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9523U -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9523U
CN220439523U CN202321633620.XU CN202321633620U CN220439523U CN 220439523 U CN220439523 U CN 220439523U CN 202321633620 U CN202321633620 U CN 202321633620U CN 220439523 U CN220439523 U CN 220439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wire
assembly
clamping piece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36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望坤
胡毓哈
范士拯
涂高群
计晨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36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9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9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9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接线结构包括壳体、夹线组件和插接组件,壳体的顶部设有接线槽,壳体的同一侧面设有插槽以及与接线槽连通的操作孔;夹线组件设于接线槽内,夹线组件包括朝向接线槽的槽口设置的夹持端和朝向操作孔的槽口设置的操作端,夹持端具有松开外部导线的第一状态和夹持外部导线的第二状态,操作操作端能使夹持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插接组件设置于插槽内且与夹线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结构,接线槽和操作孔位于壳体的不同方位,对夹线组件切换状态的操作以及对插拔导线的操作在空间上不相互影响,且插槽开设于壳体的一侧,外部导线不会影响插接组件与附件的电插接。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其中,二次回路的接线结构作为断路器中的重要组件,主要用于连通断路器的二次回路。二次回路的接通,可以将安装在断路器本体上的各种保护元件,例如分励脱扣器、欠压脱扣器等并入控制回路,实现断路器的远程操作与控制,在充分保护用户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整个电路的平稳和可靠运行。
现有技术中,接线结构的接线端子大都采用焊接或螺钉紧固的方式接线。焊接可能会存在虚焊、漏焊、脱焊等不显性问题;因导线和周围其他电器元件的干涉,操作空间狭小,不方便旋拧螺钉,对完成接线和拆线造成一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结构,方便拆线和接线,且接线稳定可靠。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接线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接线槽,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设有插槽以及与所述接线槽连通的操作孔;
夹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接线槽内,所述夹线组件包括朝向所述接线槽的槽口设置的夹持端和朝向所述操作孔的槽口设置的操作端,所述夹持端具有松开外部导线的第一状态和夹持外部导线的第二状态,操作所述操作端能使所述夹持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插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插槽内且与所述夹线组件电连接,所述插接组件用于与断路器的附件电插接。
可选地,所述夹线组件包括:
静夹片,设置于所述接线槽的槽壁上;
动夹片,所述动夹片的一端与所述静夹片形成所述夹持端,所述动夹片的另一端为所述操作端;
弹性件,与所述动夹片连接,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动夹片始终具有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动夹片包括触发部、夹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触发部与所述夹持部之间的第一铰接部,所述动夹片通过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静夹片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与所述静夹片形成所述夹持端,所述触发部为所述操作端且朝向所述操作孔设置,穿过所述操作孔能按压所述触发部,以使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静夹片。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绕卷部、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绕卷部套设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静夹片转动连接的转轴上,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动夹片抵接,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静夹片抵接。
可选地,所述动夹片包括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的一端与所述静夹片形成所述夹持端,所述压紧部的另一端连接滑杆部的第一端,所述滑杆部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操作孔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滑杆部为所述操作端。
可选地,所述滑杆部的第二端的周部设置有环形槽。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滑杆部上,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紧部抵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接线槽的内表面抵接。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夹线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内部导线,所述插接组件包括多个与所述夹线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的接触片,所述内部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静夹片铆接,所述内部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接触片铆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为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包括多个阶梯端面,每个所述阶梯端面上均开设有所述接线槽,每个所述接线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夹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上述接线结构和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的附件穿设所述插槽并与所述插接组件插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结构,首先,经操作孔操作操作端,以使夹线组件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可以将外部导线插入或拔出于接线槽;然后,操作操作端切换至第二状态,完成接线或拆线,方便可靠。且接线槽和操作孔开设于壳体的不同方位,对夹线组件切换状态的操作以及对插拔导线的操作在空间上不相互影响,进一步地方便接线和拆线操作。此外,插槽开设于壳体的一侧,外部导线不会影响插接组件与断路器的附件的电插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通过接线结构的设计,方便断路器本体的拆线和接线,且接线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阶梯部的一视角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静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阶梯部的另一视角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线结构插孔处的一视角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线结构插孔处的另一视角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阶梯部的一视角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阶梯部的另一视角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接线结构;2、断路器本体;
100、壳体;110、底壳;111、阶梯端面;1111、接线槽;112、阶梯侧面;1121、操作孔;1122、让位面;1123、标记;113、挡板;113a、侧壁;1131、第一限位凸起;114、插槽;1141、第一定位凸起;11411、第一定位槽;1142、第二定位凸起;1143、第二定位槽;115、边缘凹槽;120、盖板;121、第二限位凸起;122、第三定位凸起;123、边缘凸起;124、第三限位凸起;
200、夹线组件;210、静夹片;211、第二铰接部;212、第一铆接部;2121、第一压片;2122、第一铆接主体;213、夹线部;220、动夹片;221、触发部;222、夹持部;2221、倒角面;223、第一铰接部;224、压紧部;225、滑杆部;2251、环形槽;230、弹性件;231、绕卷部;232、第一扭臂;233、第二扭臂;240、转轴;
300、插接组件;300a、接触片;310、第二铆接部;311、第二压片;312、第二铆接主体;320、定位部;
400、内部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断路器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接线结构1和断路器本体2。其中,接线结构1固定于断路器本体2上。
具体地,接线结构1包括壳体100和夹线组件200和插接组件300。其中,壳体100的顶部设有接线槽1111,壳体100的同一侧面设有插槽114以及与接线槽1111连通的操作孔1121;夹线组件200设置于接线槽1111内,夹线组件200包括朝向接线槽1111的槽口设置的夹持端和朝向操作孔1121的槽口设置的操作端,夹持端具有松开外部导线的第一状态和夹持外部导线的第二状态,操作操作端能使夹持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插接组件300设置于插槽114内且与夹线组件200电连接,插接组件300用于与断路器的附件(未示出)电插接。进一步地,断路器本体2的附件穿设插槽114并与插接组件300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线结构1的设计,方便断路器本体2的拆线和接线,且接线稳定可靠。示例性地,首先,经操作孔1121操作操作端,以使夹线组件200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可以将外部导线插入或拔出于接线槽1111;然后,操作操作端切换至第二状态,完成接线或拆线,方便可靠。且接线槽1111和操作孔1121开设于壳体100的不同方位,对夹线组件200切换状态的操作以及对插拔导线的操作在空间上不相互影响,进一步地方便接线和拆线操作。此外,插槽114开设于壳体100的一侧,外部导线不会影响插接组件300与附件的电插接。
于本实施例中,夹线组件200包括静夹片210、动夹片220和弹性件230。其中,静夹片210设置于接线槽1111的槽壁上;动夹片220的一端与静夹片210形成夹持端,动夹片220的另一端为操作端;弹性件230与动夹片220连接,弹性件230使动夹片220始终具有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的趋势。
示例性地,接线结构1的接线过程为:首先,操作动夹片220的操作端,使动夹片220与静夹片210之间形成有用于穿设外部导线的插线间隙,即动夹片220处于第一状态,将外部导线插入插线间隙;然后,在弹性件230的作用下,松开动夹片220的操作端,动夹片220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动夹片220于第二状态时与静夹片210夹持外部导线,方便可靠。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0为动夹片220提供夹紧外部导线的力,实现对外部导线的固定,且接线稳定可靠。
示例性地,接线结构1的拆线过程为:首先,将动夹片220切换至第一状态,并将外部导线于动夹片220与静夹片210之间的插线间隙内拔出;然后,在弹性件230的作用下,动夹片22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拆线方便。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所示,动夹片220包括触发部221、夹持部222以及设置于触发部221与夹持部222之间的第一铰接部223,动夹片220通过第一铰接部223与静夹片210转动连接,夹持部222与静夹片210形成夹持端,触发部221为操作端且朝向操作孔1121设置,穿过操作孔1121能按压触发部221,以使夹持部222远离静夹片210。在本实施例中,当接线结构1需要接线或拆线时,首先通过一工具,例如一字螺丝刀,穿设操作孔1121并抵推触发部221,使动夹片220相对于静夹片210发生旋转,即动夹片220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夹持部222与静夹片210之间形成插线间隙,然后于插线间隙处插入或拔出外部导线,且将工具于操作孔1121内抽出,在弹性件230的作用下,动夹片220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方便操作。
其中,夹持部222设置有倒角面2221,通过倒角面2221的设计以使夹持部222与外部导线具有良好的接触面积,且倒角面2221具有导向作用,以方便外部导线插入至动夹片220与静夹片210之间的插线间隙。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30可以为扭簧,扭簧包括绕卷部231、第一扭臂232和第二扭臂233,绕卷部231套设于第一铰接部223与静夹片210转动连接的转轴240上,第一扭臂232与动夹片220抵接,第二扭臂233与静夹片21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件230设计成扭簧,方便夹线组件200的组装。当然,弹性件230还可以为其他弹性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具体地,动夹片220呈长板状,触发部221与夹持部222分别位于动夹片22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铰接部223位于动夹片220的中间区域。具体地,第一铰接部223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动夹片22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扭簧位于两个第一铰接部223之间。
进一步地,静夹片210设置有两个与第一铰接部223一一对应的第二铰接部211,两个第一铰接部223位于两个第二铰接部211之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为方便工具接触触发部221,触发部221延伸至操作孔1121内。进一步地,为避免触发部221与接线槽1111的内表面发生运动干涉,操作孔1121朝向接线槽1111的一端设置让位面1122。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壳体100设置有多个接线槽1111,每个接线槽1111内均设置有一个夹线组件200,以适用多个外部导线的接线。
具体地,壳体100的顶部为阶梯部,阶梯部包括多个阶梯端面111,每个阶梯端面111上均开设有接线槽11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阶梯状的设计,能形成让位,一个外部导线的拆装不会被其他外部导线的位置干涉,即进行对该外部导线进行拆装即可,方便拆线接线的同时,也方便人员识别,有效避免接线错误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阶梯部还包括阶梯侧面112,阶梯侧面112上开设有操作孔1121。进一步地,阶梯侧面112上还设置有标记1123,标记1123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以供人员识别,避免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阶梯端面111向壳体100内延伸设置有挡板113。示例性地,挡板113与阶梯侧面1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挡板113与阶梯侧面112可以平行设置,且挡板113和阶梯侧面112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其中,图1中的a方向为第一方向,b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静夹片210固定于挡板113上,且挡板113为静夹片210提供支持,使静夹片210稳定地固定于接线槽1111内。其中,沿第一方向位于阶梯部最边缘的挡板113可以与壳体100的侧壁113a重合,可以理解为,此处的静夹片210固定于侧壁113a上。
进一步地,转轴240与壳体100连接,通过壳体100限制转轴240沿径向的位置,配合挡板113,进而实现静夹片210相对于壳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定位,进一步地稳定静夹片210的固定。示例性地,转轴240可以与壳体100一体成型,也可以穿设壳体100以达到径向限位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达到径向限位的目的,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挡板11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131,静夹片21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131之间,实现静夹片210相对于壳体100沿第二方向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1131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其中,图1中的c方向为第三方向。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至图10所示,接线结构1还包括多个与夹线组件200一一对应设置的内部导线400,插接组件300包括多个与夹线组件200一一对应设置的接触片300a,内部导线400的第一端与静夹片210连接,内部导线400的第二端与接触片300a连接,方便静夹片210与接触片300a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地,壳体100可以设有多个插槽114,每个插槽114内均设置有一个接触片300a,防止接触片300a之间产生电弧,而导致短路,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静夹片210和接触片300a均通过铆接的方式与内部导线400连接,通过铆接的方式接线能有效避免因焊接接线而带来的风险。
具体地,静夹片210包括第一铆接部212,第一铆接部212包括第一压片2121,第一压片2121与内部导线400的第一端铆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片2121可以产生形变,通过工具,例如线钳,夹紧压片以实现内部导线400与静夹片210的连接,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铆接部212还包括第一铆接主体2122,第一铆接主体212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压片2121,第一压片2121与第一铆接主体2122之间形成有第一穿线槽。在本实施例中,将内部导线400穿设于第一穿线槽后,再通过工具夹紧固定,有效避免在夹紧过程中,内部导线400脱离第一铆接主体2122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静夹片210还包括夹线部213,第一铆接主体2122由夹线部213沿第二方向延伸而成,且静夹片210的形状为阶梯状,第一铆接主体2122的横截面小于夹线部213的横截面,第一铆接主体2122由静夹片210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静夹片210的形状为阶梯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片2121设置于第一铆接主体2122朝向阶梯侧面112的一侧,夹线部213和第一限位凸起1131分别抵接于对应侧的第一限位凸起1131上。
具体地,接触片300a包括第二铆接部310,第二铆接部310包括第二压片311,第二压片311与内部导线400的第二端铆接。进一步地,第二铆接部310还包括第二铆接主体312,第二铆接主体31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压片311,第二压片311与第二铆接主体312之间形成有第二穿线槽。其中,第二铆接部310和内部导线400的接线方式与第一铆接部212和内部导线400的接线方式相同,本申请不做过多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9至图10所示,壳体100上设置有插槽114,接触片300a置于插槽114内。其中,插槽114设置有多个且与接触片300a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插槽114形成隔离,避免各接触片300a之间产生干扰。
具体地,插槽114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141,第一定位凸起114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1411,第一定位槽11411沿插槽114的开口方向延伸设置,接触片300a置于第一定位槽11411内。其中,插槽114的开口方向为图1中的a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位槽11411实现接触片300a相对于壳体100沿第二方向的定位。
进一步地,插槽114内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1142,第二定位凸起1142位于第一定位凸起1141背向插槽114开口端部的一侧,第一定位凸起1141与第二定位凸起1142之间形成有第二定位槽1143。进一步地,接触片300a设置有定位部320,定位部320插接于第二定位槽1143内。其中,定位部320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定位槽1143实现接触片300a相对于壳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定位。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7、图9和图10所示,壳体100包括底壳110和盖设于底壳110上的盖板120,底壳110上设置接线槽1111、操作孔1121、挡板113、第一定位凸起1141和第二定位凸起1142,可以理解为,夹线组件200和插接组件300均固定于底壳110内。进一步地,转轴240与底壳110一体成型。
具体地,盖板120朝向底壳110的一侧设置有与接线槽1111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凸起121,第二限位凸起121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且静夹片210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壳体100以及第二限位凸起121上,实现静夹片210相对于壳体100沿第三方向的定位。
具体地,盖板120朝向底壳110的一侧设置有与插槽114一一对应的第三定位凸起122,第三定位凸起122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且接触片300a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第一定位槽11411的槽底面以及第三定位凸起122上,实现接触片300a相对于壳体100沿第三方向的定位。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底壳110上设置有多个边缘凹槽115,盖板120上设置有多个与边缘凹槽115一一对应的边缘凸起123,边缘凸起123置于边缘凹槽115内,可以实现底壳110与盖板120的定位安装。具体地,边缘凸起123和边缘凹槽115可以与让位槽一一对应设置,方便底壳110的注塑成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结构1中的夹线组件200不同于实施例一,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1至图12所示,动夹片220包括压紧部224,压紧部224的一端与静夹片210形成夹持端,压紧部224的另一端连接滑杆部225的第一端,滑杆部225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操作孔1121并延伸至壳体100外,滑杆部225为操作端。示例性地,压紧部224呈板状。其中,滑杆部225穿设阶梯侧面1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拉拽滑杆部225,能使动夹片220远离静夹片210,即使动夹片220向第一状态切换;松开滑杆部225,在弹性件230的作用下,动夹片220靠近静夹片210,即使动夹片220向第二状态切换;进而实现了操作夹线组件200的操作端以使夹线组件200的夹持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目的,方便接线和拆线。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滑杆部225的第二端的周部设置有环形槽2251,方便人员拉拽滑杆部225。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滑杆部225的第二端可以固定连接一凸块(未示出),凸块的形状可以为球形,方便人员拉拽滑杆部225。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30套设于滑杆部225上,且弹性件230的第一端与压紧部224抵接,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与接线槽1111的内表面抵接,方便弹性件230的组装,且弹性件230的连接稳定可靠。其中,弹性件230可以为压簧。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2至图13所示,阶梯部与实施例一相比,相同的是,阶梯部的阶梯端面111向壳体100内延伸设置有挡板113,且挡板11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131。阶梯部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的是,挡板113沿第二方向远离阶梯端面111一侧的第一限位凸起113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限位静夹片210的同时,也对压紧部224形成限位,即压紧部224抵靠于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1131上,有效保证压紧部224随滑杆部225移动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为使静夹片210沿第二方向固定稳定,夹线部213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均与对应侧的第一限位凸起1131相抵接。进一步地,第一压片2121设置于第一铆接主体2122背向阶梯侧面112的一侧,以使第一压片2121以及内部导线400避让压紧部224。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3和图14所示,壳体100与实施例一相比,相同的是壳体100同样包括底壳110和盖板120,盖板12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21和第三定位凸起122;不同的是盖板120朝向底壳110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接线槽1111一一对应的第三限位凸起124,第三限位凸起124与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1131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三限位凸起124沿第三方向延伸至压紧部224,压紧部224沿第二方向背向阶梯端面111一侧的边缘抵靠于第三限位凸起124上,可以理解为,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1131和第三限位凸起124同时对压紧部224形成限位,进一步地稳定压紧部224随滑杆部225的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结构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的顶部设有接线槽(1111),所述壳体(100)的同一侧面设有插槽(114)以及与所述接线槽(1111)连通的操作孔(1121);
夹线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接线槽(1111)内,所述夹线组件(200)包括朝向所述接线槽(1111)的槽口设置的夹持端和朝向所述操作孔(1121)的槽口设置的操作端,所述夹持端具有松开外部导线的第一状态和夹持外部导线的第二状态,操作所述操作端能使所述夹持端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插接组件(300),设置于所述插槽(114)内且与所述夹线组件(200)电连接,所述插接组件(300)用于与断路器的附件电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组件(200)包括:
静夹片(210),设置于所述接线槽(1111)的槽壁上;
动夹片(220),所述动夹片(220)的一端与所述静夹片(210)形成所述夹持端,所述动夹片的另一端为所述操作端;
弹性件(230),与所述动夹片(220)连接,所述弹性件(230)使所述动夹片(220)始终具有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夹片(220)包括触发部(221)、夹持部(222)以及设置于所述触发部(221)与所述夹持部(222)之间的第一铰接部(223),所述动夹片(220)通过所述第一铰接部(223)与所述静夹片(210)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222)与所述静夹片(210)形成所述夹持端,所述触发部(221)为所述操作端且朝向所述操作孔设置,穿过所述操作孔(1121)能按压所述触发部(221),以使所述夹持部(222)远离所述静夹片(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30)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绕卷部(231)、第一扭臂(232)和第二扭臂(233),所述绕卷部(231)套设于所述第一铰接部(223)与所述静夹片(210)转动连接的转轴(240)上,所述第一扭臂(232)与所述动夹片(220)抵接,所述第二扭臂(233)与所述静夹片(210)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夹片(220)包括压紧部(224),所述压紧部(224)的一端与所述静夹片(210)形成所述夹持端,所述压紧部的另一端连接滑杆部(225)的第一端,所述滑杆部(225)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操作孔(112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00)外,所述滑杆部(225)为所述操作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部(225)的第二端的周部设置有环形槽(225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30)套设于所述滑杆部(225)上,且所述弹性件(23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紧部(224)抵接,所述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与所述接线槽(1111)的内表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夹线组件(200)一一对应设置的内部导线(400),所述插接组件(300)包括多个与所述夹线组件(200)一一对应设置的接触片(300a),所述内部导线(400)的第一端与所述静夹片(210)铆接,所述内部导线(400)的第二端与所述接触片(300a)铆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为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包括多个阶梯端面(111),每个所述阶梯端面(111)上均开设有所述接线槽(1111),每个所述接线槽(1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夹线组件(200)。
10.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所述接线结构(1)和断路器本体(2),所述断路器本体(2)的附件穿设所述插槽(114)并与所述插接组件(300)插接。
CN202321633620.X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Active CN220439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3620.XU CN220439523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3620.XU CN220439523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9523U true CN220439523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4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3620.XU Active CN220439523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9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76119B1 (en) Electrical charger
US6884125B2 (en) Secured connector and using process thereof
CN106953214B (zh) 兼具两组不同电流插针组的连接器插头
EP2240983B1 (en)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220439523U (zh)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US20040147163A1 (en) Electrical socket
CN116741595A (zh) 一种接线结构及断路器
CN218769343U (zh) 动接线组件
GB2384371A (en) A rotary type socket
JP3272248B2 (ja) サービスプラグのレバー保持機構
CN115939860A (zh) 连接器装置
CN113257637A (zh) 电路断路器
CN219046283U (zh) 一种开关盒
CN217656145U (zh) 一种车载便携式防浪涌连接器
CN217823401U (zh) 一种意式插座转换器
CN110828246A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接线装置
CN219370945U (zh) 接线装置和断路器
CN217823393U (zh) 一种带断路器的插座
CN220856942U (zh) 二次接线端子
CN216214629U (zh) 一种具有断路机构的连接器
CN220822016U (zh) 一种插座
CN216902770U (zh) 漏电机构和断路器
CN217158822U (zh) 插座、插头与电连接耦合器
CN211555815U (zh) 快速连结端子单元及电路断路装置
CN212750695U (zh) 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