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2059B -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2059B
CN109912059B CN201711325355.8A CN201711325355A CN109912059B CN 109912059 B CN109912059 B CN 109912059B CN 201711325355 A CN201711325355 A CN 201711325355A CN 109912059 B CN109912059 B CN 109912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filter element
mounting head
wall
pur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253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2059A (zh
Inventor
王旭宁
宋斌
刘宗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253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2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2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2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2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2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安装头、外壳和反渗透滤芯,安装头位于外壳的端部,反渗透膜内形成原水导水层和与中心管相通的纯水导水层,水流沿着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轴向通过,滤芯组件的纯水出水口位于安装头上,原水进水口或者浓水出水口之一位于安装头上,原水进水口或者浓水出水口之另一位于外壳上并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相通,反渗透滤芯和安装头之间设置后置净化单元,后置净化单元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滤材,中心管通过后置净化单元而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筒体外具有第一流道,原水进水口或者浓水出水口之一通过第一流道而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相通。本发明减少了净水机内滤芯的数量,简化了滤芯间管路布局。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纯水系统正逐渐进入家家户户的饮水体系中。现有反渗透净水机一般是四级过滤,每一级过滤都有一个滤芯。第一级PP棉滤芯,主要过滤大颗粒杂质;第二级前置活性炭滤芯,主要吸附异色异味、胶体以及余氯等杂质,保护后端的反渗透滤芯;第三级反渗透滤芯,可以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进行过滤,尤其对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杂质有着极高的过滤效率,因而反渗透滤芯构成了净水机的核心部件,净水机的过滤效果与反渗透滤芯的过滤效果直接相关;第四级后置活性炭滤芯,主要起到吸附异色异味,改善口感的作用。四种滤芯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另外,还会在前置活性炭滤芯和反渗透滤芯之间再设置PP棉滤芯或者超滤滤芯等,进一步提升对反渗透滤芯的保护作用和净化效果。但是,多个滤芯的结构导致整机体积大,占用大量厨房空间,同时,滤芯间的管路布局复杂,提高了漏水风险,另外方面,滤芯多也会导致滤芯寿命监控与提醒复杂化,滤芯更换也相对复杂,如果多级滤芯中有相同或者相似结构的滤芯,用户更换滤芯时甚至有换错的可能,大大影响了净水机的净化效果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反渗透净水机内滤芯多而带来的体积大、滤芯间管路布局复杂、滤芯寿命监控与提醒复杂、滤芯更换复杂等一系列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安装头、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反渗透滤芯,所述安装头位于外壳的端部,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中心管和缠绕在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内形成原水导水层和与中心管相通的纯水导水层,水流沿着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轴向通过,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位于安装头上,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安装头上,所述浓水出水口位于外壳上并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相通;后置净化单元,位于反渗透滤芯和安装头之间,所述后置净化单元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滤材,所述中心管通过后置净化单元而与纯水出水口相通;后置净化空间,位于反渗透滤芯和安装头之间,所述后置净化单元位于后置净化空间内,所述后置净化空间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隔离开;第一流道,位于外壳的内壁和筒体之间,所述原水进水口通过第一流道而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相通,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大过水面积;水流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进入原水导水层,水从轴向流动转变为径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净化单元外罩置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内形成后置净化空间,所述第一流道位于隔离罩和筒体之间,所述隔离罩包括顶壁和周壁。。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靠近安装头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纯水出水管,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端部构成纯水出水口,所述隔离罩的顶壁设有过水通孔,所述纯水出水管穿过过水通孔,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壁和过水通孔的孔沿之间形成过水槽,所述过水槽连通第一流道和原水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罩靠近安装头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纯水出水管,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端部构成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围设有过水槽,所述过水槽连通第一流道和原水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头的内壁和纯水出水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通过过水槽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或者安装头的内壁形成密封隔离,进而将第二流道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隔离开;或者,所述安装头和隔离罩之间设有水路转换器,所述水路转换器套设在纯水出水管外并与纯水出水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通过过水槽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过水槽的外围具有朝向安装头延伸的密封环筋,所述水路转换器远离安装头的一端与密封环筋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罩的周壁内侧具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抵靠定位,所述隔离罩的周壁还具有背向安装头延伸的安装环筋,所述安装环筋包覆在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的侧壁外并与反渗透滤芯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净化单元和反渗透滤芯之间设有径向布置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外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密封,进而所述隔离板靠近安装头一侧形成后置净化空间,所述隔离板具有背向安装头方向延伸的环壁,所述环壁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的侧壁密封,所述隔离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流道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中心管与后置净化单元均通过通孔相通;或者,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侧壁上设有隔离圈,所述隔离圈与外壳的内壁密封,进而所述隔离圈靠近安装头一侧形成后置净化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滤材为颗粒活性炭,纯水沿着轴向通过颗粒活性炭,所述筒体的底壁上放置有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依次通过第一分流间隙和第一分流板上的过水孔而与颗粒活性炭相通;或者,所述滤材为颗粒活性炭,纯水沿着轴向通过颗粒活性炭,所述筒体的顶壁上放置有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第二分流板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顶壁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颗粒活性炭依次通过第二分流板上的过水孔和第二分流间隙而与第一通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滤材为棒状活性炭,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中心设有中央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侧壁和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远离安装头一端设有密封该端部的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封闭中央流道远离安装头一端,所述密封端盖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三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顶壁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三分流间隙与间隙流道相通,所述中央流道靠近安装头一端与第一通孔相通;或者,所述滤材为棒状活性炭,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中心设有中央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侧壁和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靠近安装头一端设有密封该端部的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封闭中央流道靠近安装头一端,所述密封端盖和筒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四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顶壁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第四分流间隙与间隙流道相通,所述中央流道远离安装头一端与第二通孔相通。
本发明中,将反渗透滤芯和后置净化单元设置于一个滤芯组件内,减少了反渗透净水机内滤芯的数量,相应的,简化了滤芯间管路布局,同时,也简化滤芯寿命监控与提醒以及滤芯更换。经过一个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即可完成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尤其对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杂质的全面过滤,同时还可以起到吸附异色异味,改善纯水的口感等效果。在一个反渗透净水机中可设置一个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也可串联设置多个,可完成对原水的多次重复过滤,使产水更干净,或者,也可以并联多个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提高产水效率。采用了进出水口设置于滤芯组件两端的结构,有利于简化滤芯组件内部水路复杂度和减少密封位置数量,提高滤芯组件整体的可靠性。本发明中的第一流道形成于隔离罩和后置净化单元之间,原水进水口通过第一流道而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相通。该第一流道具有较大的过水截面积,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同时,由于水流在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进入原水导水层内时的流向需要从轴向流动转变为径向流动,第一流道较大的过水截面积使得水流轴向流动的速度较缓,有利于水流变向而使得原水更容易转变为径向流动,进而均匀的充斥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使得反渗透滤芯得到均匀的利用。另外,本发明中的反渗透滤芯结构采用了标准化的中心管及缠绕其上的反渗透膜结构,无需设置复杂的水路结构,很好的控制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反渗透滤芯组件中后置净化空间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筒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隔离罩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隔离罩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隔离罩的底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路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路转换器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反渗透滤芯组件中后置净化空间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筒体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分流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反渗透滤芯组件中后置净化空间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隔离罩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筒体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反渗透滤芯组件中后置净化空间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安装头1、外壳2和位于外壳2内的反渗透滤芯3,安装头1位于外壳2的端部,两者焊接形成内部滤芯的容纳空间。反渗透滤芯3包括中心管31和缠绕在中心管31上的反渗透膜32,反渗透膜内形成原水导水层和与中心管相通的纯水导水层,水流沿着反渗透滤芯的轴向通过,具体的,原水自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进入原水导水层,并沿着其中的流道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前端压力的作用,逐渐通过反渗透膜32而在纯水导水层内形成纯水,纯水沿着纯水导水层流动并被收集于中心管31内,另一方面,自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流出的水则形成浓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轴向是指平行于反渗透滤芯中轴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反渗透滤芯中轴线的方向。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还包括,原水进水口11、纯水出水口12和浓水出水口13。其中,纯水出水口12和原水进水口11位于安装头1上,浓水出水口13位于外壳2上并与反渗透滤芯3远离安装头1一端相通。本实施例中,浓水出水口13位于外壳2的底壁上,当然,浓水出水口也可以设置于外壳的周壁上。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纯水从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一端进入,沿着反渗透滤芯3的轴向自安装头1向外壳2的底壁方向流动并从反渗透滤芯3远离安装头一端流出,可以理解,纯水也可以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进入,沿着反渗透滤芯的轴向自外壳的底壁向安装头方向流动并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流出,那么,则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位于安装头上,原水进水口位于外壳上并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相通。
重点在于,本发明中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还包括位于反渗透滤芯3和安装头1之间的后置净化单元4,其中,后置净化单元4包括筒体41和位于筒体41内的滤材42,中心管31通过后置净化单元4而与纯水出水口12相通,即纯水通过中心管31后进入后置净化单元4,通过后置净化单元4的净化后再从纯水出水口12流出,相当于将两级滤芯复合在一个外壳2内形成复合滤芯,减少了反渗透净水机内滤芯的数量,相应的,简化了滤芯间管路布局,同时,也简化滤芯寿命监控与提醒以及滤芯更换。具体的,位于筒体41外还设有第一流道43,原水进水口11通过第一流道43而与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一端相通,该第一流道43具有较大的过水截面积,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同时,由于水流在从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一端进入原水导水层内时的流向需要从轴向流动转变为径向流动,第一流道43较大的过水截面积使得水流轴向流动的速度较缓,有利于水流变向而使得原水更容易转变为径向流动,进而均匀的充斥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一端,使得反渗透滤芯3得到均匀的利用。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流道内也可以放置滤材而构成前置净化单元,例如在第一流道内放置颗粒活性炭、PP棉、活性树脂等。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包括位于反渗透滤芯3和安装头1之间的后置净化空间,后置净化单元4位于后置净化空间内,后置净化空间与反渗透滤芯3远离安装头1一端隔离开,避免反渗透滤芯3远离安装头1一端的浓水和原水、纯水发生串水。本实施例中,后置净化单元4外罩置有隔离罩5,隔离罩5内形成后置净化空间,第一流道43位于隔离罩5和筒体41之间,隔离罩5包括顶壁和周壁。隔离罩5靠近安装头1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纯水出水管56,纯水出水管56的外端部构成纯水出水口12,过水槽55位于纯水出水管56的外围,过水槽55的外沿通过连接筋551与纯水出水管56连接固定,进而使得纯水出水管56和隔离罩5形成一体件,便于整体的可靠装配,当然,纯水出水管和隔离罩也可以是分体件,纯水出水管通过与隔离罩、筒体等部件的抵靠配合实现固定安装。筒体41的顶壁411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12相通的第一通孔414,第一通孔414的孔沿设有向安装头1方向延伸的密封壁417,密封壁417插入纯水出水管56内并形成密封配合,以与原水隔离。
本实施例中,筒体41包括靠近安装头1一端的顶壁411、远离安装头1一端的底壁412和周壁413,可以理解,上述顶壁和底壁仅是根据其相对位置所做的区分,本实施例中的顶壁411和底壁412呈平板状,当然,也可以呈弧面状或者其它形状。其中,底壁412上设有与中心管31相通的第二通孔415,第二通孔415的孔沿设有向中心管31方向延伸的密封壁416,密封壁416伸入中心管31内并与其内壁形成密封,当然,该处的密封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中心管向安装头方向延伸并伸入底壁上的通孔内,中心管的外壁与通孔的孔沿形成密封。
筒体41的底壁412外侧设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导向筋431,第一导向筋431与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的端部抵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水流沿着径向流动,另一方面,便于筒体41轴向的安装定位。筒体41的周壁413外侧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导向筋432,有利于引导水流在第一流道43内沿着轴向流动,较优的,第二导向筋432可以与隔离罩5的内壁抵靠,便于筒体4和隔离罩5相对位置的定位,当然,也可以在隔离罩的周壁内侧设置沿轴向延伸的第三导向筋。本实施例中,隔离罩5的顶壁内侧设有沿径向延伸的第四导向筋434,第四导向筋434与筒体4的顶壁外侧抵靠,引导水流沿着径向流动,同时,对隔离罩5和筒体4起到定位安装作用,或者,也可以在筒体的顶壁外侧设置沿径向延伸的第五导向筋,第五导向筋与隔离罩的内壁抵靠。
后置净化单元4内的滤材42为棒状活性炭,其中,棒状活性炭可以是压缩活性炭,也可以是碳纤维卷在支架上形成的棒状活性炭。由于滤芯组件内部空间有限,在滤芯组件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后置净化单元的轴向高度大了,则反渗透滤芯的轴向高度小了,这是不利于保证反渗透滤芯脱盐率的。而本实施例中,棒状活性炭单位体积下具有更高的净化效率,可以更好的匹配大通量的反渗透滤芯,包括净化效果和使用寿命。
具体来说,棒状活性炭42的中心设有中央流道421,棒状活性炭42的侧壁和筒体4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流道422,水流自间隙流道422穿过棒状活性炭42进入中央流道421,完成后置净化单元4的净化动作后通过纯水出水管56,自纯水出水口12流出滤芯组件。当然,还可以在筒体41的侧壁内侧设置轴向延伸的筋条,用以引导水流在间隙流道422内的轴向流动。棒状活性炭42远离安装头1一端设有密封该端部的密封端盖,同时,密封端盖封闭中央流道421远离安装头1一端,密封端盖朝向棒状活性炭42一侧设有定位凸筋,定位凸筋伸入中央流道421内与中央流道421的内壁抵靠定位。该密封端盖,一方面,起到对棒状活性炭42的装配定位,另一方面,避免纯水自棒状活性炭42的端部直接进入中央流道421而削弱了净化效果。密封端盖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三分流间隙,第二通孔415通过第三分流间隙与间隙流道422相通,以使自第二通孔415进入的水流进入间隙流道422,其中,第三分流间隙的形成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在密封端盖或者筒体41的底壁上设置凸起,两者之间形成的间隙即第三分流间隙,较优的,上述凸起可以是沿径向延伸的导向筋,在形成第三分流间隙的同时,还对水流具有引导作用。中央流道421靠近安装头1一端与第一通孔414相通,并连接纯水出水口12。另外,棒状活性炭42靠近安装头1一端与筒体41的顶壁411密封配合。本实施例中,筒体41包括筒体盖411,该筒体盖411构成筒体41的顶壁。筒体盖411的外沿设有定位凸筋418,定位凸筋418和棒状活性炭42侧壁抵靠限位。
作为以棒状活性炭为滤材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如下,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水流方向相反,水流从中央通道向棒状活性炭外流动,具体来说,滤材为棒状活性炭,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中心设有中央流道,棒状活性炭的侧壁和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流道,棒状活性炭靠近安装头一端设有密封该端部的密封端盖,密封端盖封闭中央流道靠近安装头一端,密封端盖和筒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四分流间隙,筒体的顶壁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的第一通孔,筒体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通过第四分流间隙与间隙流道相通,中央流道远离安装头一端与第二通孔相通。
隔离罩5的周壁内侧具有定位凸台52,定位凸台52与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一端抵靠定位,便于确认隔离罩5安装到位。隔离罩5的周壁还具有背向安装头1延伸的安装环筋53,安装环筋53包覆在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一端的侧壁外并与反渗透滤芯3的端部密封配合,一般的,可以用密封胶带缠绕在安装环筋53的外进而将两者粘结固定,有效隔离第一流道43和隔离罩5的外部空间,避免浓水和原水发生串水。另外,还可以在隔离罩5的周壁外侧设置定位凸起51,定位凸起51与外壳2的内壁抵靠,以避免由于隔离罩5受压造成密封胶带脱开。
本实施例中,安装头1和隔离罩5之间设有水路转换器6,水路转换器6套设在纯水出水管56外并与纯水出水管56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62,第二流道62通过过水槽55与第一流道43相通,过水槽55的外围具有朝向安装头1延伸的密封环筋552,水路转换器6远离安装头1的一端与密封环筋552密封配合。当然,水路转换器也可以与隔离罩一体成型。较优的,水路转换器6的内壁具有第六导向筋64,第六导向筋64为沿轴向延伸,在与纯水出水管56装配伸入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对水流通过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第六导向筋64与纯水出水管56的外壁抵靠定位,一般的,该第六导向筋64至少为三条。安装头1与外壳2一般通过旋熔连接,考虑到旋熔时第六导向筋64与纯水出水管56的外壁之间的旋转,较优的,可以保持两者0.2-1毫米的间隙,进而避免两者安装偏位。为了避免旋熔时两者发生损坏,还可以采用下述方案,纯水出水管56的外壁上设置防熔圈安装槽561,防熔圈安装槽561内设置防熔圈,水路转换器6内设有与防熔圈抵靠的防熔环筋65,水路转换器6装配后,通过防熔圈和防熔环筋65定位,由于两者是连续的接触,大大降低了两者在旋熔过程中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和对部件损坏的几率。同时,防熔环筋65通过第六导向筋64固定在水路转换器6内,并且,防熔环筋65与水路转换器6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66,间隙66为第二流道62的一部分,以供原水通过。另外,水路转换器6的外壁与安装头1或者外壳2的内壁形成密封配合,避免从间隙中漏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安装头处水路形成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水路转换器,第二流道形成于安装头的内壁和纯水出水管的管壁之间,第二流道通过过水槽与第一流道相通,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或者安装头的内壁形成密封隔离,进而将第二流道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隔离开。
基于上述结构的滤芯组件,在制水过程中,原水自原水进水口11进入滤芯组件,沿着水路转换器6和纯水出水管56之间的第二流道62流动,通过过水槽55而进入隔离罩5和筒体41之间的第一流道43,沿着第一流道43到达反渗透滤芯3靠近安装头1的端部。随后原水进入原水导水层内,并沿着轴向通过,在膜前压的作用下,有部分水通过反渗透膜32进入纯水导水层形成纯水,纯水沿着纯水导水层流动并逐渐进入中心管31,而后沿着中心管31流动通过第二通孔415进入后置净化单元4中的第三分流间隙,流经第三分流板,进入间隙流道422,沿着径向从棒状活性炭42的外壁向中央流道421内流动并完成后碳的净化过程,随后水流依次通过第一通孔414、纯水出水管56,最后从纯水出水口12流出。部分未通过反渗透膜32的原水自原水导水层远离安装头1一端流出而形成浓水,浓水从浓水出水口13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如图9-图11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后置净化单元的滤材42a为颗粒活性炭,纯水沿着轴向通过颗粒活性炭,后置净化单元4a即承担了传统反渗透净水机中后置活性炭滤芯的功能,另外,可以通过调整后置净化单元4a的轴向尺寸来优化纯水通过后置净化单元4a时的路径和接触时长,以达到较优的净化效果。
具体的说,筒体41a的底壁上放置有第一分流板44a,第一分流板44a上设有多个过水孔,较优的,多个过水孔441a均匀的分布于第一分流板44a上,同时,第一分流板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分流间隙442a,筒体41a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31a相通的第二通孔415a,第二通孔415a依次通过第一分流间隙442a和第一分流板44a上的过水孔441a而与颗粒活性炭相通,使得纯水在通过第二通孔415a后可以有效沿着第一分流间隙442a径向流动分散,而后自过水孔441a均匀的从颗粒活性炭的端部进入,避免部分区域的颗粒活性炭得不到利用,提高了颗粒活性炭的利用率。其中,筒体41a的底壁412a的内侧设置凸起的筋条436a,筋条436a与第一分流板44a抵靠进而形成第一分流间隙442a,并且,筋条436a沿着径向延伸,有利于引导水流径向流动分散。另外,第一分流板44a的外沿可以与筒体41a的内壁贴合定位,也可以留有一定间隙,便于水流通过。为了防止颗粒活性炭自过水孔或者其它间隙泄露,还可以在相应位置设置无纺布或者尼龙网等可过水的结构。可以理解,第一分流间隙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例如:在第一分流板朝向筒体底部一侧设置筋条或者凸起,进而支撑起第一分流间隙;或者,筒体内壁上设置凸起或者台阶结构,第一分流板的外沿架在该凸起或者台阶结构上,进而支撑起第一分流间隙。同样的,为了避免颗粒活性炭靠近安装头一端的利用率不均匀,还可以在筒体的顶壁上放置第二分流板,第二分流板上设有多个过水孔,第二分流板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分流间隙,颗粒活性炭依次通过第二分流板上的过水孔和第二分流间隙而与第一通孔相通。
本实施例二中的其它结构,例如隔离罩、第一流道、导向筋、反渗透滤芯、中心管及其相应配合、相互连通关系等均可借鉴上一实施例,此处不再展开。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如图12-图1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筒体41b靠近安装头1b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纯水出水管56b,纯水出水管56b的外端部构成纯水出水口12b。隔离罩5b靠近安装头1b一端设有过水通孔57b,纯水出水管56b穿过过水通孔57b。纯水出水管56b的外壁和过水通孔的孔沿之间形成过水槽571b,过水槽571b连通第一流道43b和原水进水口11b,其中,过水通孔的孔沿或者纯水出水管的外壁之一可以设置径向延伸的定位筋,用以与两者之另一抵靠定位,保证筒体和隔离罩的装配位置。
安装头1b和隔离罩5b之间设有水路转换器6b,水路转换器6b套设在纯水出水管56b外并与纯水出水管56b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62b,第二流道62b通过过水槽571b与第一流道43b相通。过水槽571b的外围具有朝向安装头1b延伸的密封环筋552b,水路转换器6b远离安装头1b的一端与密封环筋552b密封配合。当然,水路转换器也可以与隔离罩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例如隔离罩、第一流道、导向筋、反渗透滤芯、中心管及其相应配合、相互连通关系,筒体内的滤材及其水路结构等均可借鉴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如图15所示,隔离罩5c为分体件,其包括隔离罩本体58c和滤芯端盖59c。隔离罩本体58c罩置在后置净化单元4c外,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流道43c。滤芯端盖59c固定在反渗透滤芯3c靠近安装头1c的端部,以隔离其两侧的原水流道和浓水流道。滤芯端盖59c中心处具有与隔离罩本体58c安装固定的安装孔,两者装配后密封配合,筒体41c的第二第二通孔415c的孔沿具有背向安装头1c延伸的管路,该管路穿过安装孔而与中心管31c密封配合,当然,也可以是中心管穿过安装孔而与第二通孔密封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滤芯端盖59c具有顶壁,该顶壁与反渗透滤芯3c的端部之间形成供水流径向分散的间隙。可以理解,滤芯端盖的顶部也可以不具有顶壁,而是呈敞口状,该滤芯端盖与隔离罩杯体靠近反渗透滤芯一端密封配合。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均可借鉴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进一步展开。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如图1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隔离罩形成后置净化空间不同的是,反渗透滤芯3d的侧壁上设有隔离圈5d,隔离圈5d与外壳的内壁密封,进而隔离圈5d靠近安装头1d一侧形成后置净化空间,一般的,隔离圈5d为橡胶圈,通过胶带固定在反渗透滤芯3d的侧壁上,以避免后置净化空间和反渗透滤芯3d远离安装头1d一端发生串水。第一流道43d位于外壳2d的内壁和筒体41d之间。在制水过程中,原水从原水进水口11d进入滤芯组件内,并沿着第一流道43d流至反渗透滤芯3d靠近安装头1d一端,而后进入原水导水层内,由于受隔离圈5d的作用,后置净化空间内的原水是不会与反渗透滤芯3d远离安装头1d一端直接相通。水流在原水导水层内流动,并逐渐在纯水导水层内形成纯水,通过中心管引导至后置净化单元,经过后置净化单元的净化后从纯水出水口12d流出。另一方面,自反渗透滤芯3d远离安装头1d一端流出的水流形成浓水,并从浓水出水口13d流出。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例如后置净化单元、导向筋、反渗透滤芯、中心管及其相应配合、相互连通关系,筒体内的滤材及其水路结构等均可借鉴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如图17所示,后置净化单元和反渗透滤芯之间设有径向布置的隔离板5e,隔离板5e的外沿与外壳2e的内壁之间密封,进而隔离板5e靠近安装头1e一侧形成后置净化空间。隔离板5e具有背向安装头1e方向延伸的环壁501e,环壁501e与反渗透滤芯3e靠近安装头1e一端的侧壁密封,进而实现后置净化空间和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的隔离,避免串水。第一流道43e位于外壳2e的内壁和筒体41e之间,隔离板5e上设有通孔502e,第一流道502e与反渗透滤芯3e靠近安装头1e一端、中心管31e与后置净化单元均通过通孔502e相通,具体的说,中心管31e穿过通孔502e,通孔502e的孔沿与中心管31e之间的间隙连通第一流道43e和反渗透滤芯3e靠近安装头1e一端。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例如后置净化单元、导向筋、反渗透滤芯、中心管及其相应配合、相互连通关系,筒体内的滤材及其水路结构等均可借鉴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9)

1.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安装头、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反渗透滤芯,所述安装头位于外壳的端部,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中心管和缠绕在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内形成原水导水层和与中心管相通的纯水导水层,水流沿着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轴向通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位于安装头上,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安装头上,所述浓水出水口位于外壳上并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相通;
后置净化单元,位于反渗透滤芯和安装头之间,所述后置净化单元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滤材,所述中心管通过后置净化单元而与纯水出水口相通;
后置净化空间,位于反渗透滤芯和安装头之间,所述后置净化单元位于后置净化空间内,所述后置净化空间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隔离开;
第一流道,位于外壳的内壁和筒体之间,所述原水进水口通过第一流道而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相通,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大过水面积;
水流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进入原水导水层,水从轴向流动转变为径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净化单元外罩置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内形成后置净化空间,所述第一流道位于隔离罩和筒体之间,所述隔离罩包括顶壁和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靠近安装头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纯水出水管,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端部构成纯水出水口,所述隔离罩的顶壁设有过水通孔,所述纯水出水管穿过过水通孔,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壁和过水通孔的孔沿之间形成过水槽,所述过水槽连通第一流道和原水进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靠近安装头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纯水出水管,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端部构成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管的外围设有过水槽,所述过水槽连通第一流道和原水进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头的内壁和纯水出水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通过过水槽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隔离罩的外壁与外壳或者安装头的内壁形成密封隔离,进而将第二流道与反渗透滤芯远离安装头一端隔离开;
或者,所述安装头和隔离罩之间设有水路转换器,所述水路转换器套设在纯水出水管外并与纯水出水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通过过水槽与第一流道相通,所述过水槽的外围具有朝向安装头延伸的密封环筋,所述水路转换器远离安装头的一端与密封环筋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的周壁内侧具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抵靠定位,所述隔离罩的周壁还具有背向安装头延伸的安装环筋,所述安装环筋包覆在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的侧壁外并与反渗透滤芯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净化单元和反渗透滤芯之间设有径向布置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外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密封,进而所述隔离板靠近安装头一侧形成后置净化空间,所述隔离板具有背向安装头方向延伸的环壁,所述环壁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的侧壁密封,所述隔离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流道与反渗透滤芯靠近安装头一端、中心管与后置净化单元均通过通孔相通;
或者,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侧壁上设有隔离圈,所述隔离圈与外壳的内壁密封,进而所述隔离圈靠近安装头一侧形成后置净化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为颗粒活性炭,纯水沿着轴向通过颗粒活性炭,所述筒体的底壁上放置有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依次通过第一分流间隙和第一分流板上的过水孔而与颗粒活性炭相通;
或者,所述滤材为颗粒活性炭,纯水沿着轴向通过颗粒活性炭,所述筒体的顶壁上放置有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第二分流板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顶壁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颗粒活性炭依次通过第二分流板上的过水孔和第二分流间隙而与第一通孔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为棒状活性炭,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中心设有中央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侧壁和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远离安装头一端设有密封该端部的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封闭中央流道远离安装头一端,所述密封端盖和筒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三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顶壁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三分流间隙与间隙流道相通,所述中央流道靠近安装头一端与第一通孔相通;
或者,所述滤材为棒状活性炭,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中心设有中央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的侧壁和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流道,所述棒状活性炭靠近安装头一端设有密封该端部的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封闭中央流道靠近安装头一端,所述密封端盖和筒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四分流间隙,所述筒体的顶壁上设有与纯水出水口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底壁上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第四分流间隙与间隙流道相通,所述中央流道远离安装头一端与第二通孔相通。
CN201711325355.8A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Active CN109912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5355.8A CN109912059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5355.8A CN109912059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2059A CN109912059A (zh) 2019-06-21
CN109912059B true CN109912059B (zh) 2021-12-03

Family

ID=6695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25355.8A Active CN109912059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2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5102A (zh) * 2019-08-02 2020-05-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式膜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1821757B (zh) * 2020-07-28 2024-05-14 东莞市律奥过滤器有限公司 一种三级过滤功能的去离子过滤器
CN115159709B (zh) * 2022-07-29 2023-10-27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滤芯及净水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5828A1 (en) * 2002-09-26 2004-04-07 Millipore Corporation A module for purifying a fluid, in particular water
CN203737108U (zh) * 2014-01-02 2014-07-30 佛山市麦克罗美的滤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快速冲洗型ro膜滤芯结构
CN205528054U (zh) * 2016-03-08 2016-08-31 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式反渗透净水机滤芯
CN206156806U (zh) * 2016-10-26 2017-05-10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06447685U (zh) * 2017-02-14 2017-08-29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206562355U (zh) * 2017-03-07 2017-10-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9739A (en) * 1998-10-08 2000-10-31 Cuno Incorporated Composite filter element
US8439205B1 (en) * 2006-06-19 2013-05-14 John E. Nohren, Jr. Portable universal flow filter
KR101511335B1 (ko) * 2013-06-20 2015-04-16 (주)바이오세라 알칼리 공급 카트리지를 갖는 역삼투 필터
CN106621518A (zh) * 2016-09-30 2017-05-10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5828A1 (en) * 2002-09-26 2004-04-07 Millipore Corporation A module for purifying a fluid, in particular water
CN203737108U (zh) * 2014-01-02 2014-07-30 佛山市麦克罗美的滤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快速冲洗型ro膜滤芯结构
CN205528054U (zh) * 2016-03-08 2016-08-31 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式反渗透净水机滤芯
CN206156806U (zh) * 2016-10-26 2017-05-10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06447685U (zh) * 2017-02-14 2017-08-29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206562355U (zh) * 2017-03-07 2017-10-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2059A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91725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09912059B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110038439B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07943938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机
CN111392892A (zh) 一种复合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CN107998886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110040860B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10367222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8038156U (zh) 反渗透净水机
CN109694139B (zh) 一种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109694138B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103159337A (zh) 复合滤芯多级一体化净水器
CN216825673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313759U (zh) 一种滤芯组件
CN210710985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复合滤芯
CN212712863U (zh) 一种反渗透过滤装置
CN212559759U (zh) 一种冰箱滤芯
CN210559707U (zh) 一种过滤提效的复合滤芯
CN211111386U (zh)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CN111115868A (zh) 复合滤芯组件的流道结构
CN215387801U (zh) 复合滤芯
CN110723834A (zh) 一种带反渗透的五合一复合滤芯
CN212403698U (zh) 一种复合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CN219792619U (zh) 一种使用炭纤维膜的ro膜滤芯
CN111115879A (zh) 净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