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8864U - 一种中控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控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8864U
CN213108864U CN202022083005.9U CN202022083005U CN213108864U CN 213108864 U CN213108864 U CN 213108864U CN 202022083005 U CN202022083005 U CN 202022083005U CN 213108864 U CN213108864 U CN 213108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brake
half shell
whee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30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传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ling universal wheel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universal wheel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universal wheel factory filed Critical Wenling universal wheel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0220830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8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8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8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控轮,属于中控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提高中控轮刹车控制的可靠性的问题。一种中控轮,包括轮子本体、能够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的刹车轴、凸轮和连接在轮子本体上的支承管,所述刹车轴上端穿设在支承管内,所述凸轮设于支承管内并能够在支承管内转动,所述凸轮两侧分别具有与支承管内壁相对的剪切平面,所述凸轮上端具有凸起,凸轮转动使凸轮下端能够驱动刹车轴下移,当凸起与支承管内壁相抵靠时,刹车轴下移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本中控轮,并不会导致由于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而影响凸轮驱动刹车轴实现刹车控制,中控轮刹车控制的可靠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中控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控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控轮。
背景技术
中控轮,通常是指医疗脚轮,中控轮具有运行轻巧、转向灵活、弹性大、特殊超静音、耐磨、防缠绕以及耐化学腐蚀等特点,通常被应用于医院推车、住院床和手术床。
现有的中控轮刹车控制,通常采用凸轮转动带动刹车轴下移动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不刹车时,凸轮转动刹车轴上移回位,使轮子能够自由转动。
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万向脚轮刹车装置[申请号:200920291612.5;授权公告号:CN201544719U],包括操纵杆、刹车连杆、限制套筒、轮座、轮子,刹车连杆在限制套筒内,刹车连杆与限制套筒为滑动连接,还包括4个结构相同的万向脚轮刹车分装置,操纵杆包括有4个操纵杆分端,每个操纵杆分端连接一个万向脚轮刹车分装置,每个万向脚轮刹车分装置还包括固定管、凸轮、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复位弹簧、上齿片、下齿片、尼龙刹车板、轴承和下齿片复位弹簧;固定管包括固定管上端部,固定管上端部在凸轮上方,与凸轮枢接连接;凸轮设置在调节螺母上方,与调节螺母滚动连接;调节螺母设置在刹车连杆上方,与刹车连杆的上端为螺纹连接。
上述的万向脚轮刹车装置,操纵杆带动凸轮旋转,转动凸耳时,调节螺母上部锥形圆角状顶点与凸轮下侧的接触点也移至凸耳,调节螺母带动刹车连杆和上齿片沿限制套筒向下滑移,使上齿片与下齿片啮合,推动下齿片和尼龙刹车板沿轮座滑槽向下滑移,使尼龙刹车板与轮在的刹车面啮合,即可刹车并限制轮子的旋转运动。当操纵杆带动凸轮往反方向旋转时,在调节螺母复位弹簧和下齿片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全部复位。
上述的万向脚轮刹车装置,工作效率高,只要调整调节螺母就可能调整整个刹车装置。
但不足之处在于,在刹车驱动控制端处,凸轮安装在固定管内的型腔并能够在型腔内转动,型腔内具有一个卡孔,并卡设有一个小滚珠,用于对安装在型腔内的凸轮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过程中进行限位,当中控轮整体为尺寸变小时,卡孔随之设置也变小,而对应的小滚珠也将变小,小滚珠配合在卡孔内的承受力也减小,虽然凸轮尺寸也变小了,但是驱动凸轮转动的力不变,所以凸轮转动冲击小滚珠使小滚珠容易脱离卡孔,因此,上述中控轮刹车控制端的可靠性并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控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中控轮刹车控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控轮,包括轮子本体、能够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的刹车轴、凸轮和连接在轮子本体上的支承管,所述刹车轴上端穿设在支承管内,所述凸轮设于支承管内并能够在支承管内转动,所述凸轮两侧分别具有与支承管内壁相对的剪切平面,所述凸轮上端具有凸起,凸轮转动使凸轮下端能够驱动刹车轴下移,当凸起与支承管内壁相抵靠时,刹车轴下移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
凸轮设于支承管内并能够在支承管内转动,凸轮两侧分别具有与支承管内壁相对的剪切平面,能够减小凸轮两侧之间宽度,使凸轮能够与较小圆周直径的支承管相匹配,凸轮不转动时,轮子本体处于自由活动的状态,凸轮转动使凸轮下端驱动刹车轴下移,当凸轮转动至使凸轮上设置的凸起与支承管内壁相抵靠时,使刹车轴下移实现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当不需要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时,使凸轮转动,使刹车轴上移回位到起始位置,使轮子本体脱离刹车,凸轮转动使凸起与支承管内壁相抵靠就可以实现刹车轴下移实现刹车操作,使凸轮转动的操控性较好,当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时,凸轮两侧设置剪切平面能够与支承管相适配,支承管内没有限制凸轮转动的部件,因此,并不会导致由于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而影响凸轮驱动刹车轴实现刹车控制,中控轮刹车控制的可靠性较好。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凸轮下端具有凸起一,所述凸起一的外端面与其中一个剪切平面相连,所述凸轮下端还具有与凸起一相连的圆弧形内凹部,所述刹车轴上端固连有滚子座,所述滚子座上设有能滚动的刹车止推滚子,所述刹车止推滚子能够与圆弧形内凹部相配合。圆弧形内凹部与刹车止推滚子相配合,使凸轮与滚子座连接限定,由于滚子座与刹车轴连接,使刹车轴通过滚子座与凸轮之间实现相接,刹车轴并不与轮子本体作用实现刹车,使轮子本体中的轮子能够转动。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圆弧形内凹部与凸起一的外端面相连处通过圆弧过渡。使凸轮转动时刹车止推滚子从圆弧形内凹部顺利过渡到凸起部,从而能够顺利实现凸轮驱动刹车轴下移。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两个剪切平面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凸轮上。使两个剪切平面方便的设置成与支承管变小时支承管的圆周直径相适配。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凸起的外端面与另一个剪切平面相连。使凸轮只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不能反方向转动,使凸轮转动容易操控,操控性较好。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支承管上端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导向套,所述安装腔设置在导向套内,所述安装孔孔口卡设有可拆卸的孔用挡圈,所述孔用挡圈与导向套相接。凸轮设置在安装腔内,导向套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承管上,使导向套和凸轮安装拆卸较为方便,孔用挡圈用于将导向套限制在安装孔内。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导向套包括半壳一和与半壳一对称设置的半壳二,所述半壳一与半壳二相卡接,两者卡接形成安装腔且下端具有与安装腔相通的连接孔,所述滚子座穿设在连接孔内,所述半壳一与半壳二相卡接还形成两个与安装腔相通的通孔,两个通孔相对设置。导向套分成半壳一和半壳二对称的结构,不仅容易制造,而且使凸轮与导向套安装拆卸也较为方便,两个通孔用于凸轮转动时使凸轮上的凸起能够从其中一个通孔穿出与支承管内壁相抵靠。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半壳一上具有定位凸块一和定位槽一,所述半壳二上具有定位凸块二和定位槽二,所述定位凸块一与定位槽二卡接,所述定位凸块二与定位槽一卡接。定位凸块一与定位槽二卡接,定位凸块二与定位槽一卡接,实现半壳一和半壳二配合连接。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半壳一上设有安装槽一,所述半壳二上设有与安装槽一相同结构的安装槽二,所述安装腔由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相配合形成。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容易制造,两者配合形成的安装腔用于凸轮的设置。
在上述的中控轮中,所述半壳一上具有与安装槽一相通的调节孔一,所述半壳二上具有与安装槽二相通的调节孔二,所述凸轮中心具有用于与操纵件相配合的贯通孔,所述调节孔一与调节孔二均与贯通孔相对。调节孔一或调节孔二均用于操纵件穿过与贯通孔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凸轮在安装腔内转动,凸轮转动使凸起与支承管内壁相抵靠就可以实现刹车轴下移实现刹车操作,使凸轮转动的操控性较好,当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时,凸轮两侧设置剪切平面能够与支承管相适配,安装腔内没有限制凸轮在安装腔内转动的部件,因此,并不会导致由于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而影响凸轮驱动刹车轴实现刹车控制,中控轮刹车控制的可靠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控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控轮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半壳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半壳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子本体;1a、轮座;111、轮座滑槽1b、轮子;2、刹车轴;3、凸轮;31、剪切平面;32、凸起;33、圆弧形内凹部;34、贯通孔;35、凸起一;4、支承管;41、安装腔;42、安装孔;43、台阶面;5、滚子座;6、刹车止推滚子;7、导向套;71、半壳一;711、定位凸块一;712、定位槽一;713、安装槽一;714、调节孔一;72、半壳二;721、定位凸块二;722、定位槽二;723、安装槽二;724、调节孔二;73、连接孔;74、通孔;8、孔用挡圈;9、上刹车导向;10、复位弹簧一;11、刹车止盘滑块;12、下刹车导向;13、复位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中控轮,包括轮子本体1、刹车轴2、凸轮3和连接在轮子本体1上的支承管4,支承管4上端具有安装孔42,安装孔42内安装有导向套7,安装孔42孔口卡设有可拆卸的孔用挡圈8,孔用挡圈8与导向套7相接使导向套7被限制在安装孔42内,使导向套7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承管4上,使导向套7和凸轮3安装拆卸较为方便,导向套7包括半壳一71和与半壳一71对称设置的半壳二72,半壳一71与半壳二72相卡接,两者卡接形成安装腔41且下端具有与安装腔41相通的连接孔73,半壳一71上具有定位凸块一711和定位槽一712,半壳二72上具有定位凸块二721和定位槽二722,定位凸块一711与定位槽二722卡接,定位凸块二721与定位槽一712卡接,半壳一71上设有安装槽一713,半壳二72上设有与安装槽一713相同结构的安装槽二723,安装腔41由安装槽一713和安装槽二723相配合形成,半壳一71上具有与安装槽一713相通的调节孔一714,半壳二72上具有与安装槽二723相通的调节孔二724,半壳一71与半壳二72相卡接还形成两个与安装腔41相通的通孔74,两个通孔74相对设置。
凸轮3设置在安装腔41内并能够在安装腔41内转动,凸轮3两侧分别具有与支承管4内壁相对的剪切平面31,两个剪切平面31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凸轮3上,凸轮3下端具有凸起一35,凸起一35的外端面与其中一个剪切平面31相连,凸轮3下端还具有与凸起一35相连的圆弧形内凹部33,圆弧形内凹部33与凸起一35的外端面相连处通过圆弧过渡,刹车轴2上端固连有滚子座5,滚子座5穿设在连接孔73内,滚子座5上设有能滚动的刹车止推滚子6,刹车止推滚子6能够与圆弧形内凹部33相配合,圆弧过渡用于使凸轮3转动时刹车止推滚子6从圆弧形内凹部33顺利过渡到凸起32,从而能够顺利实现凸轮3驱动刹车轴2下移,凸轮3中心具有用于与驱动件驱动端相配合的贯通孔34,调节孔一714与调节孔二724均与贯通孔34相对,圆弧形内凹部33与刹车止推滚子6相配合,使凸轮3与滚子座5通过刹车止推滚子6连接限定,滚子座5与刹车轴2连接,贯通孔34用于操纵杆配合,控制凸轮3转动,凸轮3上端具有凸起32,凸起32的外端面与另一个剪切平面31相连,使凸轮3只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不能反方向转动,使凸轮3转动容易操控,凸轮3转动使凸轮3下端能够驱动刹车轴2下移,当凸起32与支承管4内壁相抵靠时,刹车轴2下移能够限制轮子本体1转动。
支承管4内具有台阶面43,台阶面43位于安装孔42下方,滚子座5上套接有复位弹簧一10,复位弹簧一10上端与滚子座5上端相抵靠,复位弹簧一10的下端与台阶面43相抵靠,刹车轴2下端连接有上刹车导向9,上刹车导向9下端具有若干齿片,轮子本体1包括轮座1a和连接于轮座1a两侧的轮子1b,轮子1b内侧具有刹车面,轮座1a上具有轮座滑槽111,轮座滑槽111内滑动配合有刹车止盘滑块11,刹车止盘滑块11上连接有下刹车导向12,下刹车导向12上具有若干个与上刹车导向9上设置的若干个齿片相啮合的齿片,刹车止盘滑块11下端设有复位弹簧二13,使刹车止盘滑块11位于刹车面上方,刹车止盘滑块11下移能够压缩复位弹簧二13使刹车止盘滑块11与刹车面配合限制轮子1b转动。
凸轮3设于安装腔41并能够在安装内转动,凸轮3两侧分别具有与支承管4内壁相对的剪切平面31,能够减小凸轮3两侧之间宽度,当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时,支承管4圆周直径变小,使凸轮3能够与圆周直径变小的支承管4相配合,凸轮3不转动时,凸轮3上的圆弧形内凹部33与滚子相配合,刹车轴2上连接的上刹车导向9与下刹车导向12相啮合,复位弹簧二13支撑刹车止盘滑块11,使刹车止盘滑块11位于刹车面上方,使轮子本体1能够处于自由活动的状态,操纵杆带动凸轮3顺时针转动,使滚子脱离凸轮3圆弧形内凹部33,从圆弧过渡到凸起一35,使凸轮3下端驱动滚子,使滚子带动滚子座5,滚子座5压缩复位弹簧一10,使刹车轴2下移,当凸轮3转动至使凸轮3上设置的凸起32与支承管4内壁相抵靠时,凸轮3驱动刹车轴2下移,使刹车轴2带动上刹车导向9下移带动相配合的下刹车导向12下移带动刹车止盘滑块11与刹车面相配合,从而就能够限制轮子1b转动,就实现了对轮子本体1进行刹车,当不需要对轮子本体1进行刹车时,操纵杆不驱动凸轮3转动,使凸轮3逆时针回位,复位弹簧一10和复位弹簧二13均复位使刹车止盘滑块11上移,使刹车止盘滑块11上连接的下刹车导向12上移推动上刹车导向9上移,刹车导向9上移带动刹车轴2上移,复位弹簧一10使刹车轴2上连接的滚子座5上移,使刹车止推滚子6重新与圆弧形内凹部33相配合,复位弹簧二13复位支撑刹车止盘滑块11使刹车止盘滑块11与轮子本体1中轮子1b的刹车面脱离配合,轮子本体1能够自由活动,凸轮3在安装腔41内转动,凸轮3转动使凸起32与支承管4内壁相抵靠就可以实现刹车轴2下移实现刹车操作,使凸轮3转动的操控性较好,当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时,凸轮3两侧设置剪切平面31能够与支承管4相适配,凸轮3在安装腔41内转动并不会受到限制,因此,并不会导致由于中控轮整体尺寸变小,而影响凸轮3驱动刹车轴2实现刹车控制,中控轮刹车控制的可靠性较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控轮,包括轮子本体(1)、能够对轮子本体(1)进行刹车的刹车轴(2)、凸轮(3)和连接在轮子本体(1)上的支承管(4),所述刹车轴(2)上端穿设在支承管(4)内,所述凸轮(3)设于支承管(4)内并能够在支承管(4)内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两侧分别具有与支承管(4)内壁相对的剪切平面(31),所述凸轮(3)上端具有凸起(32),凸轮(3)转动使凸轮(3)下端能够驱动刹车轴(2)下移,当凸起(32)与支承管(4)内壁相抵靠时,刹车轴(2)下移对轮子本体(1)进行刹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下端具有凸起一(35),所述凸起一(35)的外端面与其中一个剪切平面(31)相连,所述凸轮(3)下端还具有与凸起一(35)相连的圆弧形内凹部(33),所述刹车轴(2)上端固连有滚子座(5),所述滚子座(5)上设有能滚动的刹车止推滚子(6),所述刹车止推滚子(6)能够与圆弧形内凹部(33)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内凹部(33)与凸起一(35)的外端面相连处通过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两个剪切平面(31)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凸轮(3)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2)的外端面与另一个剪切平面(3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管(4)上端具有安装孔(42),所述安装孔(42)内安装有导向套(7),所述导向套(7)内具有安装腔(41),所述凸轮(3)设置在安装腔(41)内,所述安装孔(42)孔口卡设有可拆卸的孔用挡圈(8),所述孔用挡圈(8)与导向套(7)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7)包括半壳一(71)和与半壳一(71)对称设置的半壳二(72),所述半壳一(71)与半壳二(72)相卡接,两者卡接形成安装腔(41)且下端具有与安装腔(41)相通的连接孔(73),所述滚子座(5)穿设在连接孔(73)内,所述半壳一(71)与半壳二(72)相卡接还形成两个与安装腔(41)相通的通孔(74),两个通孔(74)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一(71)上具有定位凸块一(711)和定位槽一(712),所述半壳二(72)上具有定位凸块二(721)和定位槽二(722),所述定位凸块一(711)与定位槽二(722)卡接,所述定位凸块二(721)与定位槽一(712)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一(71)上设有安装槽一(713),所述半壳二(72)上设有与安装槽一(713)相同结构的安装槽二(723),所述安装腔(41)由安装槽一(713)和安装槽二(723)相配合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一(71)上具有与安装槽一(713)相通的调节孔一(714),所述半壳二(72)上具有与安装槽二(723)相通的调节孔二(724),所述凸轮(3)中心具有用于与操纵件相配合的贯通孔(34),所述调节孔一(714)与调节孔二(724)均与贯通孔(34)相对。
CN202022083005.9U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中控轮 Active CN213108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3005.9U CN213108864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中控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3005.9U CN213108864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中控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8864U true CN213108864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3005.9U Active CN213108864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中控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8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08864U (zh) 一种中控轮
CN108099497B (zh) 一种连杆式中控脚轮控制系统
CN214928717U (zh) 一种中控轮
CN205056919U (zh) 一种旋压铆接装置
US8839935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CN212737617U (zh) 边刹型脚轮
CN212630816U (zh) 一种适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万向蜘蛛臂牵引架
CN221873734U (zh) 一种刹车装置
CN108116161B (zh) 一种齿轮传动式中控脚轮控制系统
CN203019273U (zh) 棘轮扳手
CN219022237U (zh) 可复位单向旋转脚机支撑提手架
CN221162013U (zh) 一种行走离合的双刹脚轮
CN217447812U (zh) 一种转节式c型臂医用x射线机
CN218287318U (zh) 全刹车中控轮
CN115246286B (zh) 一种中控刹车医疗脚轮
CN220791836U (zh) 一种自润滑万向节十字轴
CN221605568U (zh) 一种带刹车结构的脚轮
CN221213311U (zh) 一种组合式病床轮六角杆结构
EP3747668A1 (en) Caster
CN206044883U (zh) 两摇床中控轮
CN112810380B (zh) 一种双制动的活动脚轮
CN218055493U (zh) 可调节握距的刹把
CN220937952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5020915U (zh) 一种平滑静音脚轮
CN220904562U (zh) 一种万向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