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9440U -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9440U
CN213069440U CN202022161928.1U CN202022161928U CN213069440U CN 213069440 U CN213069440 U CN 213069440U CN 202022161928 U CN202022161928 U CN 202022161928U CN 213069440 U CN213069440 U CN 213069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shell
lock tongue
link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19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白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19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944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5433 priority patent/WO202206220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9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94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8Waterproof bodies or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机及其卡盖结构,相机的卡盖结构,包括外壳、卡盖、锁舌、联动单元及操作部,外壳设有安装孔,卡盖与外壳活动连接,用于密封安装孔;锁舌可动设置于外壳中,且锁舌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操作部设置于外壳的预设位置,操作部通过联动单元带动锁舌运动,使得锁舌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锁舌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与卡盖锁固配合,使得卡盖密封安装孔;当锁舌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舌与卡盖分离,使得卡盖能够打开。该相机的卡盖结构,使得该卡盖的设置既可以密封接口,又不会影响相机的外观,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开发出来。而同类电子产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为了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厂家对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也越来越重视。
相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常会在外壳上设置存储卡接口、数据线接口、充电接口等接口结构,为了适应不同场合使用的需要,大部分接口结构需使用卡盖进行密封防护。但设置卡盖后,还需在外壳上设置打开卡盖的操作部。在传统的相机的卡盖结构中,该操作部设有凸起或凹槽,紧靠卡盖设置或设置于卡盖上,这会影响相机的外观,进而不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相机及其卡盖结构,能够降低卡盖结构对相机整体外观的影响,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其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的卡盖结构,包括外壳、卡盖、锁舌、联动单元及操作部,外壳设有安装孔,卡盖与外壳活动连接,用于密封安装孔;锁舌可动设置于外壳中,且锁舌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操作部设置于外壳的预设位置,操作部通过联动单元带动锁舌运动,使得锁舌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锁舌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与卡盖锁固配合,使得卡盖密封安装孔;当锁舌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舌与卡盖分离,使得卡盖能够打开。
上述相机的卡盖结构通过设置联动单元,使得锁舌上无需设置操作结构,而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操作部来实现锁舌的解锁操作或/和锁定操作,进而使得卡盖与操作部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即能够将操作部设置于外壳的预设位置,如手柄、外壳底部、翻盖下方等不影响外壳外观的位置,使得该卡盖的设置既可以密封接口,又不会影响外壳的外观,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具体使用时,当需要解锁锁舌时,按压或旋转操作部,并通过联动单元带动锁舌运动,使得锁舌处于解锁状态,即锁舌与卡盖分离,使得卡盖能够打开。当需要封闭安装孔时,按压或移动卡盖至密封安装孔状态后;锁舌能够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使得锁舌与卡盖锁固配合,该安装孔被卡盖密封;或者利用操作部通过联动单元带动锁舌运动,使得锁舌处于锁定状态,使得锁舌与卡盖锁固配合,该安装孔被卡盖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联动单元为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体及第二连杆体,第一连杆体与操作部传动配合,第二连杆体与锁舌传动配合,操作部能够驱动连杆组件带动锁舌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盖与外壳转动连接,锁舌可摆动设置于外壳中,连杆组件包括摆杆,摆杆可自动复位设置于外壳中,使得锁舌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摆杆包括第一连杆体及与第一连杆体固定的第二连杆体,第一连杆体与操作部相配合,第二连杆体与锁舌传动连接;操作部能够驱动第一连杆体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部为按压键,联动单元还包括弹性件,摆杆通过弹性件可自动复位设置于外壳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舌设有配合孔,外壳设有通孔,第二连杆体与通孔转动配合,并与配合孔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联动单元包括柔性传动件,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操作部连接,柔性传动件的另一端与锁舌连接;操作部可自动复位,使得锁舌能够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
或者,联动单元包括齿条及与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齿条与锁舌连接,第一齿轮与操作部连接,操作部能够带动第一齿轮旋转;
或者,联动单元包括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锁舌运动,操作部能够带动主动齿轮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舌、联动单元或操作部可自动复位,使得锁舌能够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盖可转动设置于外壳上,卡盖能够自动弹开;
或/和外壳还设有收纳卡盖的收纳槽,安装孔设置于收纳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机的卡盖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卡盖或/和安装孔的边缘上;当锁舌与卡盖锁固配合时,使得第一密封件夹设于卡盖于安装孔的边缘之间;
或/和操作部可动设置于外壳上,且操作部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相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相机的卡盖结构,相机还包括:
接口单元,接口单元通过安装孔固设于外壳内;
可翻转设置于外壳上的显示屏,外壳设有容纳显示屏的安装槽,操作部设置于安装槽内。
该相机采用了上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在外壳上设置接口单元后,利用卡盖进行接口单元的密封防护。同时该相机通过设置联动单元,并利用单独设置的操作部来实现锁舌的解锁操作或/和锁定操作,进而可以将操作部的位置设置于安装槽内,利用显示屏来隐藏操作部,降低卡盖结构对相机整体外观的影响,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相机的显示屏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相机的卡盖结构的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相机的卡盖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A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相机的卡盖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B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的相机的卡盖结构的半剖卡盖及锁舌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的相机的卡盖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C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联动单元与操作部及锁舌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联动单元的应用示意图;
图13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联动单元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相机的卡盖结构;100、外壳;110、安装孔;120、容纳腔;130、收纳槽;140、安装槽;200、卡盖;210、锁腔;300、锁舌;310、配合孔;400、联动单元;410、柔性传动件;420、齿条;430、第一齿轮;440、主动齿轮;450、从动齿轮;460摆杆;462、第一连杆体;464、第二连杆体;470、弹性件;500、操作部;600、第一密封件;700、第二密封件;20、显示屏。
附图说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相机作为一种获取图像及录制视频的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及乐趣。而目前相机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相机产品很多,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功能或性能相近的相机产品中,相机的外观越漂亮,越能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因此如何提升相机的外观美感,成了相机厂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目前,相机的外壳常需要设置存储卡接口、数据线接口、充电接口等接口结构,且为了适应不同场合使用的需要,大部分接口结构需要使用卡盖进行密封防护。但传统的卡盖结构会影响相机的外观,不利于提升相机的外观美感。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相机的卡盖结构,使得该卡盖的设置既可以密封接口,又不会影响相机的外观,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相机的卡盖结构10包括外壳100、卡盖200、锁舌300、联动单元400及操作部500,外壳100设有安装孔110,卡盖200与外壳100活动连接,用于密封安装孔110;锁舌300可动设置于外壳100中,且锁舌300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操作部500设置于外壳100的预设位置,操作部500通过联动单元400带动锁舌300运动,使得锁舌300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锁舌300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300与卡盖200锁固配合,使得卡盖200密封安装孔110;当锁舌300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舌300与卡盖200分离,使得卡盖200能够打开。
上述相机的卡盖结构10通过设置联动单元400,使得锁舌300上无需设置操作结构,而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操作部500来实现锁舌300的解锁操作或/和锁定操作,进而使得卡盖200与操作部500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即能够将操作部500设置于外壳100的预设位置,如手柄、外壳100底部、翻盖下方等不影响外壳100外观的位置(即包括但不限于图2所示),使得该卡盖200的设置既可以密封接口,又不会影响外壳100的外观,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具体使用时,当需要解锁锁舌300时,按压或旋转操作部500,并通过联动单元400带动锁舌300运动,使得锁舌300处于解锁状态,即锁舌300与卡盖200分离,使得卡盖200能够打开。当需要封闭安装孔110时,按压或移动卡盖200至密封安装孔110状态后;锁舌300能够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使得锁舌300与卡盖200锁固配合,该安装孔110被卡盖200密封;或者利用操作部500通过联动单元400带动锁舌300运动,使得锁舌300处于锁定状态,使得锁舌300与卡盖200锁固配合,该安装孔110被卡盖200密封。
可以理解地,外壳100内部设有硬件,该硬件通过多种类电气元件组装而成,其接口单元的位置无法轻易发生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相机的外观比较规整,如硬件设计上,该接口单元的接口结构就需要设置于某一比较显眼的侧面上时,此时,在该侧面上需设置卡盖200进行防护时,传统的卡盖结构对相机的整体外观影响会非常大。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卡盖结构,该卡盖200的材质及颜色可设计成与该外壳100的侧面一致,利用联动单元400,该操作部500可设置于其他不显眼位置,锁舌300隐藏于外壳100内部,使得该卡盖200的设置不仅不会破坏相机的整体外观,反而会增加相机的科技感,给人们带来更加高级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相机厂家的用心,进而能够提高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卡盖结构的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锁舌300可动”中的“可动”包括但不限于摆动、转动、平移等,只要能够在“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进行切换即可。此外,“锁舌300可动设置于外壳100中”只需该锁舌300在外壳100中可动即可,并非是限定锁舌300必须与外壳1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部500”可采用多种传统的手动操作结构实现,包括但不限于旋钮、按压键、拨片等,具体可根据“联动单元400”的传动特点及锁舌300的运动特点进行设定。如锁舌300摆动,操作部500可通过拨片实现,该联动单元400能够将摆动动力传递给锁舌300;或者锁舌300转动,操作部500可通过旋钮实现,该联动单元400能够将旋转动力传递给锁舌300;或者锁舌300摆动,操作部500可通过按压键实现,该联动单元400能够将直线动力转换成摆动动力传递给锁舌300。
“联动单元400”能够根据锁舌300的运动轨迹所需的驱动力以及操作部500的结构进行设置,可以采用柔性传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刚性传动机构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锁舌300、联动单元400或操作部500可自动复位,使得锁舌300能够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如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便于通过锁舌300的自动复位、联动单元400的自动复位或操作部500的自动复位来实现锁舌300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使得用户体验更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联动单元400为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体462及第二连杆体464,第一连杆体462与操作部500传动配合,第二连杆体464与锁舌300传动配合,操作部500能够驱动连杆组件带动锁舌300运动。如此,通过将联动单元400设置为连杆组件,利用连杆原理将操作部500的驱动力或位移传递给锁舌300,实现锁舌300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使得卡盒能够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杆组件”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锁舌300的运动特点及操作部500的特点进行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连杆机构和空间连杆机构,以及其变形的杠杆机构、摆杆460机构、凸轮机构、滑块机构等,只要能够将操作部500的位移力传递给锁舌300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另一个元件“传动配合”时,二者可以采用可拆卸的传动方式实现,也可以不可拆卸的传动方式实现,只要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包括但不限于抵接、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及图9所示,卡盖200与外壳100转动连接,锁舌300可摆动设置于外壳100中,连杆组件包括摆杆460,摆杆460可自动复位设置于外壳100中,摆杆460包括第一连杆体462及与第一连杆体462固定的第二连杆体464,第一连杆体462与操作部500相配合,第二连杆体464与锁舌300传动连接;操作部500能够驱动摆杆460摆动。如此,可以直接利用摆杆460实现锁舌300的摆动,使得操作部500位移力的转换更加直接。同时利用摆杆460结构,只需一个摆动连接点,有利于减少装配次数,提高卡盖结构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当需要打开卡盖200时,通过操作部500驱动第一连杆体462摆动,使得第二连杆体464也发生相应摆动或转动,并通过第二连杆体464带动锁舌300摆动,实现锁舌300从锁定状态运动至解锁状态,进而可以打开卡盖200。撤销操作力时,该摆杆460自动复位,使得锁舌300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也能够使操作部500自动复位,使得该卡盖200的打开或关闭更加简便,用户的操作体验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一实施例中,锁舌300设有配合孔310,外壳100设有通孔,第二连杆体464与通孔转动配合,并与配合孔310传动配合。如此,利用第二连杆体464穿过外壳100上的通孔,并与通孔转动配合,实现第一连接体可摆动连接于外壳100中,同时直接利用利用第二连杆体464与配合孔310传动配合,实现锁舌300与摆杆460的传动连接,直接带动锁舌300的摆动。此时,该锁舌300也可以作为摆杆460连接的限位件使用,使得摆杆460可靠地安设于外壳100上,同时也省去锁舌300与外壳100的连接装配。
在上述任一摆杆460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及图5所示,可选地,操作部500为按压键,联动单元400还包括弹性件470,摆杆460通过弹性件470可自动复位设置于外壳100中。如此,通过弹性件470易于实现摆杆460的自动复位,且该操作部500为按压键,也便于通过摆杆460的自动复位力带动下进行自动复位。
具体地,该弹性件470为弹片,便于进行安装以及与摆杆460抵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联动单元400包括柔性传动件410,柔性传动件410的一端与操作部500连接,柔性传动件410的另一端与锁舌300连接;操作部500可自动复位,使得锁舌300能够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如此,可以利用柔性传动原理将操作部500的运动变化转换成锁舌300的运动变化,实现锁舌300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
该操作部500可移动或转动来通过柔性传动件410来带动锁舌300运动。如操作部500旋转,使得柔性传动件410卷绕在操作部500上,进而可以拉动锁舌300运动。
同理,撤销操作力时,该操作部500自动复位,使得锁舌300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使得该卡盖200的打开或关闭更加简便,用户的操作体验更佳。
或者,如图1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联动单元400包括齿条420及与齿条42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430,齿条420与锁舌300连接,第一齿轮430与操作部500连接,操作部500能够带动第一齿轮430旋转。如此通过齿轮齿条420传动原理来实现操作部500与锁舌300之间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并通过操作部500带动第一齿轮430旋转,并通过第一齿轮430带动齿条420移动,在通过齿条420带动锁舌300运动。
或者,如图1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联动单元400包括主动齿轮440及从动齿轮450,主动齿轮440带动从动齿轮450转动,从动齿轮450带动锁舌300运动,操作部500能够带动主动齿轮440旋转。如此通过齿轮传动原理来实现操作部500与锁舌300之间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并通过操作部500带动主动齿轮440旋转,并通过主动齿轮440带动从动齿轮450转动,在通过从动齿轮450带动锁舌30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齿轮440”带动“从动齿轮450”转动,可以通过直接啮合传动,也可以通过其他齿轮间距啮合传动,在此不做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一实施例中,卡盖200设有与锁舌300相配合的锁腔210;当锁舌300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300插入锁腔210中;当锁舌300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舌300与锁腔210分离错开。如此,利用锁腔210与锁舌300配合,便于将锁舌300隐藏于卡盖200中,既可以保证卡盖结构不会影响外壳100的外观,也可以避免误触锁舌300,使得卡盖200打开。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一实施例中,外壳100设有供锁舌300移动的容纳腔120,容纳腔120的出口与锁腔210相对应;当锁舌300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300的一端凸出容纳腔120的出口设置,并插入锁腔210中;当锁舌300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舌300与锁腔210分离错开。如此,该锁舌300可以隐藏于外壳100的内部,进一步减少卡盖结构对外壳100的外观影响,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及图9所示,一实施例中,卡盖200可转动设置于外壳100上,卡盖200能够自动弹开。如此,该卡盖200的外表面可以做的更加光滑,有利于提升外壳100的外观的整体性,也能够避免通过硬板动卡盖200来打开卡盖200,提高卡盖200密封防护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一实施例中,外壳100还设有收纳卡盖200的收纳槽130,安装孔110设置于收纳槽130内。如此,利用收纳槽130,可以将卡盖200内嵌于外壳100中,使得外壳100的表面更加平整。结合前述实施例,可进一步避免通过硬板动卡盖200来打开卡盖20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一实施例中,相机的卡盖结构1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600,第一密封件600设置于卡盖200或/和安装孔110的边缘上;当锁舌300与卡盖200锁固配合时,使得第一密封件600夹设于卡盖200于安装孔110的边缘之间。如此,通过在卡盖200上设置第一密封件600、安装孔110的边缘上设置第一密封件600或者卡盖200及安装孔110的边缘均设置第一密封件600来进一步提高卡盖200的密封性能,避免液体通过安装孔110或接口进入外壳100内部,造成硬件短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一实施例中,操作部500可动设置于外壳100上,且操作部500与外壳10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700。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700来进一步提高卡盖结构的密封性能,避免液体通过操作部500与外壳100之间的间隙进入外壳100内部,造成硬件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件600”及“第二密封件700”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满足使用要求的传统技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防水密封环、防水密封套、防水密封涂层等等。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相机的卡盖结构10,相机还包括:
接口单元,接口单元通过安装孔110固设于外壳100内;
可翻转设置于外壳100上的显示屏20,外壳100设有容纳显示屏20的安装槽140,操作部500设置于安装槽140内。
该相机采用了上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10,在外壳100上设置接口单元后,利用卡盖200进行接口单元的接口结构密封防护。同时该相机通过设置联动单元400,并利用单独设置的操作部500来实现锁舌300的解锁操作或/和锁定操作,进而可以将操作部500的位置设置于安装槽140内,利用显示屏20来隐藏操作部500,降低卡盖结构对相机整体外观的影响,有利于提升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可以理解地,外壳100内部设有硬件,该硬件通过多种类电气元件组装而成,其接口单元的位置无法轻易发生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相机的外观比较规整,如硬件设计上,该接口单元的接口结构就需要设置于某一比较显眼的侧面上时,此时,在该侧面上需设置卡盖200进行防护时,传统的卡盖结构对相机的整体外观影响会非常大。而利用本相机的卡盖200的材质及颜色可设计成与该外壳100的侧面一致,利用联动单元400,该操作部500可设置于其他不显眼位置,锁舌300隐藏于外壳100内部,使得该卡盖200的设置不仅不会破坏相机的整体外观,反而会增加相机的科技感,给人们带来更加高级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相机厂家的用心,进而能够提高本相机的产品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连杆体”可以为“摆杆的一部分”,即“第一连杆体”与“摆杆的其他部分(如第二连杆体)”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摆杆的其他部分(如第二连杆体)”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连杆体”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摆杆的其他部分(如第二连杆体)”组合成一个整体。
等同的,“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实用新型等同的技术方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的卡盖结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安装孔;
卡盖,所述卡盖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用于密封所述安装孔;
锁舌,所述锁舌可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且所述锁舌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
联动单元;及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预设位置,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联动单元带动所述锁舌运动,使得所述锁舌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当所述锁舌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舌与所述卡盖锁固配合,使得所述卡盖密封所述安装孔;当所述锁舌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舌与所述卡盖分离,使得所述卡盖能够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单元为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体及第二连杆体,所述第一连杆体与所述操作部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杆体与所述锁舌传动配合,所述操作部能够驱动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锁舌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锁舌可摆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可自动复位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使得所述锁舌自动复位至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摆杆包括所述第一连杆体及与所述第一连杆体固定的所述第二连杆体,所述第一连杆体与所述操作部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杆体与所述锁舌传动连接;所述操作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杆体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按压键,所述联动单元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摆杆通过所述弹性件可自动复位设置于所述外壳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设有配合孔,所述外壳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体与所述通孔转动配合,并与所述配合孔传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单元包括柔性传动件,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柔性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操作部可自动复位,使得所述锁舌能够自动复位至所述锁定状态;
或者,所述联动单元包括齿条及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操作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或者,所述联动单元包括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锁舌运动,所述操作部能够带动所述主动齿轮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所述联动单元或所述操作部可自动复位,使得所述锁舌能够自动复位至所述锁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卡盖能够自动弹开;
或/和所述外壳还设有收纳所述卡盖的收纳槽,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的卡盖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卡盖或/和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上;当所述锁舌与所述卡盖锁固配合时,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卡盖于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之间;
或/和所述操作部可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10.一种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的卡盖结构,所述相机还包括:
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通过所述安装孔固设于所述外壳内;
可翻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显示屏,所述外壳设有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安装槽,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CN202022161928.1U 2020-09-27 2020-09-27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69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928.1U CN213069440U (zh) 2020-09-27 2020-09-27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PCT/CN2020/135433 WO2022062201A1 (zh) 2020-09-27 2020-12-10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928.1U CN213069440U (zh) 2020-09-27 2020-09-27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9440U true CN213069440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1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192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69440U (zh) 2020-09-27 2020-09-27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9440U (zh)
WO (1) WO20220622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5539B1 (ko) * 2005-07-05 2007-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촬영장치
JP2007157238A (ja) * 2005-12-05 2007-06-21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139845A (ja) * 2007-12-10 2009-06-25 Canon Inc カメラの外部接続端子カバー
JP2010019918A (ja) * 2008-07-08 2010-01-2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開閉装置
JP2011007944A (ja) * 2009-06-24 2011-01-13 Sony Corp 蓋体の開閉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US9864257B1 (en) * 2016-09-19 2018-01-09 Gopro, Inc. Camera frame with side do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2201A1 (zh)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51873U (zh) 具有锁定机构的相机防水装置
US9250659B2 (en) Door assembly
US7075781B2 (en) Lid mechanism for an interface slot opening of notebook computers
WO2020220163A1 (zh) 相机
US6034867A (en)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a locking assembly
US20020104200A1 (en) Wrist mounting typ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2104123B (zh) 电子装置
JPH11112163A (ja) 樹脂製カバーの固定構造
CN213069440U (zh)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CN211422158U (zh) 一种锁芯及扣锁
CN211364859U (zh) 一种电动冲浪板
CN101630055B (zh) 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JP3063694U (ja) 防水用ハンドル装置
CN209908108U (zh) 一种可自由换向的执手组件
CN211173525U (zh) 把手转向机构
CN109813033B (zh) 一种冰箱内门体装配结构
CN218552014U (zh) 无实体按键的杯盖
CN220401928U (zh) 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组件
KR200258153Y1 (ko) 방수 휴대폰
CN208955361U (zh) 多重防护的墙壁插座
CN214217009U (zh) 一种不易残留污物的桶转轴结构
CN219536538U (zh) 防护外壳组件和取电盒
CN219552852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JP4401085B2 (ja) 蓋体装置
CN216735544U (zh) 一种盖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