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8705U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88705U CN213088705U CN202020379463.4U CN202020379463U CN213088705U CN 213088705 U CN213088705 U CN 213088705U CN 202020379463 U CN202020379463 U CN 202020379463U CN 213088705 U CN213088705 U CN 2130887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justing
- seat
- rotating body
- bearing
- shaft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此装置由连接轴套、轴承、调整座、调整锁紧螺母、防护盖、轴承限位螺母和连接座组成;连接轴套与调整座之间以轴承相连接,连接轴套相对于调整座能够自由旋转,轴向为整体联动的结构,连接座内孔与调整座外圆以螺纹传动连接,调整座上有锁紧装置、密封保护装置;连接座安装在旋转体的外罩侧盖上,连接轴套与旋转体一端轴头相连接,旋转调整座,带动旋转体沿轴向移动,以达到调整检测的作用;连接座上设有刻度值,显示调整精准位置。有益效果:调整时轴向间隙均消除,能够做到精准的调节旋转体定位,并能检测实际侧间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系部件,尤其涉及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中,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设置旋转体的运用是很常见的结构,需要轴向定位很精准,以保证机械效率,两侧间隙过小,会产生摩擦,间隙过大,会造成两侧不密封,产生泄漏,两侧间隙不均匀,会造成一侧摩擦,一侧泄漏,达不到理想机械效率;实际运用中,过多的中间连接件,造成尺寸链精度分配很困难,各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甚至无法保证;且旋转体在箱体内设置,无法检测实际的装配间隙;成本过高或无法实现,只能降低标准,降级生产,从而降低机械效率,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能够精准的调节旋转体轴向位置,并实时检测两侧间距。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包括连接轴套、轴承、调整座和连接座,所述连接轴套同轴的套设于旋转体轴的一端,所述连接轴套可跟随所述旋转体轴绕所述旋转体轴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套外周,所述连接座与用于放置所述旋转体轴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和所述调整座均为圆环型,所述调整座设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轴承之间,所述调整座的外周与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壁螺旋传动连接,所述调整座可带动所述旋转体轴沿所述旋转体轴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轴套的靠近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使所述轴承和所述旋转体轴定位,所述连接轴套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设有轴承调整装置,所述轴承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轴承的间隙,所述调整座上还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使所述调整座和所述连接座保持相对静止,所述调整座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用以密封装置内的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调整时轴向间隙均消除,能够做到精准的调节旋转体定位,并能检测实际侧间距。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套内侧壁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贯穿所述连接轴套的两端,所述旋转体轴上设有键,所述键与所述键槽相匹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键槽贯穿所述连接轴套的两端,便于旋转体轴和连接轴套的安装与拆卸,采用键与键槽的连接,可以使得连接轴套跟随旋转体轴同步旋转。
进一步,所述轴承设有两个,所述调整座的内侧壁上设有调整座定位环,所述调整座定位环位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所述调整座定位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轴承的两端均已限位,旋转体连接螺母和旋转体轴轴肩配合夹紧也已经使连接轴套和旋转体轴连为一体,调整座定位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抵接可以使调整座在连接座上螺旋传动相对连接座沿轴向移动时能够推动旋转体轴轴向移动,两个轴承的设置,使得连接轴套和调整座之间相对旋转时有良好的轴承滚动,降低摩擦系数。
进一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连接轴套挡环,所述连接轴套挡环设于所述连接轴套的靠近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所述连接轴套挡环的一侧与所述旋转体轴轴肩抵接,所述连接轴套挡环的另一侧与靠近所述连接轴套挡环的所述轴承抵接;所述旋转体轴的一端穿出所述连接轴套且其穿出端上螺纹连接有两个旋转体连接螺母,两个所述旋转体连接螺母旋紧后相互抵接,且靠近所述连接轴套的所述旋转体连接螺母与所述连接轴套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轴套挡环一方面可以使轴承定位,另一方面当调整座推动连接轴套移动时,旋转体连接螺母和旋转体轴轴肩配合夹紧也已经使连接轴套和旋转体轴连为一体,连接轴套能推动旋转体轴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轴承调整装置包括两个轴承限位螺母,所述连接轴套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外周设有螺纹,两个所述轴承限位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轴套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并相互抵接,靠近所述轴承的所述轴承限位螺母与靠近所述轴承限位螺母的所述轴承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轴承限位螺母能够调整两个轴承的间隙,并锁死防止松动。
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调整锁紧螺母,所述调整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调整座外周并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调整锁紧螺母可防止在不需要调整旋转体轴位置时连接轴套和调整座发生旋转或位移。
进一步,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所述防护盖螺纹连接于所述调整座外周并与所述调整锁紧螺母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侧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盖一方面能够将该装置的内的润滑油封住,另一方面能够锁紧调整锁紧螺母起到防松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调整锁紧螺母的外圆周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调整锁紧螺母调整孔,每个所述调整锁紧螺母调整孔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调整锁紧螺母旋松和旋紧。
进一步,所述防护盖的外圆周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防护盖调整孔,每个所述防护盖调整孔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防护盖旋松和旋紧。
进一步,所述调整座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调整座调整孔,多个所述调整座调整孔沿所述调整座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调整座调整孔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的中心轴线平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调整座的螺旋传动的旋松和旋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的调整座的右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连接轴套,2、轴承,3、调整座,4、连接座,5、调整锁紧螺母,6、防护盖,7、轴承限位螺母,8、调整锁紧螺母调整孔,9、防护盖调整孔,10、旋转体轴,11、键,12、连接轴套挡环,13、调整座定位环,14、键槽,15、旋转体轴轴肩,16、调整座调整孔,17、连接座固定螺栓孔,18、旋转体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包括连接轴套1、轴承2、调整座3和连接座4,所述连接轴套1同轴的套设于旋转体轴10的一端,所述连接轴套1可跟随所述旋转体轴10绕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轴承2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套1外周,所述连接座4与用于放置所述旋转体轴10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和所述调整座3均为圆环型,所述调整座3设于所述连接座4与所述轴承2之间,所述调整座3的外周与所述连接座4的内侧壁螺旋传动连接,所述调整座3可带动所述旋转体轴10沿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轴套1的靠近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使所述轴承2和所述旋转体轴10定位,所述连接轴套1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设有轴承调整装置,所述轴承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轴承2的间隙,所述调整座3上还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使所述调整座3和所述连接座4保持相对静止,所述调整座3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用以密封装置内的润滑油。
所述连接轴套1内侧壁开设有键槽14,所述键槽14贯穿所述连接轴套1的两端,所述旋转体轴10上设有键11,所述键11与所述键槽14相匹配。
所述轴承2设有两个,所述调整座3的内侧壁上设有调整座定位环13,所述调整座定位环13位于两个所述轴承2之间,所述调整座定位环1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2抵接。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连接轴套挡环12,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设于所述连接轴套1的靠近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的一侧与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抵接,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的另一侧与靠近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的所述轴承2抵接;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一端穿出所述连接轴套1且其穿出端上螺纹连接有两个旋转体连接螺母18,两个所述旋转体连接螺母18旋紧后相互抵接,且靠近所述连接轴套1的所述旋转体连接螺母18与所述连接轴套1抵接。
所述轴承调整装置包括两个轴承限位螺母7,所述连接轴套1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外周设有螺纹,两个所述轴承限位螺母7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轴套1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并相互抵接,靠近所述轴承2的所述轴承限位螺母7与靠近所述轴承限位螺母7的所述轴承2抵接。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调整锁紧螺母5,所述调整锁紧螺母5螺纹连接于所述调整座3外周并与所述连接座4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抵接。
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防护盖6,所述防护盖6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所述防护盖6螺纹连接于所述调整座3外周并与所述调整锁紧螺母5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侧抵接。
所述调整锁紧螺母5的外圆周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调整锁紧螺母调整孔8,每个所述调整锁紧螺母调整孔8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防护盖6的外圆周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防护盖调整孔9,每个所述防护盖调整孔9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调整座3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调整座调整孔16,多个所述调整座调整孔16沿所述调整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调整座调整孔16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平行。
连接座4的靠近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一端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连接座固定螺栓孔17,连接座4通过连接座固定螺栓孔17和螺栓实现与箱体的固定连接。
轴承2为推力球轴承。
连接座4外圆上刻有刻度,根据调整座3的螺纹螺距,设置适合实际需求的精度的刻度值,以保证精确定位的作用。
本申请只提供了旋转体轴10的一端与该旋转体定位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在实际使用时,只要符合旋转体精准定位的结构都可以运用。
本申请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可为螺栓连接、焊接或粘接。
工作原理:
1、轴的位置调整
按照图1所示的位置,拆卸下调整锁紧螺母5和防护盖6,用特定的工具插入调整座3的调整座调整孔16内,正向旋转调整座3,调整座3与连接座4螺旋传动连接,调整座3沿轴向左移动,调整座3会推动左侧的轴承2,轴承2会推动连接轴套挡环12,连接轴套挡环12会推动旋转体轴轴肩15使得旋转体轴10沿轴线向左移动;反向旋转调整座3,调整座3沿轴向右移动,调整座3会推动右侧的轴承2,轴承2会推动轴承限位螺母7向右移动,轴承限位螺母7带动连接轴套1向右移动,连接轴套1推动旋转体连接螺母18向右移动,旋转体连接螺母18带动旋转体轴10沿轴线向右移动。
2、旋转体的位置检测
先正向旋转调整座3移动旋转体轴10至最右端,记录连接座4上的刻度值的为位置A;然后反向旋转调整座3移动旋转体轴10至最左端,记录连接座4上的刻度值为位置B,A、B两点的刻度值距离为S,即得出轴的左右最大位移量,正向调整座3向右调整移动S/2的距离,将旋转体定位装置锁死(旋紧调整锁紧螺母5和防护盖6),以此完成旋转体位置两侧间距均匀分布,并能得到准确的数值。
本申请中的装置连接轴套挡环12和旋转体轴轴肩15抵接,轴承2与连接轴套挡环12、调整座定位环13、轴承限位螺母7抵接,旋转体连接螺母18与连接轴套1抵接,轴向间隙得到消除,所以能够精准的调节轴的对中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轴套(1)、轴承(2)、调整座(3)和连接座(4),所述连接轴套(1)同轴的套设于旋转体轴(10)的一端,所述连接轴套(1)可跟随所述旋转体轴(10)绕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轴承(2)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套(1)外周,所述连接座(4)与用于放置所述旋转体轴(10)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和所述调整座(3)均为圆环型,所述调整座(3)设于所述连接座(4)与所述轴承(2)之间,所述调整座(3)的外周与所述连接座(4)的内侧壁螺旋传动连接,所述调整座(3)可带动所述旋转体轴(10)沿的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轴套(1)的靠近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使所述轴承(2)和所述旋转体轴(10)定位,所述连接轴套(1)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设有轴承调整装置,所述轴承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轴承(2)的间隙,所述调整座(3)上还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使所述调整座(3)和所述连接座(4)保持相对静止,所述调整座(3)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用以密封装置内的润滑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套(1)内侧壁开设有键槽(14),所述键槽(14)贯穿所述连接轴套(1)的两端,所述旋转体轴(10)上设有键(11),所述键(11)与所述键槽(14)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设有两个,所述调整座(3)的内侧壁上设有调整座定位环(13),所述调整座定位环(13)位于两个所述轴承(2)之间,所述调整座定位环(1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连接轴套挡环(12),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设于所述连接轴套(1)的靠近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的一侧与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抵接,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的另一侧与靠近所述连接轴套挡环(12)的所述轴承(2)抵接;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一端穿出所述连接轴套(1)且其穿出端上螺纹连接有两个旋转体连接螺母(18),两个所述旋转体连接螺母(18)旋紧后相互抵接,且靠近所述连接轴套(1)的所述旋转体连接螺母(18)与所述连接轴套(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调整装置包括两个轴承限位螺母(7),所述连接轴套(1)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外周设有螺纹,两个所述轴承限位螺母(7)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轴套(1)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并相互抵接,靠近所述轴承(2)的所述轴承限位螺母(7)与靠近所述轴承限位螺母(7)的所述轴承(2)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调整锁紧螺母(5),所述调整锁紧螺母(5)螺纹连接于所述调整座(3)外周并与所述连接座(4)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防护盖(6),所述防护盖(6)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所述防护盖(6)螺纹连接于所述调整座(3)外周并与所述调整锁紧螺母(5)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锁紧螺母(5)的外圆周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调整锁紧螺母调整孔(8),每个所述调整锁紧螺母调整孔(8)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6)的外圆周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防护盖调整孔(9),每个所述防护盖调整孔(9)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座(3)的远离所述旋转体轴轴肩(15)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调整座调整孔(16),多个所述调整座调整孔(16)沿所述调整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调整座调整孔(16)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旋转体轴(10)的中心轴线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79463.4U CN213088705U (zh) | 2020-03-22 | 2020-03-22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79463.4U CN213088705U (zh) | 2020-03-22 | 2020-03-22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88705U true CN213088705U (zh) | 2021-04-30 |
Family
ID=7560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79463.4U Active CN213088705U (zh) | 2020-03-22 | 2020-03-22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887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5445A (zh) * | 2020-03-22 | 2020-07-03 | 随州亿丰泵业有限公司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
2020
- 2020-03-22 CN CN202020379463.4U patent/CN2130887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5445A (zh) * | 2020-03-22 | 2020-07-03 | 随州亿丰泵业有限公司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28475C (zh) | 伞齿轮直角铣头 | |
CN203600055U (zh) | 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 | |
CN213088705U (zh)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
CN201008988Y (zh) | 大型装备镗孔现场加工镗杆中间支撑装置 | |
CN113059217A (zh) | 一种可加工内孔及端面的镗孔机 | |
CN111365445A (zh) | 封闭或半封闭腔形体内旋转体两侧间隙检测及调整装置 | |
CN205393690U (zh) | 蜗杆砂轮磨齿机旋转工作台 | |
CN202317043U (zh) | 一种数控拉齿机精加工机床的工件箱 | |
CN106270575A (zh) | 一种高精密数控走心机床主轴 | |
CN202846170U (zh) | 一种用于五坐标机床的锁紧摆头 | |
CN109202509B (zh) | 一种机柜内腔凸台切削加工侧铣头装置 | |
CN218426201U (zh) | 一种双轴转台及五轴激光加工机床 | |
CN103433514B (zh) | 具有c轴分度功能的滑枕 | |
CN111075909A (zh) | 通轴动力输出轴齿轮箱和安装通轴动力输出轴齿轮箱的机械 | |
CN203679294U (zh) | 一种双轴直联式精密旋转轴 | |
CN102728858A (zh) | 一种带吹气装置内置转子可拆卸的车床电主轴 | |
CN107457416A (zh) | 一种反锪刀结构 | |
CN102267045A (zh) | 工具机主轴防尘装置加工方法及具防尘装置的工具机主轴 | |
CN215634493U (zh) | 一种可调内径的直线轴承 | |
CN112935851B (zh) | 带输出制动的三次谐波传动第四轴转台 | |
CN209875911U (zh) | 准双曲面齿轮减速机 | |
CN205254687U (zh) | 一种分度头 | |
CN201264131Y (zh) | 工作台分度蜗轮副结构 | |
CN210027767U (zh) | 一种自行车轴芯系统的碗组 | |
CN203236027U (zh) | 一种腔体零件内沉孔、内沉槽的铣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