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6473U - 一种按摩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摩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6473U
CN213076473U CN202021048549.5U CN202021048549U CN213076473U CN 213076473 U CN213076473 U CN 213076473U CN 202021048549 U CN202021048549 U CN 202021048549U CN 213076473 U CN213076473 U CN 213076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track
cushion
infl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85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东阳
张银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485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6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6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6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垫,包括垫体;垫体内填充有多个气囊;任一气囊连接有充放气装置;垫体的上表面和抽气的气囊相互分离、以形成轨道腔;垫体内设有平行于垫体底面的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垫体内设有按摩装置;按摩装置连接有用以供按摩装置的按摩头上升至轨道腔内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滑动连接于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充放气装置连接有用以控制充放气装置在按摩头移动前抽气、在按摩头移动后充气的第一控制开关。该按摩垫既实现了根据按摩头的位置灵活调节轨道腔的位置,仅在按摩头所在位置处形成轨道腔;又实现了根据用户的按摩需求灵活调整按摩头的移动轨迹,从而兼顾支撑效果和按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按摩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摩垫。
背景技术
目前的按摩垫,例如按摩床垫、按摩坐垫等,为了满足按摩装置在垫体内的移动轨道,通常在垫体内设有可供按摩装置移动的空腔。按摩装置的移动轨迹的特性取决了空腔的特性,空腔越长、越复杂,则按摩装置的移动轨迹越长、越复杂,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按摩需求。
然而,由于空腔无法对垫体的上表面进行有效支撑,用户在垫体设有空腔和不设空腔两种不同的位置处会产生明显的区别使用感,且垫体设有空腔的位置处支撑效果差,容易损坏。可见,目前市场上的按摩垫无法兼具提高按摩装置的特性和减少空腔对垫体的不利影响这两种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摩垫,兼具良好的支撑效果和按摩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垫,包括用以供用户坐卧的垫体;所述垫体内填充有多个气囊;任一所述气囊连接有用以实现充气和放气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垫体的上表面和抽气的所述气囊相互分离、以形成轨道腔;
所述垫体内设有平行于所述垫体底面的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
所述垫体内设有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连接有用以供所述按摩装置的按摩头上升至所述轨道腔内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曲线轨道和/或所述直线轨道;
所述充放气装置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充放气装置在所述按摩头移动前抽气、在所述按摩头移动后充气的第一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垫体连接有至少一条设置于所述垫体的头部按摩区的所述曲线轨道和多条所述直线轨道;
所述按摩装置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按摩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曲线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
优选地,所述曲线轨道为半环状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开口朝向所述垫体的躯干按摩区。
优选地,所述直线轨道包括两条位于所述垫体的上肢按摩区的第二轨道和两条位于所述垫体的下肢按摩区的第三轨道。
优选地,所述直线轨道还包括位于所述垫体的背部按摩区的第四轨道;所述第四轨道的轨迹覆盖所述背部按摩区。
优选地,所述曲线轨道包括曲线状的轨道体和环绕所述轨道体设置的带轮机构;所述按摩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体;所述按摩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带轮机构连接;
所述带轮机构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按摩装置沿所述轨道体往复滑动的带轮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带轮机构包括驱动轮、多个换向轮和环绕且张紧于所述驱动轮和全部所述换向轮的传动带;
所述驱动轮连接有电机;所述驱动轮和全部所述换向轮均环绕于所述轨道体的内侧壁;
所述按摩装置连接于所述传动带。
优选地,所述按摩装置齿啮合于所述轨道体。
优选地,所述垫体为柔性垫体;
所述充放气装置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充放气装置向部分所述气囊抽放气以弯折所述柔性垫体的上表面的第二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按摩装置包括所述按摩头和折杆摆臂;
所述折杆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铰接,且二者之间设有用以带动所述折杆摆臂旋转的旋转机构;
所述折杆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摩头。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按摩垫包括内部填充有气囊的垫体和安装于垫体内的按摩装置。
垫体内部的多个气囊连接有用以向气囊内部充气和放气的充放气装置,气囊在放气时与垫体的上表面相互分离并形成用以供按摩装置的按摩头滑动的轨道腔。
垫体内部还设有平行于垫体底面的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按摩装置通过升降机构滑动连接于前述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换言之,升降机构与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滑动连接,而按摩装置安装于升降机构,实现按摩装置相对于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的滑动。
该按摩垫启用按摩功能时,利用充放气装置对按摩头正上方的气囊放气,令前述气囊与垫体的上表面之间分离以产生间隙,该间隙为用以供按摩头滑动的轨道腔。这一过程中,升降机构向上升起按摩装置的按摩头,令按摩头进入前述轨道腔内,按摩装置相对于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滑动时,按摩头在轨道腔内滑动,不与气囊发生位置干涉。
在上述操作中,充放气装置向气囊抽气和充气这一过程伴随于按摩头上升及滑动这一过程。充放气装置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控制充放气装置向按摩头的下一移动位置处的气囊抽气,令该气囊与垫体的上表面分离;第一控制开关控制充放气装置向按摩头的上一移动位置处的气囊充气,使该气囊恢复初始状态,从而维持气囊对垫体上表面的支撑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按摩垫,一方面通过气囊、充放气装置和第一控制开关实现了根据按摩头的位置变化灵活调节轨道腔的位置变化,实现仅按摩头所在位置处形成轨道腔;另一方面通过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按摩装置、升降机构实现了根据用户的按摩需求调整按摩头的移动轨迹。该按摩垫避免了起支撑作用的气囊和起按摩作用的按摩装置相互干涉和影响,丰富了按摩装置在垫体内的移动轨迹,具备良好的支撑效果和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按摩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垫体、2-按摩装置、21-底座、22-底座引导轮、31-第一轨道、32-第二轨道、33-第三轨道、34-第四轨道、301-轨道体、302-驱动轮、303-换向轮、304-传动带、4-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按摩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垫,包括用以供用户坐卧的垫体1、多个安装于垫体1内的气囊4以及安装于垫体1内的按摩装置2。
垫体1用于供用户坐卧,例如应用于可供用户卧躺的床或者沙发,则设置为床垫或沙发垫;或者应用于可供用户静坐的座椅,则设置为坐垫。
垫体1内安装有多个气囊4。任一气囊4连接有用于抽气和放气的充放气装置,换言之,充放气装置独立向不同的气囊4抽气和放气,互不影响。这一效果可通过对多个气囊4一一对应连接充放气装置实现,也就是说,该按摩垫设有多个充放气装置,一个充放气装置连接一个气囊4。这一效果还可以通过在气囊4与充放气装置之间设有独立的控制阀门实现,也就是说,该按摩垫设有一个充放气装置,一个气囊4连接有一个控制阀门,该充放气装置通过全部控制阀门分别连接多个气囊4。当然,后者也可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充放气装置,不同充放气装置分别控制垫体1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气囊4及控制阀门。
其中,充放气装置还连接有用以控制充放气装置向指定的气囊4充气和放气的第一控制开关。
垫体1内还设有用以供按摩装置2滑动的轨道。轨道可设置为曲线轨道或直线轨道,还可兼具曲线轨道和直线轨道,进而满足按摩装置2的不同运动特性。无论是曲线轨道还是直线轨道,均平行于垫体1的底面。至于轨道的数量,则取决于垫体1的尺寸以及按摩装置2的移动轨迹。
按摩装置2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上述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换言之,升降机构滑动连接于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而按摩装置2安装于升降机构,从而实现按摩装置2与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的相对滑动。
该按摩垫启用按摩功能时,第一控制开关控制充放气装置对按摩头正上方的气囊4放气,气囊4收缩后,气囊4的顶端的高度下降,使得垫体1的上表面与气囊4的顶端分离以产生间隙,该间隙为用以供按摩头滑动的轨道腔。同时,升降机构向上升起按摩装置2的按摩头,令按摩头进入前述轨道腔内。按摩装置2相对于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滑动时,第一控制开关根据按摩头所处的位置控制充放气装置充气和放气,使得按摩头下一运动位置的气囊4因抽气而形成轨道腔,按摩头处于轨道腔内,不与气囊4的顶端发生位置干涉;而按摩头的上一运动位置的气囊4因充气而恢复初始状态,从而支撑垫体1的上表面。
上述过程中,充放气装置向气囊4抽气和充气这一过程伴随于按摩头上升及滑动这一过程。轨道腔并非设置于垫体1内的一个具有固定长度和固定位置的空腔,而是根据按摩头的运动特性针对性地实现充放气装置向部分气囊4充气和放气,实现轨道腔仅成型于按摩头任一时刻所对应的具体位置处,而此时刻下,除前述具体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处均不形成轨道腔,保证气囊4对垫体1上表面的支撑效果。
简而言之,处于按摩头移动轨迹前方的气囊4放气,形成用以供按摩头工作和/或运行的通道。一旦按摩装置2通过某一气囊4的顶端后,及时向已经通过的气囊4充气,保证气囊4的支撑效果,满足使用者的舒适度要求。
该按摩垫不启用按摩功能时,与充放气装置连接的全部气囊4均处于初始状态,即气囊4内部的充气量处于标准设置值,全部气囊4均支撑垫体1的上表面。与此同时,与升降机构连接的按摩装置2处于初始状态,即按摩头处于垫体1的下方或者处于垫体1内气囊4的下方。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放气装置抽取气囊4内的气体形成轨道腔,根据按摩装置2的移动轨迹调节轨道腔的形成位置,从而使轨道腔的位置变化适用于按摩装置2的位置变化,兼顾气囊4的支撑效果和按摩装置2的按摩效果。由于按摩装置2的移动轨迹不再受具有固定位置的轨道空腔的限制,因此,该按摩装置2沿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可实现丰富多样的移动轨迹,满足用户对按摩区域和按摩方式的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按摩垫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垫体1连接有至少一条曲线轨道和多条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设置于垫体1的头部按摩区,例如设置于垫体1的上端的中间位置处,例如设置于床垫的床头的中间位置或者设置于靠垫的靠背上端的中间位置,从而适用于用户的头部相对于垫体1的位置以及头部的自身形状特点。除垫体1的头部按摩区以外的位置处可设置多条直线轨道,用于分别按摩用户的肩部、背部、四肢乃至脚底。
该实施例中,按摩装置2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按摩装置2分别连接于上述曲线轨道和直线轨道,从而同时使用该垫体1的用户的不同位置进行按摩。
可参考图2和图3,针对曲线轨道,具体可设置为半环状的第一轨道31。第一轨道31用于用户的头部按摩,针对用户头部的形状和穴位特点,第一轨道31的开口朝向垫体1的躯干按摩区。连接于第一轨道31的按摩装置2沿第一轨道31的一端向另一端滑动,并在到达第一轨道31的另一端后反向滑动并回到初始位置。其中,躯干按摩区指的是对应于用户的肩部、背部、四肢等位置的垫体1,例如床垫的中部以及床尾、靠垫的中部和下部。
针对直线轨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按摩垫可设置两条第二轨道32和两条第三轨道33。两条第二轨道32位于垫体1的上肢按摩区,用于实现按摩用户的两条手臂;两条第三轨道33位于垫体1的下肢按摩区,用于实现按摩用户的两条腿。显然,两条第二轨道32间隔设置,且二者的间距不小于用户的背部的宽度。任一第二轨道32还可根据用户的习惯姿态倾斜设置,从而方便用户自然伸展两条手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当然,两条第二轨道32也可垂直于用户的躯干延伸方向,以便用户准确判断第二轨道32的位置。
进一步地,直线轨道还包括位于垫体1的背部按摩区的第四轨道34,第四轨道34用于实现按摩用户的背部。相较于四肢和头部而言,背部与垫体1的接触面面积较大,为了充分按摩用户的整个背部,第四轨道34的轨迹覆盖背部按摩区。
第四轨道34可设置为回旋状的轨道,连接于第四轨道34的按摩装置2自外端向内端移动,并在移动至内端的端部后反向移动。也可以设置为蛇形轨道,连接于第四轨道34的按摩装置2自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并在移动至另一端后反向移动。
至于曲线轨道和直线轨道的具体实现方式,直线轨道可通过丝杠机构实现、伸缩杆结构实现,曲线轨道可通过带轮机构实现。当然,直线轨道也可通过带轮机构实现。
以下给出一个曲线轨道的具体设置方式,包括曲线状的轨道体301和环绕轨道体301设置的带轮机构。
按摩装置2的一端于带轮机构连接,按摩装置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轨道体301,因此,带轮机构转动时带动按摩装置2同步运动时,轨道体301约束按摩装置2的运动轨迹,实现按摩装置2沿轨道体301的延伸方向移动。
这一实施例中,带轮机构连接有用以控制按摩装置2沿轨道体301往复滑动的带轮控制开关。带轮控制开关可通过控制带轮的转动角度实现按摩装置2的往复运动控制,也就是说,带轮的电机驱动带轮转动至预设角度后,该电机反向驱动带轮,实现按摩装置2的换向。
可参考图2和图3,带轮机构可包括连接有电机的驱动轮302、多个换向轮303和传动带304。按摩装置2连接于传动带304。
其中,驱动轮302和全部换向轮303均环绕于轨道体301的内侧壁,传动带304环绕且张紧于驱动轮302和全部换向轮303。电机带动驱动轮302转动时,驱动轮302带动传动轮转动,全部换向轮303调节传动带304的延伸方向,令传动带304沿轨道体301的内侧壁延伸。
为了提高按摩装置2与轨道体301的连接效果,避免按摩装置2沿轨道体301打滑,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按摩装置2齿啮合于轨道体301。简而言之,轨道体301为齿条状,例如轨道体301的轨道面固定有半环状的橡胶齿条;按摩装置2的底座21安装有底座引导轮22,底座引导轮22为齿轮,且底座引导轮22齿啮合于前述橡胶齿条。传动带304带动按摩装置2同步移动时,底座引导轮22啮合于轨道体301转动,实现按摩装置2相对于轨道体301的移动,避免按摩装置2打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垫体1设置为柔性垫体1,垫体1的上表面不仅能够满足按摩装置2的工作,还能够弯折和变形。
基于这一设置,该垫体1内的全部气囊4均连接于充放气装置,且充放气装置连接有用以控制充放气装置向部分气囊4抽放气以弯折柔性垫体1的上表面的第二控制开关。
通过第二控制开关向部分气囊4抽气和放气,例如,向位于垫体1下部的气囊4充气,令前述气囊4内部的充气量达到最大设置值,由于最大设置值大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标准设置值,因此,位于垫体1下部的气囊4向上顶起垫体1的上表面,使得垫体1的上部和中部低于垫体1的下部,起到抬升用户的下肢的作用。同理,通过第二控制开关向位于垫体1上部的气囊4充气,使得垫体1的上部高于垫体1的中部和下部,起到抬升用户的上部躯干的作用。
此外,通过第二控制开关向位于垫体1的中部的气囊4抽气时,令前述气囊4内部的充气量达到最小设置值,此时可实现沿垫体1的中部弯折垫体1,从而改变垫体1的姿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按摩装置2可包括按摩头和折杆摆臂;其中,折杆摆臂的一端与升降机构铰接、另一端连接按摩头。
折杆摆臂与升降机构之间设有用以带动折杆摆臂旋转的旋转机构。连接有升降机构以及曲线轨道和直线轨道两者之一的折杆摆臂通过摆动、旋转、升降和平移中一者或多者的运动组合实现按摩。
当用户体型发生变化时,该按摩装置2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按摩头的位置,从而提高按摩的舒适性和精准性。
按摩装置2的其他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关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按摩垫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摩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供用户坐卧的垫体(1);所述垫体(1)内填充有多个气囊(4);任一所述气囊(4)连接有用以实现充气和放气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垫体(1)的上表面和抽气的所述气囊(4)相互分离、以形成轨道腔;
所述垫体(1)内设有平行于所述垫体(1)底面的曲线轨道和/或直线轨道;
所述垫体(1)内设有按摩装置(2);所述按摩装置(2)连接有用以供所述按摩装置(2)的按摩头上升至所述轨道腔内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曲线轨道和/或所述直线轨道;
所述充放气装置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充放气装置在所述按摩头移动前抽气、在所述按摩头移动后充气的第一控制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1)连接有至少一条设置于所述垫体(1)的头部按摩区的所述曲线轨道和多条所述直线轨道;
所述按摩装置(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按摩装置(2)分别连接于所述曲线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轨道为半环状的第一轨道(31);所述第一轨道(31)的开口朝向所述垫体(1)的躯干按摩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轨道包括两条位于所述垫体(1)的上肢按摩区的第二轨道(32)和两条位于所述垫体(1)的下肢按摩区的第三轨道(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轨道还包括位于所述垫体(1)的背部按摩区的第四轨道(34);所述第四轨道(34)的轨迹覆盖所述背部按摩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轨道包括曲线状的轨道体(301)和环绕所述轨道体(301)设置的带轮机构;所述按摩装置(2)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体(301);所述按摩装置(2)的一端与所述带轮机构连接;
所述带轮机构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按摩装置(2)沿所述轨道体(301)往复滑动的带轮控制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机构包括驱动轮(302)、多个换向轮(303)和环绕且张紧于所述驱动轮(302)和全部所述换向轮(303)的传动带(304);
所述驱动轮(302)连接有电机;所述驱动轮(302)和全部所述换向轮(303)均环绕于所述轨道体(301)的内侧壁;
所述按摩装置(2)连接于所述传动带(30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2)齿啮合于所述轨道体(30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1)为柔性垫体;
所述充放气装置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充放气装置向部分所述气囊(4)抽放气以弯折所述柔性垫体的上表面的第二控制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2)包括所述按摩头和折杆摆臂;
所述折杆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铰接,且二者之间设有用以带动所述折杆摆臂旋转的旋转机构;
所述折杆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摩头。
CN202021048549.5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按摩垫 Active CN213076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8549.5U CN213076473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按摩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8549.5U CN213076473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按摩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6473U true CN213076473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8549.5U Active CN213076473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按摩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6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66630U (zh) 按摩椅
US3760801A (en) Therapeutic 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torso and body extremities
JP4943202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US108498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ody stretching by massage chair
EP2601926B1 (en) Variable-shape seating surface
US7264601B2 (en) Spine massager using inflatable bladders
KR101679584B1 (ko) 에어백과 마사지봉이 구비된 스트레칭 침대
JP540572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7021036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13076473U (zh) 一种按摩垫
JP2002065786A5 (zh)
JP4789742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US20040230141A1 (en) Adjustable foot elevator
JP5086002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665345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575732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CN115227549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骨科足踝康复用力量训练装置
JP547428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19960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7280887A (zh) 用于医疗护理系统的工作方法
JP5279888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23679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55794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19398034U (zh) 一种气囊按摩美容床
JP470230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