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7729U - 滤芯和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滤芯和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7729U
CN212127729U CN202020475916.3U CN202020475916U CN212127729U CN 212127729 U CN212127729 U CN 212127729U CN 202020475916 U CN202020475916 U CN 202020475916U CN 212127729 U CN212127729 U CN 212127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ort
scale
upper cover
filter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759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科
陈明益
邢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759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7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7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7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和净水系统,其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滤芯包括:中心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的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所述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之间填充有阻垢剂,所述阻垢上盖包括沿所述中心管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本体和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外的第一过滤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端盖,所述端盖具有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套设在所述外延伸部之外以使两者之间相密封。本申请能够方便快捷的将端盖复合装配至阻垢上盖、第一过滤机构、支撑件和中心管上,从而便于整个滤芯的加工生产。

Description

滤芯和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和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净水装置为了减少或去除水垢会在主滤芯前增加前置过滤滤芯,并在前置过滤滤芯中添加阻垢剂。阻垢剂一般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树脂,利用树脂的吸附作用除水垢;另外一种是磷酸盐,其可以有效阻止水垢生成,并可修复锈蚀的金属管道和清除水容器内的水垢。
现有的一种滤芯中,在中心管外套设有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滤芯具有端盖,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之间填充阻垢剂,为此在支撑件上需要特意设置一个卡口,阻垢上盖的周向外侧需要在特定角度和位置下卡入该卡口,从而实现阻垢上盖与支撑件在此处一定的连接。上述方式使得阻垢上盖在与端盖进行装配时十分不便;且基于不同尺寸的滤芯,由于卡扣的存在,需要配套多套模具,增加投资成本;此外,阻垢上盖与端盖之间连接的密封程度有限,阻垢剂破碎后容易从该处漏出,进而会存在水泵失压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滤芯和净水系统,其能够方便快捷的将端盖复合装配至阻垢上盖、第一过滤机构、支撑件和中心管上,从而便于整个滤芯的加工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
中心管;
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的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所述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之间填充有阻垢剂,所述阻垢上盖包括沿所述中心管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本体和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
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外的第一过滤机构;
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端盖,所述端盖具有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套设在所述外延伸部之外以使两者之间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阻垢上盖还包括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内延伸部,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外延伸部位于同一侧,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外延伸部之间形成通道。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填充所述阻垢剂的环空,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环空和所述通道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内延伸部或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机构为前置过滤机构。
优选地,所述外延伸部或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阻垢剂包括磷酸盐。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上具有第一台阶,所述阻垢上盖抵住所述第一台阶;所述中心管上具有第二台阶,所述阻垢下盖抵住所述第二台阶。
优选地,所述阻垢上盖和所述阻垢下盖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第一延伸部夹设在所述外延伸部和所述支撑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过滤机构,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入口端,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环形空间,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内侧壁为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进水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微滤过滤件和活性炭,来水先通过活性炭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所述活性炭呈颗粒状,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所述第一喷胶棉和所述第二喷胶棉之间的空间中。
一种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滤芯。
优选地,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膜过滤单元;
所述滤芯还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过滤机构;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入口端,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出口端,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进水端;
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原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净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三端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膜过滤单元至少包括RO膜过滤单元和纳滤膜过滤单元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装配时先将阻垢上盖套设在中心管与支撑件之间,从而使得阻垢上盖与中心管、支撑件复合在一起,然后由于阻垢上盖具有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端盖具有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因此在后期安装端盖时,只需直接将端盖套设在中心管上使得第一延伸部套设在外延伸部之外即可,端盖与阻垢上盖之间无需其它配合,这样就能够实现方便快捷的将端盖复合装配至阻垢上盖、第一过滤机构、支撑件和中心管上。与此同时,第一延伸部套设在外延伸部之外,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这样有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使得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之间填充的阻垢剂不易从第一延伸部与外延伸部之间发生泄漏。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垢上盖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垢下盖的立体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5、密封盖;16、第二端口;17、第三端口;2、第一过滤机构;21、入口端;22、出口端;3、第二过滤机构;31、进水端;32、出水端;33、微滤过滤件;34、活性炭;35、第一喷胶棉;36、第二喷胶棉;4、阻垢上盖;41、本体;42、内延伸部;43、外延伸部;45、第二环状凹槽;46、通孔;5、环形空间;6、中心管;61、第一环状凹槽;62、第一台阶;63、第二台阶;7、支撑件;8、端盖;81、第一延伸部;82、第二延伸部;9、阻垢下盖;10、阻垢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方便快捷的将端盖复合装配至阻垢上盖、第一过滤机构、支撑件和中心管上,从而便于整个滤芯的加工生产,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滤芯,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垢上盖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垢下盖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滤芯可以包括:中心管6;套设在中心管6外的支撑件7;设置在中心管6与支撑件7之间的阻垢上盖4和阻垢下盖9,阻垢上盖4和阻垢下盖9之间填充有阻垢剂10,阻垢上盖4包括沿中心管6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本体41和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43;设置在支撑件7外的第一过滤机构2;用于对第一过滤机构2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端盖8,端盖8具有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81,第一延伸部81套设在外延伸部43之外以使两者之间相密封。
本申请在装配时先将阻垢上盖4套设在中心管6与支撑件7之间,从而使得阻垢上盖4与中心管6、支撑件7复合在一起,然后由于阻垢上盖4具有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43,端盖8具有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81,因此在后期安装端盖8时,只需直接将端盖8套设在中心管6上使得第一延伸部81套设在外延伸部43之外即可,端盖8与阻垢上盖4之间无需其它配合,这样就能够实现方便快捷的将端盖复合装配至阻垢上盖4、第一过滤机构2、支撑件7和中心管6上。与此同时,第一延伸部81套设在外延伸部43之外,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这样有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使得阻垢上盖4和阻垢下盖9之间填充的阻垢剂10不易从第一延伸部81与外延伸部43之间发生泄漏。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滤芯,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滤芯可以包括中心管6,套设在中心管6外的支撑件7,设置在中心管6和支撑件7之间的阻垢上盖4和阻垢下盖9,设置在支撑件7外的第一过滤机构2,用于对第一过滤机构2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端盖8。阻垢上盖4和阻垢下盖9套设在中心管6上。中心管6上具有第一台阶62,阻垢上盖4的下端抵住第一台阶62,如此可以在阻垢上盖4安装时实现对阻垢上盖4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固定。中心管6上还具有第二台阶63,第二台阶63位于第一台阶62的下方,阻垢下盖9的下端抵住第二台阶63,如此可以在阻垢下盖9安装时实现对阻垢下盖9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固定。中心管6与支撑件7之间形成环空,阻垢上盖4和阻垢下盖9之间的该部分环空填充有阻垢剂。一般而言,阻垢剂10可以采用磷酸盐等具有阻垢作用的物质,当然,在本申请中并不对阻垢剂10的种类做任何限制,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阻垢作用的物质作为阻垢剂。
如图1所示,支撑件7具有镂空结构,其起到第一过滤机构2的骨架作用,对第一过滤机构2进行径向支撑,从而使得第一过滤机构2能够绕设在支撑件7上。同时,自第一过滤机构2内侧流出的水能够穿过支撑件7继续向上流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机构2可以是前置过滤机构,其可以是卷绕在支撑件7上的PP棉。第一过滤机构2在中心管6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覆盖支撑件7。
如图1和图3所示,阻垢下盖9上具有贯穿孔,其能够连通阻垢下盖9的上方和下方,从而使得穿过支撑件7的水能够经过阻垢下盖继续向上流动至阻垢剂处。在贯穿孔处可以设置有滤网,以防止破碎后的阻垢剂10向下掉落。
如图1和图2所示,阻垢上盖4可以包括沿中心管6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本体41和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内延伸部42和外延伸部43,内延伸部42和外延伸部43之间形成通道。本体41上开设有连通环空和通道的通孔46。通孔46处可以设置有滤网,滤网可以设置在通孔的下方处,从而避免破碎后的阻垢剂10向上泄漏流出。当然该处可以根据通孔46的尺寸决定,当通孔46尺寸阻垢小时可以不设置滤网。自第一过滤机构2内侧流出的水能够穿过支撑件7继续向上流动,经过阻垢剂10处理后,进而通过阻垢上盖4的通孔46流至内延伸部42和外延伸部43之间的通道中,继续向上流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内延伸部42与中心管6之间相密封,如此,可以避免破碎后的阻垢剂10从内延伸部42与中心管6之间渗透向上流动泄漏。为此,内延伸部42或中心管6上可以开设有第一环状凹槽61,第一环状凹槽61中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第一环状凹槽61开设在中心管6上,如此密封圈可以直接套设在中心管6的第一环状凹槽61中,而阻垢上盖4可以直接滑动套设在中心管6上,这样有利于提高装配的便捷程度,进而提高装修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端盖8具有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81以及沿中心管6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82,第一延伸部81和第二延伸部82均呈环状,第二延伸部82的直径大于第一延伸部81。当端盖8装配在述第一过滤机构2的一端对第一过滤机构2的端部进行密封时,端盖8套设在中心管6上,端盖8与中心管6之间具有间隙,以排出经阻垢上盖4的通道后继续向上流动的水。此时,第一延伸部81套设在阻垢上盖4的外延伸部43外,即第一延伸部81插入在阻垢上盖4的外延伸部43与中心管6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延伸部81夹设在阻垢上盖4的外延伸部43与中心管6之间。第二延伸部82则套设在第一过滤机构2端部的外侧,以保证端盖8对第一过滤机构2端部的密封效果。
第一延伸部81与外延伸部43之间相密封,如此,可以避免破碎后的阻垢剂10从外延伸部43与第一延伸部81之间渗透直接向上流动而流出滤芯。一旦流出,破碎后的阻垢剂10会流入下游的水泵中,可能会造成水泵的损坏,进而导致水泵失压。为此,外延伸部43或第一延伸部81上开设有第二环状凹槽45,第二环状凹槽45中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第二环状凹槽45开设在外延伸部43上,如此密封圈可以直接套设在阻垢上盖4外延伸部43的第二环状凹槽45中,而端盖8可以直接向下套设在中心管6上,这样有利于提高装配的便捷程度,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1所示,滤芯可以包括:壳体1,壳体1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16和第三端口17,第一过滤机构2设置在壳体1中;设置在壳体1中的第二过滤机构3,中心管6的一端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出水端32相连通,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与壳体1之间具有环形空间5,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为入口端21,第一端口连通环形空间5,第一过滤机构2的内侧壁为出口端22,出口端22与第二端口16相连通,第三端口17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相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滤芯的壳体1中用于容置第一过滤机构2、第二过滤机构3、阻垢上盖4、阻垢下盖9和中心管6等。第一过滤机构2和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第一过滤机构2具有入口端21和出口端22,第二过滤机构3具有进水端31和出水端32。第一过滤机构2用于对水进行初级过滤,从而去除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第一过滤机构2可以大体呈管状,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与壳体1之间具有环形空间5,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为入口端21,第一端口连通环形空间5。水从壳体1的第一端口流入滤芯,进而到达环形空间5,再由第一过滤机构2的外侧壁进入第一过滤机构2进行过滤。第一过滤机构2的内侧壁为出口端22,出口端22与第二端口16相连通。经过第一过滤机构2过滤后的水从内侧壁流出,再穿过支撑件7、阻垢下盖9、阻垢剂10、阻垢上盖4、端盖8与中心管6之间的间隙,最终从壳体1上的第二端口16流出滤芯。
第三端口17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相连通。流出滤芯的水经过膜过滤单元过滤以后,再通过壳体1的第三端口17流入至滤芯中,之后流至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经第二过滤机构3进行过滤。
如图1所示,中心管6的一端与第二过滤机构3的出水端32相连通。中心管6用于将第二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引流穿过第一过滤机构2,最终排出壳体1。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上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16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上端。壳体1上的第三端口17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因此,通过中心管6可以将第二过滤机构3过滤的水引流穿过第一过滤机构2进而由壳体1的上端排出,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16设置的位置相同,如此有助于系统中管线的布置和优化。
如图1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第一过滤机构2的第一壳体11和用于容纳第二过滤机构3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上端与第一壳体11的下端相密封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为后置过滤机构,其主要起到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等等功效。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包括:微滤过滤件33和活性炭34,来水先通过活性炭34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33。活性炭34主要用于更加彻底的吸附净水中的异色、异味,调整净水的口感,同时抑制净水中细菌的再生。微滤过滤件33则主要用于过滤掉水中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粒和细菌。
如图1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侧壁与第二壳体12的内壁相紧贴。活性炭34呈颗粒状,活性炭34设置在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之间的空间中。第一喷胶棉35和第二喷胶棉36主要用于实现对颗粒状的活性炭34的限位和收容。壳体1可以包括安装在第二壳体12的下端的密封盖15,壳体1上的第三端口17可以设置在密封盖15上。密封盖15与第二壳体12可以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第二壳体12中的微滤过滤件33和活性炭34。经过膜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可以从密封盖15上的第三端口17流入至第二壳体12内,再流过第一喷胶棉35后经过活性炭34进行过滤,再从第二喷胶棉36流出进入至微滤过滤件33。微滤过滤件33的外侧壁为入口,经过微滤过滤件33过滤后,水从微滤过滤件33上端面的中部流出,之后流入中心管6排出至壳体1外。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一种净水系统,净水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的滤芯。净水系统还可以包括膜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可以是采用膜类的过滤件从而形成的膜过滤单元。例如,膜过滤单元可以是RO膜过滤单元、纳滤膜过滤单元等等。第一端口连通第一过滤机构2的入口端21,第二端口16连通第一过滤机构2的出口端22,第三端口17连通第二过滤机构3的进水端31;膜过滤单元的原水端能与滤芯的第二端口16相连通,膜过滤单元的净水端能与滤芯的第三端口17相连通。膜过滤单元的废水端与废水排出管线相连接,在废水排出管线上可以安装有废水比装置。在上述净水系统中可以包括泵,泵一般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第二端口16与膜过滤单元之间,泵可以起到增压作用。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
中心管;
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的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所述阻垢上盖和阻垢下盖之间填充有阻垢剂,所述阻垢上盖包括沿所述中心管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本体和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
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外的第一过滤机构;
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端盖,所述端盖具有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套设在所述外延伸部之外以使两者之间相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上盖还包括沿中心管延伸方向延伸的内延伸部,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外延伸部位于同一侧,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外延伸部之间形成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填充所述阻垢剂的环空,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环空和所述通道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相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延伸部或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机构为前置过滤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伸部或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包括磷酸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上具有第一台阶,所述阻垢上盖抵住所述第一台阶;所述中心管上具有第二台阶,所述阻垢下盖抵住所述第二台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上盖和所述阻垢下盖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第一延伸部夹设在所述外延伸部和所述支撑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过滤机构,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环形空间,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外侧壁为入口端,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环形空间,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内侧壁为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进水端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微滤过滤件和活性炭,来水先通过活性炭后再通过微滤过滤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喷胶棉和第二喷胶棉,所述活性炭呈颗粒状,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所述第一喷胶棉和所述第二喷胶棉之间的空间中。
15.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所述的滤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膜过滤单元;
所述滤芯还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过滤机构;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入口端,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出口端,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进水端;
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原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所述膜过滤单元的净水端能与所述滤芯的所述第三端口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单元至少包括RO膜过滤单元和纳滤膜过滤单元之一。
CN202020475916.3U 2020-04-03 2020-04-03 滤芯和净水系统 Active CN212127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5916.3U CN212127729U (zh) 2020-04-03 2020-04-03 滤芯和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5916.3U CN212127729U (zh) 2020-04-03 2020-04-03 滤芯和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7729U true CN212127729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75916.3U Active CN212127729U (zh) 2020-04-03 2020-04-03 滤芯和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7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83779A (ko) 기능성소재가 구비된 정수기용 정수필터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수필터
CN212127729U (zh) 滤芯和净水系统
CN105016550A (zh) 一种便携式应急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
CN202638279U (zh) 一种反渗透过滤装置
KR100476096B1 (ko) 정수기용 필터
CN208038156U (zh) 反渗透净水机
CN211546144U (zh) 一种安全出水结构
CN204874077U (zh) 双重净化净水器
CN210457726U (zh) 净水装置
CN107344767A (zh) 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110870994B (zh) 一种水龙头及净水机
WO2020088558A1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110040860B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13060490U (zh) 过滤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9929866U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20432454U (zh) 一种防污垢堆积的净水器
CN206970348U (zh) 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01182951Y (zh) 带有排污装置的净水机
CN218290514U (zh) 一种复合滤芯和水处理装置
CN111115876A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14115104U (zh) 带有净化机构的水龙头
CN204958628U (zh) 一种便携式应急水处理设备
CN213528142U (zh) 一种ro滤芯
CN220334991U (zh) 一种水净化装置
CN215798786U (zh) 一种复合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