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6589U - 充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6589U
CN213116589U CN202021744174.6U CN202021744174U CN213116589U CN 213116589 U CN213116589 U CN 213116589U CN 202021744174 U CN202021744174 U CN 202021744174U CN 213116589 U CN213116589 U CN 213116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support
air
core
upp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41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钦
丁惠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7441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6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6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6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气囊、弹簧、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气囊包括上部和与所述上部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所述上部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所述下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固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固设于所述出气口,通过按压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放开所述气囊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囊内。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于气囊上,按压的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即可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充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放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充气产品的充气装置大多采用一个气囊和与该气囊连接的阀体构成,对于小型的充气产品而言,一般采用人工吹起,而对于一些大型的充气产品则必须借助外置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中小型的充气产品则设置内置的充气装置来充气,然而,内置的充气产品容易占用部分充气空间,阀体的零固件在组装时较为复杂,且其具有固定的的体积和重量,充气产品放气后不便于携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充气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信号路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气囊、弹簧、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气囊包括上部和与所述上部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所述上部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所述下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固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固设于所述出气口,通过按压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放开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囊内。
优选的,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连接处还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气囊一侧还设有定位圆环,所述定位圆环用于固定放气所述充气产品的放气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密封片以及第一芯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盖设于所述进气口并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的第一支撑凸台、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一支撑圆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凸台和所述第一支撑圆环的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芯体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环内,所述第一密封片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密封片以及第二芯体,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盖设于所述出气口并开设有第二贯穿孔的第二支撑凸台、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第二支撑圆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凸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圆环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芯体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圆环内,所述第二密封片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密封片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二芯体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凸台包括设有凸缘的底座和插设于所述凸缘的凸盖,所述底座和所述凸盖分别设于所述出气口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还设有防堵盖,所述防堵盖为十字结构,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堵盖的中心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于气囊上,按压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即可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气囊内设有恢复气囊充气状态的弹簧,在气囊的进气口处还设有防堵盖,避免按压时堵住进气口,气囊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放气阀的定位圆环,便于配合放气阀完成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占用体积小,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充气产品组装图1沿I-I线的充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方法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撑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装置100,其用于充气产品200的充气,所述充气装置100包括气囊1、弹簧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固定部5以及定位圆环6。
所述气囊1包括上部11和与所述上部11配合形成收容空间10的下部12,所述弹簧2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所述上部11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110,所述下部12一侧设有出气口120,所述第一单向阀3固设于所述进气口110,所述第二单向阀4固设于所述出气口120,通过按压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1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120排出,放开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后,所述弹簧2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110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110进入所述气囊1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部5用于固定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且所述固定部5围设于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的连接处,所述定位圆环6固设于所述固定部5远离所述气囊1一侧,其用于固定放气所述充气产品200的放气阀(图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10还设有防堵盖7,所述防堵盖7为十字结构,所述第一芯体35远离所述第一密封片3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堵盖7的中心位置,在按压所述上部11时,避免手指或其他部位将所述进气口110堵塞,保证空气的进出。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单向阀3包括第一支撑部31、第一密封片33以及第一芯体35,所述第一支撑部31包括盖设于所述进气口110并开设有第一贯穿孔3110的第一支撑凸台311、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3110的第一支撑圆环3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凸台311和所述第一支撑圆环313的第一支撑条315,所述第一芯体35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环313内,所述第一密封片33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3110,且所述第一密封片33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芯体35远离所述进气口110一端。
请结合参阅图3、图6和图7,所述第二单向阀4包括第二支撑部41、第二密封片43以及第二芯体45,所述第二支撑部41包括盖设于所述出气口120并开设有第二贯穿孔4110的第二支撑凸台411、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4110的第二支撑圆环413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凸台411和所述第二支撑圆环413的第二支撑条415,所述第二芯体45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圆环413内,所述第二密封片43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4110,且所述第二密封片43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二芯体45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0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凸台411包括设有凸缘4111的底座4113和插设于所述凸缘4111的凸盖4115,所述底座4113和所述凸盖4115分别设于所述出气口120的两侧,所述底座4113和所述凸盖4115将所述出气口120挡住,密封性更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于气囊上,按压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即可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气囊内设有恢复气囊充气状态的弹簧,在气囊的进气口处还设有防堵盖,避免按压时堵住进气口,气囊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放气阀的定位圆环,便于配合放气阀完成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占用体积小,方便携带。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7)

1.一种充气装置,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弹簧、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气囊包括上部和与所述上部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所述上部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所述下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固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固设于所述出气口,通过按压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放开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囊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连接处还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气囊一侧还设有定位圆环,所述定位圆环用于固定放气所述充气产品的放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密封片以及第一芯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盖设于所述进气口并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的第一支撑凸台、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一支撑圆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凸台和所述第一支撑圆环的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芯体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环内,所述第一密封片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密封片以及第二芯体,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盖设于所述出气口并开设有第二贯穿孔的第二支撑凸台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第二支撑圆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凸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圆环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芯体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圆环内,所述第二密封片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密封片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二芯体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凸台包括设有凸缘的底座和插设于所述凸缘的凸盖,所述底座和所述凸盖分别设于所述出气口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还设有防堵盖,所述防堵盖为十字结构,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堵盖的中心位置。
CN202021744174.6U 2020-08-19 2020-08-19 充气装置 Active CN213116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4174.6U CN213116589U (zh) 2020-08-19 2020-08-19 充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4174.6U CN213116589U (zh) 2020-08-19 2020-08-19 充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6589U true CN213116589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5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4174.6U Active CN213116589U (zh) 2020-08-19 2020-08-19 充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65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8353A (zh) * 2020-08-19 2020-11-03 丁惠仪 充气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8353A (zh) * 2020-08-19 2020-11-03 丁惠仪 充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50628U (zh) 一种防震电池组壳体
US6836914B1 (en) Air-cushioned bed with built in air blower
CN1166423A (zh) 气袋
CN213116589U (zh) 充气装置
CN111878353A (zh) 充气装置
CN113482433A (zh) 一种自动充气支撑的帐篷
AU2003274258A1 (en) Airbag type safety device
CN211809216U (zh) 一种具有透气除臭功能的汽车辅助坐垫
CN113650537B (zh) 一种汽车
CN209814233U (zh) 一种救生手环
CN214838681U (zh) 一种气阀组件以及充气垫
CN211242504U (zh) 一种贴合腰部的腰靠
CN211097514U (zh) 一种气球托杆的插槽机构
CN201839855U (zh) 充气式便携汽车安全头盔
CN215370160U (zh) 车载充气泵
CN212815465U (zh) 一种加网车载床垫
CN111620307B (zh) 一种车载备胎位置制氧系统
CN217227931U (zh) 无人机紧急救援气囊
CN217906468U (zh) 一种户外防晒帽
CN221503461U (zh) 一种多功能充气泵
CN213282311U (zh) 内置充气泵充气床
CN221801591U (zh) 工矿灯
CN211116460U (zh) 一种新型打气筒
CN218347044U (zh) 一种户外用的免搭全自动双层帐篷
CN218266252U (zh) 一种多功能充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