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6668U -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6668U
CN213056668U CN202021550225.1U CN202021550225U CN213056668U CN 213056668 U CN213056668 U CN 213056668U CN 202021550225 U CN202021550225 U CN 202021550225U CN 213056668 U CN213056668 U CN 213056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riving
gear
driven gear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02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泽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5502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6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6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6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涉及到一种驱动结构,包括车体框架以及设置于车体框架的下端的车轮,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车轮驱动机构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和轴向驱动机构,转向驱动机构和轴向驱动机构分别驱动车轮,轴向驱动机构与车轮柔性连接,轴向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车轮的轴向转动,转向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车轮转向。其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轮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也能够降低对齿轮精确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械车,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工业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
目前的多功能机械小车的驱动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电机以及齿轮机构驱动多功能机械小车的车轮进行矢量转动,但是普通矢量模块轮采用齿轮机构驱动小车,其产生的噪声较大,对齿轮机构的要求精度较高,制造和维修价格都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下端的车轮,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轴向驱动机构和转向驱动机构,且所述轴向驱动机构和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车轮,其中,所述轴向驱动机构与所述车轮柔性连接;
所述轴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齿轮带、第二齿轮带、第一导向轮和齿轮盘,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设有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下侧设有所述车轮,所述车轮的一侧设有所述齿轮盘,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两侧各设有一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齿轮带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齿轮带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所述齿轮盘和两所述第一导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三齿轮带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设有一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三齿轮带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车轮的上侧设有所述上固定板,且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车轮的中部的外侧设有所述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通过若干固定轴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减速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所述减速齿轮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下端,且所述减速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和所述第二转动盘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轮的中部的外缘,且所述第一转动盘位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一转动盘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盘位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二转动盘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传动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车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设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车轮的外缘设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上端,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轴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轮径向360°转动,控制车轮的前进或后退;且轴向驱动机构中通过齿轮与齿轮带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轮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能够降低对齿轮精确度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转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轮进行360°的无死角转动,实现车轮的转向功能,同时也能够持续的驱动车轮360°转动,转向驱动机构与车轮之间通过精密的齿轮相互配合,使得其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精度高;
(3)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机构可以用于AGV小车,机器人底盘,玩具车,探险车以及越野车等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轴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轴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轮;2、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传动轮;4、第一传动轴;5、第二传动轮;6、第三传动轮;7、第一齿轮带;8、第二齿轮带;9、第一导向轮;10、齿轮盘;11、第一主动齿轮;12、第三齿轮带;13、第二导向轮; 14、上固定板;15、下固定板;16、固定轴;17、减速齿轮;18、第一从动齿轮;19、固定盘;20、卡套;21、第一转动盘;22、第二转动盘;23、第二驱动电机;24、第二传动轴;25、主动齿轮;26、从动齿轮;27、第二主动齿轮;28、第二从动齿轮;29、第三从动齿轮;291、轴承座;30、第三驱动电机;31、第一传动带;32、第二传动带;33、第一齿轮;34、第一扭转轮;35、第二扭转轮;36、第二齿轮;37、第一转动轴;38、第三齿轮;39、第四齿轮;40、第三扭转轮;41、第一齿轮盘;42、第四驱动电机;43、第五齿轮;44、第三传动带;45、第六齿轮;46、连接架;47、第一安装板; 48、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框架(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车体框架的下端的车轮1,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车轮驱动机构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和轴向驱动机构,转向驱动机构和轴向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车轮1的一侧,且转向驱动机构和轴向驱动机构分别驱动车轮1。本实施例中,轴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轮1轴向转动,控制车轮1前进或后退,转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轮1转动,实现车轮转向功能。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车轮驱动机构可应用于AGV小车,机器人底盘,玩具车,探险车以及越野车等场景。本实施例中,轴向驱动机构与车轮1之间为柔性连接,实现对车轮的矢量驱动,相对于现有的电动滑环与内置电机的矢量驱动,本实施例中的矢量驱动的造价比和维修成本更低,设计尺寸更灵活,可以小型化,不受内置电机的大小的限制。其中,转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轮1转向,轴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轮1前进或后退。本实施例中,控制车轮1的前进或后退的机构为轴向驱动机构,控制车轮1运动方向的机构为转向驱动机构。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轴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传动轮3、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轮5、第三传动轮6、第一齿轮带7、第二齿轮带8、第一导向轮9和齿轮盘10,第一传动轴4的上端设有第一传动轮3,第一驱动电机2驱动第一传动轮3,第一传动轴4的下端设有第二传动轮5,第二传动轮5的下侧设有车轮1,车轮1的一侧设有齿轮盘10,第二传动轮5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导向轮9,第二传动轮5的一端设有第三传动轮6,第一齿轮带7连接第二传动轮5和第三传动轮6,第二齿轮带8连接第三传动轮6、齿轮盘10和两第一导向轮9。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电机2可驱动第一传动轮3,使得第一传动轮3带动第一传动轴4转动,第一传动轴4通过第二传动轮5驱动第一齿轮带7转动,使得第一齿轮带7带动第三传动轮6转动,而第三传动轮6通过第二齿轮带8驱动两第一导向轮9和齿轮盘10转动,从而使得齿轮盘10驱动车轮1进行轴向360°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带与传动轮的配合使用,可以降低车轮1转动时产生的噪音,也可以降低对齿轮的精度的要求。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 11、第三齿轮带12和第二导向轮13,第一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1,第一主动齿轮11与第一传动轮3之间设有一第二导向轮13,第三齿轮带12连接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导向轮13和第一传动轮3。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电机2驱动第一主动齿轮11转动,第一主动齿轮11通过第三齿轮带12驱动第一传动轮3转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还包括上固定板14和下固定板15,车轮1的上侧设有上固定板14,且上固定板14 位于第一传动轮3与第二传动轮5之间,车轮1的中部的外侧设有下固定板15,上固定板14与下固定板15之间通过若干固定轴16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固定板14与下固定板15用于固定轴向驱动机构和转向驱动机构,其中,第一传动轮3、第二导向轮13均位于上固定板14的上端,第一驱动电机2位于上固定板14和下固定板15之间。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减速齿轮17 和第一从动齿轮18,第一从动齿轮18设置在第一传动轴4的上端,第一从动齿轮18位于上固定板14与第二传动轮5之间,减速齿轮17设置在上固定板14的下端,且减速齿轮17与第一从动齿轮18啮合。本实施例中,如图2 所示,还包括一固定盘19,其中,固定盘19设置在第一传动轴4上,且固定盘19位于第一从动齿轮18的下端,用于支撑第一从动齿轮18,而第二传动轮5位于固定盘19的下端。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环状的卡套20,如图2 所示,卡套20设置在车轮1的外缘,且卡套20位于从动齿轮26的上端,设置卡套20用于保护车轮1,且两第一导向轮9均是固定在卡套20上。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盘21和第二转动盘22,第一转动盘21和第二转动盘22分别设置在车轮1的中部的外缘,且第一转动盘21位于上固定板14的上端,且第一转动盘21与上固定板14上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转动盘22位于下固定板15 的下端,且第二转动盘22与下固定板15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转动盘 21的上表面的两侧各设有一安装槽,车轮1的车轮轴的两端位于两安装槽内。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下固定板15的中部设有圆形孔,用于安装车轮1。车轮1可以在圆形孔内进行360°转动,设置的第一转动盘21和第二转动盘 22用于将车轮1固定在圆形孔内。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盘22、下固定板 15、第一转动盘21、从动齿轮26以及卡套20形成一筒状结构,且车轮1可拆卸地设置在筒状结构内,能够使得车轮1的安装及拆卸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减少安装或拆卸齿轮1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转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3、第二传动轴24、主动齿轮25和从动齿轮26,第二驱动电机23位于第一驱动电机2的一侧,第二传动轴24位于车轮1与第二驱动电机23之间,第二驱动电机23与第二传动轴24的上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24的下端设有主动齿轮25,车轮1的外缘设有从动齿轮26,从动齿轮26位于第一转动盘21 的上端,从动齿轮26与主动齿轮25啮合。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机23 驱动第二传动轴24转动,第二传动轴24带动主动齿轮25转动,主动齿轮 25驱动从动齿轮26转动,从动齿轮26驱动车轮1进行360°旋转,实现车轮1转向功能。本实施例中,转向驱动机构能够持续驱动车轮1进行360°无死角旋转,可以使得车轮1持续转向。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转向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齿轮 27、第二从动齿轮28和第三从动齿轮29,第二传动轴24的上端设有第二从动齿轮28,第二驱动电机23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二主动齿轮27,上固定板14 的上端设有第三从动齿轮29,第二主动齿轮28与第三从动齿轮29啮合,第三从动齿轮29与第二从动齿轮28啮合。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驱动电机23位于上固定板14和下固定板15之间,第二主动齿轮27和第二从动齿轮28均设置在上固定板14的上端,第二驱动电机23驱动第二主动齿轮 27转动,第二主动齿轮27驱动第三从动齿轮29转动,使得第三从动齿轮29 带动第二从动齿轮28主动,第二从动齿轮28带动第二传动轴24转动,而第二传动轴24带动主动齿轮25转动,使得主动齿轮25驱动从动齿轮26转动,从而使得从动齿轮26驱动车轮1进行360°旋转。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还包括轴承座291和减震弹簧(图中未示出),车轮轴的两端各设有一轴承座291,每一轴承座291分别设置在一安装槽内,每一安装槽内还各设有一减震弹簧,每一减震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一轴承座291的下端连接,每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安装槽的下侧内壁连接。本实施例中,轴承座291的下表面为平面结构,通过设置轴承座291和减震弹簧可以对车轮1起到减震作用,防止车辆整体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距离晃动或颠簸情况。
实施例二
图3是实施例二中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轴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至图4所示,示出的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框架(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车体框架的下端的车轮1,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车轮驱动结构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和轴向驱动机构,其中,转向驱动机构设置在车轮1的一侧,轴向驱动机构设置在车轮1的另一侧,且转向驱动机构和轴向驱动机构分别驱动车轮1。本实施例中,轴向驱动机构与车轮1之间为柔性连接,本车轮驱动结构主要应用于AGV小车,机器人底盘,玩具车,探险车以及越野车等场景。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轴向驱动机构包括设于车轮1一侧的第三驱动电机30,还包括第一传动带31、第二传动带32、第一齿轮33、第一扭转轮34、第二扭转轮35、第二齿轮36、第一转动轴37、第三齿轮38、第四齿轮39、第三扭转轮40和第一齿轮盘41,其中,第三驱动电机30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33,第一转动轴37设置在车轮1的上侧,第一转动轴 37的上端设有第二齿轮36,第一转动轴37的下端设有第三齿轮38,第二齿轮36与第一齿轮33之间设有第一扭转轮34和第二扭转轮35,其中,第一传动带31连接第一齿轮33、第一扭转轮34和第二齿轮36,第二扭转轮35 位于第一齿轮33与第一扭转轮34之间,且第一传动带31的外侧壁连接第二扭转轮35,第三齿轮38的一侧的两侧各设有一第四齿轮39,第三齿轮38 的另一侧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三扭转轮40,第一齿轮盘41设置在车轮1的一侧,且第一齿轮盘41位于两第三扭转轮40的下侧,其中,第二传动带32 连接第三齿轮38、两第四齿轮39、两第三扭转轮40和第一齿轮盘41。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驱动电机30通过第一传动带31驱动第二齿轮36 转动,使得第二齿轮36驱动第三齿轮38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带32驱动第一齿轮盘41转动,使得第一齿轮盘41驱动车轮1进行轴向360°转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扭转轮34以及第二扭转轮35可以使得第一传动带31 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安装环境,设置第三扭转轮40用于扭转第二传动带32 的方向,可以提高第二传动带32的传动精度。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与传动带的配合,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轮1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也能够降低对齿轮精确度的要求。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转向驱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电机42、第五齿轮43、第三传动带44、第六齿轮45和连接架46,其中,连接架46 套设在车轮1的外侧,车轮1的车轮轴与连接架46连接,在连接架46的上侧外缘设有第六齿轮45,第四驱动电机42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五齿轮43,第三传动带44连接第五齿轮43和第六齿轮45。当第四驱动电机42驱动第三传动带44转动时,第三传动带44驱动第六齿轮45转动,使得第六齿轮45 驱动连接架46转动,连接架46可驱动车轮1进行360°转动,本实施例中,转向驱动机构能够持续驱动车轮1进行360°旋转,可以使得车轮1持续转向。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与传动带的配合,可以降低车轮1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也能够降低对齿轮精确度的要求。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连接架46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用于连接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若干支板,具体的可如图3所示。其中,第四驱动电机42设置上连接板的上端,第五齿轮43以及第六齿轮45均设置在上连接板的下端,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中部各设有一车轮安装孔,车轮1可在车轮安装孔内进行360°转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连接板的上侧设有第一安装板47,第一安装板47与上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安装板48,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47通过若干支撑柱与上连接板连接,第二安装板48通过支撑板与上连接杆连接,其中,第三驱动电机30、第四驱动电机42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与上连接板之间,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6、第一扭转轮34、第二扭转轮 35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47的上端;两个第四齿轮39、两个第三扭转轮40 以及第三齿轮38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板48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下端的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轴向驱动机构和转向驱动机构,且所述轴向驱动机构和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车轮,其中,所述轴向驱动机构与所述车轮柔性连接;
所述轴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齿轮带、第二齿轮带、第一导向轮和齿轮盘,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设有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下侧设有所述车轮,所述车轮的一侧设有所述齿轮盘,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两侧各设有一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齿轮带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齿轮带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所述齿轮盘和两所述第一导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三齿轮带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设有一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三齿轮带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车轮的上侧设有所述上固定板,且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车轮的中部的外侧设有所述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通过若干固定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减速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所述减速齿轮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下端,且所述减速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和所述第二转动盘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轮的中部的外缘,且所述第一转动盘位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一转动盘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盘位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二转动盘与所述下固定板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传动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车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设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车轮的外缘设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上端,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
CN202021550225.1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Active CN213056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0225.1U CN213056668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0225.1U CN213056668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6668U true CN213056668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7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0225.1U Active CN213056668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6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8523A (zh) * 2021-08-20 2021-12-24 北京裹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拣小车及分拣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8523A (zh) * 2021-08-20 2021-12-24 北京裹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拣小车及分拣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1472B (zh) 一种双模式后轮主动转向装置
JP5066924B2 (ja) 車輪駆動装置
CN109466312B (zh) 一种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及其车轮装置
JP2013103665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車輪の転舵装置
CN202071916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底座机构
CN107891918B (zh) 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JP4979801B2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3056668U (zh)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CN102673672A (zh) 一种用于磁吸附爬壁机器人的驱动转向一体化磁轮装置
EP0551122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N210707706U (zh) 转向驱动轮
CN115195431A (zh) 用于具有电动车桥的商用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
CN2107342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轮驱动汽车的悬架集成式线控转向机构
CN210101317U (zh) 一驱四动原地转向装置
CN111703288A (zh) 一种多功能机械车的驱动机构
KR20210067377A (ko) 자체감속 기능을 갖는 메카넘 휠
CN207045448U (zh) 一种电动底盘
CN215096975U (zh) 新型缓冲式立式舵轮
CN216102359U (zh)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系统传动装置
JP2020019361A (ja) 駆動輪及び台車
CN115476921A (zh) 双车轮转向驱动桥、转向系统、转向方法及汽车
CN111591263A (zh) 一种全轮可转向汽车泊车搬运机器人
KR102011637B1 (ko) 체인 구동형 차량
CN111591264A (zh) 一种差速转向汽车搬运机器人
CN215097805U (zh) 一种转向执行机构及移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