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5213U -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5213U
CN213115213U CN202021331423.9U CN202021331423U CN213115213U CN 213115213 U CN213115213 U CN 213115213U CN 202021331423 U CN202021331423 U CN 202021331423U CN 213115213 U CN213115213 U CN 213115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ne
pillar
tenon
isosceles trapezoid
stone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14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大威
陶金
许吉航
赵伟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0213314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5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5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5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包括石柱与设于石柱上方的木柱,石柱与木柱横截面相同,石柱顶端中部设有榫头,榫头横截面包括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形状相同,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和第二等腰梯形的上底重合,木柱底端中部设有与榫头相匹配的卯眼,榫头卡接于卯眼。通过在木柱上设置与榫头相匹配的卯眼,将榫头卡接于卯眼,能够将石柱与木柱牢固地连接起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木柱与石柱两种不同材质直接架装后结构不稳定、不防震的技术问题。锁型的榫头使石柱与木柱不易分开,木柱与石柱交接的构造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位移与侧弯,提高了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背景技术
石柱与木柱拼接形成完整柱体的方法只见于少数传统建筑之中。石柱与木柱轴向平行设置,石柱位于底部,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木柱位于顶部,与梁架相接,是结构和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传统的石柱与木柱拼接做法是直接将木柱底端端面置于石柱顶端端面,交接非常简单,没有加固措施,其稳定性完全依靠屋顶重量压实而取得平衡。该结构稳定性较差,不抗震,在受力不均匀或者地基不稳定等情况下,下面的石柱与上面的木柱容易发生位移、侧弯,严重时还会发生倒塌,从而导致建筑屋顶垮塌,造成严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通过榫头和卯眼连接石柱与木柱,木柱与石柱交接的构造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位移与侧弯,提高了抗震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包括石柱与设于石柱上方的木柱,石柱与木柱横截面相同,石柱顶端中部设有榫头,榫头横截面包括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形状相同,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和第二等腰梯形的上底重合,木柱底端中部设有与榫头相匹配的卯眼,榫头卡接于卯眼。
进一步,石柱横截面为正八边形,正八边形最长对角线长度为D1,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1≤K≤0.2D1。
进一步,石柱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最长对角线长度为D2,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2≤K≤0.2D2。
进一步,石柱横截面为方形,方形对角线长度为D3,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3≤K≤0.2D3。
进一步,石柱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直径长度为D4,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4≤K≤0.2D4。
进一步,第一等腰梯形的高度为J,K≤J≤1.5K。
进一步,榫头高度为H,H≥2K。
进一步,第一等腰梯形的下底与第一等腰梯形的腰之间夹角α=70°。
进一步,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的中心点位于石柱横截面中心。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木柱上设置与榫头相匹配的卯眼,将榫头卡接于卯眼,能够将石柱与木柱牢固地连接起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木柱与石柱两种不同材质直接架装后结构不稳定、不防震的技术问题。锁型的榫头使石柱与木柱不易分开,木柱与石柱交接的构造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位移与侧弯,提高了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石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1-A1与B1-B1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木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2-A2与B2-B2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石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3-A3与B3-B3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木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4-A4与B4-B4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石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5-A5与B5-B5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木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A6-A6与B6-B6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石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A7-A7与B7-B7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木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A8-A8与B8-B8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木柱、11-卯眼、2-石柱、21-榫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包括石柱2与设于石柱2上方的木柱1,石柱2与木柱1横截面相同,石柱2顶端中部设有榫头21,榫头21横截面包括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形状相同,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和第二等腰梯形的上底重合,木柱1底端中部设有与榫头21相匹配的卯眼11,榫头21卡接于卯眼11。
具体地,榫头21横截面形状为由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组成的锁型。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形状相同,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较短的底边)和第二等腰梯形的上底重合,即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以上底为轴对称设置。在石柱2上设置石榫头21,榫头21为石榫头,石榫头具有较坚硬的材质,不容易变形碎裂,坚固耐用。
通过在木柱1上设置与榫头21相匹配的卯眼11,将榫头21卡接于卯眼11,能够将石柱2与木柱1牢固地连接起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木柱1与石柱2两种不同材质直接架装后结构不稳定、不防震的技术问题。锁型的榫头21使石柱2与木柱1不易分开,木柱1与石柱2交接的构造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位移与侧弯,提高了抗震性能。
支撑石柱2的地面应稳定,避免发生沉降、倾斜、开裂等问题。石柱2位于下部,起到防水、防潮、稳定结构的作用;木柱1位于上部,利用其质软的特性,便于采用灵活的形式与屋架交接,通过雕刻等多样化的方式形成丰富的建筑风貌。
石柱2横截面为正八边形,正八边形最长对角线长度为D1,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1≤K≤0.2D1。
采用这种结构后,正八边形的石柱2与锁型的榫头21两者均保持较好的强度,有利于维持木柱1与石柱2的稳固连接,提升了安全性能。
第一等腰梯形的高度为J,K≤J≤1.5K。
采用这种结构后,锁型的榫头21保持较好的强度,有利于维持木柱1与石柱2的稳固连接,提升了安全性能。
榫头21高度为H,H≥2K。
采用这种结构后,锁型的榫头21保持较好的强度,有利于维持木柱1与石柱2的稳固连接,提升了安全性能。
第一等腰梯形的下底与第一等腰梯形的腰之间夹角α=70°。
采用这种结构后,榫头21保持较好的强度,榫头21卡进卯眼11后不容易松脱,安全性更好。
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的中心点位于石柱2横截面中心。
当石柱2和木柱1竖直设置时,石柱2、木柱1与榫头21、卯眼1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重合,使得整个结构处于均衡状态,有利于保持构造的稳定与稳固,提升了构造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石柱2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最长对角线长度为D2,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2≤K≤0.2D2。
采用这种结构后,正六边形的石柱2与锁型的榫头21两者均保持较好的强度,有利于维持木柱1与石柱2的稳固连接,提升了安全性能。
实施例3
如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石柱2横截面为方形,方形对角线长度为D3,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3≤K≤0.2D3。
采用这种结构后,方形的石柱2与锁型的榫头21两者均保持较好的强度,有利于维持木柱1与石柱2的稳固连接,提升了安全性能。
实施例4
如图13~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石柱2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直径长度为D4,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4≤K≤0.2D4。
采用这种结构后,圆形的石柱2与锁型的榫头21两者均保持较好的强度,有利于维持木柱1与石柱2的稳固连接,提升了安全性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石柱与设于石柱上方的木柱,石柱与木柱横截面相同,石柱顶端中部设有榫头,榫头横截面包括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第一等腰梯形和第二等腰梯形形状相同,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和第二等腰梯形的上底重合,木柱底端中部设有与榫头相匹配的卯眼,榫头卡接于卯眼。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石柱横截面为正八边形,正八边形最长对角线长度为D1,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1≤K≤0.2D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石柱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最长对角线长度为D2,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2≤K≤0.2D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石柱横截面为方形,方形对角线长度为D3,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3≤K≤0.2D3。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石柱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直径长度为D4,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为K,0.15D4≤K≤0.2D4。
6.按照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等腰梯形的高度为J,K≤J≤1.5K。
7.按照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榫头高度为H,H≥2K。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等腰梯形的下底与第一等腰梯形的腰之间夹角α=7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等腰梯形的上底的中心点位于石柱横截面中心。
CN202021331423.9U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Active CN213115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1423.9U CN213115213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1423.9U CN213115213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5213U true CN213115213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1423.9U Active CN213115213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5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4881U (zh) 大跨度石砌拱桥拱圈支撑系统
CN210737781U (zh) 一种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承重构件
CN103225444A (zh) 一种轻型、定型施工大临围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3007966U (zh) 一种木屋的地面基础柱及地面基础框架
CN108755385A (zh) 一种有效平衡主跨水平力的独斜塔斜拉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115213U (zh) 一种石柱与木柱交接的构造
CN209799167U (zh) 一种预埋柱脚加固体系
CN202718134U (zh) 一种古建筑木柱基础结构
CN21604127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市政工程用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
CN109631867A (zh) 一种便携式强制对中墩及其安装方法
CN205476407U (zh) 一种建筑施工梁架
CN213204696U (zh)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CN212506749U (zh)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CN210530377U (zh) 钢结构支架
CN103053362B (zh) 一种农用单体大棚及其搭建方法
CN210195457U (zh) 一种土建施工用安全防护栏
CN206368489U (zh) 一种集装箱活动板房的稳固调平装置
CN209413349U (zh) 一种无损标准节支撑固定转换底座装置
CN214459691U (zh) 一种桥梁工程的桥梁施工用支撑设备
CN214786280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
CN209821743U (zh) 一种电子计算机机箱ab梁结构
CN205894289U (zh) 附设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双梁‑柱减震节点
CN210636445U (zh) 一种建筑支护结构
CN215252827U (zh) 一种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
CN214170074U (zh) 一种厂房钢结构梁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