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3866U -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3866U
CN208603866U CN201820788655.3U CN201820788655U CN208603866U CN 208603866 U CN208603866 U CN 208603866U CN 201820788655 U CN201820788655 U CN 201820788655U CN 208603866 U CN208603866 U CN 208603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verse osmosis
water inlet
shell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86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yang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86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3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3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3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内设有反渗透滤芯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安装头,另一端为第一接驳端,第一接驳端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内设有净水滤芯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一端为第二接驳端,第二接驳端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壳体和纯水出水口或者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壳体;第一接驳端和第二接驳端接驳固定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本方案解决了复合滤芯中多种滤材寿命难以匹配而造成净化效果不佳或者浪费等问题,对于难以匹配寿命的两种滤材采用分体式接驳结构,便于分别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纯水系统正逐渐进入家家户户的饮水体系中。现有反渗透净水机一般是四级过滤,每一级过滤都有一个滤芯。第一级PP棉滤芯,主要过滤大颗粒杂质;第二级前置活性炭滤芯,主要吸附异色异味、胶体以及余氯等杂质,保护后端的反渗透滤芯;第三级反渗透滤芯,可以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进行过滤,尤其对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杂质有着极高的过滤效率,因而反渗透滤芯构成了净水机的核心部件,净水机的过滤效果与反渗透滤芯的过滤效果直接相关;第四级后置活性炭滤芯,主要起到吸附异色异味,改善口感的作用。四种滤芯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另外,还会在前置活性炭滤芯和反渗透滤芯之间再设置PP棉滤芯或者超滤滤芯等,进一步提升对反渗透滤芯的保护作用和净化效果。但是,多个滤芯的结构导致整机体积大,占用大量厨房空间,同时,滤芯间的管路布局复杂,提高了漏水风险。
但是,复合滤芯中有多种滤材,各滤材的寿命难以匹配,一般来说,反渗透滤芯寿命较长,单次更换的成本也较大,可正常使用1-3年,而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等寿命较短,单次更换的成本也较小,可正常使用0.5-1年。在反渗透滤芯和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复合时,寿命匹配的问题尤为突出。举个例子来说,若以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寿命为准,则会造成反渗透滤芯过早报废,用户使用成本大幅提升;若以反渗透滤芯寿命为准,则容易造成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超期服役,一方面,影响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如果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位于反渗透滤芯前端的情况下,这些滤芯过期后,由于反渗透滤芯的前置净化效果不佳,将会反过来造成反渗透滤芯的寿命和效果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反渗透净水机中复合滤芯中多种滤材寿命难以匹配而造成净化效果不佳或者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上设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为第一接驳端,所述第一接驳端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净水滤芯,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为第二接驳端,所述第二接驳端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流道,位于第一壳体内,以连通第二壳体和纯水出水口或者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接驳端和第二接驳端接驳固定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进而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分别对位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驳端和第二接驳端的端面中心处分别具有相对位的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的外围分别具有向彼此延伸的第一密封壁和第二密封壁,所述第一密封壁和第二密封壁配合以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呈同心状分布且均位于第一孔位内,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呈同心状分布且均位于第二孔位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外径不大于第二密封壁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外侧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套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壁插入第二密封壁内以形成径向密封;或者,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内径不小于第二密封壁的外径,所述第二密封壁的外侧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套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壁插入第一密封壁内以形成径向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滤芯为后置净化滤芯,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所述反渗透滤芯产生的纯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后置净化滤芯、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一流道而流出纯水出水口;或者,所述净水滤芯为前置净化滤芯,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原水依次通过原水进水口、第一流道、第二进水口、前置净化滤芯、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反渗透滤芯而形成浓水和纯水。
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滤芯具有中心管,所述第一流道位于中心管内,所述中心管内还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和第二进水口;或者,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内嵌套有中心嵌套管,所述第一流道位于中心嵌套管内,所述第二流道位于中心管和中心嵌套管之间;或者,所述中心管内具有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将中心管分隔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或者,所述中心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流道位于第一中心管内,所述第二流道位于第二中心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滤芯具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内具有与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相通的第二流道,所述反渗透滤芯外设有套筒,所述第一流道位于套筒的外壁和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和第二进水口;或者,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驳端和第二接驳端的外沿具有互相卡接固定的卡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滤芯为中空滤棒,所述中空滤棒靠近第二接驳端的一端设置端封,所述端封上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连通中空滤棒中心处的流道和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或者,所述净水滤芯包括颗粒状滤材和容置滤材的筒体,所述筒体具有分别位于两端的进出水口,所述筒体的进出水口分别与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将反渗透滤芯和其它净化滤芯设置于一个滤芯组件内,减少了反渗透净水机内滤芯的数量,相应的,简化了滤芯间管路布局,同时,也简化滤芯寿命监控与提醒以及滤芯更换。经过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即可完成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尤其对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杂质的全面过滤,同时还可以起到吸附异色异味,改善纯水的口感等效果。在一个反渗透净水机中可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也可串联设置多个,可完成对原水的多次重复过滤,使产水更干净,或者,也可以并联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提高产水效率。重要的是,还解决了复合滤芯中多种滤材寿命难以匹配而造成净化效果不佳或者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难以匹配寿命的两种滤材采用分体式接驳结构,便于分别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拆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接驳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接驳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端封的示意图1;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端封的示意图2;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净水滤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可拆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可拆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第一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内设有反渗透滤芯3,第一壳体1的一端具有安装头10,安装头10上设有原水进水口11、纯水出水口12和浓水出水口13,安装头10用于与净水机本体上的滤芯座固定并实现水路连通。第一壳体1的另一端为第一接驳端101,第一接驳端101具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第二壳体2内设有净水滤芯4,第二壳体2的一端为第二接驳端201,第二接驳端具有第二进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
第一接驳端101和第二接驳端201接驳固定而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进而第一出水口103和第二进水口202、第二出水口203和第一进水口102分别对位连通。复合滤芯中有多种滤材,各滤材的寿命难以匹配,一般来说,反渗透滤芯寿命较长,单次更换的成本也较大,可正常使用1-3年,而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等寿命较短,单次更换的成本也较小,可正常使用0.5-1年。在反渗透滤芯和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等净水滤芯复合时,寿命匹配的问题尤为突出。举个例子来说,若以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寿命为准,则会造成反渗透滤芯过早报废,用户使用成本大幅提升;若以反渗透滤芯寿命为准,则容易造成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超期服役,一方面,影响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如果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位于反渗透滤芯前端的情况下,这些滤芯过期后,由于反渗透滤芯的前置净化效果不佳,将会反过来造成反渗透滤芯的寿命和效果下降。上述可拆卸式复合滤芯,可根据不同滤材分别更换,避免过早报废或者超期服役,同时,还避免了传统机器中多个滤芯导致整机体积大,占用大量厨房空间,且,滤芯间的管路布局复杂,漏水风险升高等。另外,将安装头10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端部,即反渗透滤芯3的部分直接固定在净水机本体上,则在更换净水滤芯4的时候无需拆卸第一壳体1,值得一提的是,反渗透滤芯3的寿命往往大于净水滤芯4,在使用过程中,净水滤芯4的更换频次往往是大于反渗透滤芯3的,这样布局大大提升了更换滤芯的便捷性。
第一接驳端101和第二接驳端201的端面中心处分别具有相对位的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的外围分别具有向彼此延伸的第一密封壁104和第二密封壁204,第一密封壁104和第二密封壁204配合以形成密封。其中,第一密封壁104的外径不大于第二密封壁204的内径,第一密封壁104的外侧具有密封槽1041,密封槽1041内嵌套有密封圈,第一密封壁104插入第二密封壁204内以形成径向密封。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轴向是指平行于反渗透滤芯中轴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反渗透滤芯中轴线的方向。径向密封的优势在于,如果该处采用轴向密封,滤芯组件内部受水压作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存在远离彼此的趋势,则有可能密封失效。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密封壁的内径也可以不小于第二密封壁的外径,相应的,第二密封壁的外侧具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嵌套有密封圈,第二密封壁插入第一密封壁内以形成径向密封。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呈同心状分布且均位于第一孔位内,第二进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呈同心状分布且均位于第二孔位内。上述进出水口的同心状分布,一方面,制造精度要求较低,互相间的配合可靠,另一方面,便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采用较为可靠的旋合固定。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可以偏心设置,那么,则要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到位后,两者精准对位,制造和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当然,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也可以分开设置而不呈同心状分布。
本实施例中,净水滤芯4为后置净化滤芯,具体的说,在净化过程中,水流先通过反渗透滤芯3净化后,形成的浓水从浓水出水口13排出,形成的纯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口103、第二进水口202、后置净化滤芯4、第二出水口203、第一进水口102、第一流道14而流出纯水出水口12,其中,第一流道14连通第二出水口203和纯水出水口12。
第一流道14设置于第一壳体1内,展开来说,反渗透滤芯3具有中心管31,第一流道14位于中心管31内,中心管31内还具有第二流道15,其中,第一流道14连通第二出水口203和纯水出水口12,第二流道15连通反渗透滤芯3的纯水导水层和第二进水口202。本实施例中,中心管31内嵌套有中心嵌套管32,第一流道14位于中心嵌套管32内,第二流道15位于中心管31和中心嵌套管32之间。其中,中心嵌套管的上端可以与中心管的上端内壁形成密封,也可以通过与其它部件配合形成密封。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0一端设有端封5,端封5具有背向外安装头10方向延伸并包覆在反渗透滤芯3侧壁外的密封环筋51,密封环筋51与反渗透滤芯3的侧壁密封配合,进而将原水和浓水隔离开,并且,该密封位置位于反渗透滤芯3的侧壁外,不影响反渗透滤芯3端部的过水面积。另外,端封5朝向反渗透滤芯3一侧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定位筋52,定位筋52使得反渗透滤芯3的端部和端封5之间形成过水间隙53,过水间隙53和原水进水口11相通。一方面,定位筋52与反渗透滤芯3的端部保持细微间隙甚至抵靠,便于确认反渗透滤芯3与端封5装配到位,同时也保证了端封5内侧和反渗透滤芯3的端部具有足够宽的过水间隙53,另外,定位筋52沿着径向延伸,对于水流具有导向作用,使得水流能流至覆盖反渗透滤芯3的全部端部,避免反渗透滤芯3端部的内外侧利用率不均。
端封5还包括中心延伸管54,中心延伸管54内具有中央水道50,中心延伸管54一端构成纯水出水口12,另一端与中心管31连通。端封5和安装头10之间还套设有水路转换器6,其内壁和中心延伸管54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水道61,水路转换器6和安装头1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水道62。中央水道50连通中心管31和纯水出水口12,第一水道61连通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0一端和原水进水口11,第二水道62连通反渗透滤芯3的另一端和浓水出水口13。端封5在中心延伸管54的外围具有过水槽55,过水槽55连通第一水道61和反渗透滤芯3的端部。过水槽55的外围具有向安装头10方向延伸的密封环筋56,水路转换器6远离安装头10的一端与密封环筋56密封配合,进而将第一水道61和第二水道62隔离开,避免串水。本实施例中,中心管31的出水端伸出反渗透滤芯3的端部,中心延伸管54的端部包裹在中心管31的端部外,并形成密封配合,中央水道50和中心管31内部的流道相通。中心延伸管和中心管的配合还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例如,中心延伸管的端部也可以伸入中心管内,而与中心管内壁形成密封;或者,在中心延伸管和中心管之间设置辅助配合件,该辅助配合件具有过水通道,其两端分别与中心延伸管和中心管密封配合。中心延伸管54的端部内壁形成台阶结构,中心嵌套管32的端部伸出中心管31的端部并与中心延伸管54的端部内壁形成密封。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延伸管也可以不设置在端封上,例如,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形成中心延伸管、端封和水路转换器三个部件;或者,中心延伸管与水路转换器一体成型等。
在制水过程中,原水自原水进水口11进入滤芯组件内,通过水路转换器6和中心延伸管54之间的第一水道61及端封5上的过水槽55后,流至反渗透滤芯3的端部,并沿着轴向通过反渗透滤芯3并进行反渗透净化过程。在反渗透滤芯3中形成的纯水被收集至第二流道15内,随后沿着第二流道15流动并自第一出水口103流出第一壳体1,通过第二进水口202进入第二壳体2内。完成在第二壳体2内的净化后,水流自第二出水口203流出并通过第一进水口102返回第一壳体1内,通过第一流道14和中心延伸管54内的流道而从纯水出水口12流出。另一方面,原水沿轴向通过反渗透滤芯3后在反渗透滤芯3远离安装头10一端形成浓水并流出反渗透滤芯3,随后浓水沿着反渗透滤芯3的外侧和第一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通过第二水道62后从浓水出水口13排出。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水道也可以连通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和浓水出水口,第二水道连通反渗透滤芯的另一端和原水进水口,即在上述水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水进水口和浓水出水口进行对调,相应的,原水至浓水的流向与上述过程相反,此处不再进一步展开。另外,还可以在反渗透滤芯外壁上设置防止反渗透滤芯受压外扩的支撑层,该支撑层可以是网状结构,既起到上述支撑作用,也不影响过水,使得反渗透滤芯外壁的阻盐层被充分利用,另外,支撑层也可以是胶带。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水道可以是部分由水路转换器和外壳之间的间隙构成,另外部分位于水路转换器内部。
作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另外形成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在中心管内设置隔离壁,隔离壁将中心管分隔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第二流道连通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和第二进水口;或者,中心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即在反渗透滤芯内设置两根独立的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其中,第一流道位于第一中心管内,第二流道位于第二中心管内,较优的,两者均为半圆形,装配后形成圆形的中心管,便于反渗透膜缠绕。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2内的滤材为中空滤棒4,一般的,可以采用PP棉滤芯或者压缩活性炭滤芯或者碳纤维滤芯或者PP棉及活性炭的复合材料,在结构方面,中空滤棒4的中心处具有流道41。中空滤棒4靠近第二接驳端201的一端设置端封42,将中空滤棒4的端部封闭,避免水未经净化进入滤芯后端,另外,中空滤棒4的另一端也可设置端封,或者直接与第二壳体的底壁密封固定。端封42上设置有过水孔421,过水孔421连通中空滤棒4中心处的流道41和第二进水口203。在制水过程中,水流自第二进水口202进入第二壳体2后充斥于中空滤棒4外围,受水压作用,水流通过中心滤棒4而进入其中心处的流道41,随后通过过水孔421和第二出水口203流出第二壳体2。在中空滤棒的实施方式下,水流可以从外向内流动并得到净化,也可以从内向外流动并得到净化,可以理解,在这种实施方式下,则过水孔连通中空滤棒中心处的流道和第二出水口。
作为第二壳体内滤材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净水滤芯也可以采用颗粒状滤材401a,例如,颗粒状活性炭或者颗粒状树脂,那么,净水滤芯还包括容置滤材的筒体402a,避免形态不固定的颗粒状滤材在水路中发生泄漏。筒体402a具有分别位于两端的进水口403a和出水口404a,其中,进水口403a通过筒体402a外壁和第二壳体2a内壁之间的间隙而与第二进水口202a连通,出水口404a与第二出水口203a连通。较优的,进水口403a位于筒体402a底部,那么水流方向则从下向上通过净水滤芯,其考虑在于,对于颗粒状滤材401a而言,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如果水流是自上而下流经颗粒状滤材401a,滤材则会被逐步压紧,使用一定时间后,其内部会形成固定的水路通道,降低了滤材的使用率及净化效果。另外,筒体402a的底壁外侧设置有筋条405a,筋条405a以进水口403a为中心呈辐射状沿径向延伸,筋条405a的侧部与第二壳体2a的底壁抵靠进而形成用于过水的间隙。进一步的,筒体402a的底壁上放置有分流板406a,分流板406a上设有多个过水孔,较优的,多个过水孔均匀分布于分流板406a上,分流板406a和筒体402a的底壁之间形成分流间隙,有利于水流均匀的通过颗粒状滤材401a,避免进水口403a附近的滤材和其它部分的滤材得不到均匀利用。水流自进水口403a,进入分流间隙,在分流间隙内径向分散后沿轴向自下而上通过颗粒状滤材401a,有利于颗粒状滤材401a的充分均匀利用。另外,筒体的顶壁上也可以放置第二分流板,第二分流板上设有多个过水孔,第二分流板和筒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二分流间隙,第二通孔位于筒体的顶壁,颗粒状滤材通过第二分流间隙而与出水口,以提高上端颗粒状滤材的利用率。
作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固连方式,第一接驳端101的外沿具有第一卡接部100,第二接驳端201的外沿具有第二卡接部200,第一卡接部100和第二卡接部200,互相卡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流道位于反渗透滤芯中心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流道位于反渗透滤芯外围,具体的,如图9、图10所示,反渗透滤芯3b具有中心管31b,中心管31b内具有与反渗透滤芯3b的纯水导水层相通的第二流道15b。反渗透滤芯3b外设有套筒7b,第一流道14b位于套筒的外壁和第一壳体1b的内壁之间,第一流道14b连通第二出水口203b和纯水出水口12b,第二流道15b连通反渗透滤芯3b的纯水导水层和第二进水口202b。
具体来说,套筒7b的底壁上设有通孔71b,该通孔71b供第二流道15b穿过,并且其孔沿与中心管31b的管壁密封配合。套筒7b的顶壁上设有通孔72b,该通孔72b供端封5b上中心延伸管54b穿过,并且其孔沿具有朝向安装头10b方向延伸的密封环壁,该密封环壁与水路转换器6b的下端密封配合。水路转换器6b和中心延伸管54b的管壁之间形成供浓水通过的间隙。另一方面,水路转换器6b和安装头10b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纯水通过的间隙,以连通纯水出水口12b和第一流道14b。
在制水过程中,原水从原水进水口11b进入,并沿着中心延伸管54b流至反渗透滤芯3b的端部,并沿着轴向通过反渗透滤芯3b并进行反渗透净化过程。在反渗透滤芯3b中形成的纯水被收集至中心管31b内,并沿着第二流道15b流动并自第一出水口103b流出第一壳体1b,通过第二进水口202b进入第二壳体2b内。完成在第二壳体2b内的净化后,水流自第二出水口203b流出并通过第一进水口102b返回第一壳体1b内,通过第一流道14b和水路转换器6b与安装头10b内壁之间的间隙而从纯水出水口12b流出。另一方面,原水沿轴向通过反渗透滤芯3b后在反渗透滤芯3b远离安装头10b一端形成浓水并流出反渗透滤芯3b,随后浓水沿着反渗透滤芯3b的外侧和套筒7b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通过水路转换器6b和中心延伸管54b之间的间隙后从浓水出水口13b排出。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水道也可以连通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和浓水出水口,第二水道连通反渗透滤芯的另一端和原水进水口,即在上述水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水进水口和浓水出水口进行对调,相应的,原水至浓水的流向与上述过程相反,此处不再进一步展开。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例如第一接驳端、第二接驳端、水路转换器、端封、第二壳体、净水滤芯等结构及其连接配合关系等可借鉴上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如图11、图12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净水滤芯为前置净化滤芯4c,即原水通过前置净化滤芯净化后再进入反渗透滤芯,对原水预净化,一般的,可以采用PP棉滤芯或者压缩活性炭滤芯或者碳纤维滤芯或者PP棉及活性炭的复合材料等,避免大颗粒杂质或者余氯等损伤反渗透滤芯。第一流道14c连通原水进水口11c和第二进水口202c,原水依次通过原水进水口11c、第一流道14c、第二进水口202c、前置净化滤芯4c、第二出水口203c、第一进水口102c、反渗透滤芯3c而形成浓水和纯水。反渗透滤芯3c具有中心管31c,第一流道31c位于中心管31c内,中心管31c内还具有第二流道15c,第二流道15c用以收集纯水并将纯水引导至纯水出水口12c。本实施例中,中心管31c内还设有中心嵌套管32c,第一流道14c位于中心嵌套管32c内,第二流道15c位于中心管31c和中心嵌套管32c之间。除此之外,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形成方式还可以采用隔离壁或者平行双管等方案。可以理解的是,也可采用通过套筒来形成第一流道的方案,即反渗透滤芯具有中心管,中心管内具有与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相通的第二流道,反渗透滤芯外设有套筒,第一流道位于套筒的外壁和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相应的,第一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具体方案可借鉴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进一步展开。
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过水槽55c位于水路转换器6c外侧,以连通反渗透滤芯3c靠近安装头10c一端与水路转换器6c和安装头10c之间的间隙,浓水依次通过过水槽55c、水路转换器6c和安装头10c之间的间隙而与浓水出水口13c连通。反渗透滤芯3c的外侧设有密封圈8c,密封圈8c与第一壳体的内壁形成密封配合,防止未经反渗透滤芯净化的水直接进入反渗透滤芯的后端。另外,端封5c还包括中心延伸管54c,中心延伸管54c一端构成原水进水口11c。中心延伸管54c的管壁上设有第二过水槽57c,第二过水槽57c用以连通第二流道15c和水路转换器6c与中心延伸管54c之间的间隙。
基于上述水路结构下,在制水过程中,原水从原水进水口11c进入滤芯组件,通过第一流道14c后进入第二壳体内,经过前置净化滤芯4c净化后,依次通过第二出水口203c和第一进水口102c后进入第一壳体。水流在水压的作用下,由于受到密封圈8c的阻挡,只能通过反渗透滤芯3c的原水导水层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在第二流道15c内形成了纯水,并依次通过第二过水槽57c、水路转换器6c与中心延伸管54c之间的间隙后从纯水出水口12c流出。另一方面,在反渗透滤芯3c靠近安装头10c一端形成了浓水,并依次通过过水槽55c、水路转换器6c和安装头10c内壁之间的间隙而从浓水出水口13c流出。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例如第一接驳端、第二接驳端、水路转换器、端封等结构及其连接配合关系等可借鉴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上设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为第一接驳端,所述第一接驳端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净水滤芯,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为第二接驳端,所述第二接驳端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第一流道,位于第一壳体内,以连通第二壳体和纯水出水口或者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接驳端和第二接驳端接驳固定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进而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分别对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端和第二接驳端的端面中心处分别具有相对位的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的外围分别具有向彼此延伸的第一密封壁和第二密封壁,所述第一密封壁和第二密封壁配合以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呈同心状分布且均位于第一孔位内,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呈同心状分布且均位于第二孔位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外径不大于第二密封壁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外侧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套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壁插入第二密封壁内以形成径向密封;
或者,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内径不小于第二密封壁的外径,所述第二密封壁的外侧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套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壁插入第一密封壁内以形成径向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滤芯为后置净化滤芯,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所述反渗透滤芯产生的纯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后置净化滤芯、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一流道而流出纯水出水口;
或者,所述净水滤芯为前置净化滤芯,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原水依次通过原水进水口、第一流道、第二进水口、前置净化滤芯、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反渗透滤芯而形成浓水和纯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具有中心管,所述第一流道位于中心管内,所述中心管内还具有第二流道,
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和第二进水口;或者,
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内嵌套有中心嵌套管,所述第一流道位于中心嵌套管内,所述第二流道位于中心管和中心嵌套管之间;
或者,所述中心管内具有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将中心管分隔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或者,所述中心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流道位于第一中心管内,所述第二流道位于第二中心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具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内具有与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相通的第二流道,所述反渗透滤芯外设有套筒,所述第一流道位于套筒的外壁和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
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和第二进水口;或者,
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原水进水口和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导水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端和第二接驳端的外沿具有互相卡接固定的卡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滤芯为中空滤棒,所述中空滤棒靠近第二接驳端的一端设置端封,所述端封上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连通中空滤棒中心处的流道和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或者,所述净水滤芯包括颗粒状滤材和容置滤材的筒体,所述筒体具有分别位于两端的进出水口,所述筒体的进出水口分别与第二进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
CN201820788655.3U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Active CN208603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8655.3U CN208603866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8655.3U CN208603866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3866U true CN208603866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8655.3U Active CN208603866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3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91513B1 (ko) 정수기용 복합필터
WO2016095401A1 (zh) 一体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09307045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104338439B (zh) Ro膜滤芯结构
CN102407041A (zh) 滤芯及其接座
CN105461095A (zh) 滤芯、过滤装置和净水器
CN209367960U (zh) 净水系统
CN209481320U (zh) 净水系统
CN208599312U (zh) 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08603866U (zh) 一种可拆卸式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08038156U (zh) 反渗透净水机
CN201094903Y (zh) 一种多级组合管道式超滤净水器
CN201634481U (zh) 一种分体式饮用水净化装置
CN110038439A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WO2018161439A1 (zh)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系统
CN113929160B (zh) 滤芯、净水系统和净水机
CN202061550U (zh) 滤水器的滤心装置
EP3594183A1 (en)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CN214031928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WO2020088558A1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8166636U (zh) 一种水处理膜壳组合装置
CN110040860A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112125425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209554912U (zh) 一种ro一体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3

Address after: 310018 No. 760 Yinhai street,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yang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17 US 999 miles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