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0402U -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0402U
CN213140402U CN202021814635.2U CN202021814635U CN213140402U CN 213140402 U CN213140402 U CN 213140402U CN 202021814635 U CN202021814635 U CN 202021814635U CN 213140402 U CN213140402 U CN 213140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driving module
axis driving
flexible screen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46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超进
王正根
孟祥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wei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46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0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0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0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限位装置、传送装置、升降装置、上料装置、整理装置、Tray盘搬运装置、下料装置和靠位装置;机架上设置一个用于满Tray盘上料的上料通道、一个用于空Tray盘上料的缓冲通道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下料的下料通道。该设备利用多个自动化的装置,实现了Tray盘以及柔性屏的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有效地提高了上下料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OLED屏幕开始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得到应用。柔性OLED 屏幕是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相比,不仅体积更加轻薄,并且功耗低,寿命长,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不仅能够平面显示,还能够弯曲变形,实现曲面显示。同时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其生产工艺流程大大简化,将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在进行OLED屏的修复过程中,为了便于大规模的生产,通常会采用Tray盘进行待修复屏幕的上料和下料,Tray盘为一般为方形盘,方形盘上设置有若干均布的料槽,待修复屏幕放置在料槽中。当上料时,Tray盘装满柔性屏,然后利用专用的设备将柔性屏取走,置于激光修复机上进行修复,然后再将修复好的柔性屏放置于空的Tray盘中,当Tray盘装满后,进行下料。
在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中,需要利用物流上下料装置完成上下料。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很多激光修复设备采用的上下料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例如在申请号为201721329360.1的中国专利中采用的上下料装置,可靠性较低、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有必要对上下料装置进行设计改进,提高上下料的可靠性以及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柔性屏物流上下料设备,有效地提高了上下料效率。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限位装置、传送装置、升降装置、上料装置、整理装置、Tray盘搬运装置、下料装置和靠位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一个用于满Tray盘上料的上料通道、一个用于空Tray盘上料的缓冲通道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下料的下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缓冲通道以及下料通道的通道口均设置一个限位装置,每个通道中均设置有一个传送装置,且每个传送装置上方设置有一个升降装置和一个靠位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设置在上料通道上方;所述整理装置设置在上料通道和缓冲通道上方;所述Tray盘搬运装置设置在缓冲通道和下料通道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Tray盘抱紧机构,两个Tray盘抱紧机构之间形成进料通道;所述Tray盘抱紧机构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限位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限位部件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 Tray盘偏移的导引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送装置包括第一X轴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X轴驱动模组上的第一Tray盘托架,所述第一X轴驱动模组能够驱动第一Tray盘托架沿X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Z轴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Z轴驱动模组上的第二Tray盘托架,所述第一Z轴驱动模组能够驱动第二Tray盘托架沿Z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二X轴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X轴驱动模组上能够沿X轴方向运动的Tray盘上料模组和柔性屏上料模组;所述Tray盘上料模组能够相对于第二X轴驱动模组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柔性屏上料模组能够相对于第二X 轴驱动模组沿Y轴和Z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整理装置包括第一Y轴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Y轴驱动模组上的托盘,所述托盘为矩形盘,所述矩形盘四边各设置有一个位置调整机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能够沿垂直于与其对应的矩形盘的边的方向推动Tray盘,从而调整Tray盘在托盘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Tray盘搬运装置包括第二Y轴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Y轴驱动模组上的第二Z轴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Z轴驱动模组的延长部件,所述延长部件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抓取Tray盘的搬运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三Y轴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三Y轴驱动模组上的第三X轴驱动模组、设置在第三X轴驱动模组上的Z轴驱动部件,所述Z轴驱动部件上设置用于抓取柔性屏的第二柔性屏抓取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靠位装置包括两个沿X轴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以及两个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四个调节机构能够配合调整Tray盘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靠位装置包括两组用于检测Tray盘位置的检测部件,每组检测部件包括两个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传感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限位装置、传送装置、升降装置、上料装置、整理装置、Tray盘搬运装置、下料装置和靠位装置;机架上设置一个用于满 Tray盘上料的上料通道、一个用于空Tray盘上料的缓冲通道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下料的下料通道。该系统利用多个自动化的装置,实现了Tray盘以及柔性屏的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该设备,从Tray盘的上下料过程中,利用限位装置、整理装置、靠位装置多次调整Tray盘的位置,使得Tray一直处于准确的位置,提高了各个动作的精准性,从而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可靠性。
(2)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当Tray盘进入进料通道后,沿进料通道向前运动,设置在基座上导引件限制了Tray左右水平偏移,从而使得Tray盘能够沿准确的方向运动。同时,当Tray盘沿进料通道运动到位后,Tray盘抱紧机构的驱动部件驱动限位部件转动以拨动Tray盘端面,通过两个Tray盘抱紧机构的配合,将Tray盘调整到准确的位置,当多个Tray同时进料时,限位部件能够同时拨动所有Tray盘端面,从而使得所有Tray盘同时被调整到准确位置。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有效地对 Tray盘进行限位,从而使得Tray盘能够到达准确地位置,减少了Tray盘的位置偏差,使得后续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转移Tray盘以及Tray盘中的物料,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能够同时用于Tray盘上料和柔性屏上料,无需像现有设备需要利用两个设备才能完成,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空间占用,并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实现自动化上料。
(4)本实用新型整理装置,当Tray盘置于整理装置的托盘上后,位于托盘四边的位置调整机构,可以从四个方向推动Tray盘,从而将Tray盘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得 Tray盘在托盘上的位置更加精确,进而保证了柔性屏也处于准确的位置,便于后续工序中物料的转运,使得设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的靠位装置包括两个沿X轴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以及两个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四个调节机构能够配合调整Tray盘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位置,从而在上下料时能够调整Tray盘的位置,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装置的沿Y轴正向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装置的沿Y轴反向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的Tray盘抱紧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理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Tray盘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靠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有:100、机架;110、上料通道;120、缓冲通道;130、下料通道;
200、限位装置;210、Tray盘抱紧机构;220、进料通道;211、基座;212、限位部件;213、第一驱动部件;214、导引件;2121、转动部;2122、限位部;
300、传送装置;310、第一X轴驱动模组;320、第一Tray盘托架;
400、升降装置;410、第一Z轴驱动模组;420、第二Tray盘托架;
500、上料装置;510、第二X轴驱动模组;520、Tray盘上料模组;521、第三Tray 盘托架;530、柔性屏上料模组;531、连接板;532、第一柔性屏抓取机构;540、第三 Z轴驱动模组;550、第四Z轴驱动模组;560、第四Y轴驱动模组;
600、整理装置;610、第一Y轴驱动模组;620、托盘;630、位置调整机构;631、驱动件;632、推板;633、限位凹槽;
700、Tray盘搬运装置;710、第二Y轴驱动模组;720、第二Z轴驱动模组;730、延长部件;740、搬运部件;741、安装架;
800、下料装置;810、第三Y轴驱动模组;820、第三X轴驱动模组;830、Z轴驱动部件;840、第二柔性屏抓取机构;
900、靠位装置;910、调节机构;920、传感器;930、读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结合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屏物流上下料系统包括机架100、设置在机架100上的限位装置200、传送装置300、升降装置400、上料装置500、整理装置600、 Tray盘搬运装置700、下料装置800和靠位装置900。机架100上设置一个用于满Tray 盘上料的上料通道110、一个用于空Tray盘上料的缓冲通道120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下料的下料通道130;在上料通道110、缓冲通道120以及下料通道130的通道口均设置一个限位装置200,每个通道中均设置有一个传送装置300,且每个传送装置300上方设置有一个升降装置400和一个靠位装置900。
其中,上料装置500设置在上料通道110上方,用于满Tray盘的上料以及Tray盘中的柔性屏上料。整理装置600设置在上料通道110和缓冲通道120上方,用于输送Tray 盘以及在输送Tray盘的过程中,调整Tray盘的位置,并等待柔性屏被取走。Tray盘搬运装置700设置在缓冲通道120和下料通道130上方,用于在缓冲通道120以及下料通道130之间进行Tray盘搬运。
该系统该利用多个自动化的装置,实现了Tray盘以及柔性屏的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该设备,从Tray盘的上下料过程中,利用限位装置、整理装置、靠位装置多次调整Tray盘的位置,使得Tray一直处于准确的位置,提高了各个动作的精准性,从而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设置了3个下料通道130,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因此,Tray盘搬运装置700能够在缓冲通道120和3个下料通道130间进行Tray盘搬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在Tray盘进入各个通道时,限制Tray盘的偏移,到达准确的位置,如图5所示,限位装置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Tray盘抱紧机构210,两个Tray盘抱紧机构210之间形成进料通道220;如图6所示,其中Tray盘抱紧机构210包括基座211、设置在基座211上的限位部件212和用于驱动所述限位部件 212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213;在基座2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Tray盘水平偏移的导引件2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引件214为滚筒,从而更便于Tray盘的进料。
当Tray盘进入进料通道后,沿进料通道220向前运动,设置在基座211上导引件213限制了Tray左右水平偏移,从而使得Tray盘能够沿准确的方向运动。当Tray盘沿进料通道220运动到位后,Tray盘抱紧机构210的第一驱动部件213驱动限位部件212 转动以拨动触碰Tray盘端面,通过两个Tray盘抱紧机构210的配合,将Tray盘调整到准确的位置。当多个Tray盘同时上料时,限位部件212能够同时拨动所有Tray盘端面,从而使得所有Tray盘同时被调整到准确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部件212包括与第一驱动部件213的运动端铰接的转动部2121和设置在转动部2121上的限位部2122,当第一驱动部件213工作时,能够驱动转动部2121转动,从而转动部2121带动限位部2122运动,且限位部2122绕着基座211的一端转动,从而在Tray盘运动到位后,限位部2122能够拨动Tray盘,对Tray 盘位置进行调整。对于第一驱动部件213,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气缸、油缸或电缸等。
利用两个Tray盘抱紧机构210,实现了Tray盘在进料过程中,限制Tray盘位置和方向的偏移,避免了进料时的位置偏差,从而使得Tray盘能够快速进料,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系统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进行Tray盘的快速自动传送,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装置300包括第一X轴驱动模组310、设置在第一X轴驱动模组310上的第一Tray 盘托架320,其中第一X轴驱动模组310能够驱动第一Tray盘托架320沿X轴方向运动。当Tray盘进入任何一个通道后,第一Tray盘托架320拖住Tray盘沿X轴方向运动,将Tray盘输送到升降装置400处,以备将Tray盘升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X轴驱动模组310采用的是直线模组。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将Tray盘升高,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400包括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设置在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上的第二Tray盘托架420,其中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能够驱动第二Tray盘托架420沿Z轴方向运动。当传送装置 300将Tray盘传送到第二Tray盘托架420上方,第二Tray盘托架420拖住Tray盘在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运动,将Tray盘升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采用的直线模组。
进一步地,为了进行Tray盘以及柔性屏快速自动上料,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装置500包括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设置在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上能够沿X 轴方向运动的Tray盘上料模组520和柔性屏上料模组530。其中,Tray盘上料模组520 能够相对于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沿Z轴方向运动以进行Tray盘上料;柔性屏上料模组530能够相对于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沿Y轴和Z轴方向运动以进行柔性屏上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采用的是直线模组,并设置有两个滑块。Tray盘上料模组520通过第三Z轴驱动模组540设置在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 上,其中第三Z轴驱动模组540用以驱动Tray盘上料模组520相对于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沿Z轴方向运动。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Z轴驱动模组540 采用的是直线模组,第三Z轴驱动模组540设置在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的一个滑块上,Tray盘上料模组520设置在第三Z轴驱动模组540的滑块上,从而Tray盘上料模组520能够在第三Z轴驱动模组540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与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沿Z 轴方向运动,实现了Z轴方向的Tray盘上料。
Tray盘上料模组520包括设置在第三Z轴驱动模组540上的第三Tray盘托架521 和设置在第三Tray盘托架521上的第一Tray盘抓取机构,其中第一Tray盘抓取机构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抓取Tray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Tray盘抓取机构为设置在Tray盘托架上的若干个真空吸盘。
柔性屏上料模组500通过第四Z轴驱动模组550和第四Y轴驱动模组560设置在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上,第四Z轴驱动模组550驱动柔性屏上料模组530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第四Y轴驱动模组560能够驱动第四Z轴驱动模组550和柔性屏上料模组530共同沿Y轴方向运动。具体地,第四Z轴驱动模组550和第四Y轴驱动模组560 均采用的是直线模组,第四Y轴驱动模组560设置在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的另一个滑块上,第四Z轴驱动模组550设置在第四Y轴驱动模组560的滑块上,从而最终实现了柔性屏上料模组530在X、Y、Z轴三个方向的运动,实现了柔性屏的自动化上料。柔性屏上料模组530包括与第四Z轴驱动模组550的滑块连接的连接板531、设置在连接板531下端的第一柔性屏抓取机构532,其中第一柔性屏抓取机构532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抓取柔性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屏抓取机构532机构可以为真空吸板、或者是若干个真空吸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屏抓取机构532 采用了若干个真空吸盘。该上料装置无需像现有设备需要利用两个设备才能完成,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空间占用,并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实现自动化上料。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柔性屏被取走前处于准确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0-11所示,整理装置600包括第一Y轴驱动模组610、设置在第一Y轴驱动模组610上的托盘620,其中托盘620为矩形盘,在矩形盘四边各设置有一个位置调整机构630,位置调整机构630能够沿垂直于与其对应的矩形盘的边的方向推动Tray盘,从而调整Tray 盘在托盘620上的位置,进而保证了柔性屏的位置准确性。通过设置整理模组,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位置调整机构630包括设置在托盘620下侧的驱动件631和设置在驱动件631的运动端的推板632,所述推板632上端高出托盘620的上表面,所述运动端通过伸缩的方式带动推板632运动,使得推板632推动Tray盘进行位置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件631可以为气缸、电缸或者油缸,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件631 采用了气缸。
在托盘620的四边均开有一个限位凹槽633,每个推板632能够进入相应的限位凹槽633中。通常Tray盘要比托盘620小,因此设置限位凹槽633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将 Tray盘调整到位,进而保证了柔性屏的位置准确。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在多个通道间进行Tray盘的快速自动化搬运,如图12所示,Tray盘搬运装置700包括第二Y轴驱动模组710、设置在第二Y轴驱动模组710上的第二Z轴驱动模组720、设置在所述第二Z轴驱动模组720的延长部件730,在延长部件73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抓取Tray盘的搬运部件7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搬运部件740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抓取Tray盘,具体地,搬运部件740包括与延长部件730下端连接的安装架741,安装架741上设置有若干个真空吸盘。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进行自动化下料,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800 包括第三Y轴驱动模组810、设置在第三Y轴驱动模组810上的第三X轴驱动模组820、设置在第三X轴驱动模组820上的Z轴驱动部件830,其中Z轴驱动部件830上设置用于抓取柔性屏的第二柔性屏抓取机构840。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Z轴驱动部件830采用的是气缸,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缸或油缸。第二柔性屏抓取机构840利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抓取柔性屏,具体的可以采用真空吸板,或者是真空吸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柔性屏抓取机构840包括若干个真空吸盘,利用真空吸盘吸住柔性屏,从而抓取柔性屏进行下料。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调整Tray盘的位置,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靠位装置900包括两个沿X轴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910以及两个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910,四个调节机构910能够配合调整Tray盘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位置。靠位装置900 包括两组用于检测Tray盘位置的检测部件,每组检测部件包括两个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传感器920。通过设置靠位装置900,可以调整Tray盘的位置,从而便于其他装置准确的将Tray盘抓取。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调节机构910上设置有读码器930,可以读取Tray盘的信息,便于规划后续物流路线。通过靠位装置,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装置时,利用AGV或MGV送料,将满Tray盘送至上料通道110,将空Tray送至缓冲通道120,然后将Tray盘卸下,利用限位装置200限制 Tray盘偏移。位于上料通道110中的传送装置300将满Tray送至上料通道110中的升降装置400处,位于缓冲通道120中的传送装置300将空Tray送至缓冲通道120中的升降装置400处。
上料通道110中的升降装置400将满Tray升起,上料通道110上方的靠位装置900的传感器920感知上料,然后读码器930读取Tray盘信息,用于规划后续物流路线。靠位装置900的调节机构910工作,调整Tray盘的位置。然后上料装置500的Tray盘上料模组520抓取满Tray,并将Tray盘放置在整理装置600的托盘620上,然后整理模组的位置调节机构910工作,调整Tray盘在托盘620上的位置,然后等待柔性屏上料模组530抓取柔性屏进行上料。
当Tray盘中的柔性屏全部取光后,整理装置600的托盘620运动到缓冲通道120 上方,Tray盘搬运装置700将整理装置600的托盘620上的空Tray盘取走。然后上料装置500抓取一个新的满Tray盘,整理装置600的托盘620返回到上料通道110上方接新的满Tray盘,重复上述动作,完成上料过程。
缓冲通道120中升降装置400将空Tray盘升起,缓冲通道120上方的靠位装置900的传感器920感知上料,然后读码器930读取Tray盘信息。靠位装置900的调节机构 910工作,调整空Tray盘的位置,等待Tray搬运装置将空Tray盘搬走,放置在下料通道110中升降装置400上,每个下料通道110上方的靠位装置900调整空Tray盘位置,等待接收修复好的柔性屏,当Tray盘被装满后,升降装置400将Tray盘降下,再重复上述动作。
当下料通道110中的Tray盘叠满后,利用下料通道110中传送装置300输出,并将通道口的限位装置200进行限位,然后将一叠Tray盘送出,装在AGV或MGV小车上,动作完成。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物流装置,能够连续的进行上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有效地提高了上下料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的限位装置(200)、传送装置(300)、升降装置(400)、上料装置(500)、整理装置(600)、Tray盘搬运装置(700)、下料装置(800)和靠位装置(900);
所述机架(100)上设置一个用于满Tray盘上料的上料通道(110)、一个用于空Tray盘上料的缓冲通道(120)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下料的下料通道(130);所述上料通道(110)、缓冲通道(120)以及下料通道(130)的通道口均设置一个限位装置(200),每个通道中均设置有一个传送装置(300),且每个传送装置(300)上方设置有一个升降装置(400)和一个靠位装置(900);
所述上料装置(500)设置在上料通道(110)上方;所述整理装置(600)设置在上料通道(110)和缓冲通道(120)上方;所述Tray盘搬运装置(700)设置在缓冲通道(120)和下料通道(130)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Tray盘抱紧机构(210),两个Tray盘抱紧机构(210)之间形成进料通道(220);所述Tray盘抱紧机构(210)包括基座(211)、设置在所述基座(211)上的限位部件(212)和用于驱动所述限位部件(212)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213);所述基座(2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Tray盘偏移的导引件(2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装置(300)包括第一X轴驱动模组(310)、设置在所述第一X轴驱动模组(310)上的第一Tray盘托架(320),所述第一X轴驱动模组(310)能够驱动第一Tray盘托架(320)沿X轴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400)包括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设置在所述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上的第二Tray盘托架(420),所述第一Z轴驱动模组(410)能够驱动第二Tray盘托架(420)沿Z轴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500)包括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设置在所述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上能够沿X轴方向运动的Tray盘上料模组(520)和柔性屏上料模组(530);所述Tray盘上料模组(520)能够相对于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柔性屏上料模组(530)能够相对于第二X轴驱动模组(510)沿Y轴和Z轴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装置(600) 包括第一Y轴驱动模组(610)、设置在所述第一Y轴驱动模组(610)上的托盘(620),所述托盘(620)为矩形盘,所述矩形盘四边各设置有一个位置调整机构(630),所述位置调整机构(630)能够沿垂直于与其对应的矩形盘的边的方向推动Tray盘,从而调整Tray盘在托盘(620)上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ray盘搬运装置(700)包括第二Y轴驱动模组(710)、设置在所述第二Y轴驱动模组(710)上的第二Z轴驱动模组(720)、设置在所述第二Z轴驱动模组(720)的延长部件(730),所述延长部件(73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抓取Tray盘的搬运部件(7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800)包括第三Y轴驱动模组(810)、设置在所述第三Y轴驱动模组(810)上的第三X轴驱动模组(820)、设置在第三X轴驱动模组(820)上的Z轴驱动部件(830),所述Z轴驱动部件(830)上设置用于抓取柔性屏的第二柔性屏抓取机构(84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位装置(900)包括两个沿X轴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910)以及两个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调节机构(910),四个调节机构(910)能够配合调整Tray盘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位装置(900)包括两组用于检测Tray盘位置的检测部件,每组检测部件包括两个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传感器(920)。
CN202021814635.2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Active CN213140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4635.2U CN213140402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4635.2U CN213140402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0402U true CN213140402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41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4635.2U Active CN213140402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04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2246A (zh) * 2021-07-29 2021-10-29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背光板快速装盘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2246A (zh) * 2021-07-29 2021-10-29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背光板快速装盘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35893U (zh) 容器装卸装置、仓储系统
CN213140402U (zh)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CN113639638A (zh) 用于3c产品多参数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3070653B (zh) 一种仓储装置的自动化上料装配设备
CN109019019B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调焦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CN113071887A (zh) Ic载板放板机
CN109459577A (zh)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装置
CN209400553U (zh)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装置
JPWO2006123520A1 (ja) 基板搬出入装置及び基板搬出入方法
CN213111360U (zh) 一种柔性屏激光修复生产线
CN113636291A (zh) 用于3c产品的下料装置
CN107470907B (zh) 一种自动贴片组装模组
CN206983484U (zh) 一种全自动热转印装置
CN113120529A (zh) 一种视觉检测设备以及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收料装置
JPH11150132A (ja) ダイボンダ
CN216917694U (zh) 无线模组自动测试机
CN116424804A (zh) 托盘循环式上下料设备
CN216607944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生产设备
CN216188197U (zh) 取送容器组件、装卸装置及拣选系统
CN113942836B (zh) 高效自动Demura设备
CN111977298A (zh) 产品运输缓存系统及产品运输缓存方法
CN110745522A (zh) 一种物料传输自动线及其取送料装置
CN114700285A (zh) 芯片分选装置、设备及方法
CN113911750A (zh) 一种载盘分盘运料机
CN213140395U (zh) 一种Tray盘整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8

Address after: Room 377, 1st Floor, Zone C, Building 24, Gangwan 1, Jintang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80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Patentee after: Maiwei Technology (Zhu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8, Ludang Road,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