底座30,第二驱动齿轮42固接于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第二传动齿轮43传动连接于第二驱动齿轮42,支撑座设于第二传动齿轮43。
具体地,第二电机41通常也为马达,安装于底座30,可以安装于底座30的表面,也可以安装于底座30的内部,第二驱动齿轮42套接固定于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第二传动齿轮43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30,并传动连接于第二驱动齿轮42,其传动连接方式可以是二者之间设置链条传动,或者齿轮组传动、亦或者其他合理有效的传动方式。这样的设置,第二电机41启动可以带动第二驱动齿轮42发生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齿轮43发生转动。并且,支撑座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43,这样支撑座可以跟随第二传动齿轮43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摄像头50发生转动,这样可以有效减小视野盲区,提高摄像检测的多角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智能设备10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可转动地设于底座30,并与第二驱动齿轮42和第二传动齿轮43传动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二传动齿轮43的转动来实现支撑架10相对于底座30的转动。
这里通过设置第二齿轮组来实现第二驱动齿轮42和第二传动齿轮43的传动连接,可以对传动过程起到减速作用,以保证第二传动齿轮43的转动过程较为平缓,进而保证摄像头50较为平缓的移动,以保证其拍摄质量。同时第二齿轮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驱动齿轮42和第二传动齿轮43不必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这样便于设计者根据智能设备100内部空间合理布局各个零部件,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及图6,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二连接轴46,第二连接轴46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电机41;第三齿轮44,第三齿轮44套接于第二连接轴46,并啮合连接于第二驱动齿轮42;以及第四齿轮45,第四齿轮45套接于第二连接轴46,并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43。
这里第三齿轮44和第四齿轮45同轴设置,即第三齿轮44和第四齿轮45均套接于第二连接轴46,第二连接轴46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电机41,以保证其设置稳定性。第三齿轮44的半径小于第四齿轮45的半径,第三齿轮44啮合连接于第二驱动齿轮42,第四齿轮45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43,这样可以对第二传动齿轮43的转动过程起到减速效果,以保证其转动过程较为平缓的进行,进而保证摄像头50较为平缓的移动,以保证其拍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底座30设置有安装腔(未图示),且底座30的表面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让位口,第二电机41、第二驱动齿轮42及第三齿轮44均位于安装腔内,第四齿轮45穿过让位口并外露于底座30的表面,第二传动齿轮43可旋转地设于底座30设有让位口的表面,并啮合连接于第四齿轮45。
这里将第二电机41、第二驱动齿轮42及第三齿轮44设置于底座30的安装腔内,可以对其进行隐藏保护,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同时第二传动齿轮43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30设有让位口的表面,第二传动齿轮43的平面平行于底座30的表面,支撑架10安装于第二传动齿轮43背向底座30的表面,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结构设置更加紧凑,从而保证传动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摄像头50拍摄检测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底座30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31,第二传动齿轮43于转动过程中限位于限位槽31内。这里限位槽31大致呈圆弧形,第二传动齿轮43的安装轴在转动过程中限位卡接于限位槽31,如此可以保证第二传动齿轮43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40还包括连接臂47,连接臂47具有相对的两端,连接臂47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四齿轮45背向底座30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43背向底座30的一侧。
具体地,连接臂47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四齿轮45的安装轴,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43的安装轴,这样的设置也对第二传动齿轮43的转动过程起到限位作用,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二传动齿轮43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固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以及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并跟随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发生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
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以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并啮合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弯折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支撑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齿轮穿过所述开口并外露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支撑架转动过程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摄像头随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过程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则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固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
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以及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安装腔,且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让位口,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四齿轮穿过所述让位口并外露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底座设有所述让位口的表面,并啮合连接于所述第四齿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于转动过程中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齿轮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CN202021531359.9U 2020-07-28 2020-07-28 智能设备 Active CN213177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1359.9U CN213177467U (zh) 2020-07-28 2020-07-28 智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1359.9U CN213177467U (zh) 2020-07-28 2020-07-28 智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7467U true CN213177467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6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1359.9U Active CN213177467U (zh) 2020-07-28 2020-07-28 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7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36141A1 (zh) 摄像头伸缩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8038172U (zh) 一种atm机外壳
CN213177467U (zh) 智能设备
WO2021213271A1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420350U (zh) 用于智能电视或显示器的云台结构
CN213661721U (zh) 智能视频会议双目摄像头装置
CN215526845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报警电路及门铃
JPH03182848A (ja) 車載用監視カメラ装置
CN217935715U (zh) 镜头遮挡装置以及摄像头设备
CN216565398U (zh) 可视门铃
CN218198156U (zh) 一种行车记录仪
CN213028329U (zh) 消防安全监测装置
CN218588789U (zh) 应用于窗帘导轨上的副传动箱及电动窗帘
CN219659805U (zh) 一种伸缩式摄像的执法仪
CN215371621U (zh) 一种摄像结构
CN216291222U (zh) 一种墙体隐形装置
CN21894123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904773U (zh) 可遮挡显示屏的监控柜
CN117979135A (zh) 摄像头装置、车辆以及安防系统
CN218217481U (zh) 一种多角度门铃摄像头
CN211348959U (zh) 内部设有云台的相机
CN214014344U (zh) 双目相机
CN211791683U (zh) 一种工业智能安防摄像头
CN218347189U (zh) 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
CN219780236U (zh) 图像采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