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0843U - 一种模压托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压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0843U
CN212290843U CN202020603245.4U CN202020603245U CN212290843U CN 212290843 U CN212290843 U CN 212290843U CN 202020603245 U CN202020603245 U CN 202020603245U CN 212290843 U CN212290843 U CN 212290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corner
edge
support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32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侨立
刘伟
林斌
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einu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32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0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0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0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压托盘,包括托盘本体、位于托盘本体上的支撑部位,支撑部位包括位于托盘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托脚、位于托盘中心位置的中心托脚以及位于托盘角部位置的角部托脚,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形状相同,每一个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均包括长边、短边,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的朝向相同;其中,角部托脚上设有加强结构。模压托盘之间能够任意堆叠,在参加行业展会时,可以利用托盘堆叠出一些漂亮的形状,以加深客户的印象;一些托脚上的加强结构增强了托盘的承载能力;改进了加强筋结构,在不需要改变模压托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使得模压托盘的承压能力有大幅度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模压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压托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压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是堆放货物的载体,是机械化装卸、搬运的工具。托盘把分散的小型货物与集装箱按一定的数量归总,以单元形式运输与叉车一起组成集装单元的运输体系,因此托盘已成为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模压托盘的取材一般来自可循环资源:秸秆、树枝、木屑等,其生产工艺通常采用热压等方式,它的原材料和工艺都较为环保,此外,近些年来,模压托盘生产技术也不断改进和提高,因此模压托盘在托盘市场上的比例逐年增长。
人们对模压托盘的研究也越来越为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环保原料,如何设计托盘上的加强筋类型以及其布置位置来提高托盘的承载和强度,都是模压托盘的重点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压托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压托盘,包括托盘本体、位于托盘本体上的支撑部位,支撑部位包括位于托盘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托脚、位于托盘中心位置的中心托脚以及位于托盘角部位置的角部托脚,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形状相同,每一个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均包括长边、短边,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的朝向相同;
其中,角部托脚上设有加强结构,长边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上设有加强结构,短边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上不设置加强结构。
进一步地,托盘本体呈方形。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呈三角状。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弯折区域和第二弯折区域,第一弯折区域与第二弯折区域之间形成拐角,拐角向托脚的外侧突出。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区域的斜率大于第二弯折区域的斜率。
进一步地,角部托脚上的加强结构位于角部托脚靠近托盘角部位置。
进一步地,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的底板呈腰形。
进一步地,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的外壁上设置有台阶面。
进一步地,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均为上侧开口大,下侧开口小。
进一步地,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压托盘向中心凹陷,能提高模压托盘整体承载能力并使货物不易掉落;模压托盘之间能够任意堆叠,在参加行业展会时,可以利用托盘堆叠出一些漂亮的形状,以加深客户的印象;一些托脚上的加强结构增强了托盘的承载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加强筋结构,在不需要改变模压托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使得模压托盘的承压能力有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模压托盘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压托盘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模压托盘1/4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在图3上加上了托盘边缘所在平面后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一种由模压托盘进行堆叠后产生的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阐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能够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压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0、位于托盘本体10上的支撑部位,支撑部位使托盘本体10在放置时保持稳定,同时支撑部位可以将托盘本体10架空,使得托盘本体10的下表面与下层物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如果没有支撑部位的存在,那么托盘本体10的下表面会直接接触到放置平面,或者与下一层的物件,或者与另一块托盘的上表面直接接触,不利于叉车进行叉进、叠放等操作。具体的,支撑部位包括位于托盘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托脚11、位于托盘中心位置的中心托脚12以及位于托盘角部位置的角部托脚13,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分别对托盘本体10的中心、边缘、角部进行支撑,使得托盘本体10放置时稳定。托盘本体10向中心托脚12所在位置凹陷,当托盘本体10上承载货物时,由于托盘中心位置的中心托脚12凹陷,托盘本体10上的货物向托盘中心微微倾斜,使货物不易掉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参照附图1、3-5,当托盘的尺寸为105cm×105cm时,托盘上位于中心托脚12位置的高度低于托盘边缘的高度0.1cm-2cm,换算为凹陷角度,凹陷角度为0.1°-2°。参照附图4、5,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托盘边缘所在的平面,由于托盘边缘是平整的,托盘边缘所在平面就是水平面,因为托盘中心的位置为托脚,这个位置没有可以参考的测量点或者是测量面,因此找中心托脚12附近的测量点或是测量面进行测量。中心托脚12位置是指托盘本体10上的中心托脚12轮廓位置,对应图中测量点X1、Y1,托盘上位于中心托脚12位置与托盘边缘之间的高度差为X1到阴影面之间的距离或是Y1到阴影面之间的距离;凹陷角度是指托盘上位于中心托脚12位置与托盘边缘所在平面所呈的夹角(对应图中线段X1X2、线段Y1Y2与托盘边缘所在的平面之间所呈夹角)。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凹陷角度为0.3°。
优选的,参照附图1、附图2,托盘本体10上的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形状相同,每一个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均包括长边17、短边18,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的朝向相同(长边17、短边18相互平行),即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呈阵列形式设于托盘本体10上。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方便托盘上下之间的堆叠,不用进行托脚方向的区分;此外,参照附图9,还能进行通类型托盘之间的任意堆叠,例如在参加行业展会时,可以利用托盘堆叠出一些漂亮的形状,以加深客户的印象。
优选的,参照附图1,托盘本体10呈方形,进一步,其四边相等。相对于市面上一些长宽不等的托盘,叉车一般只能从两个方向(长边或是短边)进行叉进、叠放,而正方形的托盘,可以从四个方向进行叉进、叠放,方便了叉车操作。在进一步,方形的四角的外缘被倒成弧形,使得托盘本体10的四个角都不是尖锐的端部,弧形会减少托盘对周围物件和环境的磨损甚至割伤。
托盘本体10上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是一种被压制在托盘本体10表面上的凹槽结构,用于加强托盘本体10的强度以提高托盘的承载能力。参照附图1,加强筋包括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在上述加强筋中:一端与托脚连通,而另一端不与托脚连通的加强筋被称为半隔断式加强筋;两端都和托脚连通的加强筋被称为连接式加强筋。具体的,参照附图1,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设于边缘托脚11与最近的角部托脚13之间,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相对于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更靠近托盘边缘。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设于边缘托脚11上的短边18位置与中心托脚12之间,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与边缘托脚11连通但与中心托脚12不连通。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设于边缘托脚11上的长边17位置与中心托脚12之间,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与边缘托脚11连通但与中心托脚12不连通。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设于中心托脚12与角部托脚13之间,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与中心托脚12连通但与角部托脚13不连通。针对上述的结构,为何边缘托脚11与角部托脚13之间设置的是连接式加强筋,中心托脚12与边缘托脚11或者角部托脚13之间设置的是半隔断式加强筋,这种选择主要是基于托盘整体而考虑,一般来说托脚之间采用连接式加强筋,但是如果某一托脚与加强筋的连接过多,那么则选择半隔断式加强筋,因为如果某一托脚连接了过多的加强筋,这个托脚在承压时容易破裂。具体的,边缘托脚11、角部托脚13靠近托盘的边缘。为了提高托盘整体的强度,它们之间的连接优选连接式加强筋。由于角部托脚13连接的加强筋已经很多了,中心托脚12与角部托脚13之间选用半隔断式加强筋,同时半隔断式加强筋与中心托脚12连通。此时的中心托脚12连接的加强筋也有很多,边缘托脚11与中心托脚12之间也选用半隔断式加强筋,同时边缘托脚11附近的位置较中心托脚12附近位置空闲一些,半隔断式加强筋与边缘托脚11连通。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的主要区别是长度不同,由于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连接边缘托脚11上的短边18位置与中心托脚12,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连接边缘托脚11上的长边17位置与中心托脚12,托盘本体10呈正方形,因此一般情况下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短于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由于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位于中心托脚12与角部托脚13之间,一般情况下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短于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综上,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短于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短于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
优选的,参照附图6,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呈弧状,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的弧度的开口朝向托盘内,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的弧度的开口朝向托盘外,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与相邻的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之间形成第一支撑区域16,由于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与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承载货物时,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与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位置产生的应力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让第一支撑区域16位置不易发生断裂。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区域16向中心托脚12所在位置倾斜。
优选的,参照附图6,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与相邻的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相邻的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以及相邻的两条第二连接式加强筋15构成第二支撑区域27,第二支撑区域27外轮廓呈方形,第二支撑区域27内的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可以加强第二支撑区域27的强度并提高其承载能力,托盘本体10内一共设有四块第二支撑区域27,这四块第二支撑区域27是托盘本体10上主要承载货物的区域。进一步地,每块第二支撑区域27均向中心托脚12所在位置倾斜。
优选的,参照附图6-8,托盘本体10上还设有加强结构22,加强结构22呈三角状,进一步地,呈等腰三角形状,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位于托盘本体10上,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角位于托脚内。加强结构22包括第一弯折区域23和第二弯折区域24,第一弯折区域23与第二弯折区域24之间形成拐角25,拐角25用于过度第一弯折区域23和第二弯折区域24,拐角25向托脚的外侧突出,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弯折区域23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二弯折区域24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第一弯折区域23的斜率大于第二弯折区域24的斜率。加强结构22设于角部托脚13内且靠近托盘角部位置,这个位置的加强结构22可以看做是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的延伸,用于加强角部托脚13的强度,在承载货物时,抵消部分沿着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方向上的作用力。相应的,长边17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11上设有加强结构22,用于抵消部分沿着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方向上的作用力。但是短边18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11上不设置加强结构22,这是因为短边18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11过于接近托盘边缘,如果这个地方设置加强结构22,会导致加强结构22过于接近托盘边缘,虽然加强结构22能起到抵消部分沿着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方向上的作用力,但是在这里设置会使这个位置的边缘托脚11变得容易破损,因此不设置;同时,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短于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短于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在托盘承载货物的过程中,由第一半隔断式加强筋19方向上传递的作用力,也要小于第二半隔断式加强筋20、第三半隔断式加强筋21上传递的作用力,因此结合上述的两个原因,短边18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11上不设置加强结构22。
优选的,第一连接式加强筋14靠近托盘边缘位置设有凹口28,凹口28主要在托盘生产过程中方便起模,同时凹口28也可以作为托盘在搬运过程中的夹持部位。
参照附图1-2,托盘本体10的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角部托脚13,托盘本体10的四边上位于相邻两个角部托脚13之间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边缘托脚11,托盘本体10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托脚12,形成一个九托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由于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均包括长边17、短边18,因此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的底板也应该一边长、一边短,(底板为托脚底部,即托盘水平放置时与地面接触一侧),为了方便托盘起模,底板呈腰形。
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均为上侧开口30位置大,下侧开口31位置小,这里的大、小是上侧开口30与下侧开口31比较后相对而言,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当同一规格的不同托盘叠放在一起的时候,上下层相邻托盘的架空结构之间有一部分表面相接触,有一部分表面不接触。例如,当托盘叠放在一起的时候,上层托盘的托脚可以插入到下层托盘的托脚内,但是只能插入一部分,例如1/3的位置,这样,可以给托脚内部留有一定的空隙,不至于完全贴合,也可以使上下托盘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防止托盘长时间存放时表面之间过度贴合或者贴紧。
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的外壁上设置有台阶面26,台阶面26能够提高托脚额承压能力,使托脚受压后不易破碎。为了保证托盘放置时的稳定,当托盘平放时,边缘托脚11、中心托脚12、角部托脚13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压托盘,包括托盘本体、位于托盘本体上的支撑部位,支撑部位包括位于托盘边缘中部位置的边缘托脚、位于托盘中心位置的中心托脚以及位于托盘角部位置的角部托脚,其特征是,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形状相同,每一个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均包括长边、短边,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的朝向相同;
其中,角部托脚上设有加强结构,长边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上设有加强结构,短边靠近托盘边缘的边缘托脚上不设置加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托盘本体呈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加强结构呈三角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弯折区域和第二弯折区域,第一弯折区域与第二弯折区域之间形成拐角,拐角向托脚的外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第一弯折区域的斜率大于第二弯折区域的斜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角部托脚上的加强结构位于角部托脚靠近托盘角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的底板呈腰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的外壁上设置有台阶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均为上侧开口大,下侧开口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压托盘,其特征是,边缘托脚、中心托脚、角部托脚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CN202020603245.4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模压托盘 Active CN212290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3245.4U CN21229084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模压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3245.4U CN21229084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模压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0843U true CN212290843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7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3245.4U Active CN21229084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模压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0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6508A (en) Plastic pallet
US6805254B2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11111054B2 (en) Equal-fork pallet
CN212290843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12530467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03094646U (zh) 一种吸塑托盘
CN218490157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18840120U (zh) 一种新型模压托盘
CN210116759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12557275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CN210116758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10235647U (zh) 一种模压托盘
CN213355197U (zh) 一种板式模压托盘
CN216035772U (zh) 一种叠合板用托盘
CN105329522A (zh) 一种平板田字形塑料托盘
CN210527123U (zh) 一种仓储堆垛用托盘及与其配合的箱体结构
CN216916689U (zh) 一种金属物料托盘
CN2579817Y (zh) 发泡树脂货盘
CN214085336U (zh) 一种组装式模压托盘
TW201943613A (zh) 槽型棧板結構
CN219668743U (zh) 一种钢桶模压托盘
KR101150521B1 (ko) 파레트 적층을 위한 모서리연결부재
CN213110135U (zh) 一种分体式包装箱
CN215400008U (zh) 一种具有套叠防压功能的周转箱
CN208560084U (zh) 一种纸浆模塑灯球纸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6, Hongyan Park, Futur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ark, No. 138, Wuchang Avenu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Peinuo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100 Yangcheng Road, Pingyao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4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Penno Pack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