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0490U - 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60490U CN213060490U CN202021681905.7U CN202021681905U CN213060490U CN 213060490 U CN213060490 U CN 213060490U CN 202021681905 U CN202021681905 U CN 202021681905U CN 213060490 U CN213060490 U CN 2130604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filter
- filtering mechanism
- scale inhibitor
- partic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其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过滤滤芯包括:中心管;套设在中心管外的支撑件,支撑件与中心管之间具有环空,支撑件具有多个凸起部;卷绕在支撑件外的第一过滤机构,凸起部抵住第一过滤机构对其进行固定,凸起部沿支撑件的周向和轴向方向分布,凸起部的高度在0.37mm至2mm之间,凸起部底部的横截面面积在0.19mm2至7.06mm2之间,凸起部在轴向方向上的密度在33个/m至417个/m之间,凸起部在周向方向上的密度在18个/m至998个/m之间。本申请能够在不增加工序的前提下将无纺布牢固的固定在支撑件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净水装置为了减少或去除水垢会在主滤芯前增加前置过滤滤芯,同时为了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有脱色、去除异味等等功效,会在主滤芯后增加后置过滤滤芯。这样以后整个净水装置存在有多个过滤滤芯,如果每一个过滤滤芯都单独设置在一个对应的壳体中,那么净水装置由于需要安装多个容纳过滤滤芯的壳体而体积变大或者形状不能随意改变,这样就导致净水装置不易安装至空间较小的区域内。
因此,目前在市场上慢慢开始出现将至少两个的过滤滤芯安装在一个对应的壳体中,通过相应的水路改进和结构改进使得这两个过滤滤芯之间相互不影响并能够实现对水的净化过滤。为了实现水路上按要求连通,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结构,将无纺布卷绕在支撑件上,支撑件中穿设有用于导水的中心管,无纺布用于对水进行前置过滤,过滤后的水透过支撑件从中心管和支撑件之间流出。为了实现无纺布卷绕在支撑件上后的固定,必须采用焊接操作将无纺布与支撑件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一步工序,而且该步工序效率偏低,这影响了整个过滤滤芯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其能够在不增加工序的前提下将无纺布牢固的固定在支撑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滤芯,所述过滤滤芯包括:
中心管;
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的具有镂空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具有环空,所述支撑件的外侧壁上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多个凸起部;
卷绕在所述支撑件外的第一过滤机构,所述凸起部抵住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对其进行固定,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和轴向方向分布,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在0.37mm至2mm之间,所述凸起部底部的横截面面积在0.19mm2至7.06mm2之间,所述凸起部在轴向方向上的密度在33个/m至417个/m之间,所述凸起部在周向方向上的密度在18个/m至998个/m之间;
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入口端,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内侧壁为出口端,水能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入口端、所述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出口端净化后,穿过所述支撑件的镂空到达所述环空。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为尖刺状或圆底状。
优选地,形成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中包括阻垢剂颗粒。
优选地,形成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中还包括注塑材料,所述阻垢剂颗粒与注塑材料混合后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所述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注塑材料和所述阻垢剂颗粒的质量比大于等于8:7。
优选地,形成所述支撑件的材料包括注塑材料、阻垢剂颗粒和粘接剂。
优选地,所述粘接剂占所述支撑件的质量小于等于25%,所述注塑材料和所述阻垢剂颗粒的质量比大于等于8:7。
优选地,所述阻垢剂颗粒包括磷酸盐颗粒。
优选地,所述粘接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无纺布。
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过滤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支撑件上的满足要求参数的凸起部可以有效减小第一过滤机构与支撑件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过滤机构对凸起部的压力增大,摩擦系数也增大,从而增大第一过滤机构与支撑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支撑件的不同位置处均能够保证对第一过滤机构的固定作用。并且,该种方式下的过滤滤芯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与过去的加工制作步骤相同,无需增加工序,就能将第一过滤机构牢固的固定在支撑件上,第一过滤机构只需直接卷绕在支撑件上即可。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滤芯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的过滤滤芯与无阻垢剂颗粒的支撑件的过滤滤芯的实验对比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5、密封盖;16、第二端口;17、第三端口;2、第一过滤机构;21、入口端;22、出口端;3、第二过滤机构;31、进水端;32、出水端;33、微滤过滤件;34、活性炭;4、端盖;5、环形空间;6、中心管;7、支撑件;71、凸起部;72、筋条;73、圆环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在不增加工序的前提下将无纺布牢固的固定在支撑件上,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过滤滤芯,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滤芯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滤芯可以包括:中心管6;套设在中心管6外的具有镂空的支撑件7,支撑件7与中心管6之间具有环空,所述支撑件7的外侧壁上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多个凸起部71;卷绕在支撑件7外的第一过滤机构2,所述凸起部71抵住所述第一过滤机构2对其进行固定,所述凸起部71沿所述支撑件7的周向和轴向方向分布,所述凸起部71的高度在0.37mm至2mm之间,所述凸起部71底部的横截面面积在0.19mm2至7.06mm2之间,所述凸起部71在轴向方向上的密度在33个/m至417个/m之间,所述凸起部71在周向方向上的密度在18个/m至998个/m之间;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为入口端21,第一过滤机构2的内侧壁为出口端22,水能依次通过第一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第一过滤机构2、第一过滤机构2的出口端22净化后,穿过支撑件7的镂空到达环空。
本申请中支撑件7上的满足要求参数的凸起部71可以有效减小第一过滤机构2与支撑件7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过滤机构2对凸起部71的压力增大,摩擦系数也增大,从而增大第一过滤机构2与支撑件7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支撑件7的不同位置处均能够保证对第一过滤机构2的固定作用。并且,该种方式下的过滤滤芯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与过去的加工制作步骤相同,无需增加工序,就能将第一过滤机构2牢固的固定在支撑件7上,第一过滤机构2只需直接卷绕在支撑件7上即可。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过滤滤芯,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滤芯可以包括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管6,套设在中心管6外的具有镂空的支撑件7,卷绕在支撑件7上的第一过滤机构2。
如图2所示,支撑件7呈中空状,其大体呈圆管状,其侧壁上具有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在此不做任何具体限定,只需保证水能够通过镂空结构流入支撑件7的内部即可,也就是说流体能由支撑件7的外侧透过支撑件7流入支撑件7的内部。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7包括多条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筋条72以及绕轴线的多个圆环部73,筋条72绕轴线呈圆周分布,圆环部73沿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筋条72和圆环部73相交连接在一起,如此使得支撑件7具有足够的强度,以能支撑住第一过滤机构2,筋条72和圆环部73之间形成镂空结构。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7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孔以形成镂空结构,以使流体能由支撑件7的外侧经过贯穿孔流入支撑件7的内部。支撑件7起到第一过滤机构2的骨架作用,对第一过滤机构2进行径向支撑,从而使得第一过滤机构2能够绕设在支撑件7上。同时,中心管6与支撑件7的内壁之间具有环空,以形成第一流道,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为入口端21,第一过滤机构2的内侧壁为出口端22,水能依次通过第一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第一过滤机构2、第一过滤机构2的出口端22净化后,流出的水能够穿过支撑件7的镂空通过第一流道继续向上流动。
形成支撑件7的材料中包括阻垢剂颗粒。在本申请中直接在形成支撑件7的材料中放入阻垢剂颗粒,这样当经过第一过滤机构2净化后的水流过支撑件7到达环空时,水就能和支撑件7中的阻垢剂颗粒接触,阻垢剂颗粒中的阻垢剂就会慢慢释放出来,从而可以有效阻止流经的水在下游生成水垢。由于中心管6和支撑件7之间无需设置填充阻垢剂的机构,因此,中心管6和支撑件7之间的环空可以很小,只需保证水能流过即可,这样过滤滤芯的直径可以大幅减小,整个过滤滤芯尺寸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缩小。
具有而言,形成支撑件7的材料包括注塑材料和阻垢剂颗粒。阻垢剂颗粒与注塑材料混合后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支撑件7。在注塑工艺的过程中,注塑材料融化,而阻垢剂颗粒依然以颗粒的形式混合在融化后的注塑材料中,最终使得注塑形成的支撑件7的材料中含有阻垢剂颗粒。当经过第一过滤机构2净化后的水流过支撑件7到达环空时,水就能和支撑件7中的阻垢剂颗粒接触,阻垢剂颗粒中的阻垢剂就会慢慢释放出来,从而可以有效阻止流经的水在下游生成水垢。由于支撑件7自身中就含有阻垢剂颗粒,因此,中心管6和支撑件7之间无需再设置填充阻垢剂的机构,因此,中心管6和支撑件7之间的环空可以很小,只需保证能形成第一流道水能流过即可,这样过滤滤芯的直径可以大幅减小,整个过滤滤芯尺寸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缩小。
为了使得阻垢剂颗粒能够在注塑工艺中以颗粒形式混合在注塑材料中,阻垢剂颗粒可以选择磷酸盐颗粒。
为了保证注塑材料和阻垢剂颗粒混合后注塑形成的支撑件7具有足够的强度,注塑材料和阻垢剂颗粒的质量比大于等于8:7,否则会因为阻垢剂颗粒过多而导致支撑件7的强度下降,无法支撑住第一过滤机构2。
阻垢剂颗粒的大小尽可能的较小,当足够小时,阻垢剂颗粒可以呈粉末状。在注塑工艺过程中,可以先将呈粉末状的大量阻垢剂颗粒加工成较大的颗粒,具体为通过粘接剂把呈粉末状的大量阻垢剂颗粒粘接包覆起来形成较大的颗粒,这样的较大的颗粒可以和注塑材料的颗粒混在一起直接进行注塑形成支撑件7。在上述情况下,形成支撑件7的材料包括注塑材料、阻垢剂颗粒和粘接剂,为了保证注塑材料、粘接剂和阻垢剂颗粒混合后注塑形成的支撑件7具有足够的强度,粘接剂占支撑件7的质量小于等于25%,注塑材料和阻垢剂颗粒的质量比大于等于8:7。在上述情况下,粘接剂可以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支撑件7的外侧壁上具有多个凸起部71,凸起部71能抵住第一过滤机构2对其进行固定。多个凸起部71绕支撑件7呈圆周分布,并且多个凸起部71沿支撑件7的轴向方向分布。凸起部71可以减小第一过滤机构2与支撑件7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为了使得第一过滤机构2对凸起部71的压力大大增大,摩擦系数也大大增大,以增大第一过滤机构2与支撑件7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不同位置处均能够达到对第一过滤机构2进行固定的目的,凸起部71需要满足如下参数要求:所述凸起部71的高度在0.37mm至2mm之间,所述凸起部71底部的横截面面积在0.19mm2至7.06mm2之间,所述凸起部71在轴向方向上的密度在33个/m至417个/m之间,所述凸起部71在周向方向上的密度在18个/m至998个/m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范围下均包括端点数值。在上述参数下,无论凸起部71具体采用什么形状,支撑件7的上端、下端以及中部对第一过滤机构2的摩擦力均能够保证第一过滤机构2无法在轴向方向上出现上下移动,也无法在周向方向中出现转动,从而在不增加工序的前提下有效的将第一过滤机构2牢固的固定在支撑件7上,与过去的加工制作步骤相同,第一过滤机构2只需直接卷绕绕设在支撑件7上即可。尤其在第一过滤机构2为无纺布时,无需对无纺布与支撑件7之间进行焊接操作,可直接通过凸起部71直接可以实现对无纺布的固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过滤机构2与支撑件7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凸起部71的顶部可以为尖刺状或圆底状等等,其中,尖刺状可以增大的摩擦力最大,但该种结构可能会戳破部分第一过滤机构2的内侧壁,对第一过滤机构2造成轻微的损坏;圆底状虽然增大的摩擦力没有尖刺状大,但是其能够有效的对第一过滤机构进行保护。
如图1所示,过滤滤芯可以包括:壳体1,壳体1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16和第三端口17,第一过滤机构2设置在壳体1中;设置在壳体1中的第二过滤机构3,中心管6的一端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出水端32相连通,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与壳体1之间具有环形空间5,第一端口连通环形空间5,第一过滤机构2的出口端22与第二端口16相连通,第三端口17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相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过滤滤芯的壳体1中用于容置第一过滤机构2、第二过滤机构3、支撑件7和中心管6等。第一过滤机构2和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第一过滤机构2具有入口端21和出口端22,第二过滤机构3具有进水端31和出水端32。第一过滤机构2用于对水进行初级过滤,从而去除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第一过滤机构2可以大体呈管状,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与壳体1之间具有环形空间5,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为入口端21,第一端口连通环形空间5。水从壳体1的第一端口流入滤芯,进而到达环形空间5,再由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进入第一过滤机构2进行过滤。第一过滤机构2的内侧壁为出口端22,出口端22与第二端口16相连通。经过第一过滤机构2过滤后的水从内侧壁流出,再穿过支撑件7、第一流道,最终从壳体1上的第二端口16流出滤芯。
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机构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对第一过滤机构2进行密封的端盖4。端盖4具有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呈环状,第二延伸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延伸部。当端盖4装配在述第一过滤机构2的一端对第一过滤机构2的端部进行密封时,端盖4套设在中心管6上,端盖4与中心管6之间具有间隙,以排出经第一流道后继续向上流动的水。此时,第一延伸部插入在第一过滤机构2与中心管6之间,第二延伸部则套设在第一过滤机构2端部的外侧,以保证端盖4对第一过滤机构2端部的密封效果。
第三端口17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相连通。流出滤芯的水经过膜第一过滤机构2过滤以后,再通过壳体1的第三端口17流入至过滤滤芯中,之后流至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经第二过滤机构3进行过滤。
如图1所示,中心管6的一端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出水端32相连通。中心管6用于将第二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引流通过第二流道穿过第一过滤机构2,最终排出壳体1。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上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16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上端。壳体1上的第三端口17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因此,通过中心管6可以将第二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引流穿过第一过滤机构2进而由壳体1的上端排出,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16设置的位置相同,如此有助于系统中管线的布置和优化。
如图1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第一过滤机构2的第一壳体11和用于容纳第二过滤机构3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上端与第一壳体11的下端相密封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为后置过滤机构,其主要起到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等等功效。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包括:微滤过滤件33和活性炭34,来水先通过活性炭34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33。活性炭34主要用于更加彻底的吸附净水中的异色、异味,调整净水的口感,同时抑制净水中细菌的再生。微滤过滤件33则主要用于过滤掉水中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粒和细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侧壁与第二壳体12的内壁相紧贴。活性炭34呈颗粒状,活性炭34设置在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之间的空间中。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主要用于实现对颗粒状的活性炭34的限位和收容。壳体1可以包括安装在第二壳体12的下端的密封盖15,壳体1上的第三端口17可以设置在密封盖15上。密封盖15与第二壳体12可以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第二壳体12中的微滤过滤件33和活性炭34。经过膜第一过滤机构2过滤后的水,可以从密封盖15上的第三端口17流入至第二壳体12内,再流过第一喷胶棉后经过活性炭34进行过滤,再从第二喷胶棉流出进入至微滤过滤件33。微滤过滤件33的外侧壁为入口,经过微滤过滤件33过滤后,水从微滤过滤件33上端面的中部流出,之后流入中心管6排出至壳体1外。
图3为本申请中的过滤滤芯与无阻垢剂颗粒的支撑件的过滤滤芯的实验对比图,如图3所示,其中,2-1#和2-2#是本申请中的过滤滤芯,1-1#和1-2#是无阻垢剂颗粒的支撑件7的过滤滤芯,通过图中可以看出,在过水量在20吨内,水能和本申请支撑件7中的阻垢剂颗粒接触,阻垢剂颗粒中的阻垢剂就会慢慢释放出来,从而有效阻止流经的水在下游生成水垢,进而保证纯水流率基本不发生衰减,而无阻垢剂颗粒的支撑件7的过滤滤芯在过水量为15吨左右时,其纯水流率已经衰减了30%左右。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装置,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的过滤滤芯。净水装置还可以包括膜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可以是采用膜类的过滤件从而形成的膜过滤单元。例如,膜过滤单元可以是RO膜过滤单元、纳滤膜过滤单元等等。第一端口连通第一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第二端口16连通第一过滤机构2的出口端22,第三端口17连通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膜过滤单元的原水端能与过滤滤芯的第二端口16相连通,膜过滤单元的净水端能与过滤滤芯的第三端口17相连通。膜过滤单元的废水端与废水排出管线相连接,在废水排出管线上可以安装有废水比装置。在上述净水装置中可以包括泵,泵一般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第二端口16与膜过滤单元之间,泵可以起到增压作用。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滤芯包括:
中心管;
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的具有镂空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具有环空,所述支撑件的外侧壁上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多个凸起部;
卷绕在所述支撑件外的第一过滤机构,所述凸起部抵住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对其进行固定,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和轴向方向分布,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在0.37mm至2mm之间,所述凸起部底部的横截面面积在0.19mm2至7.06mm2之间,所述凸起部在轴向方向上的密度在33个/m至417个/m之间,所述凸起部在周向方向上的密度在18个/m至998个/m之间;
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入口端,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内侧壁为出口端,水能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入口端、所述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出口端净化后,穿过所述支撑件的镂空到达所述环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为尖刺状或圆底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中包括阻垢剂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中还包括注塑材料,所述阻垢剂颗粒与注塑材料混合后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所述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材料和所述阻垢剂颗粒的质量比大于等于8: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支撑件的材料包括注塑材料、阻垢剂颗粒和粘接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占所述支撑件的质量小于等于25%,所述注塑材料和所述阻垢剂颗粒的质量比大于等于8:7。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颗粒包括磷酸盐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无纺布。
11.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过滤滤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1905.7U CN213060490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1905.7U CN213060490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60490U true CN213060490U (zh) | 2021-04-27 |
Family
ID=75582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81905.7U Active CN213060490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60490U (zh) |
-
2020
- 2020-08-13 CN CN202021681905.7U patent/CN2130604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59508A (zh) |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 |
CN208603866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
CN213060490U (zh) | 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 |
CN110038439B (zh) |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
CN109912059B (zh) |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890395U (zh) | 一种滤芯的过滤组件结构 | |
CN214734924U (zh) | 一种复合滤芯及使用其的水路系统 | |
CN110040860B (zh) |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
JP5211105B2 (ja) | 浄水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 |
CN211111386U (zh) |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 |
CN212127729U (zh) | 滤芯和净水系统 | |
CN212293126U (zh) | 阻垢滤芯及净水器 | |
CN210710985U (zh) |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复合滤芯 | |
CN210214993U (zh) | 一种净水器滤芯改良结构 | |
CN111115868B (zh) | 复合滤芯组件的流道结构 | |
CN210457726U (zh) | 净水装置 | |
CN219209217U (zh) | 一种多重滤芯便捷替换的净水器 | |
CN109694139B (zh) |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
CN218058627U (zh) | Ro逆流膜复合滤芯结构 | |
CN210559707U (zh) | 一种过滤提效的复合滤芯 | |
CN212651636U (zh) | 一种滤芯组件 | |
CN210367184U (zh) | 一种净水器的多重滤芯结构 | |
CN211170139U (zh) | 复合滤芯及家用电器 | |
CN220531240U (zh) | 一种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 |
CN219929866U (zh) | 滤芯和净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