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3167U -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3167U
CN213173167U CN202021694772.7U CN202021694772U CN213173167U CN 213173167 U CN213173167 U CN 213173167U CN 202021694772 U CN202021694772 U CN 202021694772U CN 213173167 U CN213173167 U CN 213173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lifting
lifting structure
track beam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47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骎
贾楸烽
王磊
李超
岳渠德
徐玉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ina Air Rai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ina Air Rai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ina Air Rai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ina Air Rai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47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3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3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3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悬挂式车体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箱梁式轨道梁检修设备不安全、检修效率低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包括升降构件、移动构件、测距构件以及分别设置于轨道梁的上下两侧的悬吊构件、承载构件;悬吊构件用于与立柱悬臂卡合;移动构件与承载构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承载构件顶面到移动构件底面的距离大于轨道梁的厚度;测距构件用于检测承载构件与悬吊构件之间的距离;升降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构件和第二组升降构件,承载构件包括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对应的升降构件可在对应的动力装置驱动下带动对应的结构升降。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安全化、高效率的可移动检修。

Description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悬挂式车体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式空铁是城市快捷公交,属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包括轨道立柱、轨道梁、空中轨道列车和车辆转向架,车辆转向架设置在箱式轨道梁的内部,用于驱动空中轨道列车沿轨道梁的纵向行走,轨道梁通过立柱支撑悬吊在空中。在轨道梁的安装过程中,通常借助吊车进行辅助承载进行相邻轨道梁的高度调整以及最终的对接,同时由于悬挂式空铁是设置在空中,不便于操作人员近距离检测、调节以及检修,若操作人员被运送至空中进行近距离观测监控,该工作位置是在悬吊重物下面或者附近进行检修观测作业,可活动作业空间小、不方便检修且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箱梁式空铁轨道梁检修设备不安全、检修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升降构件、悬吊构件、承载构件、移动构件和测距构件,所述悬吊构件、所述承载构件分别设置于轨道梁的上下两侧;所述悬吊构件用于与承载轨道梁的立柱悬臂卡合;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承载构件的顶面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所述承载构件顶面到所述移动构件底面的距离大于轨道梁的厚度;所述测距构件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构件与所述悬吊构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升降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构件和第二组升降构件;所述第一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二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三升降结构和第四升降结构,所述承载构件包括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可在第一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可在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和/或所述第四升降结构可在对应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悬吊构件上升或下降;
在待检测状态下,所述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卡合固定,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分别承载对应轨道梁的位置;在检测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下降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移动装置与轨道梁行走板贴合的位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中的第一电机在第一平移装置的驱动下、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中的第二电机在第二平移装置的驱动下分别远离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以保证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可在对应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悬吊构件上升预设高度位置,所述预设高度位置为所述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互不干涉的位置;所述移动构件在行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带动该检修系统沿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测距构件包括第一测距结构和第二测距结构,所述第一测距结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承载的第一轨道梁相对于所述悬吊构件的距离,所述第二测距结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承载的第二轨道梁相对于所述悬吊构件的距离;
所述第一测距结构包括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测距结构包括第二行程标尺,所述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行程标尺竖直设置于所述悬吊构件下方,且所述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行程标尺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示部、第二指示部,所述第一指示部、所述第二指示部分别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行程标尺,以获取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的高度。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行走构件和车架,所述行走构件中的两个行走轮的外径均小于轨道梁左右行走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两个行走轮之间的距离大于轨道梁左右行走面之间的间隙距离;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构件可转动连接;在待检测状态下,所述行走构件的轴线与轨道梁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
在检测完成状态下,所述移动构件可在旋转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至所述行走构件的轴线与轨道梁的纵向轴线垂直。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悬吊构件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悬吊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可分别卡合于立柱悬臂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在所述悬吊装置与立柱悬臂装配状态下,所述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分别与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卡合。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面分别与相邻对接设置的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的底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悬吊构件可相对运动连接,另一端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悬吊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可相对运动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设置于轨道梁远离立柱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一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平移装置设置于所述悬吊构件,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平移装置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升降结构驱动或远离互不干涉;
所述第二平移装置设置于所述悬吊构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平移装置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以实现对所述第二升降结构驱动或远离互不干涉。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侧壁设置有第一齿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轨配合的第一齿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侧壁设置有第二齿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轨配合的第一齿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一条或多条所述第一齿轨;当所述第一齿轨为多条时,多条所述第一齿轨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周侧;
当所述第一齿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一齿轨相匹配;
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包括一条或多条所述第二齿轨;当所述第二齿轨为多条时,多条所述第二齿轨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周侧;
当所述第二齿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二齿轨相匹配。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设置于轨道梁远离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远离所述承载构件的一端均与所述悬吊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悬吊构件可在第三动力装置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带动其上升或下降,和/或,所述悬吊构件可在第四动力装置驱动下通过所述第四升降结构带动其上升或下降。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力传感器、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与第一轨道梁、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与第二轨道梁之间的接触力信息;
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可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与所述悬吊装置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升降构件、悬吊构件、承载构件、移动构件和测距装置形成的可移动的外悬挂式检测装置,可实现对相邻两个轨道梁高度的检测、调节,以及在空铁轨道内部的可移动,不需要人工悬吊至轨道梁外侧或者进入轨道梁内部进行对应位置的检修,通过该检修系统,可实现安全化、智能化、高效率的检修以及对对应轨道梁的调节。对于施工安装过程中轨道梁的调试、对于轨道梁系统不平顺的检测、对于投入使用后长时间重力行车的微调、设备损耗导致轨道梁需要维护或更换、以及运营期间各种日常设备维护和保养,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铁轨道检测装置均可解决安全、高效率的完成。
2)通过本实用新型中在悬吊构件上设置的与立柱悬臂上的连接部进行卡合固定的卡合部,充分利用立柱悬臂本身结构,既保证该检修装置的悬吊固定强度,同时不破坏现有立柱的结构,对现有技术中的悬挂式空铁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依次为:100、悬吊构件;211、第一升降结构,2110、第一指示部,212、第二升降结构,2120、第二指示部;221、第三升降结构,222、第四升降结构;310、第一承载结构;320、第二承载结构;400、移动构件;510、第一行程标尺;520、第二行程标尺;600、立柱;700、轨道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升降构件、悬吊构件、承载构件、移动构件和测距构件,其中,悬吊构件、承载构件分别设置于轨道梁的上下两侧,便于该检测装置从外侧移动至于立柱悬臂卡合位置,便于该检测装置悬挂于轨道梁外侧以实现对轨道梁的半包围;悬吊构件用于与承载轨道梁的立柱悬臂卡合,通过卡合固定在满足固定强度的前提下且便于拆卸,同时可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控制悬吊装置的上升或下降,无需操作人员辅助固定;移动构件与承载构件的顶面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承载构件顶面到移动构件底面的距离大于轨道梁的厚度;测距构件用于检测承载构件与悬吊构件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升降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构件和第二组升降构件,第一组升降构件用于对承载构件的高度控制以及对轨道梁承载进行升降控制,第二组升降构件用于对悬吊构件进行下降控制使之与立柱悬臂的卡合固定,和/或,对悬吊构件进行上升控制使之上升至设定高度位置,且与立柱悬臂互不干涉;第一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第二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三升降结构和第四升降结构,承载构件包括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第一升降结构可在第一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承载结构上升或下降,第二升降结构可在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承载结构上升或下降,第三升降结构和/或第四升降结构可在对应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悬吊构件上升或下降。
在待检测状态下,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卡合固定,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在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分别带动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上升至第一预设位置,第一预设位置为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分别承载对应轨道梁的位置;
在检测完成状态下,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在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下降第二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为移动装置与轨道梁行走板贴合的位置;第一动力装置中的第一电机在第一平移装置的驱动下、第二动力装置中的第二电机在第二平移装置的驱动下分别远离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以保证第三升降结构、第四升降结构可在对应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悬吊构件上升预设高度位置,预设高度位置为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互不干涉的位置;移动构件在行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带动该检修系统沿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自行运动至下一立柱悬吊的轨道梁位置,进行下一设定目标位置的轨道梁检测以及调节。
进一步地,移动构件与承载构件的顶面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承载构件顶面到移动构件底面的距离大于轨道梁的厚度,移动构件可通过第一组升降构件控制承载构件的升降实现其通过轨道梁间隙进入轨道梁内部,再通过移动构件与承载构件之间的连接装置的旋转动力装置的驱动其旋转至行走轮的连接轴线与轨道梁长度方向垂直,再通过第一组升降构件控制承载构件下降实现移动构件中的行走轮与轨道梁的行走面贴合,以实现后续的沿着轨道梁长度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在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组升降构件进行承载构件的上升或下降的控制调节,同时通过与第一组升降构件中的升降结构一体设置的测距构件获知承载构件相对于悬吊构件的高度,进一步地,还可获知承载构件承载的轨道梁相对于悬吊构件的高度位置,进而判断检测的轨道梁是否符合标准,是否需要调整;此外,还可通过分离设置的测距构件进行对应升降距离的获取或者高度位置的获取。
优选地,该检测装置中的升降构件悬吊于轨道梁远离立柱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悬吊构件既可为板状结构,也可为C字型框架结构;当悬吊构件为板状结构时,板状结构的底面与立柱悬臂的顶面平行设置,以保证对应卡合部与对应连接部的卡合;当悬吊构件为C字型框架结构时,C字型框架结构的不同侧面分别与立柱悬臂的顶部、沿着轨道梁长度方向的设置两个侧面相适配,进一步地增强该检测装置的固定承载力。
进一步地,悬吊构件的底部固定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件;在装配状态下,阻尼件贴合立柱悬臂的顶面,防止该检修系统对立柱悬臂造成损伤,同时通过阻尼件的设置增强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的摩擦力。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图示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检修系统包括由第一升降结构211和第二升降结构212组成的第一组升降构件、由第三升降结构221和第四升降结构222组成的第二组升降构件,悬吊构件100、由第一承载结构310和第二承载结构320组成的承载构件以及移动构件400;其中,第一升降结构211可在第一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承载结构310相对于悬吊构件100上升或下降;第二升降结构212可在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承载结构320相对于悬吊构件100上升或下降;悬吊构件100与承载构件分别设置于轨道梁700的上下两侧;悬吊构件100用于与承载轨道梁的立柱600的悬臂卡合,以进行该检测装置的卡合固定;移动构件400与承载构件的顶面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承载构件顶面到移动构件底面的距离大于轨道梁的厚度,保证当第一承载结构310、第二承载结构320分别承载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时,移动构件与轨道梁行走面互不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即当第一工作状态为该检测装置处于对轨道梁检测状态下时,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分别在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的控制下与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的底部贴合,以进行对应轨道梁的高度调节;在对应的升降构件进行对应的承载构件上升调节过程中,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的轴线与轨道梁的延伸轴线平行设置,且行走轮的直径小于轨道梁的间隙,通过对应承载构件上升带动对应的成对行走轮穿过间隙进入轨道梁内部,故对应的承载构件顶面到对应移动构件中行走轮底面的距离大于轨道梁的厚度。
进一步地,移动构件400包括行走构件和车架(未示出),车架用于连接相邻的行走构件;行走构件中的两个行走轮的外径均小于轨道梁左右行走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保证在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带动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上升过程中,轴线和轨道梁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的成对的行走轮可穿过间隙;两个行走轮之间的距离大于轨道梁左右行走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保证成对的行走轮在旋转至其轴线与轨道梁延伸轴线垂直时,可在轨道梁行走面上行走;用于连接行走轮与对应承载构件的连接装置的一端与车架(即能保证移动构件沿着轨道梁长度方向移动的支撑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承载构件可转动连接,移动构件可在连接装置对应的旋转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从其轴线与轨道梁延伸轴线平行旋转至其轴线与轨道梁的延伸轴线即纵向轴线)垂直,以实现对轨道梁检测和/或调节后的沿着轨道梁的行走。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附图1,悬吊构件100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悬吊构件通过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分别卡合于立柱悬臂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悬吊构件靠近立柱支撑部的区域,第一卡合部设置有凹槽结构或者通孔结构,用于立柱悬臂上对应位置设置的凸起结构进行卡合;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悬吊构件靠近悬臂端的区域,第二卡合部为设置于悬吊构件下部的第一台阶结构,用于与立柱悬臂上设置的靠近悬臂边缘的第二台阶结构卡合固定;在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装配状态下,凹槽结构(或通孔结构)、第一台阶结构分别与凸起结构、第二台阶结构卡合固定;通过悬吊构件分散设置的受力区域,保证该检测装置的受力面不在一个点上,避免对立柱悬臂上顶面产生损坏,此外,通过在立柱悬臂上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通过卡合固定,减少施工固定过程。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数量以及位置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只要能保证该检测装置的悬吊承载皆可;凸起结构可与立柱悬臂一体成型设置,也可分离式设置。本实施例通过立柱悬臂上的凸起结构设置以及立柱悬臂上的第二台阶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悬挂式检测装置找不到受力承载点或者受力承载点不稳定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立柱悬臂上设置的凸起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附图中显示的面积,凸起结构的面积、位置及数量设置可根据实际承载的检测装置的重量灵活设置,只要能满足待悬挂装置的承载强度皆可,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结构310、第二承载结构320的顶面分别与相邻对接设置的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的底面平行设置,保证承载对应轨道梁时的稳固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结构211、第二升降结构212设置于轨道梁远离立柱的一侧;与第一组升降构件对应的第一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第一升降结构远离悬吊构件100的一端与第一承载结构310固定连接,第一升降结构211可在第一动力装置驱动下带动第一承载结构100上升或下降;第二升降结构212远离悬吊构件100的一端与第二承载结构320固定连接,第二升降结构可在第二动力装置驱动下带动第二承载结构320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地,第一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平移装置,第一平移装置设置于悬吊构件,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平移装置可远离或靠近第一升降结构以实现对第一升降结构驱动或远离互不干涉;第二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平移装置,第二平移装置设置于悬吊构件,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第二平移装置可远离或靠近第二升降结构以实现对第二升降结构驱动或远离互不干涉;通过第一平移装置、第二平移装置的设置,可保证在第二组升降构件控制悬吊构件进行升降运动时,第一组升降构件中的第一组动力装置与对应的升降结构脱离,即对应的升降结构与悬吊构件处于间隙状态,悬吊构件和承载构件之间通过第二组升降构件承载;在检测完成后,通过第二组升降构件的控制实现对悬吊构件的上升控制,使其上升至预设高度位置,该预设高度位置为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互不干涉的位置。
参照附图1的同时参照附图4,图示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测距构件与第一组升降构件中的升降结构分离式设置;测距构件包括第一测距结构和第二测距结构,第一测距结构用于检测第一承载结构承载的第一轨道梁相对于悬吊构件的距离,第二测距结构用于检测第二承载结构承载的第二轨道梁相对于悬吊构件的距离;第一测距结构包括第一行程标尺510,第二测距结构包括第二行程标尺520,第一行程标尺、第二行程标尺竖直设置于悬吊构件下方,且第一行程标尺、第二行程标尺分别与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平行设置;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示部2110、第二指示部2120,第一指示部、第二指示部分别用于指示第一行程标尺、第二行程标尺,以获取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应指示部对应的指示获取对应轨道梁的高度,或者承载构件的相对高度,该检测装置可与人工配合进行相关参数的检测,也可通过指示部上自带的速显装置进行对应高度的自身位置的显示,便于操作人员获取相应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均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以控制对应承载构件的升降。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结构侧壁设置有第一齿轨,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与第一齿轨配合的第一齿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二升降结构侧壁设置有第二齿轨,第二动力装置包括与第一齿轨配合的第一齿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齿轨;当第一齿轨为多条时,多条第一齿轨竖直设置于第一升降结构周侧;当第一齿轮为多组时,多组第一齿轮分别与多条第一齿轨相匹配;第二升降结构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齿轨;当第二齿轨为多条时,多条第二齿轨竖直设置于第二升降结构周侧;当第二齿轮为多组时,多组第二齿轮分别与多条第二齿轨相匹配。
进一步地,第二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三升降结构和第四升降结构,第三升降结构、第四升降结构设置于轨道梁远离立柱的一侧;第二组动力装置包括第三动力装置和第四动力装置;第三升降结构、第四升降结构远离承载构件的一端均与悬吊构件固定连接,悬吊构件可在第三动力装置驱动下通过第三升降结构带动其上升或下降,和/或,悬吊构件可在四动力装置驱动下通过第四升降结构带动其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2,图示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即第二工作状态为在检测完成状态,在附图1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基础上,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可在旋转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至行走构件的轴线与轨道梁的纵向轴线垂直,第一组升降构件在第一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承载构件下降以实现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与轨道梁行走面贴合,以实现后续的检测装置的可移动智能化移动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构件400中成对行走轮的数量可根据设置的承载构件的数量对应设置,也可设置多组;当移动构件400包括多对行走轮时,其中两对行走轮可通过连接装置与对应的承载构件连接,其它的成对行走轮可根据需要设置在这两对行走轮之间或者沿着轨道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或者设置在这两对行走轮的两端,用于进一步提高移动构件在移动过程中对整个检测装置的承载力。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3,图示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工作状态为在检测完成状态后的可移动状态;第一组升降构件此时可在第一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脱离对承载构件的控制,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动力装置与对应的升降结构是通过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以控制对应承载构件的升降,在第一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脱离对承载构件的控制的意思即为齿轮齿条脱离啮合,悬吊构件与承载构件之间的悬吊力从第一组升降构件中的第一升降结构211、第二升降结构212转移至第二组升降构件中的第三升降结构221、第四升降结构222;第三升降结构221、第四升降结构222在对应的第三动力装置、第四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悬吊构件100上升预设高度位置,预设高度位置为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互不干涉的位置,实现对悬吊构件的承载提升,此时,该检测装置中的悬吊构件100通过第三动力装置、第三升降结构221、第一承载结构、与第一承载结构连接的连接装置、对应的成对行走轮或者通过第四动力装置、第四升降结构222、第二承载结构、与第二承载结构连接的连接装置、对应的成对行走轮传递重力至行走板上,通过移动构件承载该检测装置的重力;然后移动构件在行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该检修系统沿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移动,可自行运行至下一待检测目标地点,再进行下一目标的自动检测以及后续调节。
进一步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力传感器、第二力传感器,第一力传感器、第二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分别检测第一承载结构与第一轨道梁、第二承载结构与第二轨道梁之间的接触力信息。
第一、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可基于第一组升降构件的升降信息、预存的对应轨道梁高度、立柱悬臂高度等,控制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对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的升降控制,结合第一力传感器、第二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与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之间的压力信息,控制对应承载构件的停止,同时可控制旋转动力装置进行移动构件中成对行走轮的方向从预设的第一位置转变至预设的第二位置,其中,预设的第一位置为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的轴线与轨道梁延伸轴线平行,预设的第二位置为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的轴线与轨道梁延伸轴线垂直;第二、控制器基于移动构件所处的位置,在控制对应的承载构件下降至设定高度,设定高度为处于轨道梁内部的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距离行走面的距离,以实现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落至行走板上,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贴合即行走轮可在行走板上正常移动的状态;第三、此时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通过对应的成对行走轮进行承载,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通过第一动力装置设置的第一平移装置、第二动力装置设置的第二平移装置控制对应的动力输出构件远离对应的升降结构,以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为例,通过第一平移装置、第二平移装置使齿轮齿条脱离啮合,此时,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与悬吊构件间隙配合,不影响第二组升降构件对悬吊构件的控制;第四、第二组升降构件在第二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悬吊构件上升至预设高度位置,其中,预设高度位置为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互不干涉的位置,此时,除了移动构件中的成对行走轮与行走面接触,悬吊构件、升降构件以及承载构件与处于与立柱悬臂、轨道梁互不干涉的位置,然后移动构件在行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该检修系统沿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该检测装置在悬挂式空铁轨道中的可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可设置于该检测装置上,还可为设置于轨道检修部门的综合中央控制中心,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还包括一种新型立柱,该新型立柱在承载轨道梁的同时可实现外悬挂式装置的承载连接以进行对轨道梁的检测;该新型立柱包括柱体和悬臂,悬臂固定设置于悬臂顶端且向外延伸;悬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为凸起结构,第二连接部为第二台阶结构,第二台阶结构设置于该悬臂远离柱体的一端。
进一步地,悬臂包括第一悬臂结构和第二悬臂结构,第一悬臂结构的长度大于第二悬臂结构的长度,第二悬臂结构设置于第一悬臂结构远离柱体的一端且第二悬臂结构与第一悬臂结构构成上阶梯结构,即两者的连接部即为第二台阶结构。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设置于第一悬臂结构顶部。
优选地,在柱体的长度方向上凸起结构的高度大于第二台阶结构的高度,即凸起结构的顶部高度大于第二悬臂结构的高度。凸起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可阵列或者无规则设置。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设置于第一凸起部远离柱体的一侧,第二凸起部与第一凸起部构成上阶梯结构,且第二凸起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台阶结构的高度。
优选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可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分离式固定连接设置。
优选地,第二台阶结构为上阶梯结构。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侧面为梯形结构,即凸起结构的顶面为上斜坡结构,该上斜坡结构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二台阶结构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升降构件、悬吊构件、承载构件、移动构件和测距构件,所述悬吊构件、所述承载构件分别设置于轨道梁的上下两侧;所述悬吊构件用于与承载轨道梁的立柱悬臂卡合;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承载构件的顶面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所述承载构件顶面到所述移动构件底面的距离大于轨道梁的厚度;所述测距构件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构件与所述悬吊构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升降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构件和第二组升降构件;所述第一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二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三升降结构和第四升降结构,所述承载构件包括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可在第一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可在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和/或所述第四升降结构可在对应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悬吊构件上升或下降;
在待检测状态下,所述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卡合固定,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分别承载对应轨道梁的位置;在检测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下降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移动构件与轨道梁行走板贴合的位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中的第一电机在第一平移装置的驱动下、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中的第二电机在第二平移装置的驱动下分别远离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以保证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可在对应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悬吊构件上升预设高度位置,所述预设高度位置为所述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互不干涉的位置;所述移动构件在行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带动该检修系统沿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构件包括第一测距结构和第二测距结构,所述第一测距结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承载的第一轨道梁相对于所述悬吊构件的距离,所述第二测距结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承载的第二轨道梁相对于所述悬吊构件的距离;
所述第一测距结构包括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测距结构包括第二行程标尺,所述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行程标尺竖直设置于所述悬吊构件下方,且所述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行程标尺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示部、第二指示部,所述第一指示部、所述第二指示部分别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行程标尺、所述第二行程标尺,以获取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包括行走构件和车架,所述行走构件中的两个行走轮的外径均小于轨道梁左右行走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两个行走轮之间的距离大于轨道梁左右行走面之间的间隙距离;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构件可转动连接;在待检测状态下,所述行走构件的轴线与轨道梁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
在检测完成状态下,所述移动构件可在旋转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至所述行走构件的轴线与轨道梁的纵向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构件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悬吊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可分别卡合于立柱悬臂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在所述悬吊构件与立柱悬臂装配状态下,所述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分别与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面分别与相邻对接设置的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的底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悬吊构件可相对运动连接,另一端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悬吊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可相对运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设置于轨道梁远离立柱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一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平移装置设置于所述悬吊构件,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平移装置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升降结构驱动或远离互不干涉;
所述第二平移装置设置于所述悬吊构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平移装置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以实现对所述第二升降结构驱动或远离互不干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侧壁设置有第一齿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轨配合的第一齿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侧壁设置有第二齿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齿轨配合的第二齿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轨转动的第二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一条或多条所述第一齿轨;当所述第一齿轨为多条时,多条所述第一齿轨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周侧;
当所述第一齿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一齿轨相匹配;
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包括一条或多条所述第二齿轨;当所述第二齿轨为多条时,多条所述第二齿轨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周侧;
当所述第二齿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二齿轨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设置于轨道梁远离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四升降结构远离所述承载构件的一端均与所述悬吊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悬吊构件可在第三动力装置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带动其上升或下降,和/或,所述悬吊构件可在第四动力装置驱动下通过所述第四升降结构带动其上升或下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力传感器、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与第一轨道梁、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与第二轨道梁之间的接触力信息;
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可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与所述悬吊构件之间的距离。
CN202021694772.7U 2020-08-14 2020-08-14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Active CN213173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772.7U CN213173167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772.7U CN213173167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3167U true CN213173167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800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4772.7U Active CN213173167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31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7342A (zh) * 2022-09-15 2022-12-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于悬挂式单轨车辆检修的检修作业平台及检修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7342A (zh) * 2022-09-15 2022-12-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于悬挂式单轨车辆检修的检修作业平台及检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43559U (zh) 换轮系统
US10118811B2 (en) Eccentric loading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parallel suspension platform
WO2018040581A1 (zh)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辅助作业机器人
CN111204673A (zh) 可移动式悬挂空铁检修平台及悬挂式空铁检修库
CN111307954A (zh) 混凝土桥墩自动探伤设备
CN213173167U (zh)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装置
CN114906744A (zh) 一种特殊环境使用的门式起重机
CN110872056A (zh) 高精度重载搬运作业设备
CN205114759U (zh) 一种变坡度斜向提升容器试验平台
CN210070919U (zh) 悬挂式空铁轨道测量装置
CN112081439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212198236U (zh) 一种电动葫芦门式单梁起重机
CN111926640B (zh) 可移动的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检修系统
CN111926641B (zh) 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梁检测系统
CN101863419B (zh) 多用途起重机小车
CN114148880A (zh) 一种无人自动化钢卷搬运起重机
CN212709428U (zh) 悬挂式空中列车轨道梁检测装置
CN111470431A (zh) 一种大吨位管环吊装机
CN211770016U (zh) 可移动式悬挂空铁检修平台及悬挂式空铁检修库
CN210064942U (zh) 大型机库多支点悬挂共享起重机
CN201736834U (zh) 电气化铁路集装箱站液压式移动接触网及其控制系统
CN201756410U (zh) 多用途起重机小车
CN112478559A (zh) 一种子母车
CN111576245A (zh) 一种轨道式桥用施工吊篮
CN212292560U (zh) 一种大吨位管环吊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