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192U -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 Google Patents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8192U
CN219658192U CN202320602717.8U CN202320602717U CN219658192U CN 219658192 U CN219658192 U CN 219658192U CN 202320602717 U CN202320602717 U CN 202320602717U CN 219658192 U CN219658192 U CN 219658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sensing
temperature
rear seat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27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锋
王四华
朱其超
林子杰
梅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027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8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8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8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 Fire Alar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该感烟感温探测器用于火灾报警器,包括:保护壳;感烟单元,位于保护壳内,用于探测烟雾;感温探头,电连接于感烟单元且至少部分伸出保护壳;以及保护罩,架设于保护壳,感温探头位于保护罩和保护壳之间。只有感烟单元感测到空气中烟雾颗粒的浓度高于阈值,并且感温探头感测到气流的温度高于阈值,感烟感温探测器才会判定可能发生了火灾,如此便能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感温探头伸出保护壳,从而能够降低感烟感温探测器在壳体内产生的热量对感温探头的干扰,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感温探头被保护在保护罩和保护壳之间,能够防止感温探头发生磕碰而受损。

Description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背景技术
火灾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在火灾的初始阶段往往火势较小或者只是阴燃,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不会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在火灾发生之初就探测出火灾意义重大。目前,广泛采用火灾报警器来探测是否发生火灾并在探测到火灾后发出警报。
传统技术中,火灾报警器通过内置的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来感测是否发生火灾。其中,感烟探测器通过感测烟雾颗粒的浓度来感测是否发生火灾,当感烟探测器感测到烟雾颗粒的浓度高于阈值时,火灾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示附近人员可能发生了火灾;感温探测器通过感测气流的温度来感测是否发生火灾,当感温探测器感测到气流的温度高于阈值时,火灾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示附近人员可能发生了火灾。
在现有技术中,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较低,这是因为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都存在误判的情况,导致火灾报警器产生误报。比如:空气中的水汽较多时,感烟探测器会将水汽颗粒误判为烟雾颗粒,导致火灾报警器产生误报;火灾报警器产生较多的热量导致局部温度较高时,感温探测器会出现误判,导致火灾报警器产生误报。火灾报警器误报不仅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且火灾报警器误报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去现场检查以确认现场情况,浪费了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感烟感温探测器。该感烟感温探测器能够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降低火灾报警器发生误报的概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感烟感温探测器,用于火灾报警器,包括:保护壳;感烟单元,位于保护壳内,用于探测烟雾;感温探头,电连接于感烟单元且至少部分伸出保护壳;以及保护罩,架设于保护壳,感温探头位于保护罩和保护壳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烟单元上设有自检按键,保护罩可活动地架设于保护壳且与自检按键的可动触头连接,以触发自检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烟单元包括接收器和多个发射器,其中至少两个发射器发射不同波长的测试光线,接收器用于接收测试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发射器为红光发射器,且至少一个发射器为蓝光发射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壳包括前壳和后座,前壳连接于后座并与后座围设出安装腔,感烟单元装设于后座且位于安装腔内;感烟感温探测器还包括快装板,后座可拆连接于快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座和快装板中的一者上设有锁部,另一者上设有锁位,锁部穿过锁位后锁附于锁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部为挂钩,锁位包括避让孔和与避让孔连通的锁孔,挂钩穿过避让孔后锁附于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座和快装板中的一者上设有公扣,另一者上设有母扣,挂钩沿着锁孔滑动至锁附位置时,公扣卡入母扣以将挂钩锁附于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烟单元上设有导电插片,导电插片穿设后座,快装板上设有导电弹片,锁部锁附于锁位时,导电插片与导电弹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火灾报警器,该火灾报警器包括上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烟感温探测器既设有感烟单元,又设有感温探头,只有感烟单元感测到空气中烟雾颗粒的浓度高于阈值,并且感温探头感测到气流的温度高于阈值,感烟感温探测器才会判定可能发生了火灾,火灾报警器才会报警,如此便能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火灾报警器发生误报的概率。
而且,感温探头伸出保护壳,这能够降低感烟感温探测器在壳体内产生的热量对感温探头的干扰,保证感温探头测量到空气中气流的真实温度,从而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
并且,感温探头被保护在保护罩和保护壳之间,这样在搬运感烟感温探测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感温探头发生磕碰而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感烟感温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位于图2所示迷宫内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后座与快装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保护壳;11、前壳;12、后座;121、锁部;2、感烟单元;21、迷宫;22、红光发射器安装位;23、蓝光发射器安装位;24、接收器安装位;3、感温探头;4、保护罩;5、快装板;51、锁位;511、避让孔;512、锁孔;52、公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传统技术中,火灾报警器通过内置的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来感测是否发生火灾。其中,感烟探测器通过感测烟雾颗粒的浓度来感测是否发生火灾,当感烟探测器感测到烟雾颗粒的浓度高于阈值时,火灾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示附近人员可能发生了火灾;感温探测器通过感测气流的温度来感测是否发生火灾,当感温探测器感测到气流的温度高于阈值时,火灾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示附近人员可能发生了火灾。
在现有技术中,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较低,这是因为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都存在误判的情况,导致火灾报警器产生误报。比如:空气中的水汽较多时,感烟探测器会将水汽颗粒误判为烟雾颗粒,导致火灾报警器产生误报;火灾报警器产生较多的热量导致局部温度较高时,感温探测器会出现误判,导致火灾报警器产生误报。火灾报警器误报不仅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且火灾报警器误报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去现场检查以确认现场情况,浪费了人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烟感温探测器,该感烟感温探测器能够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降低火灾报警器发生误报的概率。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包括保护壳1、感烟单元2和感温单元。感烟单元2位于保护壳1内,用于探测烟雾。感温探头3电连接于感烟单元2,并且至少部分伸出保护壳1。只有感烟单元2感测到空气中烟雾颗粒的浓度高于阈值,并且感温探头3感测到气流的温度高于阈值,感烟感温探测器才会判定可能发生了火灾,火灾报警器才会报警,如此便能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火灾报警器发生误报的概率。
而且,感温探头3伸出保护壳1,这能够降低感烟感温探测器在壳体内产生的热量对感温探头3的干扰,保证感温探头3测量到空气中气流的真实温度,从而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阅图1和图2,感烟感温探测器还包括保护罩4,感温探头3位于保护罩4和保护壳1之间。由此,感温探头3被保护在保护罩4和保护壳1之间,在搬运感烟感温探测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感温探头3发生磕碰而受损。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烟单元2上设有自检按键(图中未示出),保护罩4可活动地架设于保护壳1,并且与自检按键的可动触头连接。由此,按下保护罩4,保护罩4便推动可动触头,从而使可动触头与自检按键的静触头接触导通以触发自检按键,进而使感温感烟探测器完成自检。
综合上述,保护罩4既能起到保护感温探头3的作用,又能便于用户对自检按键施力以触发自检按键。
需要说明的是,感烟感温探测器的自检过程与传统技术中感烟探测器的自检过程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烟单元2是依靠光线的散射来探测空气中烟雾颗粒的浓度的。具体地,在这些实施例中,感烟单元2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出测试光线,部分测试光线被散射至接收器,接收器接收这些被散射来的测试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空气中烟雾浓度越高,则烟雾颗粒越多,则被散射至接收器上的测试光线越多,接收器上的电信号便越强,通过检测电信号的强度便能判断烟雾浓度。
空气中除烟雾颗粒之外的其他颗粒也能散射测试光线。以水汽颗粒为例,水汽颗粒对某一波长的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可能与烟雾颗粒对该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类似,也能将该波长的测试光线部分散射至接收器,导致感烟单元2发生误判。但水汽颗粒对多种波长的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很难与烟雾颗粒对这些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都相同,水汽颗粒很难将多种波长的测试光线都部分散射至接收器。灰尘颗粒、油雾颗粒对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也是如此,即:灰尘颗粒、油雾颗粒对某一种波长的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可能与烟雾颗粒对该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类似,但灰尘颗粒、油雾颗粒对多种波长的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很难与烟雾颗粒对这些测试光线的散射规律都相同。
为了降低空气中的其他颗粒对感烟单元2测试结果的影响,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烟单元2包括接收器和多个发射器,其中至少两个发射器发射不同波长的测试光线,接收器用于接收这些不同波长的测试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射器中,至少一个发射器为红光发射器,且至少一个发射器为蓝光发射器。红光发射器间歇性地发射红色的测试光线,蓝光发射器间歇性地发射蓝色的光线。红色的测试光线能够有效探测火灾产生的白烟,蓝色的测试光线能够有效探测火灾产生的黑烟。
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迷宫21内设置有红光发射器安装位22、蓝光发射器安装位23、接收器安装位24。红光发射器(图中未示出)安装于红光发射器安装位22,蓝光发射器(图中未示出)安装于蓝光发射器安装位23,接收器(图中未示出)安装于接收器安装位24。
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烟单元2包括迷宫21,发射器和接收器设置于迷宫21内。迷宫21外侧设置滤网(图中未标号),滤网能够滤除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和飞虫,以防止大颗粒杂质和飞虫进入迷宫21引发感烟单元2误报。
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壳1包括前壳11和后座12,前壳11连接于后座12并与后座12围设出安装腔,感烟单元2装设于后座12且位于安装腔内;感烟感温探测器还包括快装板5,后座12可拆连接于快装板5。在安装感烟感温探测器之前,可以预先将感烟单元2、感温探头3、保护壳1和后座12组装好。在安装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可以先单独将快装板5固定连接在建筑物上,再将后座12连接于快装板5。
其中,保护壳1与后座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保护壳1与后座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以上所列,只要能够实现保护壳1与后座12之间的可拆连接即可;可以通过螺钉将快装板5螺纹连接于建筑物,也可以通过钉子将快装板5钉在建筑物上。当建筑物是类似于电线杆之类的柱状体时,还可以利用抱箍将快装板5锁紧于建筑物,具体地,抱箍穿设快装板5并抱合于建筑物。快装板5与建筑物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以上所列,只要能够将快装板5固定于建筑物即可。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组装完成之后,感烟感温探测器的外表面大致呈回转体形状,感温探头3位于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中轴线上。保护罩4的本体呈圆盘形,保护罩4的本体的中轴线与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中轴线重合。由此,无论将感温探头3沿着保护罩4本体的圆周方向旋转多少角度,感温探头3测得的气流温度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座12上设有锁部121,快装板5上设有锁位51,锁位51上有一处位置为锁附位置,锁部121穿过锁位51后到达锁附位置,并在锁附位置锁附于锁位51。由此,将锁部121锁附于锁位51便可以将后座12可拆连接于快装板5。当然,锁部121和锁位5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部121设置于快装板5,锁位51设置于后座12。
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锁部121为挂钩,锁位51包括避让孔511和与避让孔511连通的锁孔512,挂钩穿过避让孔511后锁附于锁孔512。
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座12上设有母扣(图中未示出),快装板5上设有公扣52,挂钩沿着锁孔512滑动至锁附位置时,公扣52卡入母扣以将挂钩锁附于锁孔512。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座12上设有解锁间隙,该解锁间隙从后座12的外侧表面一直延伸至公扣52卡入母扣的位置,以允许用户将螺丝刀等工具沿着解锁间隙伸入至公扣52卡入母扣的位置。由此,用户便能够通过螺丝刀等工具撬动公扣52以使公扣52与母扣脱离,从而拆解感温感烟探测器。
当然,公扣52和母扣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公扣52设置于后座12,母扣设置于快装板5。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烟单元2上设有导电插片,导电插片穿设后座12,快装板5上设有导电弹片,锁部121锁附于锁位51时,导电插片与导电弹片接触。由此,给导电弹片上电,并将锁部121锁附于锁位51,便能使导电插片与导电弹片接触通电,导电插片便能给感烟单元2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火灾报警器,该火灾报警器包括上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能够提高火灾报警器感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火灾报警器发生误报的概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感烟感温探测器,用于火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壳(1);
感烟单元(2),位于所述保护壳(1)内,用于探测烟雾;
感温探头(3),电连接于所述感烟单元(2)且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保护壳(1);以及
保护罩(4),架设于所述保护壳(1),所述感温探头(3)位于所述保护罩(4)和所述保护壳(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烟单元(2)上设有自检按键,所述保护罩(4)可活动地架设于所述保护壳(1)且与所述自检按键的可动触头连接,以触发所述自检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烟单元(2)包括接收器和多个发射器,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发射器发射不同波长的测试光线,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测试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发射器为红光发射器,且至少一个所述发射器为蓝光发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包括前壳(11)和后座(12),所述前壳(11)连接于所述后座(12)并与所述后座(12)围设出安装腔,所述感烟单元(2)装设于所述后座(12)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感烟感温探测器还包括快装板(5),所述后座(12)可拆连接于所述快装板(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12)和所述快装板(5)中的一者上设有锁部(121),另一者上设有锁位(51),所述锁部(121)穿过所述锁位(51)后锁附于所述锁位(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部(121)为挂钩,所述锁位(51)包括避让孔(511)和与所述避让孔(511)连通的锁孔(512),所述挂钩穿过所述避让孔(511)后锁附于所述锁孔(5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12)和所述快装板(5)中的一者上设有公扣(52),另一者上设有母扣,所述挂钩沿着所述锁孔(512)滑动至锁附位置时,所述公扣(52)卡入所述母扣以将所述挂钩锁附于所述锁孔(51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烟单元(2)上设有导电插片,所述导电插片穿设所述后座(12),所述快装板(5)上设有导电弹片,所述锁部(121)锁附于所述锁位(51)时,所述导电插片与所述导电弹片接触。
10.一种火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烟感温探测器。
CN202320602717.8U 2023-03-23 2023-03-23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Active CN219658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2717.8U CN219658192U (zh) 2023-03-23 2023-03-23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2717.8U CN219658192U (zh) 2023-03-23 2023-03-23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8192U true CN219658192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6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2717.8U Active CN219658192U (zh) 2023-03-23 2023-03-23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8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233745B2 (en) Fire detector
US7724367B2 (en) Particle monitors and method(s) therefor
KR101733714B1 (ko) 감지기
US7508313B2 (en) Smoke detectors particularly ducted smoke detectors
US6778091B2 (en) Smoke chamber
AU2010200806A1 (en)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Particle Monitors and Method(s) Therefor
KR20050013226A (ko) 산란된 광 스모크 탐지기
WO2012176028A1 (ja) 火災感知器
JP4772076B2 (ja) 熱煙複合型火災感知器
CN219658192U (zh) 感烟感温探测器及火灾报警器
CN213458357U (zh) 烟雾传感装置
CA3099040A1 (en) Smoke chamber for multiwave multiangle smoke detector
KR200470830Y1 (ko) 센서통합보드가 내장된 천장형 센서케이스
US5257013A (en) Protecting UV flame detecting apparatus
JP4832461B2 (ja) 熱煙複合型火災感知器
CN213149942U (zh) 烟雾传感器件
JP2010086378A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JP2009245088A (ja) 火災感知器および火災感知器の保護カバー
CN218729269U (zh) 探测器
KR102565619B1 (ko) 화재감지모듈
JP4196315B2 (ja) 無線送信器
CN214012161U (zh) 一种固定于轻质墙的可燃气体探测装置
KR102670321B1 (ko) 화재 감지기
CN219810920U (zh) 甲醛检测装置
CN218676200U (zh) 一种消防报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