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4876U -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4876U
CN213114876U CN202021847082.0U CN202021847082U CN213114876U CN 213114876 U CN213114876 U CN 213114876U CN 202021847082 U CN202021847082 U CN 202021847082U CN 213114876 U CN213114876 U CN 213114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pipe
sewer
water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70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鹄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470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4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4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4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顶部两侧均活动铰接有连接杆,所说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浮力球,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蓄水升降阀,所述蓄水池的上端两侧均连通有蓄水管,所述蓄水管的另一端均连通有下水道,所述下水道的另一侧均连通有弃水管,所述下水道的下端均设置有沉淀渗透池,所述沉淀渗透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渗透孔,所述下水道的顶部均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滤网。本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能对流入的雨水进行过滤和沉淀处理后从蓄水管流入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杂质较少,便于加以再利用;蓄水升降阀利用杠杆原理由浮力球控制,当蓄水池内水满时关闭蓄水管自动弃流。

Description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弃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滤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由于雨水在在降落和进入下水道时会夹带一定的杂物和灰尘,在雨水收集时需要对其进行简单地过滤净化处理,另外蓄水池等相关设备一般设置于地下,为了有效实现水满时自动弃流的目的需要设置专门的自动蓄水及弃流开关;另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排水口以应对大雨时的排水弃流,因此,雨水弃流系统需方便多处分散设置并且相互之间串联简单高效。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雨水在在降落和进入下水道时会夹带一定的杂物和灰尘,在雨水收集时需要对其进行简单地过滤净化处理,另外蓄水池等相关设备一般设置于地下,为了有效实现水满时自动弃流的目的需要设置专门的自动蓄水及弃流开关;另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排水口以应对大雨时的排水弃流,因此,雨水弃流系统需方便多处分散设置并且相互之间串联简单高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顶部两侧均活动铰接有连接杆,所说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浮力球,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蓄水升降阀,所述蓄水池的上端两侧均连通有蓄水管,所述蓄水管的另一端均连通有下水道,所述下水道的另一侧均连通有弃水管,所述下水道的下端均设置有沉淀渗透池,所述沉淀渗透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渗透孔,所述下水道的顶部均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
进一步的,所述浮力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升降阀密封插接于蓄水管的上壁。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升降阀关闭时蓄水升降阀的底部与蓄水管的下壁上庙面紧密接触,所述蓄水升降阀打开时蓄水升降阀的底部与蓄水管的上壁下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弃水管与下水道连通处的竖直高度高于蓄水管与下水道连通处的竖直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下水道顶部的井盖底部安装有滤网,能对流入的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下水道下端设置的沉淀渗透池对过滤后的雨水做简单的沉淀处理,使泥沙及微小杂质沉淀在底部,而较干净的水从沉淀渗透池顶部的蓄水管流入蓄水池内,通过此方案使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杂质较少,便于加以再利用。
(2)、本实用新型蓄水池与蓄水管之间设置有蓄水升降阀,而蓄水升降阀利用杠杆原理由蓄水池内侧顶部的浮力球控制,当蓄水池内的水满时,浮力球上升,从而使蓄水升降阀向下堵住蓄水管停止收集雨水,从而使雨水从下水道的另一侧连通的弃水管排出,实现自动弃流的功能,结构简单有效,无需涉及到电力等能源及结构,便于雨水弃流系统在地下的应用。
(3)、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池与两侧通过蓄水管连通的下水道为一组雨水收集及排流设施,可根据实际市政防水排水情况分散设置相应的数量,各组雨水收集及排流设施独立收集雨水,只需要共用排水管将弃水管流出的水排出即可,由此组成的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方便多处分散设置并且相互之间串联简单,排水及收集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的整体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的连接杆与蓄水升降阀连接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的蓄水升降阀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蓄水池;2、连接杆;3、浮力球;4、蓄水升降阀;5、蓄水管;6、下水道;7、弃水管;8、沉淀渗透池;9、渗透孔;10、井盖;11、滤网; 12、限位杆;13、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包括蓄水池1,所述蓄水池1的顶部两侧均活动铰接有连接杆2,所说连接杆2 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浮力球3,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蓄水升降阀4,所述蓄水池1的上端两侧均连通有蓄水管5,所述蓄水管5的另一端均连通有下水道6,所述下水道6的另一侧均连通有弃水管7,所述下水道 6的下端均设置有沉淀渗透池8,所述沉淀渗透池8的底部均设置有渗透孔 9,所述下水道6的顶部均设置有井盖10,所述井盖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滤网11。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下水道6顶部的井盖10底部安装有滤网 11,能对流入的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下水道6下端设置的沉淀渗透池8 对过滤后的雨水做简单的沉淀处理,使较干净的水从沉淀渗透池8顶部的蓄水管5流入蓄水池1内,沉淀渗透池8底部设置的渗透孔9又能使部分水渗入到地面便于水的循环;下水道6两侧分别设置有蓄水管5和弃水管 7方便雨水的收集及弃流。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3,所述蓄水池1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2;所述浮力球3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所述蓄水升降阀4密封插接于蓄水管5的上壁;所述蓄水升降阀4关闭时蓄水升降阀4的底部与蓄水管5的下壁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蓄水升降阀4打开时蓄水升降阀4的底部与蓄水管5的上壁下表面齐平。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蓄水升降阀4利用杠杆原理由通过连接杆2连接的浮力球3控制,当蓄水池1内的水满时,浮力球3上升,从而使蓄水升降阀4向下堵住蓄水管5停止收集雨水;当蓄水池1处于蓄水状态时,限位杆12使浮力球3位于一定的高度,从而使蓄水升降阀4的底部与蓄水管5的上壁下表面齐平,达到蓄水管5密封的目的,避免雨水收集时的泄漏。
实施例三:
具体的,所述弃水管7与下水道6连通处的竖直高度高于蓄水管5与下水道6连通处的竖直高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当蓄水池1处于蓄水状态时,过滤机沉淀后的雨水先由低位的蓄水管5流入蓄水池1内;当蓄水池1内的水满时蓄水升降阀4关闭,雨水再由位置较高的弃水管7排出,实现先收集再弃流的目的。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蓄水池1与两侧通过蓄水管5连通的下水道6为一组雨水收集弃流,可根据实际市政防水排水情况分散设置相应的数量,各组雨水收集弃流独立收集雨水,只需要共用排水管将弃水管7弃流的水排出即可。该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工作时,雨水由下水道6进入,下水道6顶部的井盖10底部的滤网11,能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下水道6下端的沉淀渗透池8对过滤后的雨水做简单的沉淀处理,使较干净的水从沉淀渗透池8顶部的蓄水管5流入蓄水池1内,沉淀渗透池8底部设置的渗透孔9又能使部分水渗入到地面便于水的循环;蓄水管5上设置的蓄水升降阀4利用杠杆原理由通过连接杆2连接的浮力球3控制,当蓄水池1内的水满时,浮力球3 上升,从而使蓄水升降阀4向下堵住蓄水管5停止收集雨水,雨水再由位置较高的弃水管7排出,实现先收集再弃流的功能;需要时再将蓄水池1 内蓄存的水抽出并加以利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包括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顶部两侧均活动铰接有连接杆(2),所说连接杆(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浮力球(3),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蓄水升降阀(4),所述蓄水池(1)的上端两侧均连通有蓄水管(5),所述蓄水管(5)的另一端均连通有下水道(6),所述下水道(6)的另一侧均连通有弃水管(7),所述下水道(6)的下端均设置有沉淀渗透池(8),所述沉淀渗透池(8)的底部均设置有渗透孔(9),所述下水道(6)的顶部均设置有井盖(10),所述井盖(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滤网(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球(3)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升降阀(4)密封插接于蓄水管(5)的上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升降阀(4)关闭时蓄水升降阀(4)的底部与蓄水管(5)的下壁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蓄水升降阀(4)打开时蓄水升降阀(4)的底部与蓄水管(5)的上壁下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水管(7)与下水道(6)连通处的竖直高度高于蓄水管(5)与下水道(6)连通处的竖直高度。
CN202021847082.0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Active CN213114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7082.0U CN213114876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7082.0U CN213114876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4876U true CN213114876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5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7082.0U Active CN213114876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4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61831U (zh) 一种隐形生态道路排水沟
CN112791508B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CN214089309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213173331U (zh) 一种桥梁建筑防堵塞排水槽
CN210342465U (zh) 一种设有初期降雨自动弃流装置的屋面雨水处理系统
CN21076716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
CN211245645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废水二次沉淀装置
CN213114876U (zh)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CN213805773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设施的集水装置
CN216108889U (zh) 带有雨水收集净化功能的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
CN214884298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211898844U (zh) 一种市政工程地下水排水装置
CN112031169A (zh) 有雨水收集功能的拼装式箱式房
CN215670003U (zh) 一种溢流式雨水口
CN205637062U (zh) 一种城市路沿雨水收集引导装置
CN216379838U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
CN221030511U (zh) 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
CN217870728U (zh) 一种屋顶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5053730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12896735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采集井
CN218292185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排水管道
CN217175164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16474334U (zh) 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