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9942U - 烟雾传感器件 - Google Patents
烟雾传感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49942U CN213149942U CN202021524025.9U CN202021524025U CN213149942U CN 213149942 U CN213149942 U CN 213149942U CN 202021524025 U CN202021524025 U CN 202021524025U CN 213149942 U CN213149942 U CN 213149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moke
- shell
- receiving
- air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雾传感器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连接从而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烟雾腔,所述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气流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用于供外部空气进出;发射部件,所述发射部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发射部件的发射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接收部件,所述接收部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接收部件的接收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背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发射部件、所述接收部件分别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本实施例反应灵敏度高,能及时触发报警,提升了灭火减灾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烟雾传感器件。
背景技术
火灾容易放生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除了加强火灾消防意识外,设置烟雾传感器可以有效预警火灾,从而及早提醒人员逃离及做出相应的预防应急措施,减少火灾发生机率,有效减少生命安全及其财产损失。
光电型烟雾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城市安防、小区、工厂、公司、学校、家庭、仓库、等众多领域,其结构主要包括检测室及设于检测室内的发光器件和受光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受光器件接收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强度很小,因而不产生光电流而不报警;在发生火灾时,当烟雾进入检测室时,由于烟粒子的作用,发光器件发射的光产生大量漫射,这种漫射光被受光器件大量接收,使受光器件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从而实现了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功能,控制器收到光电流后判断发出报警信号,消防部门收到报警信号后可以及时处置。
实际使用时,烟雾传感器的可靠性较差,在没有烟雾时光线容易被受光器件接收到进而被误触发而报警;而在烟雾进入传感器内部后经常不能及时触发报警,消防部门不能在火情发生的初始阶段及时知晓并处置,降低了灭火减灾效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烟雾传感器的可靠性较差,不能及时触发报警的问题,提供一种烟雾传感器件。
一种烟雾传感器件,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连接从而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烟雾腔,所述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
气流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用于供外部空气进出;
发射部件,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向所述烟雾腔内发射探测光,所述发射部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发射部件的发射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
接收部件,设于所述烟雾腔,所述接收部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接收部件的接收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
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背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发射部件、所述接收部件分别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
上述烟雾传感器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接收部件的接收端不在所述发射部件的发射方向上,光束大部分进入到光学陷阱内部,而进入接收部件的光线很少,避免接收部件误触发而报警,有效提高烟雾探测装置的可靠性。
在发生火灾时,由于所述发射部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发射部件的发射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发射部件发射的探测光基本都会与烟粒子相接触,增强了漫射效果,加上接收部件设于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接收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漫射的探测光被接收部件大量接收,接收部件的阻抗发生明显变化产生较大的光电流,光电流容易超出阈值并触发报警,提升了反应灵敏度,消防部门能在火情发生的初始阶段及时知晓并处置,提升了灭火减灾效率,降低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隐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陷阱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烟雾腔的一侧表面设置的格栅围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陷阱有多个,设于所述发射部件的周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电连接板的表面分别设有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彼此相对从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进气孔上设有格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部件上设有聚光结构,设于所述接收部件的接收端,用于聚集探测光并导入所述接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包括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发射管架;所述接收部件包括光敏接收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设于所述红外发射管的两根管脚之间,用于分隔定位所述管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器件还包括第三壳体,设于所述电连接板背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环绕孔壁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穿过所述气流通道并置入所述烟雾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朝向所述电连接板的一侧表面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的表面贴合所述电连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器件还包括供电连接部件,与所述电连接板相连,用于与外接电源相连以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连接部件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容置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件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图3为图1烟雾传感器件中的第二壳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烟雾传感器件中的第一壳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烟雾传感器件检测烟雾的原理图;
图中,100、第一壳体;110、加强筋;120、固定孔;
200、第二壳体;210、发射固定座;220、接收固定座;230、容置腔;240、固定筋;
300、发射部件;
400、接收部件;410、聚光结构;
500、电连接板;
610、进气孔;611、格挡;
700、光学陷阱;701、格栅;
800、第三壳体;810、通孔;820、挡板;830、定位筋;
900、供电连接部件;910、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烟雾传感器件,包括:
第一壳体100;
第二壳体2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配合连接从而在所述第二壳体2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之间形成烟雾腔,所述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700;
气流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第二壳体200,用于供外部空气进出;
发射部件300,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向所述烟雾腔内发射探测光,所述发射部件300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
接收部件400,设于所述烟雾腔,与所述发射部件300相匹配,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不在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方向上,所述接收部件400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
电连接板50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00背对所述第一壳体100的一侧,与所述发射部件300、所述接收部件400分别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300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400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
具体的,电连接板500为发射部件300供电,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烟雾腔内没有烟雾,由于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不在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方向上,从发射部件300发出的光线接触到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的内壁并被反射发散形成向四周投射的若干光束,光束绝大部分进入到光学陷阱700内部,而进入接收部件400的光线很少,避免接收部件400误触发而报警,有效提高烟雾探测装置的可靠性。
在发生火灾时,参考图5,烟雾经气流通道进入烟雾室,由于所述发射部件300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发射部件300发射的探测光基本都会与烟粒子相接触,进而在烟尘粒子的作用下发生向周围的漫射,由于所述接收部件400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探测光被接收部件400大量接收,接收部件400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从而实现了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光电流经电连接板500向外导出至外设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光电流后与内部预设阈值比较,当光电流超出阈值时判断烟雾浓度较大并向消防部门发出报警信号,消防部门收到报警信号后可以及时处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不在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方向上,光束大部分进入到光学陷阱700内部,而进入接收部件400的光线很少,避免接收部件400误触发而报警,有效提高烟雾探测装置的可靠性。
在发生火灾时,由于所述发射部件300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发射部件300发射的探测光基本都会与烟粒子相接触,增强了漫射效果,加上接收部件400设于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接收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漫射的探测光被接收部件400大量接收,接收部件400的阻抗发生明显变化产生较大的光电流,光电流很容易超出阈值并触发报警,提升了反应灵敏度,消防部门能在火情发生的初始阶段及时知晓并处置,提升了灭火减灾效率,降低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隐患。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陷阱700由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00朝向所述烟雾腔的一侧表面设置的格栅701围成。
具体的,可根据设计利用格栅701在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00上围成光学陷阱700,从发射部件300发出的光线接触到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的内壁并被反射发散形成向四周投射的若干光束,光束可大部分进入到光学陷阱700内部。
本实施例中,格栅701可与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00一体注塑而成,相较于单独在烟雾传感器件内安装光学陷阱700来说,加工制作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陷阱700有多个,设于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周围。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光学陷阱700围绕所述发射部件300分布设置,显著提升了光束进入到光学陷阱700内部的概率,相应降低了进入接收部件400的光线,接收部件400误触发的概率进一步降低,烟雾探测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0、所述第二壳体200、所述电连接板500的表面分别设有进气孔610,多个所述进气孔610彼此相对从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具体的,烟雾可通过第一壳体100表面的进气孔610进入并依次穿过第二壳体200、电连接板500,从而形成贯通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气流通道。
本实施例中,通过依次设置且彼此相对的进气孔610形成气流通道,不需要在烟雾传感器件内部单独安装实体气流通道,结构较为简洁,制造更方便容易;且由于气流通道并非实体,不会影响烟粒子对探测光的正常漫射,以及接收部件400对形成的漫射光的正常接收,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实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00表面的进气孔610上设有格挡611。格挡611用于阻挡昆虫进入,保证烟雾传感器件的正常运行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格挡611的间距为1.3mm,间距过大不能起到阻挡的作用,间距过小会影响烟气的进入,因而选择格挡611的间距为1.3mm,经试验,采用该尺寸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部件400还包括聚光结构410,设于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用于聚集探测光并导入所述接收端。
具体的,聚光结构410可以采用具有调光功能的凸透镜等结构,将聚光结构410设于接收端时,聚光结构410能够将烟尘粒子漫射的光线汇聚起来提升单位空间的光强,保证进入到接收端的光线强度足够,可以保证反应灵敏度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300包括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00表面的发射固定座210。具体的,可利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将红色发光二极管与红外发射管相连后,红外发射管即可以稳定地发出红外探测光,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当然,除了红外发射管,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发出探测光线的元件,发出的探测光线可以是单种波长也可以是双波长,甚至多波长,不同波长接收信号的比值或者特殊逻辑组合也可以用来判定区分烟雾、水蒸气、烹饪烟、灰尘等不同气体或者某种物质,此处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200上设有固定筋240,所述固定筋240设于所述红外发射管的两根管脚之间,用于分隔定位所述管脚。两根管脚分别位于固定筋240的两侧,能够避免两根管脚相互接触发生短路,增加了产品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部件400包括光敏接收管,光敏接收管可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探测光并产生光电流。
需要指出的是,发射部件300、接收部件400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300、所述接收部件400分别嵌设于第二壳体200表面的发射固定座210和接收固定座220上,嵌设后可以增强所述发射部件300、所述接收部件400的位置稳定性,避免使用时发生晃动,并且方便部件的快速拆卸更换。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器件还包括第三壳体800,设于所述电连接板500背对所述第一壳体100的一侧。第三壳体800可以对电连接板500提供保护,避免直接暴露于外部受损伤,延长了使用寿命。
所述第三壳体800上设有通孔810,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具体的,烟雾可经通孔810进入气流通道内部被检测。进一步地,所述通孔810环绕孔壁设有挡板820,所述挡板820穿过所述气流通道并置入所述烟雾腔。具体的,挡板820置入烟雾腔后形成光学陷阱700,由于该光学陷阱700的位置刚好环绕气流通道设置且发射部件300的发射端指向气流通道,发射部件300发出的探测光部分进入挡板820围成的空间,部分直接被挡板820反射成若干光束,进入接收部件400的光线更少,进一步避免了接收部件400误触发而报警,提高了烟雾探测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壳体800朝向所述电连接板500的一侧表面设有定位筋830,所述定位筋830的表面贴合所述电连接板500。定位筋830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防止第三壳体800与电连接板500发生相对平移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8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卡合连接。卡合连接的方式方便了所述第三壳体8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快速安装拆卸,方便了装配和维护,损坏后直接拆卸并替换所需零件,节约了成本。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连接部件900,与所述电连接板500相连,用于与外接电源相连以为所述发射部件300供电。外接电源与供电连接部件900连接后,可将电流输入电连接板500为所述发射部件300供电。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电连接板500上安装电池,利用电池为发射部件300供电,此处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连接部件900包括连接端子910,所述连接端子91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00表面的容置腔230。具体的,连接端子910与所述电连接板500相连,电源插头直接插接到连接端子910上即可为发射部件300供电。连接端子910的结构简单,且有利于加强第二壳体200与电连接板500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表面设有加强筋110和固定孔120。加强筋110能够提升第一壳体100的强度,固定孔120方便利用紧固件将烟雾传感器件安装到墙体或交通工具内壁上。
以上描述中,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改进,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连接从而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烟雾腔,所述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
气流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用于供外部空气进出;
发射部件,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向所述烟雾腔内发射探测光,所述发射部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发射部件的发射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
接收部件,设于所述烟雾腔,所述接收部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围且所述接收部件的接收端指向所述气流通道;
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背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发射部件、所述接收部件分别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陷阱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烟雾腔的一侧表面设置的格栅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陷阱有多个,设于所述发射部件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电连接板的表面分别设有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彼此相对从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进气孔上设有格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件上设有聚光结构,设于所述接收部件的接收端,用于聚集探测光并导入所述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件包括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发射管架;所述接收部件包括光敏接收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设于所述红外发射管的两根管脚之间,用于分隔定位所述管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器件还包括第三壳体,设于所述电连接板背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环绕孔壁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穿过所述气流通道并置入所述烟雾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朝向所述电连接板的一侧表面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的表面贴合所述电连接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器件还包括供电连接部件,与所述电连接板相连,用于与外接电源相连以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烟雾传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连接部件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容置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24025.9U CN213149942U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烟雾传感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24025.9U CN213149942U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烟雾传感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49942U true CN213149942U (zh) | 2021-05-07 |
Family
ID=7573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24025.9U Active CN213149942U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烟雾传感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499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5703A (zh) * | 2021-06-16 | 2021-09-17 | 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传感器及消防报警装置 |
-
2020
- 2020-07-28 CN CN202021524025.9U patent/CN2131499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5703A (zh) * | 2021-06-16 | 2021-09-17 | 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传感器及消防报警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1846B (zh) | 煙霧暗室及採用該煙霧暗室的煙霧偵測器 | |
US7508313B2 (en) | Smoke detectors particularly ducted smoke detectors | |
US6778091B2 (en) | Smoke chamber | |
EP2614494B1 (en) | Detector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detecting module | |
US11227474B2 (en) | Smoke detectors with light shields and alarm systems including such | |
AU2001231426A1 (en)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moke detectors particularly ducted smoke detectors | |
CN111564019B (zh) | 一种抗凝露干扰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及使用方法 | |
KR102352201B1 (ko) | 비화재보를 줄이는 화재연기 감지기 | |
CN213149942U (zh) | 烟雾传感器件 | |
CN111080959A (zh) | 一种光电式感烟探测器 | |
CN112233367A (zh) | 烟雾传感装置 | |
US3460124A (en) | Smoke detector | |
WO2003007262A1 (en) |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 |
EP1272992B1 (en) | Fire detector | |
CN212724272U (zh) | 烟雾检测装置 | |
CN213458357U (zh) | 烟雾传感装置 | |
KR200470830Y1 (ko) | 센서통합보드가 내장된 천장형 센서케이스 | |
CN211124304U (zh) | 一种光电式感烟探测器 | |
CN111540158B (zh) | 一种带有凝露识别功能的烟感报警器及使用方法 | |
CN111540159B (zh) | 一种可定向排除凝露干扰的烟雾报警器及使用方法 | |
WO2022100317A1 (zh) | 烟雾传感装置 | |
CN111077188A (zh) | 一种凝露检测装置 | |
CN217955230U (zh) |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 |
CN219658192U (zh) |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 |
KR102561893B1 (ko) | 듀얼 광학식 연기 감지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