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6527U -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6527U
CN213176527U CN202022144107.7U CN202022144107U CN213176527U CN 213176527 U CN213176527 U CN 213176527U CN 202022144107 U CN202022144107 U CN 202022144107U CN 213176527 U CN213176527 U CN 213176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friction pair
return
plat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41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守力
佘长安
田乃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41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6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6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6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包括:主体结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回位执行机构以及第二回位执行机构;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平行安装于主体结构,且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摩擦副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摩擦副共用一个呈U型结构的支撑盘;第一回位执行机构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合离;第二回位执行机构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合离。将第一摩擦副与第二摩擦共用的支撑盘设计成U型结构,而通过这一U型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支撑盘的刚度,以避免在轴向压缩的过程中出现耐久性失效,提高耐久性能,保证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在纯电动汽车中,虽然我国电机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应用于汽车上,却无法发挥电机的高性能,进而无法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电机本身有着转速低扭矩大,转速高扭矩低功率大的特点。现有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中的单减速比减速器,无法让电机的效率被充分利用起来。而双离合器的应用,可以较好的提高电机效率的利用,但目前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的双离合器,在耐久性能上仍有所不足,较大的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保证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包括:主体结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回位执行机构以及第二回位执行机构;
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平行安装于主体结构,且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摩擦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摩擦副共用一个呈U型结构的支撑盘;
所述第一回位执行机构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合离;
所述第二回位执行机构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合离。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输入转毂、驱动盘、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外壳体;
所述主输入转毂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轴靠近动力输入的一端;
所述驱动盘与所述主输入转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于远离所述主输入转毂位置;
所述外壳体与所述驱动盘连接,且与所述驱动盘、第一输入轴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围成安装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转毂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位于所述主输入转毂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输入转毂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轴;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输入转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输入转毂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摩擦副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所述第二摩擦副安装于所述第二内壳体以及所述外壳体之间;
所述支撑盘安装于所述第一摩擦副以及所述第二摩擦副之间,且所述支撑盘的第一U型部凸向所述第一摩擦副设置;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摩擦副以及所述驱动盘之间;
所述第一压盘呈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压盘的第二U型部凸向所述第一摩擦副设置;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二摩擦副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所述第二压盘呈U型机构,且所述第二压盘的第三U型部凸向所述第二摩擦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副相邻的第一钢片之间设置第一分离波形弹簧;
所述第二摩擦副相邻的第二钢片之间设置第二分离波形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片中的外支撑钢片上贴设有第一波形弹簧阻尼片;
所述第二钢片中的外支撑钢片上贴设有第二波形弹簧阻尼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位执行机构包括传动片、连接盘以及膜片弹簧;
所述连接盘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外,且通过所述传动片与所述第一压盘连接;
所述连接盘内壁连接有回位接触件;
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膜片弹簧接触相抵的支撑部;
所述膜片弹簧位于所述支撑部一侧的第一端部伸入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盘之间,且与所述连接盘活动接触形成施力部;
所述膜片弹簧位于所述支撑部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形成受力部;
所述膜片弹簧的第一端部还连接有与所述回位接触件配合的回位施力部。
进一步地,所述回位接触件具体为回位碟簧;
所述回位碟簧通过碟簧铆钉安装于所述连接盘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片呈环状片结构,且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接部以及第二凸接部;
所述第一压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一卡槽;
所述连接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片上设有槽孔;
所述第一压盘以及所述连接盘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槽孔配合的第一外齿部以及第二外齿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位执行机构包括弹簧组以及第一滚针轴承;
所述弹簧组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滚针轴承与所述第二输入转毂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盘的受力部连接;
所述第一滚针轴承上与所述弹簧组接触的轴套径向截面呈Z型。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将相互平行设置于主体结构的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结合第一回位执行机构以及第二执行回位机构,以构建平行式双离合器,能够较好的提高电机效率的利用。同时,将第一摩擦副与第二摩擦共用的支撑盘设计成U型结构,而通过这一U型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支撑盘的刚度,以避免在轴向压缩的过程中出现耐久性失效,提高耐久性能,保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第一回位执行机构的第一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第一回位执行机构的第二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传动片第一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第一应用例的传动片配合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传动片第二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第二应用例的传动片配合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连接盘以及第一压盘的第一外齿部或第二外齿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波形弹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第一滚针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输入转毂;2、滚动轴承;3、第一输入转毂;4、第二滚针轴承;5、第一内壳体;6、驱动盘;(7/46)、第一压盘;9、第一摩擦片;10、第一钢片;12、第一波形弹簧阻尼片;14、外壳体;16、第一分离波形弹簧;(17/45)、传动片;19、支撑盘;(8/20)、内支撑钢片;21、第二摩擦片;22、第二钢片;23、第二分离波形弹簧;(11/24)、外支撑钢片;26、压盘阻尼片;(27/44/47)、连接盘;28、第二压盘;29、膜片弹簧;30、第二内壳体;31、第一滚针轴承;32、弹簧组;33、第二输入转毂;34、第二输入轴;35、第一输入轴;36、(第二波形弹簧阻尼片/回位碟簧);
(13/18/15/25/40/41)、卡簧;(38/39/42/43)、卡套;
A、电机侧;B、变速箱侧;C、第二回位执行机构;D、第三U型部;E、第二摩擦副;F、第一U型部;G、第一摩擦副;H、第二U型部;I、轴套;J、第一回位执行机构;
14a、支撑部;(27a/44a)、接触面;27b、回位接触件;29a、受力部;29b、施力部;29c、回位施力部;
37、碟簧铆钉;36a、回位接触部;
7a、第一卡槽;17a、第一凸接部;17b、第二凸接部;27a、第二卡槽;
38a、第一卡爪部;39a、第二卡爪部;45a、第一端部;45b、第二端部;45c、槽孔;46a、第一外齿部;47a、第二外齿部;(46b/47b)、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主体结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以及第二回位执行机构C;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平行安装于主体结构,且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摩擦副G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摩擦副E共用一个呈U型结构的支撑盘19;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合离;第二回位执行机构C与第二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合离。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将相互平行设置于主体结构的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结合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以及第二回位执行机构C,以构建平行式双离合器,能够较好的提高电机效率的利用。同时,将第一摩擦副G与第二摩擦共用的支撑盘19设计成U型结构,而通过这一U型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支撑盘19的刚度,以避免在轴向压缩的过程中出现耐久性失效,提高耐久性能,保证使用寿命。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10。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包括:主体结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以及第二回位执行机构C;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平行安装于主体结构,且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摩擦副G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摩擦副E共用一个呈U型结构的支撑盘19;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合离;第二回位执行机构C与第二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合离。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主体结构可以包括主输入转毂、驱动盘6、第一输入轴35、第二输入轴34以及外壳体14;主输入转毂可以通过滚动轴承2安装于第一输入轴35靠近动力输入的一端;驱动盘6与主输入转毂固定连接,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具体不做限制;第二输入轴34安装在第一输入轴35于远离主输入转毂位置;外壳体14可以同通过卡簧13与驱动盘6连接,且与驱动盘6、第一输入轴35以及第二输入轴34之间围成安装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转毂安装于第一输入轴35,且位于主输入转毂以及第二输入轴34之间;第二离合器的第二输入转毂33安装于第二输入轴34;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内壳体5与第一输入转毂固定连接;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内壳体30与第二输入转毂33固定连接;第一摩擦副G安装于第一内壳体5与外壳体14之间;第二摩擦副E安装于第二内壳体30以及外壳体14之间;支撑盘19安装于第一摩擦副G以及第二摩擦副E之间,且支撑盘19的第一U型部F凸向第一摩擦副G设置;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压盘7设置于第一摩擦副G以及驱动盘6之间;第一压盘7呈U型结构,且第一压盘7的第二U型部H凸向第一摩擦副G设置;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压盘28设置于第二摩擦副E与外壳体14之间;第二压盘28呈U型机构,且第二压盘28的第三U型部D凸向第二摩擦副E设置。
本实施例中呈U型结构的支撑盘19上具有如图1中所示第一U型部F,而这一U型部凸向第一摩擦副G方向设置,分别用于支撑第一摩擦副G以及第二摩擦副E。该支撑盘19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在外壳体14内侧的滑槽滑到指定位置,再通过卡簧18轴向固定。另外,本申请中支撑盘19的U型结构设计,也可以减少第一压盘7与第二压盘28配合时,在第一摩擦副G以及第二摩擦副E上应力分布不均情况。
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压盘7设置于第一摩擦副G以及驱动盘6之间;第一压盘7呈U型结构,且第一压盘7的第二U型部H凸向第一摩擦副G设置;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压盘28设置于第二摩擦副E与外壳体14之间;第二压盘28呈U型机构,且第二压盘28的第三U型部D凸向第二摩擦副E设置。
具体来说,在第一离合器中,当第一压盘7朝着变速箱侧移动,并逐渐增加压力过程中,第一摩擦片9与第一钢片10是动态滑摩。由于第一摩擦片9与第一钢片10之间是干式摩擦结合,其表面会产生分布不均匀的热量点,使得第一钢片10因产生热应力而发生变形。而将第一压盘7设计呈U型结构,可以在第一钢片10与第一摩擦片9滑摩过程中,使得第一钢片10与第一摩擦片9表面产生的热量点分布均匀,减少热变形。同理,第二压盘28设计呈U型结构与第一压盘7作用一样,不做过多赘述。
另外,本申请中第一摩擦片9以及第二摩擦片21的材料可以是粉末冶金的摩擦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平行式的湿式双离合器中的纸基的摩擦材料,在传递相同的扭矩下,粉末冶金的的摩擦系数大于纸基的摩擦系数,同时所需要的摩擦片个数也会减少很多。在整个系统中,所占用的轴向空间尺寸会小一些。再者,由于驱动电机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转速,而且在两档变速箱中第一输入轴35和第二输入轴34后端齿轮与输出轴是常啮合状态,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具有非常高的转速。而传统的湿式双离合器本身也满足不了驱动电机的高转速的要求,因此新型粉末冶金的摩擦片可以满足其高爆破转速的要求。同时,相比传统的湿式双离合器纸基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过程中,粉末冶金的新型摩擦片材料的摩擦性能保持比较稳。比于同级别的传统的湿式双离合器,所需要的拖曳扭矩比较小,并且NVH方面也有比较不错的优势。而相比传统的干式双离合器,粉末冶金的摩擦片抗油污的能力比较强,也适合比较复杂变速箱环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化,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1,第一摩擦副G相邻的第一钢片10之间设置第一分离波形弹簧16;第二摩擦副E相邻的第二钢片22之间设置第二分离波形弹簧23。其中,支撑盘19具体设置在第一钢片10中的内支撑钢片8与第二钢片22中的内支撑钢片20之间。
具体来说,第一分离波形弹簧16与第二分离波形弹簧23的结构可以如图9所示,具体不做限制。在第一摩擦副G以及第二摩擦副E中,第一钢片10之间以及第二钢片22之间分别放置第一分离波形弹簧16以及第二分离波形弹簧23,当第一离合器或者第二离合器分离时,此时第一分离波形弹簧16或者第二分离波形弹簧23会由之前受到压紧而快速回弹,使得钢片与钢片之间快速打开。而设置波形弹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1,当第一离合器分离时,会产生相对滑摩,产生热量,而波形弹簧的设置能够实现快速回弹,打开钢片,可以有效的降温,延长钢片的使用寿命。2,当第一离合器或者第二离合器的回位执行机构的压紧力撤除时,也即是第一压盘7或者第二压盘28的压紧力撤除时,在钢片与钢片之间的波形弹簧会起到一定的分离功能,使得第一压盘7以及第二压盘28向两侧张开,起到辅助回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第一离合器中,当处于不工作状态时,第一摩擦副G中的最外侧的第一钢片10会产生轴向滑动,与第一压盘7朝向变速箱侧的表面发生碰撞,会有噪音以及振动产生。为此,如图1所示,可以在第一钢片10的外支撑钢片11上贴设有第一波形弹簧阻尼片,减少振动以及噪音。另一方面,当第一压盘7施加力到第一波形弹簧阻尼片上时,第一波形弹簧阻尼片会使得施加的力更加均匀的分配到第一钢片10,最终在第一钢片10和第一摩擦片9上产生的应力分布均匀。与上述同理,可以在第二钢片22的外支撑钢片24上贴设有第二波形弹簧阻尼片36。
进一步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包括传动片17、连接盘27以及膜片弹簧29;连接盘27安装于外壳体14外,且通过传动片17与第一压盘7连接;连接盘27内壁连接有回位接触件27b,回位接触件27b可以与膜片弹簧29一体成型,或者焊,可以呈半圆弧形状的钩爪结构;外壳体14上设有与膜片弹簧29接触相抵的支撑部,使得膜片弹簧29形成杠杆结构;膜片弹簧29位于支撑部一侧的第一端部伸入外壳体14与连接盘27之间,且与连接盘27活动接触形成施力部;膜片弹簧29位于支撑部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形成受力部;膜片弹簧29的第一端部还连接有与回位接触件27b配合的回位施力部,也可以呈半圆弧形状的钩爪结构。
具体来说,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的工作过程例如下:
1,当液压机构或者其他执行机构施加一个力F2给到膜片弹簧29的受力部29a,由于外壳体14的支撑部14a位置不会移动。因此就会形成一个杠杆,支点是外壳体14的支撑部14a,一端是在膜片弹簧29的受力部29a施加的力F2,另一端在膜片弹簧29的施力部29b处会产生一个力F3施加到连接盘27与之相对应抵接的接触面27a上。然后带动连接盘27向变速箱测移动。最终通过传动片17、第一压盘7把力施加到第一摩擦片9和第一钢片10上。而在膜片弹簧29围绕支撑部14a运动过程中,膜片弹簧29的回位施力部29c可以做成半圆弧形状,与同样做成半圆弧形状的连接盘27的回位接触件27b相配合,但设计为在工作情况下不接触,可以相对转动。这样可以固定膜片弹簧29周向和径向位移。
2,当液压机构或者其他执行机构撤销掉膜片弹簧的受力部29a上的力F2时,膜片弹簧29由之前一直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开始恢复原来形状。这时膜片弹簧29的回位施力部29c会克服掉与连接盘27的回位接触件27b的间隙,压在连接盘27的回位接触件27b表面上。然后由于膜片弹簧29绕着支撑部14a逆时针旋转,最终会使得连接盘27的回位支撑件27b朝着变速箱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压盘7与第一摩擦副G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1以及图3所示,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还可以是另一种结构;例如回位接触件27b具体可以为回位碟簧36;回位碟簧通过碟簧铆钉37安装于连接盘27内壁。
具体来说,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的工作过程例如下:
1,当液压机构或者其他执行机构施加一个力F2给到膜片弹簧29的受力部29a,由于外壳体14的支撑部14a位置不会移动。因此就会形成一个杠杆,支点是外壳体14的支撑部14a,一端是在膜片弹簧29的受力部29a施加的力F2,另一端在膜片弹簧29的施力部29b处会产生一个力F3施加到连接盘44与之相对应抵接的接触面44a上。然后通过杠杆两端的移动,进而带动连接盘44向变速箱测移动。最终同过传动片17、第一压盘7把力施加到摩擦片和钢片上。而在膜片弹簧29围绕支点运动过程中,膜片弹簧29的回位施力部29c做成半圆弧形状,正好与做成半圆弧形状的回位碟簧36的回位接触部36a相配合,但在工作情况下不接触,可以相对转动。这样可以固定膜片弹簧29周向和径向位移。
2,当液压机构或者其他执行机构撤销掉膜片弹簧29的受力部29a上的力F2时,膜片弹簧29由之前一直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进而开始恢复原来形状。这时膜片弹簧29的回位施力部29c会克服掉与回位碟簧36的回位接触部36a的间隙,压在回位碟簧36的回位接触部36a表面上。然后由于膜片弹簧29绕着支撑部14a逆时针选转,最终使得回位碟簧36和连接盘44朝着变速箱反向运动,使得第一压盘7与第一摩擦副G分离。
本申请针对第一回位执行机构J的结构改进并非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作适当的变化,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4以及图5所示,传动片17的结构可以是例如下:传动片17可以呈环状片结构,围绕外壳体14周向分布多片,例如6片,且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接部17a以及第二凸接部17b;第一压盘7上设有与第一凸接部17a配合连接的第一卡槽7a;连接盘27上设有与第二凸接部17b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槽27a。
具体来说,传动片17整体可以呈中间宽两边窄设计,第一凸接部17a以及第二凸接部17b均可以是呈环状卡爪结构,分别卡入到第一压盘7以及连接盘27的第一卡槽7a以及第二卡槽27a内,再分别用卡簧15以及卡簧25进行轴向固定,最后用第一卡套42以及第二卡套43径向压紧,完成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8所示,传动片17的结构还可以是例如下:传动片17上设有槽孔;第一压盘7以及连接盘27上分别设有与槽孔配合的第一外齿部46a以及第二外齿部47a。
具体来说,将传动片45做成带有弧度长方形结构45,中部挖出一个槽孔45c,用来卡住第一压盘46的第一外齿部46a和连接盘47的第二外齿部47a,具体通过槽孔45c的第一端部45a与第一外齿部46a配合,第二端部45b与第二外齿部配合。然后再用第一卡套38的第一卡爪部38a以及第二卡套39以及第二卡爪部39a插入到第一压盘7的卡槽46b、连接盘27卡槽47b,从而对传动片45进行径向固定,最后用卡簧40以及卡簧41进行轴向固定。
本申请针对传动片17的结构改进并非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作适当的变化,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二回位执行机构C可以包括弹簧组32以及第一滚针轴承31;弹簧组3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滚针轴承31与第二输入转毂33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压盘28的受力部连接;第一滚针轴承31上与弹簧组32接触的轴套I径向截面呈Z型。
具体来说,在第二离合器中,当第二压盘28撤掉施加的力F1后,由于弹簧组32之前一直受到压缩,撤掉力之后会回到初始位置,推着第二压盘28向着变速箱侧运动,这样第二离合器的第二钢片22也就和第二摩擦片21分离。本申请中,由于第二压盘28可以轴向移动,与外壳体14会产生碰撞。可以在外壳体14内壁上黏贴一个压盘阻尼片26,用于减少第二压盘28与外壳体14的碰撞。另外,弹簧组32安装于第一滚针轴承31上,并通过第一滚针轴承31进行固定,由于是垂直于竖直面状态进行安装,为了提高安装的稳固性,可以将第一滚针轴承31上与弹簧组32接触的轴套I设计呈Z型,这样也能够在径向方向较好的固定住弹簧组32,第一滚针可以贴固在第二输入转毂33上。另外,本申请中第一输入转毂3与第二输入转毂33之间的轴承件可以是第二滚针轴承4,具体不做限制。
本申请的双离合器结构不仅适用于干式双离合器,也适用于湿式双离合器,具体工作过程可以例如下:
1挡结合
1、电机驱动力从A侧传递到主输入转毂1,然后再传递到与主输入转毂1焊接在一起的驱动盘6上。驱动盘6把动力传给了外壳体14上。而外壳体14与第一离合器中的第一钢片10是齿毂啮合,然后电机的动力通过齿毂啮合的方式传递到了第一摩擦副G的主动端的第一钢片10上。
2、在干式双离合控制模块中,由于接受到第一离合器结合的信号,其控制机构会通过液压模块或者其他执行机构给膜片弹簧29施加一个力F2。然后由于杠杆原理就会使得连接盘27往变速箱方向运行。由于连接盘27和传动片17连接在一起,而传动片17和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压盘7连接在一起。最终压力从膜片弹簧29传递到第一压盘7上,从而带着第一压盘7往变速箱侧移动,压紧第一摩擦片9与第一钢片10。
3、由于第一摩擦片9与第一钢片10受力结合,动力从第一钢片10传递到第一摩擦片9上。然后动力通过与第一摩擦片9齿毂连接的第一离合器的内壳体5,最终传递到第一输入转毂3上。第一输入转毂3通过花键啮合,把动力传递到变速箱,驱动车辆行驶。
1挡分离
当第一离合器分离时,控制模块会发出信号给液压机构或者其他执行机构,让其撤销掉施加在膜片弹簧29上的力F2。当膜片弹簧29的力撤销时,由于膜片弹簧29自身具有回位力,使得连接盘27朝着驱动电机侧移动,进而也带动了传动片17一起移动,最终使得第一压盘7与第一摩擦副G分离,从而使得第一钢片10与第一摩擦片9分离,这样第一离合器的动力传递就会断开。
2挡结合
1、当第二离合器结合时,干式双离合的控制控制模块同样也像第一离合器那样给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压盘28施加一个力F1,使得执行压盘28朝着驱动电机侧移动,最终使第二摩擦副E中的第二钢片22和第二摩擦片21结合。
2、2挡结合时,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和1挡动力传递一样,都会经过主输入转毂1、驱动盘6、外壳体14。在第二摩擦副E中,动力从外壳体14传到与之进行齿毂相连的第二钢片22上。
3、由于第二摩擦片21与第二钢片22已经结合,动力从第二钢片22传递到第二摩擦片21上,而第二摩擦片21与第二离合器的内壳体30齿毂相连。第二离合器的内壳体30是通过焊接与第二输入转毂33,而第二输入转毂33与输入轴34花键啮合,所以最终动力通过第二输入转毂33、第二输入轴34,传递到变速箱,驱动车辆行驶。
2挡分离
当第二离合器将要分离时,控制模块将会给液压机构或者其他执行机构一个信号,使得执行压盘28上的力F1撤销掉。由于执行压盘上的F1撤销掉,而弹簧组32由之前被压缩状态逐渐开始反弹推动第二压盘28往变速箱侧移动。最终第二摩擦副E中的第二钢片22与第二摩擦片21分离开来,这样驱动电机传递的动力也就会断开。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回位执行机构以及第二回位执行机构;
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平行安装于主体结构,且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摩擦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摩擦副共用一个呈U型结构的支撑盘;
所述第一回位执行机构与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合离;
所述第二回位执行机构与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合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输入转毂、驱动盘、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以及外壳体;
所述主输入转毂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轴靠近动力输入的一端;
所述驱动盘与所述主输入转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于远离所述主输入转毂位置;
所述外壳体与所述驱动盘连接,且与所述驱动盘、第一输入轴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围成安装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转毂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位于所述主输入转毂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之间;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输入转毂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轴;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输入转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输入转毂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摩擦副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所述第二摩擦副安装于所述第二内壳体以及所述外壳体之间;
所述支撑盘安装于所述第一摩擦副以及所述第二摩擦副之间,且所述支撑盘的第一U型部凸向所述第一摩擦副设置;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摩擦副以及所述驱动盘之间;
所述第一压盘呈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压盘的第二U型部凸向所述第一摩擦副设置;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二摩擦副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所述第二压盘呈U型机构,且所述第二压盘的第三U型部凸向所述第二摩擦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副相邻的第一钢片之间设置第一分离波形弹簧;
所述第二摩擦副相邻的第二钢片之间设置第二分离波形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片中的外支撑钢片上贴设有第一波形弹簧阻尼片;
所述第二钢片中的外支撑钢片上贴设有第二波形弹簧阻尼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位执行机构包括传动片、连接盘以及膜片弹簧;
所述连接盘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外,且通过所述传动片与所述第一压盘连接;
所述连接盘内壁连接有回位接触件;
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膜片弹簧接触相抵的支撑部;
所述膜片弹簧位于所述支撑部一侧的第一端部伸入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盘之间,且与所述连接盘活动接触形成施力部;
所述膜片弹簧位于所述支撑部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形成受力部;
所述膜片弹簧的第一端部还连接有与所述回位接触件配合的回位施力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接触件具体为回位碟簧;
所述回位碟簧通过碟簧铆钉安装于所述连接盘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片呈环状片结构,且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接部以及第二凸接部;
所述第一压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一卡槽;
所述连接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片上设有槽孔;
所述第一压盘以及所述连接盘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槽孔配合的第一外齿部以及第二外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位执行机构包括弹簧组以及第一滚针轴承;
所述弹簧组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滚针轴承与所述第二输入转毂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盘的受力部连接;
所述第一滚针轴承上与所述弹簧组接触的轴套径向截面呈Z型。
CN202022144107.7U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Active CN213176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4107.7U CN213176527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4107.7U CN213176527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6527U true CN213176527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6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4107.7U Active CN213176527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65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7588B2 (en) Hydrokinetic coupling device comprising lock-up clutch equipped with elastic means of circumferential preload
CN109790880B (zh) 三重离合器及其致动器
CN213176527U (zh) 一种平行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JPH0396734A (ja) 二重質量フライホイール
EP2447560B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3216572A (zh) 带有集成的减振系统的传递单元
CN111720455A (zh) 离合器,离合系统和车辆
CN214305094U (zh) 一种平行轴式变速器
CN108825675B (zh) 离合器以及具有该离合器的汽车
CN201241921Y (zh) 单压盘干摩擦式双离合器
CN213176526U (zh) 一种嵌套式新能源两档干式双离合器
KR101363891B1 (ko) 건식 더블클러치 조립체
KR20170132037A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CN114635930B (zh) 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CN211737816U (zh) 离合器减震盖总成
CN209838994U (zh) 离合器,离合系统和车辆
CN115163690B (zh) 离合装置及离合器总成
CN221857425U (zh) 一种用于商用车手动变速箱的双质量飞轮
KR20140076315A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CN217539473U (zh) 一种双质量飞轮及密封碟垫与密封环配合结构
CN219101973U (zh) 内燃螺栓扳手减速箱
CN212318587U (zh) 一种双输入轴单输出轴机电型双离合器
KR100569384B1 (ko) 자동 변속기의 클러치 장치
KR100387516B1 (ko) 듀얼 클러치
JPS58196361A (ja) ロツクアツプトルクコンバ−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