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9656U -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9656U
CN213069656U CN202021335181.0U CN202021335181U CN213069656U CN 213069656 U CN213069656 U CN 213069656U CN 202021335181 U CN202021335181 U CN 202021335181U CN 213069656 U CN213069656 U CN 213069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efrigeration
ca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51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赋
陈冬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351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9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9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9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冷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机箱的一侧开设有机箱散热孔,所述机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支架,所述风扇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风扇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制冷风扇,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制冷仓,所述第一制冷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导体制冷片。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达到了冷却效率高的目的,解决了一般的冷却风扇的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了机箱的冷却能力,减少了电器元件的故障发生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机箱冷却装置是由冷却风扇组成,利用风扇加快机箱内空气的流动,并把机箱内的热空气排到机箱外,使机箱内各部件工作时发出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出去。一般情况下,这种冷却降温装置是有效的,但是在炎热的夏天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冷却风扇的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当连续使用计算机、或把计算机超频运行时,由于计算机各芯片的发热量巨大,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常常会造成计算机系统死机、不能启动等故障,严重时,还会造成芯片烧毁,因此需要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具备冷却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一般的冷却风扇的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达到冷却效率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机箱的一侧开设有机箱散热孔,所述机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支架,所述风扇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风扇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制冷风扇,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制冷仓,所述第一制冷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导体制冷片。
所述第一制冷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一制冷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制冷仓,所述第二制冷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制冷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二制冷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制冷风扇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制冷风扇分别在机箱的外侧壁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机箱散热孔的数量为两百六十个,且每六十五个机箱散热孔为一组,且四组机箱散热孔分别在机箱的外侧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均为U形导热管,且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制冷仓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为八十个,且每二十个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为一组,且四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分别在机箱的外侧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制冷仓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为八十个,且每二十个第三半导体制冷片为一组,且四组第三半导体制冷片分别在四个第二制冷仓的一侧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风扇支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的数量为十六个,且每四个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为一组,且四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分别在四个风扇支架的外侧壁均匀分布。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通过装置本体、机箱、导热块、机箱散热孔、风扇支架、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风扇、第一制冷仓、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导热管、第二制冷仓、第二导热管、第三半导体制冷片、防尘网和水泵的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冷却效率高的目的,解决了一般的冷却风扇的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了机箱的冷却能力,减少了电器元件的故障发生率。
2、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导热块、第一制冷仓、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导热管、第二制冷仓、第二导热管和第三半导体制冷片,达到了多重冷却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降温能力,提高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3、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机箱散热孔、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制冷风扇,达到了便于散热的目的,通过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降低了进入机箱气体的环境温度,加快了循环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管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装置本体;2、机箱;3、导热块;4、机箱散热孔;5、风扇支架;6、第一半导体制冷片;7、制冷风扇;8、第一制冷仓;9、第二半导体制冷片;10、第一导热管;11、第二制冷仓;12、第二导热管;13、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4、防尘网;15、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箱2,机箱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热块3,机箱2的一侧开设有机箱散热孔4,机箱散热孔4的数量为两百六十个,且每六十五个机箱散热孔4为一组,且四组机箱散热孔4分别在机箱2的外侧均匀分布,以便于通风散热,机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支架5,风扇支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风扇支架5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的数量为十六个,且每四个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为一组,且四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分别在四个风扇支架5的外侧壁均匀分布,以便于降低进入机箱2的风温,风扇支架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制冷风扇7,制冷风扇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制冷风扇7分别在机箱2的外侧壁均匀分布,通过设置的机箱散热孔4、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和制冷风扇7,达到了便于散热的目的,通过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降低了进入机箱2气体的环境温度,加快了循环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制冷仓8,第一制冷仓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第一制冷仓8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的数量为八十个,且每二十个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为一组,且四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分别在机箱2的外侧均匀分布,为机箱2导出热量。
第一制冷仓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管10,第一制冷仓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制冷仓11,第二制冷仓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管12,第一导热管10和第二导热管12均为U形导热管,且第一导热管10和第二导热管12固定连接,以便于提高导热效率,第二制冷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第二制冷仓11的数量为四个,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的数量为八十个,且每二十个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为一组,且四组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分别在四个第二制冷仓11的一侧均匀分布,通过设置的导热块3、第一制冷仓8、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第一导热管10、第二制冷仓11、第二导热管12和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达到了多重冷却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降温能力,提高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制冷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第一导热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15,通过装置本体1、机箱2、导热块3、机箱散热孔4、风扇支架5、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制冷风扇7、第一制冷仓8、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第一导热管10、第二制冷仓11、第二导热管12、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防尘网14和水泵15的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冷却效率高的目的,解决了一般的冷却风扇的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了机箱的冷却能力,减少了电器元件的故障发生率。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使用时,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和水泵15均通电,导热块3通过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将机箱的热量传到第一制冷仓8,第一制冷仓8内部冷却液加热,冷却液将温度传导到第一导热管10的内部,第一导热管10通过水泵15将第一导热管10内部的高热液体带到第二导热管12,第二导热管12将热量传输到第二制冷仓11,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将热量通过制热端排出,制冷端将第二制冷仓11制冷降温。
综上所述,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达到了冷却效率高的目的,解决了一般的冷却风扇的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箱(2),所述机箱(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热块(3),所述机箱(2)的一侧开设有机箱散热孔(4),所述机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支架(5),所述风扇支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所述风扇支架(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制冷风扇(7),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制冷仓(8),所述第一制冷仓(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
所述第一制冷仓(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管(10),所述第一制冷仓(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制冷仓(11),所述第二制冷仓(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管(12),所述第二制冷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所述第二制冷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所述第一导热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风扇(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制冷风扇(7)分别在机箱(2)的外侧壁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散热孔(4)的数量为两百六十个,且每六十五个机箱散热孔(4)为一组,且四组机箱散热孔(4)分别在机箱(2)的外侧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10)和第二导热管(12)均为U形导热管,且第一导热管(10)和第二导热管(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仓(8)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的数量为八十个,且每二十个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为一组,且四组第二半导体制冷片(9)分别在机箱(2)的外侧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仓(1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的数量为八十个,且每二十个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为一组,且四组第三半导体制冷片(13)分别在四个第二制冷仓(11)的一侧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支架(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的数量为十六个,且每四个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为一组,且四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6)分别在四个风扇支架(5)的外侧壁均匀分布。
CN202021335181.0U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Active CN213069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5181.0U CN213069656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5181.0U CN213069656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9656U true CN213069656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71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5181.0U Active CN213069656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9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10612U (zh) 小型半导体空调器
CN102573420B (zh) 一种嵌入式机柜空调制冷系统
CN207380660U (zh) 一种新型全方位计算机散热装置
CN202258195U (zh) 户外lcd显示设备的散热系统
CN205482030U (zh) 一种利用余冷循环节能散热的冷柜
CN204612012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656716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
CN208257201U (zh) 一种高效降温低压动力配电柜
CN103402334A (zh) 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
CN213069656U (zh) 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箱用冷却装置
CN107072118B (zh) 一种机柜抽屉隔板式热管散热装置
CN108776520A (zh) 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208969598U (zh) 一种自动化计算机冷却装置
CN203387792U (zh) 一种微功耗散热机柜
CN203628990U (zh) 变电站机房直冷空调系统
CN103974603A (zh) 一种用于中低功率密度电子信息机房的微功耗散热机柜
CN209516804U (zh) 一种散热电机装置
CN207395119U (zh) 一种两级能量回收的新风机组
CN203349390U (zh) 一种分体式移动空调器
CN206452654U (zh) 一种电子机柜
CN220754163U (zh) 一种隔热性好降温效率高的配电箱
CN220818127U (zh) 用于卷烟机流化床的循环风冷却系统
CN217783771U (zh) 一种高效节能双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CN204611969U (zh) 一种三分体式机房节能空调系统
CN214852415U (zh) 静止无功发生机柜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