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0702U - 一种漏电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0702U
CN213150702U CN202022461702.3U CN202022461702U CN213150702U CN 213150702 U CN213150702 U CN 213150702U CN 202022461702 U CN202022461702 U CN 202022461702U CN 213150702 U CN213150702 U CN 213150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n
hole
test
mounting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17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慎虎
陈鸣
潘东强
林昌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l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17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0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0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0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漏电断路器,涉及漏电断路器技术领域,为解决漏电断路器的测试导线易脱落和测试导线安装牢固后不易拆卸的问题而发明。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测试回路和机构,所述测试回路包括电路板、测试导线和插针,所述测试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测试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插针固定连接,所述机构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安装通孔,所述插针与所述安装通孔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用于保护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是一种在电路发生漏电时,能够迅速切断电路,防止触电事故发生或电器设备损坏的装置。但是漏电断路器内的电子元器件可能会由于环境、寿命等原因产生损坏,漏电断路器内的连接电路也可能存在断开的情况,使漏电断路器失去应有的漏电保护功能,此时如果电路发生漏电,可能造成危险。因此漏电断路器内都设置有测试回路,用来测试漏电断路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现有的测试回路大多是将测试回路中的测试导线与插件电阻的针脚连接或者将测试回路中的测试导线通过弹性片与机构连接,从而实现测试回路的连接。
由于漏电断路器内存在主导线、信号线和测试导线等,测试导线穿过环形的互感器连接在测试回路内。在进行线路安装时,这些导线经常相互缠绕、拉扯,在漏电断路器的运输、安装等过程中,可能导致测试导线脱落,导致漏电断路器的测试功能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厂家将测试回路的测试导线锡焊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机构上,又会导致在维修测试回路时,测试导线不易拆卸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该漏电断路器的测试导线安装牢固,不易脱落,且在维修时测试导线易拆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测试回路和机构,所述测试回路包括电路板、测试导线和插针,所述测试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测试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插针固定连接,所述机构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安装通孔,所述插针与所述安装通孔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具有安装通孔,测试回路中的测试导线和插针固定连接,插针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在安装通孔内,使得插针和安装通孔牢固连接,在漏电断路器的运输、安装过程中不易被其他线路拉扯而脱落。同时,维修工人在维修测试回路时,可利用细长的插针拆卸工具将插针和测试导线的连接体从安装通孔内顶出,使得插针和测试导线容易拆卸,操作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所述安装通孔,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导向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插针穿过所述导向通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孔为台阶孔,所述安装通孔靠近所述导向通孔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通孔远离所述导向通孔一端的孔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孔的较小孔径允许插针拆卸工具穿过,从而将所述插针从所述安装通孔的较大孔径一侧顶出以方便拆卸。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内沿轴向设有插接孔,所述测试导线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且所述插接孔的至少一段与所述测试导线压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包括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所述测试导线包括第一测试导线和第二测试导线,所述安装通孔包括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测试导线和所述第二测试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回路还包括第一动触针和第二动触针,所述第一动触针和所述第二动触针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动触针和所述第二动触针具有弹性,当所述第一动触针受到朝向所述第一插针的第一挤压力时,所述第一动触针能够与所述第一插针电接触,当所述第一挤压力消除时,所述第一动触针能够复位,当所述第二动触针受到朝向所述第二插针的第二挤压力时,所述第二动触针能够与所述第二插针电接触,当所述第二挤压力消除时,所述第二动触针能够复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构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凸轴,所述凸轴用于按压所述第一动触针,当所述漏电断路器从分闸状态转换到合闸状态时,所述支撑件能够旋转使所述凸轴按压所述第一动触针,并使所述第一动触针与所述第一插针电接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回路还包括测试按钮,当所述测试按钮按下时,所述测试按钮推动所述第二动触针与所述第二插针电接触,当所述测试按钮复位时,所述第二动触针与所述第二插针断开电接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回路还包括测试电阻,所述测试电阻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所使用插针与安装通孔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所使用插针与测试导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内部示意图,且测试按钮被隐藏;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内部示意图,且手柄处于分闸状态,测试按钮未被按压;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内部示意图,且手柄处于合闸状态,测试按钮未被按压;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内部示意图,且手柄处于合闸状态,测试按钮被按压。
附图标记:
100、测试回路;110、电路板;120、测试导线;121、第一测试导线;122、第二测试导线;130、插针;131、固定部;132、电连接部;133、插接孔;134、第一插针;135、第二插针;140、扭簧;141、第一动触针;142、第二动触针;150、测试按钮;160、测试电阻;200、机构;210、壳体;220、安装通孔;221、第一安装通孔;222、第二安装通孔;230、第一侧壁;240、第二侧壁;250、导向通孔;260、支撑件;261、凸轴;30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测试回路100和机构200,测试回路100用于测试漏电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正常,测试回路100包括电路板110、测试导线120和插针130,电路板110上安装有漏电断路器的电子器件,测试导线120的一端与电路板110电连接,测试导线120的另一端与插针130固定连接,机构200具有壳体210,壳体21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通孔220,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插针130为导体,且插针130外壁没有绝缘层,插针130的形状一般为细长的针形,插针130包括固定部131和电连接部132,固定部131与安装通孔220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电连接部132可与测试回路100中的其他电子器件形成断点,通过控制断点的接通或断开可以控制测试回路100的接通或断开。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具有安装通孔220,测试回路100中的测试导线120和插针130固定连接,插针130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在安装通孔220内,使得插针130和安装通孔220牢固连接,在漏电断路器的运输、安装过程中不易被其他线路拉扯而脱落。同时,维修工人在维修测试回路100时,可利用细长的插针拆卸工具将插针130和测试导线120的连接体从安装通孔220内顶出,使得插针130和测试导线120容易拆卸,操作方便快捷。
为了便于插针130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210包括第一侧壁230和第二侧壁240,第一侧壁230设置有安装通孔220,第二侧壁240设置有导向通孔250,安装通孔220和导向通孔250同轴设置,插针130穿过导向通孔250安装于安装通孔220内。在安装插针130时,将插针130从第二侧壁240的导向通孔250向安装通孔220插入,导向通孔250和安装通孔220同轴,使得插针130可准确插入安装通孔220内,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插针130与其他电子器件形成断点,如图2所示,安装通孔220和导向通孔250之间存在轴向间隙,当插针130插入到安装通孔220内时,插针130的固定部131与安装通孔220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使得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牢固固定,插针130的电连接部132位于轴向间隙处和导向通孔250内,使得电连接部132在轴向间隙的位置处于裸露状态,使得测试回路100的其他电子器件可与电连接部132形成断点。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10一般较薄,安装通孔220和导向通孔250都需要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安装通孔220和导向通孔250都是向壳体210内部延伸形成,以避免增大壳体210的壁厚,避免增加材料成本。
为了避免插针130安装到安装通孔220内时可能漏出壳体21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通孔220为台阶孔,安装通孔220靠近导向通孔250一端的孔径大于安装通孔220远离导向通孔250一端的孔径,当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安装之后,插针130的固定部131的端面与台阶孔的台阶面相抵靠,使得插针130可定位在台阶孔的台阶面处,不会漏出壳体210,使得漏电断路器保持美观。
为了便于拆卸插针130,安装通孔220的较小孔径允许插针130拆卸工具穿过,从而将插针130从安装通孔220的较大孔径一侧顶出以方便拆卸,在拆卸时,将插针130拆卸工具插入安装通孔220的较小孔内,并用力顶插针130,使插针130从安装通孔220的较大孔一侧脱落,操作方便。
为了使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牢固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过盈配合的长度为2-4毫米。当d小于2毫米时,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过盈配合的长度较小,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插针130与安装通孔220牢固程度较低;当d大于4毫米时,安装通孔220的长度较长,会导致壳体210的体积增大。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针130和测试导线120均为导电部件,二者实现连接的方式有焊接和压接等。为了方便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插针130内沿轴向设有插接孔133,测试导线120插接于插接孔133内,插接孔133存在至少一段与测试导线120压接,压接的位置可选在靠近插接孔133的一端,通过压接的方式,可使测试导线120和插针130固定连接,相比于焊接方式,压接操作更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导线120一般包括芯线和绝缘层,在将测试导线120插入到插接孔133之前,需要剥除测试导线120的插入端的绝缘层,使测试导线120的芯线位于插接孔133内,然后再进行压接,保证插针130和测试导线120的芯线连接,避免插针130压接到测试导线120的绝缘层上,保证测试回路100能够接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回路100可设置单断点,单断点的形式使测试回路100的结构简单。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测试回路100中设置有双断点,双断点的形式需要控制两个断点,安全性更高,可防止误操作的发生。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插针130包括第一插针134和第二插针135,如图5所示,测试导线120包括第一测试导线121和第二测试导线122,如图6所示,安装通孔220包括第一安装通孔221和第二安装通孔222,第一插针134和第二插针135分别与第一安装通孔221和第二安装通孔222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第一测试导线121和第二测试导线122分别与第一插针134和第二插针135固定连接,插针130、测试导线120和安装通孔220的数量均为两个,可与测试回路100的其他电子元件形成两个断点。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测试回路100还包括第一动触针141和第二动触针142,第一动触针141和第二动触针142电连接,且第一动触针141和第二动触针142具有弹性,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的电连接部132之间形成断点,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的电连接部132之间也形成断点,通过双断点的结构控制测试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当第一动触针141受到朝向第一插针134的第一挤压力时,第一动触针141能够与第一插针134电接触,当第一挤压力消除时,第一动触针141能够复位,当第二动触针142受到朝向第二插针135的第二挤压力时,第二动触针142能够与第二插针135电接触,当第二挤压力消除时,第二动触针142能够复位,从而实现双断点的接通或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动触针141和第二动触针142可连接为扭簧140,扭簧140绕成长圆形结构,第一动触针141和第二动触针142分别为扭簧140的两个弹性臂,扭簧140的两端套接在第一侧壁230的两个凸起上,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为了实现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的接通或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机构200设置有支撑件260,支撑件260上设置有凸轴261,凸轴261用于按压第一动触针141,当漏电断路器从分闸状态转换至合闸状态时,支撑件260能够旋转使凸轴261按压第一动触针141,并使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电接触,从而使第一动触针141和第一插针134接通,即第一断点处接通。通过在支撑件260上设置一个凸轴261,在机构200控制漏电断路器接通或断开的同时,控制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接通或断开,无需其他结构,降低设计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漏电断路器一般设置有手柄300,手柄300与支撑件260相连,并可以实现联动,漏电断路器的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可通过手柄300的转动位置实现转换。
为了实现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的接通或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测试回路100还包括测试按钮150,当用户向下按压测试按钮150时,测试按钮150向下滑动,测试按钮150能够按压第二动触针142,并使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电接触,从而使第二动触针142和第二插针135接通,即第二断点处接通,当测试按钮150复位时,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断开电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回路100中的第一动触针141和第二动触针142是独立控制的,手柄300控制第一动触针141,测试按钮150控制第二动触针142,只有在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电接触且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也电接触的情况下,测试回路100才会接通,即只有在漏电断路器的手柄300处于合闸状态下,再按压测试按钮150,才能使测试回路100接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测试回路100还包括测试电阻160,测试电阻160设置于电路板110上。
测试回路100的接通过程如图5至图7所示,具体如下:
在图5中,手柄300处于分闸状态,此时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未接通;测试按钮150未被按压,此时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未接通,测试回路100处于断开状态。
在图6中,手柄300处于合闸状态,此时手柄300从分闸状态转换至合闸状态,支撑件260上的凸轴261按压第一动触针141,使得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电接触,第一断点接通,但测试按钮150未被按压,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未接触,测试回路100仍处于断开状态。
在图7中,手柄300处于合闸状态,第一动触针141与第一插针134电接触,第一断点接通,同时,测试按钮150被按压,测试按钮150向下滑动,使得测试按钮150的底部按压第二动触针142,使得第二动触针142与第二插针135电接触,第二断点接通,从而使得测试电路被接通,实现测试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测试回路和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回路包括电路板、测试导线和插针,所述测试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测试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插针固定连接;
所述机构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安装通孔,所述插针与所述安装通孔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所述安装通孔,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导向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插针穿过所述导向通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为台阶孔,所述安装通孔靠近所述导向通孔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通孔远离所述导向通孔一端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的较小孔径允许插针拆卸工具穿过,从而将所述插针从所述安装通孔的较大孔径一侧顶出以方便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内沿轴向设有插接孔,所述测试导线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且所述插接孔的至少一段与所述测试导线压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所述测试导线包括第一测试导线和第二测试导线,所述安装通孔包括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测试导线和所述第二测试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回路还包括第一动触针和第二动触针,所述第一动触针和所述第二动触针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动触针和所述第二动触针具有弹性,当所述第一动触针受到朝向所述第一插针的第一挤压力时,所述第一动触针能够与所述第一插针电接触,当所述第一挤压力消除时,所述第一动触针能够复位,当所述第二动触针受到朝向所述第二插针的第二挤压力时,所述第二动触针能够与所述第二插针电接触,当所述第二挤压力消除时,所述第二动触针能够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凸轴,所述凸轴用于按压所述第一动触针,当所述漏电断路器从分闸状态转换到合闸状态时,所述支撑件能够旋转使所述凸轴按压所述第一动触针,并使所述第一动触针与所述第一插针电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回路还包括测试按钮,当所述测试按钮按下时,所述测试按钮推动所述第二动触针与所述第二插针电接触,当所述测试按钮复位时,所述第二动触针与所述第二插针断开电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回路还包括测试电阻,所述测试电阻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CN202022461702.3U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漏电断路器 Active CN213150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1702.3U CN213150702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漏电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1702.3U CN213150702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漏电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0702U true CN213150702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22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1702.3U Active CN213150702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漏电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0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325A (zh)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CN213150702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19800763U (zh)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US20040147163A1 (en) Electrical socket
CN219937406U (zh) 线路板用插接结构
CN218770206U (zh) 一种用于pcb板快插测试的射频连接器
CN217464117U (zh) 一种新型插拔式开关柜指示灯
CN219874336U (zh) 一种通信电缆插接结构
CN217768842U (zh) 蓝牙控制型漏电保护插头
CN220439523U (zh)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CN210576598U (zh) 一种安全插座
CN210040803U (zh) 改进型多功能电源插排
CN217280660U (zh) 漏电驱动极模块及漏电断路器
CN217823401U (zh) 一种意式插座转换器
CN216850649U (zh) 连接器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CN218160929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CN219936981U (zh) 一种插件式保险丝
CN215299589U (zh) 一种自动通断的接线端子
CN219979856U (zh) 一种接触簧片与电连接器
CN217788808U (zh) 一种端子排
CN219554106U (zh) 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连接器
CN219697954U (zh) 一种led电源保护装置及led灯具
CN219268038U (zh) 一种电气设计防脱插座与插头装置
CN114578216B (zh) 一种芯片测试用导电装置
CN217545146U (zh) 一种意式转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8

Address after: 315333 Kuang Yan Zhen Long Ge Cu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bull Low Voltag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East District of Industrial Park, Cixi,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GONGNIU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