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0197U -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0197U
CN213110197U CN202021300209.7U CN202021300209U CN213110197U CN 213110197 U CN213110197 U CN 213110197U CN 202021300209 U CN202021300209 U CN 202021300209U CN 213110197 U CN213110197 U CN 213110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tray
corner
panel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002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侨立
林斌
刘乐群
杨飞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002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0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0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0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包括模压面板,模压面板上设有留空区域,留空区域上可拆式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底板;其中,支撑块上至少设有两个平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连接留空区域和底板。组装式模压托盘的可拆卸设计,在运输途中减少托盘在叠放时相邻托盘之间的距离,提高运输效率;组装式模压托盘上设有标识,能够被流水线上的设备所读取;底板的设置实现传送带之间的平稳过渡,避免托脚卡入两条传送带交界的位置;通过运用不同种类的加强筋:连接式加强筋、隔断式加强筋、半隔断式加强筋、环形加强筋、直角加强筋等,使模压面板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其承载能力有大幅度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压托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拆卸、组装的组装式模压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是堆放货物的载体,是机械化装卸、搬运的工具。托盘把分散的小型货物与集装箱按一定的数量归总,以单元形式运输与叉车一起组成集装单元的运输体系,因此托盘已成为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模压托盘的取材一般来自可循环资源:木材、竹材及其回收料、加工剩余物,木/竹林采伐抚育剩余物,农作物秸秆等,其生产工艺通常采用热压等方式,它的原材料和工艺都较为环保。此外,近些年模压托盘的生产技术也不断改进和提高,因此模压托盘在托盘市场上的比例逐年增长。
而随着现代物流无人化、自动化的推进,模压托盘被逐渐应用到了流水线上,用以取代人工装货,实现自动化的货物装载。现有的流水线大多只配备了简单光电传感器,只能用于区分托盘是否运动到指定位置,如果流水线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托盘,那么流水线将无法区分运动到指定位置的托盘是哪种类型,因此也无法根据具体的托盘类型进行装货;另外,模压托盘在流水线上运输时,由于现有模压模压托盘有托脚的存在,经常会出现托脚卡入两条传送带交界的位置的情况,导致模压托盘无法随着传送带运动,或是模压托盘在传送带上发生翻转;此外,人们对模压托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如何更好地利用环保原料,如何设计模压托盘上的加强筋类型以及其布置位置来提高托盘的承载和强度,都是模压托盘的重点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包括模压面板,模压面板上设有留空区域,留空区域上可拆式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底板;
其中,支撑块上至少设有两个平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连接留空区域和底板。
进一步地,支撑块上还设有用于粘贴标识的第三平面,第三平面不与第一平面或者第二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支撑块呈方形。
进一步地,底板上设有沟壑。
进一步地,留空区域内设有凹陷,凹陷位置的厚度比模压面板的厚度薄。
进一步地,模压面板上设有加强结构。
进一步地,模压面板呈方形。
进一步地,模压面板上不设置托脚。
进一步地,留空区域包括位于模压面板中心位置的中心留空区域、位于模压面板角部位置的角部留空区域、位于模压面板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支撑块包括中心支撑块、角部支撑块、边缘支撑块,中心支撑块、角部支撑块、边缘支撑块能分别安装于中心留空区域、角部留空区域、边缘留空区域。
进一步地,模压面板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
进一步地,留空区域包括位于模压面板角部位置的角部留空区域、位于模压面板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支撑块包括角部支撑块和边缘支撑块,角部支撑块和边缘支撑块能分别安装于角部留空区域、边缘留空区域。
进一步地,模压托盘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位于角部位置设有角部托脚,
进一步地,留空区域为位于模压面板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支撑块为边缘支撑块,边缘支撑块能安装于边缘留空区域。
进一步地,模压托盘上位于托盘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位于托盘边缘中部位置设有边缘托脚。
进一步地,留空区域为角部留空区域,支撑块为角部支撑块,角部支撑块能安装于角部留空区域。
进一步地,底板呈“日”字型或者“三”字型或者“田”字型。
进一步地,当底板呈“日”字型或是“田”字型时,底板为一整块。
进一步地,底板由多根小块底板的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小块底板呈长条状。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中心留空区域与边缘留空区域之间设置的第一加强筋,中心留空区域与角部留空区域之间设置的第二加强筋,其中,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不连通,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间隔布置,形成米字结构。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环形加强筋,环形加强筋包围住中心留空区域,并以中心留空区域为中心,第一环形加强筋呈圆形、椭圆形或是方形。
进一步地,角部留空区域和中心托脚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式加强筋连接,相邻边缘托脚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式加强筋连接,第二连接式加强筋和第一连接式加强筋交叉布置并在模压面板上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组装式模压托盘由模压面板、支撑块、底板三者构成,适用于自动化流水线、多层堆叠和各种货架,满足机械自动化、装货智能化的需要。
2.组装式模压托盘的支撑块可拆卸,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不组装支撑块,从而减少托盘在叠放时相邻托盘之间的距离,方便了托盘运输。
3.支撑块上设有用于粘贴标识的平面,标识可以是二维码,二维码可以用于记录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托盘的生产日期、托盘使用的材料、托盘的最大承载能力、托盘上承载的货物信息以及一些其他的信息,标识也可以是商家的标签、条形码或是其他可以记录信息的事物;支撑块上粘贴标识一侧朝向托盘外侧,方便操作人员读取。
4.支撑块内设有RFID芯片,适用于自动化流水线,实现远程的数据读取和写入。
5.组装式托盘内底板的设置能够增大组装式托盘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组装式托盘在地面上不易发生滑动,其上承载的物体不易掉落;同时底板能增强组装式托盘整体的抗弯折能力,使组装式托盘在承载物体时不易发生形变,大大增强其承载能力。
6.底板在流水线上自动装填货物起积极作用,常规的模压托盘由于其托脚的存在,经常会出现托脚卡入两条传送带交界的位置的情况,导致托盘无法随着传送带运动,或是托盘在传送带上发生翻转,而底板的设置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托盘能够完美的实现传送带之间的过渡。
7.改进了加强筋结构,通过运用不同种类的加强筋:连接式加强筋、隔断式加强筋、半隔断式加强筋、环形加强筋、直角加强筋等,使模压面板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其承载能力有大幅度提升。
8.组装式模压托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应用需求,自主选择装不装支撑块和底板。例如托盘应用在一些货物承载量小、地面相对平整且干燥的场景,模压面板完全可以不组装支撑块和底板而直接使用;如果应用在一些货物承载量小、地面粗糙但是湿漉的场景,那么模压面板优选安装支撑块,可以避免货物受潮;如果应用在一些货物承载量大、地面光滑且湿漉的场景,那么模压面板优选安装支撑块和底板,完整的组装式模压托盘具有承载力大、防止货物受潮,摆放稳定等一系列优点。
9.底板上设有沟壑,沟壑能够进一步提升组装式托盘的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模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图1安装支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安装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的一种模压面板与支撑块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的一种模压面板与支撑块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4中的一种模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背面示意图;
图10是图8安装支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安装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0中的一种模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背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2安装支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安装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11中的一种模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背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6安装支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安装底板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安装底板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5中的小块底板替换为整块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9中的小块底板替换为整块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0中的小块底板替换为整块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8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15的示意图;
图26是支撑块内安装RFID芯片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6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阐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能够以任何方式组合。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参照附图2-4,包括模压面板10,模压面板10上设有留空区域70,留空区域70上可拆式安装有支撑块22,支撑块也称为可拆式托脚。常规的模压托盘是通过模具压制材料形成的,模压托盘的模压面板与托脚为一体成型,托脚无法拆卸,而在模压托盘压制过程中,无法保证模具上的材料是完全均匀分布的,因此压制出的模压托盘上总会有至少一处的托脚要略薄于其他位置的托脚,当这些模压托盘在承载相对较轻的货物时,其托脚的缺陷可能不会体现;当这些模压托盘在承载接近其最大承载能力的货物时,薄托脚位置易发生破损,导致整块托盘报废。选用支撑块22后,支撑块22是独立加工的,能够确保每一个支撑块22的承压能力相同,解决了某一位置的托脚容易破损的问题,同时,在托盘承载货物过程中,即使存在托盘上货物分布不均匀,导致某一位置的支撑块承压特别大,该位置的支撑块破损了,这时可以拆卸下破损的支撑块,更换上新的支撑块,托盘依然能照常使用,大大降低了模压托盘的报废率。支撑块22上设有底板23,底板也称为拉条,上述的模压面板10的留空区域安装支撑块,能解决托脚易破损、托盘易报废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也带来了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模压面板10安装支撑块后”放置于地面的稳定性不如“模压面板与托脚一体成型的模压托盘”放置于地面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支撑块是后安装到模压面板10上的,在安装支撑块时,很难保证每一个支撑块处于同一平面,因此模压面板在承载货物时,可能会出现某一个支撑块承载力较大,某一个支撑块承载力较小的情况;在支撑块上安装底板以后,底板至少连接两个支撑块,底板能够使连接在一起的支撑块之间的承载力进行综合,使组装式模压托盘能够平稳的放置于地面上。同时常规的模压托盘在进行两层货物堆叠时,即最下侧放置一号托盘,一号托盘上承载货物,货物的顶部再放置二号托盘,二号托盘上侧再承载货物。由于货物的顶部一般不会是非常平整的,因此常规的模压托盘(二号托盘)上的部分托脚可能存在悬空的情况,导致托盘放置不稳定,而选用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托盘后,由于底板的存在提升了托盘与货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平衡了支撑块之间的受力,二号托盘仍能与货物的顶部保持良好的接触,大大提升了放置稳定性。进一步地,参照附图5,支撑块22上至少设有两个平面:第一平面80、第二平面81,第一平面80与第二平面81分别连接留空区域70和底板23,支撑块22上还设有用于粘贴标识的第三平面82,第三平面82不与第一平面80或者第二平面81平行,标识可以是二维码,二维码可以用于记录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托盘的生产日期、托盘使用的材料、托盘的最大承载能力、托盘上承载的货物信息以及一些其他的信息。标识也可以是商家的标签、条形码或是其他可以记录信息的事物,第三平面82一般朝向托盘的外侧,方便操作人员读取标识内的信息。流水线上的指定设备通过读取标识内信息,能够识别出托盘的具体型号,方便流水线针对不同托盘进行装货。组装式模压托盘由模压面板、支撑块、底板三者构成,适用于自动化流水线、多层堆叠和各种货架,满足机械自动化、装货智能化的需要。
优选的,参照附图25、附图26,支撑块22位于第三平面82内设有安装槽88,安装槽88内固定有RFID芯片87,RFID芯片又称RFID标签、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储存较大的数据量,它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支撑块22上还设有标识86,标识86能够将RFID芯片87密封于支撑块22内,标识86是防水的。在支撑块22内设置RFID芯片的优点是:1.能记录的数据更多;2.适用于自动化流水线;3.通过特定的读取设备可以进行远程的数据读取,这个距离最大可以达到10m,解决了扫二维码读取信息的繁琐,因为二维码在读取之前需要正对、对焦,采样RFID芯片则简便许多。
为了使组装式模压托盘以及其承载的货物放置在水平面上能保持平稳,底板23所在平面、模压面板10所在平面均应保持水平。优选的,第一平面80与第二平面81平行,当底板23被放置在水平面上时,模压面板10所在平面保持水平。
优选的,参照附图5,为了降低支撑块22的生产成本,支撑块22呈方形,方形的支撑块22很容易加工,加工成本也低。支撑块22的轮廓边缘设有圆角84,圆角84能够避免支撑块22的边缘对周围物件和环境的造成磨损甚至割伤。
优选的,参照附图1,留空区域70内设有凹陷20,凹陷20位置的厚度比模压面板10的厚度薄。方便留空区域70与支撑块22进行连接。具体的,留空区域70内设有四个圆形凹陷20,通过往圆形凹陷20内打入连接钉能够进行与支撑块22的连接,打入连接钉时需确保连接钉位置的合理准确,避免连接钉出现从支撑块22侧面穿出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普通的可拆式连接要牢固许多,适合托盘长期承载物体。
优选的,模压面板10上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主要采用加强筋的形式,加强筋是一种被压制在模压面板10表面上的凹槽结构,加强筋包括:连接式加强筋、隔断式加强筋、半隔断式加强筋、环形加强筋、直角加强筋等。连接式加强筋、隔断式加强筋和半隔断式加强筋主要是从加强筋是否与其他加强筋或者托脚连通来进行区分的:两端都与托脚连通或是与其他加强筋连通的加强筋被称为连接式加强筋;两端均不与托脚连通或是与其他加强筋连通的加强筋被称为隔断式加强筋;一端与与托脚连通或是与其他加强筋连通,而另一端不与托脚连通或是与其他加强筋连通的加强筋被称为半隔断式加强筋。环形加强筋、直角加强筋主要是从加强筋的形状进行区分:加强筋收尾相连构成一个闭环回路的称为环形加强筋;加强筋内设有拐角,且拐角呈九十度的,称为直角加强筋。这些加强筋具体如何应用,会在下文中仔细描述。
模压面板10呈方形,方形的模压面板10在承载货物时,相邻的模压面板10可以贴合在一起,所占用的面积相对较小,因此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托盘也是方形的,本申请在这里虽然是以方形的模压面板10进行举例,但是并不是对模压面板10、支撑块22、底板23三者的组合形式进行限定,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也能应用于其他的托盘上,例如圆形托盘、三角形托盘等,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模压面板10的四角外缘被倒成弧形,或是45°、60°的倒角(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能减少托盘对周围物件和环境的磨损甚至割伤。
下面给出几种模压面板10与支撑块22组装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与支撑块22的组装方式,模压面板10上不设置托脚,在本实施例中留空区域70包括位于模压面板10中心位置的中心留空区域11、位于模压面板10角部位置的角部留空区域13、位于模压面板10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12,相应的,支撑块22包括中心支撑块71、角部支撑块73、边缘支撑块72,中心支撑块71、角部支撑块73、边缘支撑块72能分别安装于中心留空区域11、角部留空区域13、边缘留空区域12。
中心支撑块71、角部支撑块73、边缘支撑块72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里所指的相同包括材料相同、形状相同。为了降低组装式模压托盘的生产成本,中心支撑块71、角部支撑块73、边缘支撑块72优选相同的支撑块。
实施例2,参照附图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与支撑块22的组装方式,模压面板10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60,在本实施例中留空区域70包括位于模压面板10角部位置的角部留空区域13、位于模压面板10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12,相应的,支撑块22包括角部支撑块73和边缘支撑块72,角部支撑块73和边缘支撑块72能分别安装于角部留空区域13、边缘留空区域12。
角部支撑块73和边缘支撑块72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优选的,角部支撑块73和边缘支撑块72选择相同的支撑块。
实施例3,参照附图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与支撑块22的组装方式,模压面板10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60,位于角部位置设有角部托脚61,在本实施例中留空区域70为位于模压面板10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12,相应的,支撑块22为边缘支撑块72,边缘支撑块72能安装于边缘留空区域12。
实施例4,参照附图8-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与支撑块22的组装方式,模压面板10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60,位于边缘中部位置设有边缘托脚62,在本实施例中留空区域70为角部留空区域13,相应的,支撑块22为角部支撑块73,角部支撑块73能安装于角部留空区域13。
上述内容给出了多种不同的模压面板10与支撑块22组装的具体实施例,分别是1.无托脚;2.无角部托脚、边缘托脚;3.无边缘托脚;4.无角部托脚。四种情况。没有给出1.单缺失中心托脚;2.缺失中心托脚和角部托脚;3.缺失中心托脚和边缘托脚,这三种实施例。因为缺失的这三种实施例并不是优选方案,其实用性远不如上面给出的实施例1-4。因为模压面板10缺失了中心托脚以后,模压面板10在单独使用时其承载能力会大大减弱,在承载物体时容易发生破碎;此外,即使在缺失中心托脚的模压面板上装上对应的中心支撑块,使其承载能力得以提高,但是中心支撑块由于其位于模压面板的中间位置,其上粘贴的标识是不容易被读取到的;相对来说,角部支撑块、边缘支撑块上粘贴的标识在读取的时候要容易的多,由于这两个技术缺陷,因此说这三种实施例并不是优选方案。当然,如果选择在支撑块内应用上述RFID芯片,则不存在该技术问题,但是应用RFID芯片会大大提高组装式托盘的制造成本,因此大多数工厂在生产时还是会优先选择粘贴标识的形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地给出后三种次选的实施例,但是在后三种次选实施例上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只是简单的应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在实施例1-实施4的基础上引入底板23,底板23的设置能够增大组装式托盘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组装式托盘在地面上不易发生滑动,其上承载的物体不易掉落;同时底板23连接上述的托脚和/或支撑块后能增强组装式托盘整体的抗弯折能力,使组装式托盘在承载物体时不易发生形变,大大增强其承载能力;另外,底板23在流水线上自动装填货物也具备积极作用,常规的模压托盘由于其托脚的存在,经常会出现托脚卡入两条传送带交界的位置的情况,导致托盘无法随着传送带运动,或是托盘在传送带上发生翻转,而底板23的设置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托盘能够完美的实现传送带之间的过渡。常规的模压托盘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在其托脚上固定底板,但是相对来说,模压托盘的托脚直接固定底板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如果采用胶水粘结托脚与底板的方式,长时间使用后,底板容易脱落;如果采用在托脚与底板之间打入连接钉的方式,由于的托脚厚度较薄,打入连接钉后,托脚上存在小孔,会降低托盘的承载能力。而采用模压面板、支撑块、底板三者的组合形式,支撑块是实心的,在打入连接钉后丝毫不会影响组装式托盘的承载能力,同时,打入连接钉后很牢固,使用寿命长,因此还是优先选择模压面板、支撑块、底板的组装方式,下面给出几种模压面板10、支撑块22与底板23组装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5,参照附图4和附图11。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4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支撑块22上固定底板23的组装方式。附图4中,底板23设有三块,其中两块底板23分别连接两个角部留空区域13安装的角部支撑块73和一个边缘留空区域12安装的边缘支撑块72,剩余一块底板23连接两个边缘留空区域12安装的边缘支撑块72和一个中心留空区域11安装的中心支撑块71。附图11中,底板23设有三块,其中两块底板23分别连接两个角部留空区域13安装的角部支撑块73和一个边缘托脚62,剩余一块底板23连接两个边缘托脚62和一个中心托脚60。
在附图4中,每一块底板均连接三个支撑块,在附图11中,一条底板连接三个托脚,另一块底板连接托脚和支撑块。虽然在附图4和附图11中,底板具体连接的对象有差异,但是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底板连接三个对象(托脚或是支撑块),且最后底板呈“三”字型,因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例如将底板连接的托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替换为支撑块,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的,底板23的外轮廓边缘不超过模压面板10的边缘,这样的设计使托盘在地面摆放时,占用位置小。
实施例6,参照附图21、附图22、附图15、附图19。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4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支撑块22上固定底板23的组装方式。参照附图21、附图22,本实施例的底板23为一整块,呈“日”字型。底板连接了模压面板10上所有的支撑块和/或托脚。
优选的,参照附图15、附图19,“日”字型的底板由多根小块底板85拼接而成,具体的,小块底板85呈长条状,共有五根,其中四根小块底板85分别连接两个角部支撑块73和一个边缘支撑块72,这四根小块底板85收尾相连,为了使这四根小块底板85位于同一水面上,这四根小块底板85的两端呈三角形,使它们能够拼接在一起,剩余一根小块底板85连接两个边缘支撑块72和一个中心支撑块71,这五根小块底板85形成“日”字型结构。
优选的,底板23的外轮廓边缘不超过模压面板10的边缘,这样的设计使托盘在地面摆放时,占用位置小。
实施例7,参照附图23和附图20。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4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支撑块22上固定底板23的组装方式。参照附图23,本实施例的底板23为一整块,呈“田”字型。底板连接了模压面板10上所有的支撑块和/或托脚。
优选的,参照附图20,“田”字型的底板由多根小块底板85拼接而成,具体的,小块底板85呈长条状,共有七根,其中四根小块底板85分别连接两个角部支撑块73和一个边缘支撑块72,这四根小块底板85收尾相连,为了使这四根小块底板85位于同一水面上,这四根小块底板85的两端呈三角形,使它们能够拼接在一起,有一根小块底板85连接两个边缘支撑块72和一个中心支撑块71,剩余两根小块底板85分别连接一个边缘支撑块72和一个中心支撑块71,这七根小块底板85形成“田”字型结构。
优选的,底板23的外轮廓边缘不超过模压面板10的边缘,这样的设计使托盘在地面摆放时,占用位置小。
实施例8,参照附图2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4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支撑块22上固定底板23的组装方式。参照附图24,底板23为一整块的平板,底板连接了模压面板10上所有的支撑块和/或托脚。
优选的,底板23的外轮廓边缘不超过模压面板10的边缘,这样的设计使托盘在地面摆放时,占用位置小。
上述实施例1-8的内容记载了多种不同的模压面板10、支撑块22、底板23之间的组装方式,其中实施例1中记载的不带托脚的模压面板10的市场应用前景最好,因为这种组装式模压托盘的模压面板由于不存在托脚,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不组装支撑块,将支撑块、模压面板、底板三者分离,从而减少托盘在叠放时相邻托盘之间的距离,方便了托盘运输;同时这种不带托脚的模压面板10,也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应用需求,自主选择装不装支撑块22和底板23。例如实施例1中的模压面板10应用在一些货物承载量小、地面相对平整且干燥的情况,模压面板10完全可以不组装支撑块22和底板23而直接使用;如果实施例1中的模压面板10应用在一些货物承载量小、地面粗糙但是湿漉的情况,那么模压面板10优选安装支撑块22,可以避免货物受潮;如果实施例1中的模压面板10应用在一些货物承载量大、地面光滑且湿漉的情况,那么模压面板10优选安装支撑块22和底板23,完整的组装式模压托盘具有承载力大、防止货物受潮,摆放稳定等一系列优点。下面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4,给出每种实施例具体的模压面板,由于实施例1具有特别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多给出几种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9,参照附图1-附图5。(基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模压面板10上设置有一个中心留空区域11、四个边缘留空区域12以及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在这九个留空区域分别安装对应的中心支撑块71、边缘支撑块72、角部支撑块73,形成一个九托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相对市面上的四托脚托盘(托脚位于四角)、五托脚托盘(托脚位于四角和中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式模压托盘在承载物体时更稳定。
模压面板10上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用于加强模压面板10的强度以提高托盘的承载能力。模压面板10可以直接用于物体的承载,当其在承载物体时,模压面板10上的加强结构直接与地面进行接触。参照附图1,加强结构包括中心留空区域11与边缘留空区域12之间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4,中心留空区域11与角部留空区域13之间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5,其中,第一加强筋14与第二加强筋15不连通,第一加强筋14与第二加强筋15间隔布置,形成米字结构,米字结构能够很好的平衡模压面板10整体受力,提高模压面板10的整体承载能力并且使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基本上保持一致的作用,同时模压面板10在承载物体时,米字结构能够使模压面板10充分的与地面进行接触,使模压面板10保持稳定。
优选的,加强结构还包括边缘留空区域12与相邻的角部留空区域13之间设置的第三加强筋16和第四加强筋17,其中,第三加强筋16相对于第四加强筋17更靠近模压面板10边缘,第三加强筋16与第四加强筋17连通,第三加强筋16与相邻的第四加强筋17之间形成支撑区域21,第三加强筋16与第四加强筋17呈弧形,第三加强筋16与第四加强筋17的弧形开口均朝向模压面板10外。第三加强筋16、第四加强筋17以及所围成的支撑区域21形成一块第一复合加强区域,能够加强边缘留空区域12与角部留空区域13之间的连接强度,模压面板10上一共有八组这样的第一复合加强区域,它们在模压面板10上两两相对,能够很好地提高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并且提高模压面板10边缘一周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第三加强筋16上设有凹口18,凹口18主要在模压面板10生产过程中方便起模,同时凹口18也可以作为托盘在搬运过程中的夹持部位,起导向作用方便托盘取用。
优选的,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模压面板10角部位置的直角式加强筋19,直角式加强筋19的直角与最近的模压面板10的角部相对,直角式加强筋19与相邻的两组第三加强筋16和第四加强筋17连通,即直角式加强筋19与两组相邻的第一复合加强区域连通,直角式加强筋19能够对角部留空区域13内安装的角部支撑块73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第一加强筋14和第二加强筋15为隔断式加强筋,第三加强筋16和第四加强筋17为连接式加强筋。
优选的,模压面板10同一条边上相邻的两组第一复合加强区域与对应的第一加强筋14构成的区域能够对边缘留空区域12内安装的边缘支撑块72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第一加强筋14与第二加强筋15构成的米字结构的中心位置也能对中心留空区域11内安装的中心托脚60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实施例10,参照附图12-15。(基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模压面板10上设置有一个中心留空区域11、四个边缘留空区域12以及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在这九个留空区域分别安装对应的中心支撑块71、边缘支撑块72、角部支撑块73,形成一个九托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
模压面板10上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用于加强模压面板10的强度以提高托盘的承载能力。模压面板10可以直接用于物体的承载,当其在承载物体时,模压面板10上的加强结构直接与地面进行接触。参照附图12,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环形加强筋74,第一环形加强筋74包围住中心留空区域11,并以中心留空区域11为中心,第一环形加强筋74呈圆形或是椭圆形,第一环形加强筋74能增强模压面板10上位于中心留空区域11部分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加强结构还包括边缘留空区域12与相邻的角部留空区域13之间设置的第五加强筋63和第六加强筋64,其中,第五加强筋63和第六加强筋64为连接式加强筋,第五加强筋63相对于第六加强筋64更靠近模压面板10边缘,第五加强筋63与第六加强筋64连通,第五加强筋63与相邻的第六加强筋64之间形成支撑区域21,第五加强筋63与第六加强筋64呈带有略微弧度的弧形,第五加强筋63与第六加强筋64的弧形开口均朝向模压面板10外。第五加强筋63、第六加强筋64以及所围成的支撑区域21形成第二复合加强区域,能够加强边缘留空区域12与角部留空区域13之间的连接强度,模压面板10上一共有八组第二复合加强区域,它们在模压面板10上两两相对,能够很好地提高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并且提高模压面板10边缘一周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第五加强筋63上设有凹口18,凹口18主要在模压面板10生产过程中方便起模,同时凹口18也可以作为托盘在搬运过程中的夹持部位,起导向作用方便托盘取用。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边缘留空区域12位置用于连通相邻两根第六加强筋64的第七加强筋75,第七加强筋75也呈带有略微弧度的弧形,第七加强筋75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模压面板10内,第七加强筋75设有四个,它们分别与相邻的两组第五加强筋63和第六加强筋64构成了“凹”字形结构,“凹”字形结构能够对边缘留空区域12内安装的边缘支撑块72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模压面板10角部位置的直角式加强筋19,直角式加强筋19的直角与最近的托盘的角部相对,直角式加强筋19与相邻的两组第五加强筋63和第六加强筋64连通,即直角式加强筋19与两组相邻的第二复合加强区域连通,直角式加强筋19能够对角部留空区域13内安装的角部支撑块73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模压面板10呈长方形,模压面板10包括长边和短边,模压面板10位于两侧短边上的第六加强筋64上设有弧形加强筋89,弧形加强筋89的两端分别连接同一侧的两根第六加强筋64,弧形加强筋89中间段部分穿过第一环形加强筋74,弧形加强筋89与连接的第六加强筋64以及第一环形加强筋74形成第三复合加强区域76,模压面板10上的两个第三复合加强区域76将第一环形加强筋74与两侧的四个第二复合加强区域连接成了一个整体,提升了模压面板10的整体性,提高了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
优选的,第三复合加强区域76内设有第二环形加强筋77和第八加强筋78,由于布置位置的局限,第二环形加强筋77较第一环形加强筋74要小很多,第八加强筋78为隔断式加强筋,第八加强筋78的中间段与第一环形加强筋74连通,第二环形加强筋77和第八加强筋78的设置能够提升第三复合加强区域76的强度,在承载时,这一部分不容易破裂。
优选的,模压面板10位于第一环形加强筋74内的区域设有两根连通两侧弧形加强筋89的第九加强筋79,第九加强筋79采用连接式加强筋,两根第九加强筋79与两侧的弧形加强筋89围成的区域能够对中心留空区域11内安装的中心支撑块71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实施例11,参照附图16-20。(基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模压面板10上设置有一个中心留空区域11、四个边缘留空区域12以及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在这九个留空区域分别安装对应的中心支撑块71、边缘支撑块72、角部支撑块73,形成一个九托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
模压面板10上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用于加强模压面板10的强度以提高托盘的承载能力。模压面板10可以直接用于物体的承载,当其在承载物体时,模压面板10上的加强结构直接与地面进行接触。参照附图16,加强结构包括第三环形加强筋65,第三环形加强筋65包裹中心留空区域11一圈,第三环形加强筋65呈方形,第三环形加强筋65能够对中心留空区域11内安装的中心支撑块71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加强结构还包括边缘留空区域12与相邻的角部留空区域13之间设置的第十加强筋66和第十一加强筋67,其中,第十加强筋66和第十一加强筋67为连接式加强筋,第十加强筋66相对于第十一加强筋67更靠近模压面板10边缘,第十加强筋66与第十一加强筋67连通,第十加强筋66与相邻的第十一加强筋67之间形成支撑区域21,第十加强筋66与第十一加强筋67呈带有略微弧度的弧形,其中,第十加强筋66与第十一加强筋67的弧形开口相反,第十加强筋66的弧形开口朝向模压面板10内,第十一加强筋67的弧形开口朝向模压面板10外。第十加强筋66、第十一加强筋67以及所围成的支撑区域21形成第四复合加强区域,第四复合加强区域能够加强边缘留空区域12与角部留空区域13之间的连接强度,模压面板10上一共有八组第四复合加强区域,它们在模压面板10上两两相对,能够很好地提高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并且提高模压面板10边缘一周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第十加强筋66上设有凹口18,凹口18主要在模压面板10生产过程中方便起模,同时凹口18也可以作为托盘在搬运过程中的夹持部位,起导向作用方便托盘取用。
优选的,模压面板10位于边缘留空区域12位置上还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根第十一加强筋67的第十二加强筋68,第十二加强筋68也呈带有略微弧度的弧形,第十二加强筋68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模压面板10外,且第十二加强筋68的弧度与两侧连接的第十一加强筋67弧度相同,第十一加强筋67与第十二加强筋68顺滑的连接在一起。第十二加强筋68设有四个,它们分别与相邻的两组第十加强筋66和第十一加强筋67构成了“凹”字形结构,“凹”字形结构能够对边缘留空区域12内安装的边缘支撑块72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模压面板10角部位置的直角式加强筋19,直角式加强筋19的直角与最近的托盘的角部相对,直角式加强筋19与相邻的两组第十加强筋66和第十一加强筋67连通,即直角式加强筋19与两组相邻的第四复合加强区域连通,直角式加强筋19能够对角部留空区域13内安装的角部支撑块73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模压面板10呈长方形,模压面板10包括长边和短边,模压面板10位于两侧短边上的第十一加强筋67上设有连接第三环形加强筋65的第十三加强筋69,第十三加强筋69为连接式加强筋,其一端与第三环形加强筋65连通,另一端与短边上的第十一加强筋67连通。第十三加强筋69一共有四根,短边同一侧的两根第十三加强筋69与第三环形加强筋65、第十一加强筋67、第十二加强筋68形成第五复合加强区域59,第五复合加强区域59的轮廓类似梯形,第五复合加强区域59连接了位于模压面板10中心位置的第三环形加强筋65以及位于模压面板10边缘的第四复合加强区域,提升了模压面板10的整体性,提高了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
优选的,模压面板10位于两侧长边上的第十一加强筋67上设有连接第十三加强筋69中部位置的第十四加强筋58,第十四加强筋58也为连接式加强筋,其一端与第十三加强筋69连通,另一端与长边上的第十一加强筋67连通。第十四加强筋58一共有四根,长边同一侧的两根第十四加强筋58与第十三加强筋69、第三环形加强筋65、第十一加强筋67、第十二加强筋68形成第六复合加强区域57,第五复合加强区域59与第六复合加强区域57连接了位于模压面板10中心的第三环形加强筋65以及位于模压面板10边缘的第四复合加强区域,使模压面板10的整体性更好,承载货物时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承载能力。
第五复合加强区域59与第六复合加强区域57内分别设有第十五加强筋56和第十六加强筋55,第十五加强筋56和第十六加强筋55均为隔断式加强筋,第十五加强筋56和第十六加强筋55能够分别提升第五复合加强区域59和第六复合加强区域57的强度,使模压面板10在承载时,这两个部分不容易破裂。
实施例12,参照附图6。(基于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模压面板10上设有中心托脚60、四个边缘留空区域12以及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其中,四个边缘留空区域12以及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分别安装对应的边缘支撑块72、角部支撑块73,形成一个九托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当边缘支撑块72、角部支撑块73安装完成后,中心托脚60、边缘支撑块72、角部支撑块73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中心托脚60凸出于模压面板10的表面,当同一规格的不同模压面板10叠放在一起的时候,上下层相邻模压面板10之间有一部分表面相接触,有一部分表面不接触,使托脚结构内部留有一定的空隙,防止模压面板10存放时表面之间过度贴合造成分离时不便。
优选的,模压面板10位于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设有直角式加强筋19,直角式加强筋19的直角与最近的模压面板10的角部相对,直角式加强筋19能够对角部留空区域13内安装的角部支撑块73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直角式加强筋19和中心托脚6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式加强筋54连接,相邻边缘留空区域12之间设有第十七加强筋53,第十七加强筋53为隔断式加强筋,第十七加强筋53的中间段和第一连接式加强筋54交叉布置并在模压面板10上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十字形加强结构可以很好的平衡模压面板10整体受力、提高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并且使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基本上保持一致的作用。进一步地,当模压面板10为正方形时,第十七加强筋53与第一连接式加强筋54垂直布置。
优选的,第一连接式加强筋54与直角式加强筋19的直角部位连接,形成三叉形加强结构。
优选的,边缘留空区域12和相邻的两个直角式加强筋19之间通过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49连接,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49与直角式加强筋19连通,直角式加强筋19和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49的连接部位具有弧形过渡。
优选的,边缘留空区域12和中心托脚60之间设有第十八加强筋48,第十八加强筋48为隔断式加强筋,这里的这种选择主要是配合模压面板10的其他结构整体考虑。因为,中心托脚60连接的加强筋的过多,不适合再连接加强筋,但是中心托脚60与边缘留空区域12之间的模压面板10本体的面积较大,又必须要布置加强筋。优选的,第十八加强筋48、第一连接式加强筋54、第十七加强筋53围成区域构成三角形加强区域50。
实施例13,参照附图7。(基于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模压面板10上设有中心托脚60、四个角部托脚61以及四个边缘留空区域12,其中,四个边缘留空区域12能安装对应的边缘支撑块72,形成一个九托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当边缘支撑块72安装完成后,中心托脚60、边缘支撑块72和角部托脚61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当同一规格的不同模压面板10叠放在一起的时候,上下层相邻模压面板10之间有一部分表面相接触,有一部分表面不接触,使托脚结构内部留有一定的空隙,防止模压面板10存放时表面之间过度贴合造成分离时不便。
优选的,模压面板10位于其外轮廓四条边的中部边缘位置设有边缘留空区域12,边缘留空区域12与相邻的两根角部托脚61之间通过第十九加强筋47连接,第十九加强筋47可以是隔断式加强筋,也可以是半隔断式加强筋,当第十九加强筋47为半隔断式加强筋时,第十九加强筋47与角部托脚61连通,角部托脚61和第十九加强筋47的连接部位具有弧形过渡。
角部托脚61与中心托脚6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式加强筋46连接,相邻边缘留空区域12之间通过第二十加强筋45连接,第二十加强筋45为隔断式加强筋,第二十加强筋45的中间段和第二连接式加强筋46交叉布置并在模压面板10上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十字形加强结构可以很好的平衡模压面板10整体受力、提高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并且使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基本上保持一致的作用。进一步地,当模压面板10为正方形时,第二十加强筋45与第二连接式加强筋46垂直布置。
优选的,边缘留空区域12和中心托脚60之间设有第二十一加强筋44,第二十一加强筋44为隔断式加强筋,这里的这种选择主要是配合模压面板10的其他结构整体考虑。因为,中心托脚60连接的加强筋的过多,不适合再连接加强筋,但是中心托脚60与边缘留空区域12之间的模压面板10本体的面积较大,又必须要布置加强筋。优选的,第二十一加强筋44、第二连接式加强筋46、第二十加强筋45围成区域构成三角形加强区域50。
实施例14,参照附图8-11。(基于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面板10,模压面板10上设有中心托脚60、四个边缘托脚62以及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其中,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能安装对应的角部支撑块73,形成一个九托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当角部支撑块73安装完成后,中心托脚60、边缘托脚62和角部支撑块73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模压面板10位于四个角部留空区域13设有直角式加强筋19,直角式加强筋19的直角与最近的模压面板10的角部相对,直角式加强筋19能够对角部留空区域13内安装的角部支撑块73进行定位,使其安装精准。
优选的,直角式加强筋19和中心托脚60之间通过第三连接式加强筋54连接,相邻边缘托脚62之间通过第四连接式加强筋53连接,第四连接式加强筋53和第三连接式加强筋54交叉布置并在模压面板10上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十字形加强结构可以很好的平衡模压面板10整体受力、提高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并且使模压面板10整体承载能力基本上保持一致的作用。进一步地,当模压面板10为正方形时,第四连接式加强筋53与第三连接式加强筋54垂直布置。
优选的,第三连接式加强筋54与直角式加强筋19的直角部位连接,形成三叉形加强结构。
优选的,边缘托脚和相邻的两个直角式加强筋19之间通过第五连接式加强筋51连接,第五连接式加强筋51分别连接直角式加强筋19的两端,直角式加强筋19和第五连接式加强筋51的连接部位具有弧形过渡。
优选的,边缘托脚62和中心托脚60之间设有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52,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52的一端连通边缘托脚62,另一端延伸至靠近中间托脚60的位置。实际应用中,也能够是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52的一端和中心托脚60的连接,另一端延伸到靠近边缘托脚62一侧的位置上,这里的这种选择主要是配合模压面板10的其他结构整体考虑。因为,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52主要适用于某一托脚与加强筋的连接过多,不适合再连接加强筋,但是其与其他托脚之间的模压面板10本体的面积较大,又必须要布置加强筋的情况。优选的,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52、第三连接式加强筋54、第四连接式加强筋53围成区域构成三角形加强区域50。
优选的,中心托脚60与边缘托脚62的底面为平面,托脚外表面呈阶梯状,阶梯状能够提高托脚的承载能力,托脚的内表面的两侧向中部倾斜,并在中部形成底部凹槽,底部凹槽呈一定角度,其角度根据托脚深度以及托脚侧壁的倾斜角度来进行调整,因为如果模压面板10侧壁的倾斜角度大,模压面板10侧壁所受到的侧向压应力和剪应力就会变大,此时托脚内表面收到的力,就会完全分布在斜面上,从而造成托脚侧壁的受力集中在具有斜面的两侧,另外的两侧则受力较少甚至没有,会造成托脚部位的受力不均匀,此时适当改变托脚底板内表面的凹槽方向,斜面则会顺着凹槽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扭曲,这样的话,托脚侧壁的各处都会承受到来侧向分力,那么托脚部位的受力就相对来说比较均匀,不会发生局部受力过大的情况。
实施例15,参照附图25。
底板23上设有沟壑24,沟壑24能够进一步提升组装式托盘的防滑效果,本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适用于实施例5-实施例8中出现的所有底板。
以上,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包括模压面板,其特征在于,模压面板上设有留空区域,留空区域上可拆式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底板;
其中,支撑块上至少设有两个平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连接留空区域和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支撑块上还设有用于粘贴标识的第三平面,第三平面不与第一平面或者第二平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支撑块呈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沟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留空区域内设有凹陷,凹陷位置的厚度比模压面板的厚度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模压面板上设有加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模压面板呈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模压面板上不设置托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留空区域包括位于模压面板中心位置的中心留空区域、位于模压面板角部位置的角部留空区域、位于模压面板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支撑块包括中心支撑块、角部支撑块、边缘支撑块,中心支撑块、角部支撑块、边缘支撑块能分别安装于中心留空区域、角部留空区域、边缘留空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模压面板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留空区域包括位于模压面板角部位置的角部留空区域、位于模压面板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支撑块包括角部支撑块和边缘支撑块,角部支撑块和边缘支撑块能分别安装于角部留空区域、边缘留空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模压托盘上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位于角部位置设有角部托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留空区域为位于模压面板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留空区域,支撑块为边缘支撑块,边缘支撑块能安装于边缘留空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模压托盘上位于托盘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位于托盘边缘中部位置设有边缘托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留空区域为角部留空区域,支撑块为角部支撑块,角部支撑块能安装于角部留空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0、12、14、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底板呈“日”字型或者“三”字型或者“田”字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当底板呈“日”字型或是“田”字型时,底板为一整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底板由多根小块底板的拼接而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小块底板呈长条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加强结构包括中心留空区域与边缘留空区域之间设置的第一加强筋,中心留空区域与角部留空区域之间设置的第二加强筋,其中,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不连通,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间隔布置,形成米字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加强结构包括环形加强筋,环形加强筋包围住中心留空区域,并以中心留空区域为中心,第一环形加强筋呈圆形、椭圆形或是方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其特征在于,角部留空区域和中心托脚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式加强筋连接,相邻边缘托脚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式加强筋连接,第二连接式加强筋和第一连接式加强筋交叉布置并在模压面板上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
CN202021300209.7U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Active CN213110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0209.7U CN213110197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0209.7U CN213110197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0197U true CN213110197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5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00209.7U Active CN213110197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01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442A (zh) * 2020-07-06 2020-09-15 杭州沛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442A (zh) * 2020-07-06 2020-09-15 杭州沛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1149C (zh) 资产跟踪的射频识别系统
CN101670898A (zh) 一种托盘
CN213110197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03793855U (zh) 一种可嵌入电子标签的木塑托盘
CN111661442A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14085336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14085337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09567209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四向插入式环保木塑托盘
CN103662282A (zh) 一种可嵌入电子标签的木塑托盘
CN212557275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10116759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13355197U (zh) 一种板式模压托盘
CN211196969U (zh) 一种带金属龙骨架的托盘
CN207698263U (zh) 纸托盘
CN218490157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02244428U (zh) 一种具有承载能力的可置于支架上的托盘
CN218840120U (zh) 一种新型模压托盘
CN212290843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18113349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12530467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21215020U (zh) 带芯片智能仓储的塑料托盘
CN210235647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10116758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02728759U (zh) 便于堆叠的托盘
CN208931904U (zh) 一种智能聚氨酯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6, Hongyan Park, Futur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ark, No. 138, Wuchang Avenu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Peinuo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Yangcheng Road, Pingyao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4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