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0015U -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0015U
CN213120015U CN202021974750.6U CN202021974750U CN213120015U CN 213120015 U CN213120015 U CN 213120015U CN 202021974750 U CN202021974750 U CN 202021974750U CN 213120015 U CN213120015 U CN 213120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chamber
connecting pip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47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银川
高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engyuan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engyuan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engyuan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engyuan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47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0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0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0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包括窑体,窑体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导气通道,第一腔室通过第二出料口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卸料装置,导气通道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腔室连通,导气通道顶部的窑体上固定安装有隔板,窑体上设置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锅炉、第四连接管和负压风机依次连接,第二腔室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引风机和第二连接管依次连接,第二连接管的出口端与导气通道连接,第三腔室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有鼓风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能够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冷却效果好,并且能够降低竖冷窑的高度,从而减小气流向上的阻力,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矿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背景技术
竖冷窑是一种用于将热破碎后的烧结矿进行冷却的设备,烧结矿料自竖冷窑的顶部进入内部,然后呈自然堆积状态填充至竖冷窑的特定高度,竖冷窑底部排出矿料时,其内部的烧结矿料自上至下流动从而填满形成的矿料空穴,在此流动过程中,冷却风自下而上穿透烧结矿料的空隙流动,与烧结矿料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实现烧结矿料的冷却。
现有的竖冷窑对烧结矿料进行较为充分的冷却时,需要增加竖冷窑的高度,延长冷却风与烧结矿料换热的时间,从而对烧结矿料进行充分冷却,然而增加竖冷窑的高度会造成冷却风形成的气流向上的阻力增大,使得能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能够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冷却效果好,并且能够降低竖冷窑的高度,从而减小气流向上的阻力,降低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包括窑体,所述窑体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导气通道,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卸料装置,所述导气通道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导气通道顶部的窑体上固定安装有隔板;
所述窑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锅炉、第四连接管和负压风机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引风机和第二连接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导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三腔室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有鼓风机。
采用上述方案,负压风机通过第五连接管与烟囱连接,矿料进入第一腔室内形成自然堆角,第一腔室的顶部形成第一引气通道,矿料下落至第二腔室内时形成自然堆角,第二腔室的顶部形成第二引气通道,竖冷窑内部的矿料从上往下落料时能够进行双重冷却,矿料落至第一腔室时,引风机从第二引气通道抽出的冷却风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导气通道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腔室的内部,冷却风与矿料换热形成热气流,由于排气通道依次与锅炉、第四连接管和负压风机连接,排气通道内具有负压,热气流经过第一引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入锅炉内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余热充分利用,高效回收的目的,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一重冷却,设置的隔板能够防止矿料由第一通孔落入导气通道内,矿料继续下落至第二腔室内时,鼓风机通过第三连接管向第三腔室内鼓入的冷却风进入到第二腔室内,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经过第一连接管、引风机和第二连接管进入导气通道内,冷却风在第二腔室内与矿料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对矿料进行冷却,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二重冷却,第一重冷却和第二重冷却形成的气流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提高了矿料冷却的均匀性,并且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冷却的效果好,能够降低竖冷窑的高度,从而减小气流向上的阻力,降低能耗。
优选的,所述卸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进气口。
采用上述方案,鼓风机向第三腔室内鼓入的冷却风能够从进气口处进入第二腔室内部,有利于冷却落入第二腔室内的矿料。
优选的,所述导气通道位于所述窑体的中心处,所述导气通道的顶部呈锥型。
采用上述方案,有利于冷却风在第一腔室内与矿料进行换热,提高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引风机设置为多台。
采用上述方案,保证第二腔室进入的冷却风能够经过第一连接管、引风机和第二连接管进入导气通道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
采用上述方案,矿料从进料口进入第一腔室的内部,冷却完成后,利用卸料装置进行卸料,冷却后的矿料进入第三腔室内堆积为一定高度,此高度接近或高于卸料装置处料层的高度,从而防止鼓风机鼓入第三腔室内的冷却风直接从第一出料口逸出,保证鼓风机鼓入第三腔室内的冷却风能够从进气口进入第二腔室内冷却矿料,利用卸料装置再次卸料时,冷却后的矿料从第一出料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窑体由耐火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有助于延长窑体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的导气通道、第一通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排气通道、锅炉、第四连接管、负压风机、第一连接管、引风机、第二连接管、鼓风机和第三连接管,能够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并且第一重冷却和第二重冷却形成的气流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提高了矿料冷却的均匀性,并且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冷却的效果好,能够降低竖冷窑的高度,从而减小气流向上的阻力,降低能耗。
(2)热气流经过第一引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入锅炉内加以利用,能够将冷却矿料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充分利用,高效回收。
(3)设置的隔板能够防止矿料由第一通孔落入导气通道内,窑体由耐火材料制成,有助于延长窑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竖冷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窑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窑体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竖冷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出料口;2、窑体;3、卸料装置;4、第二腔室;5、导气通道;6、第二引气通道;7、第一通孔;8、排气通道;9、第一引气通道;10、进料口;11、第一连接管;12、引风机;13、第二出料口;14、第二连接管;15、进气口;16、鼓风机;17、第三连接管;18、第三腔室;19、锅炉;20、第四连接管;21、负压风机;22、第一腔室;23、第二通孔;24、第三通孔;25、第五连接管;26、烟囱;2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包括窑体2,窑体2形成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4、第三腔室18和导气通道5,第一腔室22通过第二出料口13与第二腔室4连通,第二腔室4的底部设置有卸料装置3,导气通道5通过第一通孔7与第一腔室22连通,导气通道5顶部的窑体2上固定安装有隔板27;
窑体2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通道8,排气通道8、锅炉19、第四连接管20和负压风机21依次连接,负压风机21通过第五连接管25与烟囱26连接,第二腔室4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1,第一连接管11、引风机12和第二连接管14依次连接,第二连接管14的出口端与导气通道5连接,第三腔室18通过第三连接管17连接有鼓风机16。
矿料进入第一腔室22内形成自然堆角,第一腔室22的顶部形成第一引气通道9,矿料下落至第二腔室4内时形成自然堆角,第二腔室4的顶部形成第二引气通道6,竖冷窑内部的矿料从上往下落料时能够进行双重冷却,矿料落至第一腔室22时,引风机12从第二引气通道6抽出的冷却风通过第二连接管14进入导气通道5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7进入第一腔室22的内部,冷却风与矿料换热形成热气流,由于排气通道8依次与锅炉19、第四连接管20和负压风机21连接,排气通道8内具有负压,热气流经过第一引气通道9和排气通道8进入锅炉19内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余热充分利用,高效回收的目的,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一重冷却,设置的隔板27能够防止矿料由第一通孔7落入导气通道5内,矿料继续下落至第二腔室4内时,鼓风机16通过第三连接管17向第三腔室18内鼓入的冷却风进入到第二腔室4内,在引风机12的作用下,冷却风经过第一连接管11、引风机12和第二连接管14进入导气通道5内,冷却风在第二腔室4内与矿料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对矿料进行冷却,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二重冷却,第一重冷却和第二重冷却形成的气流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提高了矿料冷却的均匀性,并且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冷却的效果好,能够降低竖冷窑的高度,从而减小气流向上的阻力,降低能耗。
卸料装置3的两侧设置有进气口15,鼓风机16向第三腔室18内鼓入的冷却风能够从进气口15处进入第二腔室4内部,有利于冷却落入第二腔室4内的矿料。
导气通道5位于窑体2的中心处,导气通道5的顶部呈锥型,有利于冷却风在第一腔室内22与矿料进行换热,提高冷却效果。
引风机12设置为多台,保证第二腔室4进入的冷却风能够经过第一连接管11、引风机12和第二连接管14进入导气通道5内。
第一腔室2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第三腔室18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1,矿料从进料口10进入第一腔室22的内部,冷却完成后,利用卸料装置3进行卸料,冷却后的矿料进入第三腔室18内堆积为一定高度,此高度接近或高于卸料装置3处料层的高度,从而防止鼓风机16鼓入第三腔室18内的冷却风直接从第一出料口1逸出,保证鼓风机16鼓入第三腔室18内的冷却风能够从进气口15进入第二腔室4内冷却矿料,利用卸料装置3再次卸料时,冷却后的矿料从第一出料口1排出。
窑体2由耐火材料制成,有助于延长窑体2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矿料的落料路线如图1-2中的黑色箭头所示,第一重冷却和第二重冷却的气流流向如图1-2中的空心箭头所示;
矿料从进料口10进入第一腔室22的内部,在第一腔室22内形成自然堆角,第一腔室22的顶部形成第一引气通道9,矿料下落至第二腔室4内时形成自然堆角,第二腔室4的顶部形成第二引气通道6;
矿料落至第一腔室22时,引风机12从第二引气通道6抽出的冷却风通过第二连接管14进入导气通道5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7进入第一腔室22的内部,冷却风与矿料换热形成热气流,由于排气通道8依次与锅炉19、第四连接管20和负压风机21连接,排气通道8内具有负压,热气流经过第一引气通道9和排气通道8进入锅炉19内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余热充分利用,高效回收的目的,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一重冷却;
矿料继续下落至第二腔室4内时,鼓风机16通过第三连接管17向第三腔室18内鼓入的冷却风进入到第二腔室4内,在引风机12的作用下,冷却风经过第一连接管11、引风机12和第二连接管14进入导气通道5内,冷却风在第二腔室4内与矿料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对矿料进行冷却,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二重冷却,第一重冷却和第二重冷却形成的气流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提高了矿料冷却的均匀性,并且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冷却的效果好,能够降低竖冷窑的高度,从而减小气流向上的阻力,降低能耗,冷却完成后,利用卸料装置3进行卸料,冷却后的矿料进入第三腔室18内堆积为一定高度,此高度接近或高于卸料装置3处料层的高度,从而防止鼓风机16鼓入第三腔室18内的冷却风直接从第一出料口1逸出,保证鼓风机16鼓入第三腔室18内的冷却风能够从进气口15进入第二腔室4内冷却矿料,利用卸料装置3再次卸料时,冷却后的矿料从第一出料口1排出,卸料装置3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见CN105674749B公开的料筒中的卸料装置。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中,窑体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3和第三通孔24,第二腔室4的顶部没有连接第一连接管11,并且没有设置引风机12和第二连接管14。
工作原理:矿料的落料路线如图4-5中的黑色箭头所示,第一重冷却和第二重冷却的气流流向如图4-5中的空心箭头所示;
矿料从进料口10进入第一腔室22的内部,在第一腔室22内形成自然堆角,第一腔室22的顶部形成第一引气通道9,矿料下落至第二腔室4内时形成自然堆角,第二腔室4的顶部形成第二引气通道6;
矿料落至第一腔室22时,由于排气通道8内具有负压,第二引气通道6内形成的气流经过第二通孔23和第三通孔24进入导气通道5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7进入第一腔室22的内部,与第一腔室22内的矿料换热形成热气流,由于排气通道8依次与锅炉19、第四连接管20和负压风机21连接,排气通道8内具有负压,热气流经过第一引气通道9和排气通道8进入锅炉19内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余热充分利用,高效回收的目的,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一重冷却;
矿料继续下落至第二腔室4内时,鼓风机16通过第三连接管17向第三腔室18内鼓入的冷却风进入到第二腔室4内,在负压风机21的作用下,排气通道8内为负压,冷却风穿透第二腔室4内的矿料进入第二引气通道6,冷却风在第二腔室4内与矿料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对矿料进行冷却,此为对矿料进行的第二重冷却,第一重冷却和第二重冷却形成的气流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提高了矿料冷却的均匀性,并且对矿料进行双重冷却,冷却的效果好,能够降低竖冷窑的高度,从而减小气流向上的阻力,降低能耗,冷却完成后,利用卸料装置3进行卸料,冷却后的矿料进入第三腔室18内堆积为一定高度,此高度接近或高于卸料装置3处料层的高度,从而防止鼓风机16鼓入第三腔室18内的冷却风直接从第一出料口1逸出,保证鼓风机16鼓入第三腔室18内的冷却风能够从进气口15进入第二腔室4内冷却矿料,利用卸料装置3再次卸料时,冷却后的矿料从第一出料口1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包括窑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2)形成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4)、第三腔室(18)和导气通道(5),所述第一腔室(22)通过第二出料口(13)与所述第二腔室(4)连通,所述第二腔室(4)的底部设置有卸料装置(3),所述导气通道(5)通过第一通孔(7)与第一腔室(22)连通,所述导气通道(5)顶部的窑体(2)上固定安装有隔板(27);
所述窑体(2)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通道(8),所述排气通道(8)、锅炉(19)、第四连接管(20)和负压风机(21)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腔室(4)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1)、引风机(12)和第二连接管(14)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4)的出口端与所述导气通道(5)连接,所述第三腔室(18)通过第三连接管(17)连接有鼓风机(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3)的两侧设置有进气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5)位于所述窑体(2)的中心处,所述导气通道(5)的顶部呈锥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12)设置为多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2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所述第三腔室(18)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2)由耐火材料制成。
CN202021974750.6U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Active CN213120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4750.6U CN213120015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4750.6U CN213120015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0015U true CN213120015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2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4750.6U Active CN213120015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00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1541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泽州县金秋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升降式竖冷窑冷却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1541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泽州县金秋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升降式竖冷窑冷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40170U (zh) 双冷却腔立式烧结矿冷却炉
CN213120015U (zh)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CN202254975U (zh) 一种波浪板式机力冷却装置
CN111426206A (zh) 一种烧结冷却和余热回收一体窑
CN201067661Y (zh) 高温除尘装置
CN111023843A (zh) 红丹氧化炉出料冷却装置
CN107726823A (zh) 一种高效的稻谷烘干机
CN109423556B (zh)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竖式冷却炉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CN107300318B (zh) 一种风冷式辊道窑
CN107796226B (zh) 一种烧结矿炉排炉冷却和余热利用装置及余热利用方法
CN209960986U (zh) 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
CN219083787U (zh) 烧结矿带式冷却机
CN209181504U (zh)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用高温辊道窑
CN109654893B (zh)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竖式冷却炉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CN206959414U (zh) 一种双炉腔烘干炉排热气冷却装置
CN214276357U (zh) 一种高温联合换热式烘干装置
CN206772045U (zh) 一种烘干烧结炉冷却降温结构
CN209181539U (zh) 一种高温矿料均匀透风立式冷却窑余热回收系统
CN217179228U (zh) 一种竖窑式冷却机
CN210922162U (zh) 一种带冷气预热的辊道窑冷却段
CN214250587U (zh) 一种篦冷机固定端分区供风系统
CN112097509A (zh) 一种提高烧结矿竖式冷却炉换热效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09084596A (zh) 一种高温矿料均匀透风立式冷却窑余热回收系统
CN204881257U (zh) β建筑石膏粉的冷却塔
CN213041034U (zh) 一种篦冷机的高温熟料快速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