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6810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26810U CN213126810U CN202022468651.7U CN202022468651U CN213126810U CN 213126810 U CN213126810 U CN 213126810U CN 202022468651 U CN202022468651 U CN 202022468651U CN 213126810 U CN213126810 U CN 2131268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guide
- electronic device
- guide plat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04—Personal or domestic articles
- F21V33/0052—Audio or video equipment, e.g. televisions, telephones, cameras or computers;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1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for signalling, marking or indic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 – F21W2107/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指示结构光效不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其的主体具有透光区;指示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导光组件用于对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后射出;指示结构与机壳固定连接,且指示结构的出光面与透光区对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指示灯在电子设备中是一个特殊的部件,它可以为用户指示设备的各种状态,如运行状态、待机状态等,起到了一定功能性作用。目前,电视机、电脑等显示器件上广泛应用指示灯来指示工作状态。指示灯一般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制成。
但是,现有指示灯存在以下缺点:灯效差,功率高。具体的,现有的指示灯效果大多为一个亮点,等效不均匀,整体效果很差。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灯效均匀的效果,市场上有很多指示灯采用多颗LED补偿光线,而这样导致待机功率偏高,且导致在晚上室内关灯的情况下,指示灯亮度较高,很刺眼容易造成光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指示灯光效比较均匀的电子装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机壳,其的主体具有透光区;
指示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对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后射出;
所述指示结构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且所述指示结构的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对应。
可选的,所述导光组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具有混光区;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混光区射入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可选的,所述导光组件包括:
导光板,具有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不相邻;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连接件,其与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筒状结构,其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导光板嵌设于所述连接件中,且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裸露出来,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裸露出来;
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发光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开口射入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透光区对应连接件。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内凹弧面;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部分入光面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导光板为弯折结构,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和所述第二导光部的连接部;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一导光部射入所述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中发生全反射后射入所述第二导光部,并从所述第二导光部射出。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导光板包括透明导光板;
所述连接件的材料包括遮光材料。
可选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承载基板和发光元件;
所述发光元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靠近所述导光组件的一面。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组件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对应;
所述发光组件的承载基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连接开口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中;
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连接开口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透光区的宽度小于1毫米。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防尘网,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所述防尘网设置于所述机壳背离所述指示结构的一侧;
所述防尘网与所述机壳的透光区共同限定出所述指示结构的出光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发光组件与连接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导光组件与连接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机壳;21、承载基板;22、发光元件;31、导光板; 31A、入光面;31B、出光面;32、连接件;41、第一连接板;41A、连接开口; 42、第二连接板;5、扩散板;6、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的理解。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固定连接”限定两器件连接时位置相对固定,但是不一定不可拆卸,也可以为可拆卸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元件的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性的。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壳1和与机壳1固定连接的指示结构。其中,机壳1的主体具有透光区1A;指示结构的出光面与透光区1A对应。指示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导光组件用于对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后射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可通过指示结构对电子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其中,指示结构进行工作时,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过导光组件进行散射后,从透光区1A处射出,实现指示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光源发出的光射出以进行指示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光组件对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使电光源变为发光更为均匀的面光源,提升电子装置的指示结构灯光效均匀性。进一步的,由于基于本申请的结构,能够有效均匀指示结构的光效均匀性,故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一样通过多个电光源来均匀灯效,从而能够节约指示结构的制备成本及功耗成本,且同时能够避免较大光亮造成的光污染。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为电视机、电脑等需要指示结构的电子器件。根据电子装置的实际类型,工作状态的种类数量,发光组件可以相应具有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的发光状态(例如常亮、闪烁等)、发光颜色等。
如图1至5所示,指示结构包括: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发光组件用于发光,导光组件用于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传导射出,以使指示结构整体的光效较为均匀。
其中,导光组件与发光组件固定连接;导光组件具有入光面31A和出光面 31B;导光组件的入光面31A与发光组件之间具有混光区;发光组件的发光元件 22(也即光源)正对导光组件的入光面31A,发光元件22发出的光线经混光区射入导光组件的入光面31A,并从出光面31B射出。光线在混光区混光后射入导光组件,在导光组件内部进行散射传导,形成分布均匀的光线,并从导光组件的出光面射出,从而能够实现将点发光元件22转换呈光效均匀的面发光元件22,提高指示结构的出光均匀性。
如图7和8所示,本实施例中,机壳1可为板状结构,其上可设置螺孔和/ 或热熔点,从而能够通过该螺孔和/或热熔点与指示结构固定。指示结构的出光面31B与机壳1的透光区1A对应,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该透光区1A射出,以指示电子装置的工作状态。其中,机壳1的透光区1A可以是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也可以直接在机壳1主体上形成开口,以实现透光功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光组件可包括:承载基板21和发光元件22。承载基板21与导光组件固定连接;发光元件22固定设置于承载基板21靠近导光组件的一面。其中,发光元件22可包括LED灯,优选可为4014LED。LED灯的出光亮度较大,且成本低,相关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不会造成生产压力。
具体的,发光组件中的承载基板21可以为平板状结构,发光元件22固定设置于其的一面。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夜间环境等昏暗场景下的光污染,指示结构的发光亮度无需过高。同时,由于LED灯的发光亮度较大,故在指示结构中只需要几颗甚至单颗LED灯即可满足指示结构的亮度需求。由于发光元件22自身体积较小,本实施例中可利用承载基板21实现发光元件22与导光组件的固定连接,也即将发光元件22固定于承载基板21上,承载基板21与导光组件固定连接。
如图2和3所示,导光组件可包括:导光板31和连接件32。其中,导光板 31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与出光面不相邻。连接件用于实现导光板31与发光组件的固定连接。具体的,发光组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与导光板 31固定连接。
可选的,如图所示,连接件包括筒状结构,其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导光板31嵌设于连接件中,且第一开口将导光板31的入光面裸露出来,第二开口将导光板31的出光面裸露出来;连接件的第一开口端与发光组件固定连接;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开口射入导光板31的入光面;连接件的第二开口端与机壳1固定连接,且第二开口与透光区1A对应。也就是说,连接件32,连接件32套设于导光板31的外围,并将导光板31的入光面和出光面裸露出来。同时,连接件32将导光板31的其它区域覆盖,从而保证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仅从入光口射入,从出光口射出。
其中,导光组件的第一开口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例如可以为笑脸形、直线形、波浪线形等。其中,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组件中,出光面的宽度小于1毫米,以在能够实现指示功能的条件小,尽量减小指示灯的出光面积,从而减少夜间环境等情境下的光污染。
可以理解的是,导光板31通常为透明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件的材料优选包括遮光材料。也就是说,连接件同时可作为遮光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31外围设置遮光材料所制成的连接件32,将导光板31包裹起来,从而避免指示结构在工作时发生漏光。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32的遮光作用,尽量减少光泄漏,有利于保证指示结构整体的出光效率,从而在满足指示光效的条件下,可选用功耗较小的发光元件22,降低功耗成本。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1可包括透明导光板31,具体材料可选用透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料。连接件32包括黑色连接件32,具体材料可采用黑色PC+ABS(ABS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合金)材料。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导光组件与发光组件之间具有用以混光的混光区,具体可将导光板31嵌设于连接件32内部,并令入导光板31的至少部分入光面与连接件32对应该入光面的连接开口42端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在连接件 32内形成混光空间(混光区),以尽量充分均匀发光元件22发出的光线。发光组件的承载基板21则可直接设置于连接件的第一开口端,与连接件32固定连接,令发光元件22对应连接件32的入光连接开口42即可,从而既保证发光组件的光线能够摄入导光板31,同时还保留了混光空间。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1的入光面包括内凹弧面;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板31的至少部分入光面之间具有间隔。如图3所示,导光板31可为板状结构(图3中为弯折板状结构),其的一端面为内凹状的入光面。导光板31 整体嵌设于连接件32中,连接件32对应入光面的第一开口端面为平面开口,从而使得导光板31的入光面端内陷于连接件32中。也就是说,导光板31的入光面与连接件32的部分侧壁共同限定出一定的空间,使得发光元件22与导光板31的入光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该空间可以作为混光区。
发光组件的承载基板21可直接与连接件32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同时,承载基板21设置有发光元件22的一面朝向导光组件,发光元件22对应连接件32 的入光端开口。因此,在指示结构工作时,发光元件22发出的光线与导光板31 的入光面具有一定距离,在进入导光板31的入光面之前可以充分混光,之后经导光板31传导,从导光板31的出光面射出均匀光线。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即使第一开口端面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曲面结构,也可以通过设置开口端面的曲率使得第一开口端面与入光面端面之间保留一点空间,以形成混光区。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开口的开口端面具体结构不多限定。其中第一开口端面是指第一开口的边缘线所形成的面,其既可能是平面也可能是曲面,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可选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光板31为弯折结构,导光板31包括第一导光部311、第二导光部313和用于连接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的连接部312;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第一导光部311射入连接部312,在连接部312中发生全反射后射入第二导光部313,并从第二导光部313射出。也就说,如图2所示,导光组件整体结构非平板结构,而是呈弯折结构,光线射入导光组件的角度与射出导光组件的角度不同。其中,如图2所示,导光板的连接部312的至少外连接面(连接部312背离导光板弯折方向的一面)为斜面,相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一定角度,从而使第一连接部311发出的光经过连接部312时尽量能够发生全反射,并射至第二连接部313。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现有技术中不同电子装置对于指示结构的形状需求,同时能够尽量减少光线的损失。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31或者导光组件,整体结构并不一定限制为弯折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平板结构,或者其它结构,导光板31 能够实现光线的传导、射出即可,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别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连接部的延伸长度,连接部312的内连接面(连接部312靠近导光板弯折方向的一面)可以为一条直线,也可以为斜面,相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一定角度,从而使第一连接部311发出的光经过连接部312时尽量能够发生全反射。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可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如图4至6所示,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41,第一连接板41具有连接开口42,连接开口42与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对应;发光组件的承载基板21与连接板41固定连接,发光元件22在承载基板21上的正投影落入连接开口42在承载基板21 上的正投影中;导光组件固定连接于连接板41远离发光组件的一侧,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在承载基板21上的正投影覆盖连接开口41A在承载基板21上的正投影。
如图5所示,导光组件与发光组件可分别固定设置于连接板41的两侧,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经连接板41上的连接开口42射入导光组件的入光口。导光组件与连接板41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优选的,焊接方式具体为热熔接。发光组件与连接板41也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板 41的两面分别设置有热熔点,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上对应热熔点设置有开口。在组装形成指示结构时,根据热熔点与发光组件的连接开口42对应位置,将发光组件与连接板41匹配,对热熔点位置处进行热熔工艺,从而将发光组件与连接板41固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在发光组件的承载基板21上开设与热熔点对应的开口。可以理解的是,导光组件与连接板41的固定方式可参考发光组件与连接板41的固定方式,本实施例中在此不再赘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对应热熔点的开口尺寸大小应与热熔点匹配,以保证固定效果。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如图所示,第二连接板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其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呈一定角度。指示结构可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机壳1连接。可选的,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背离导光组件的一侧。具体的,第二连接板可与第一连接板垂直设置,且与机壳1平行。第二连接板可通过热熔方式与机壳1固定。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还包括:防尘网6,其与机壳1可拆卸连接;防尘网6设置于机壳1背离指示结构的一侧;防尘网6与机壳1的透光区 1A共同限定出指示结构的出光面积。
可选的,防尘网6的材质选用金属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具体可选用SUS403不锈钢。选用不锈钢材料,整体强度较好,加工方便不易变形,且表面处理工艺简单易配色。本实施例中,机壳1的指示灯出光口区域(也即透光区1A)可直接为开口。防尘网6设置于机壳1背离指示结构的一侧(如图 8中所示的机壳1左侧),可将防尘网6单面折弯1mm,与即可配合,在连接开口42处限定出0.3mm的指示灯出光口。使电子装置的指示结构整体灯效呈现为 0.3mm超细效果,避免在昏暗环境下造成光污染。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示结构还包括:扩散板5。如图8所示,该扩散板5可设置于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之间,用于实现对发光组件发出光线的雾化作用,以进一步增强指示结构的出光均匀性。具体的,扩散板5可设置于导光组件用于靠近发光组件的一端,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扩散板5雾化后进入导光组件。可选的,扩散板5可与导光组件通过热熔方式与连接支架固定,从而使指示结构整体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的主体具有透光区;
指示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对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后射出;
所述指示结构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且所述指示结构的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具有混光区;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混光区射入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
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不相邻;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连接件,其与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筒状结构,其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导光板嵌设于所述连接件中,且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裸露出来,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裸露出来;
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发光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开口射入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透光区对应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内凹弧面;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部分入光面之间具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弯折结构,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和所述第二导光部的连接部;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一导光部射入所述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中发生全反射后射入所述第二导光部,并从所述第二导光部射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透明导光板;
所述连接件的材料包括遮光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承载基板和发光元件;
所述发光元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靠近所述导光组件的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组件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对应;
所述发光组件的承载基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连接开口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中;
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连接开口在所述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的宽度小于1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尘网,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所述防尘网设置于所述机壳背离所述指示结构的一侧;
所述防尘网与所述机壳的透光区共同限定出所述指示结构的出光面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68651.7U CN213126810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电子装置 |
US17/330,542 US11506833B2 (en) | 2020-10-30 | 2021-05-26 |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68651.7U CN213126810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26810U true CN213126810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67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68651.7U Active CN213126810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06833B2 (zh) |
CN (1) | CN21312681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1168B (zh) * | 2022-12-13 | 2023-08-01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種遮光與導光模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87450B2 (en) * | 2009-09-04 | 2013-11-19 | Netgea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system status with a wide range of viewing angle |
KR101593948B1 (ko) * | 2009-12-09 | 2016-02-1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장치 |
JP6173269B2 (ja) * | 2014-07-25 | 2017-08-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109459890B (zh) * | 2018-12-25 | 2021-07-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0-30 CN CN202022468651.7U patent/CN213126810U/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5-26 US US17/330,542 patent/US11506833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137284A1 (en) | 2022-05-05 |
US11506833B2 (en) | 2022-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80105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JP2007234385A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CN213126810U (zh) | 电子装置 | |
CN202647443U (zh) | Led背光模组及led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6234626U (zh) | 一种超薄面光源led表贴灯 | |
CN111022956A (zh) | 一种导光组件及显示灯组 | |
CN103090282A (zh) | 一种led吸顶灯 | |
CN213934395U (zh) |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导光结构 | |
CN215982374U (zh) | 一种led二次光学透镜和一种双面显示led屏组件 | |
CN212510582U (zh) | 一种营地灯反光组件 | |
CN213750641U (zh) | Led光源结构和投影机 | |
CN202091814U (zh) | 一种led灯具 | |
CN213712965U (zh) | 一种灯光组件及可移动式载具 | |
CN100526864C (zh) | 一种用于电路板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的光源装置 | |
CN212108012U (zh) | 一种插脚式led灯具 | |
CN203517444U (zh) | 凹透镜式大角度led灯 | |
CN103912804A (zh) | 大角度发光led灯 | |
CN209801186U (zh) | 蜡烛灯 | |
CN209977904U (zh) | 闪光灯罩及电子设备 | |
CN203477957U (zh) | Led灯 | |
CN202691628U (zh) | 灯具 | |
CN208204885U (zh) | 新型透镜光源模组 | |
CN102269354A (zh) | Led发光装置 | |
CN219871841U (zh) | 一种导光组件、mini led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21039492U (zh) | 环形导光结构及发光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