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1708U -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1708U
CN213041708U CN202021498993.7U CN202021498993U CN213041708U CN 213041708 U CN213041708 U CN 213041708U CN 202021498993 U CN202021498993 U CN 202021498993U CN 213041708 U CN213041708 U CN 213041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cover plate
crevice corrosion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89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羽
徐玮辰
张�杰
彭中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214989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1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1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1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槽体、底板和盖板,槽体内设有电解液,电解液内设有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槽体上设有恒温加热器;底板水平设置于槽体的内部,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工作电极的通孔;盖板平行设置于底板的上方,盖板连接有竖直移动机构,盖板还连接有水平移动机构,盖板上还设有微型pH电极。本实用新型的底板方便了不同规格不同尺寸工作电极的安装,盖板沿竖直方向运动以调节缝隙腐蚀的宽度,盖板沿水平方向运动以调节缝隙腐蚀的覆盖面积,恒温加热器调节缝隙腐蚀的温度,微型pH电极实时检测缝隙腐蚀的pH值,从而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缝隙腐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腐蚀试验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的腐蚀长期并广泛的存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设施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多数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容易遭到腐蚀破坏,而且,这种腐蚀破坏大部分都是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按照腐蚀形态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两大类。缝隙腐蚀就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缝隙腐蚀的宽度一般为0.025-0.100mm,通常发生在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构成的间隙中。由于缝隙腐蚀发生的部位不明显,而且,有着较长的孕育期,在发生时没有较为明显的前兆,很难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当缝隙腐蚀发生以后,其腐蚀速率会迅速增加并对材料造成严重的腐蚀。
在很多实际工况条件下,缝隙腐蚀发生时,往往还由于机械外力的作用而使缝隙尺寸发生变化,同时,在不同季节下,由于温度不同,缝隙腐蚀的产生和发展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海上平台常年受海风和海浪的影响,螺栓、螺母以及金属构件接缝等部位会发生此类缝隙腐蚀。另外,铁路沿线跨度大,不同地区温度差异很大,钢轨轨脚、螺栓、螺母以及衬垫接触部位受温度和外界载荷的影响,也会发生此类缝隙腐蚀。
现有技术中,研究缝隙腐蚀的试验装置主要是多采用垫片使工作电极和压板形成缝隙,这种试验装置中工作电极和压板之间形成的缝隙宽度是固定不变的,无法实时精准调节缝隙的宽度;同时,这种试验装置也不便于观察电极表面腐蚀发展情况;另外,还有一些研究缝隙腐蚀的试验装置是采用螺栓使工作电极和压板形成缝隙,并且,使用螺栓调节缝隙的宽度;但是,这种试验装置的缝隙宽度调节精度不高,并且,各个螺栓的高度很难统一,而且,操作也比较繁琐,无法实现实时调节,从而影响了试验测试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缝隙腐蚀试验装置的缝隙宽度调节操作繁琐、调节高度不一致、无法实现实时调节而导致试验测试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包括槽体、底板和盖板,所述槽体为透明槽体,所述槽体的顶部具有一开口端,所述槽体的内部设有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内设有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比电极和所述对电极均通过导线连接有电化学工作站,所述槽体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电解液温度的恒温加热器;所述底板水平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内部,所述底板可拆卸式连接有底板座,所述底板座用于对所述底板进行固定和支撑,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安装所述工作电极;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并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盖板连接有竖直移动机构使所述盖板可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盖板还连接有水平移动机构使所述盖板可沿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盖板上还设有若干个微型pH电极,所述微型pH电极用于检测所述盖板与所述工作电极之间形成的腐蚀缝隙内的pH值。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盖板滑动设置于一盖板座上,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盖板座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盖板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水平滑轨和与所述水平滑轨相适配的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的顶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动柱;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连接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连接,所述连接环套接在所述滑动柱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水平滑轨的下表面与所述槽体的底部抵接,所述水平滑轨的上表面上设有燕尾槽,所述水平滑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燕尾槽相适配的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盖板座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左侧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左侧板的顶部设有向着所述盖板座的外侧方向延伸的折板,所述盖板座通过所述折板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括竖直滑轨和与所述竖直滑轨相适配的竖直滑块,所述竖直滑轨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向着远离所述竖直滑块的一侧延伸,所述底座与所述竖直滑轨之间还设有加强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盖板座通过所述折板与所述竖直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滑轨上设有竖直刻度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前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板的前侧相适配的第一卡接槽,所述后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板的后侧相适配的第二卡接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底板座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之间,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底板的前侧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后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底板的后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为多数条,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电极通过底板上的通孔安装在底板上,底板可以拆卸,通孔根据不同工作电极的规格、尺寸和数量,从而满足不同数量、不同形状和不同规格工作电极的测试需求;盖板与安装在底板上的工作电极之间形成实验中的缝隙腐蚀,盖板沿竖直方向运动以调节缝隙腐蚀的宽度,盖板沿水平方向运动以调节缝隙腐蚀的覆盖面积,从而研究不同宽度和不同覆盖面积下的缝隙腐蚀情况;槽体的内部还设有恒温加热器,用于调节缝隙腐蚀的温度,从而研究不同温度对缝隙腐蚀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盖板上还设有微型pH电极,用于测定缝隙腐蚀的pH值,从而对缝隙腐蚀过程中的pH值进行实时检测;本实用新型的原位监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科学严谨,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缝隙腐蚀的发展规律,对缝隙腐蚀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试验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槽体之后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盖板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竖直移动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中水平移动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槽体;11-恒温加热器;12-对电极;13-参比电极;14-工作电极;20-底板;21-底板座;22-前面板;23-左面板;24-后面板;25-通孔;26-第一凹槽;27-第二凹槽;30-盖板;31-盖板座;32-微型pH电极;33-前侧板;34-左侧板;35-后侧板;36-折板;40-竖直移动机构;41-竖直滑块;42-竖直滑轨;43-加强板;44-底座;50-水平移动机构;51-水平滑轨;52-水平滑块;53-滑动柱;54-连接部;55-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和附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这种试验装置是用于缝隙腐蚀的,这种试验装置可以原位适时监测缝隙腐蚀的情况;这种试验装置包括槽体10、底板20和盖板30,槽体10为透明槽体10,槽体10的顶部具有一开口端,槽体10的内部设有电解液,电解液内设有工作电极14、参比电极13和对电极12,工作电极14、参比电极13和对电极12均通过导线连接有电化学工作站,槽体10上设有用于调节电解液温度的恒温加热器11;槽体10呈箱式结构,槽体10的内部具有一空腔,槽体10用于盛装电解液,对电极12可以是铂电极,透明槽体10便于在实验过程中直接观察槽体10内部缝隙腐蚀的情况;底板20水平设置于槽体10的内部,底板20可拆卸式连接有底板座21,底板座21用于对底板20进行固定和支撑,底板20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5,通孔25用于安装工作电极14,底板20可拆卸式连接在槽体10的内部,使得底板20可以更换,底板20上有若干个通孔25,可以安装不同规格、不同数量、不同尺寸的工作电极14;盖板30设置于底板20的上方并与底板20平行,盖板30连接有竖直移动机构40使盖板30可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盖板30还连接有水平移动机构50使盖板30可沿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盖板30上还设有若干个微型pH电极32,微型pH电极32用于检测盖板30与工作电极14之间形成的腐蚀缝隙内的pH值,盖板30的下表面与工作电极14的上表面形成腐蚀缝隙,在这个腐蚀缝隙内发生的腐蚀称为缝隙腐蚀,微型pH电极32实时检测腐蚀缝隙内的pH值,即微型pH电极32实时检测腐蚀缝隙环境内的pH值,也就是微型pH电极32实时检测腐蚀缝隙内电解液的pH值。本实用新型的原位监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科学严谨,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缝隙宽度、不同覆盖面积、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工作电极14)下缝隙腐蚀的发展规律,对缝隙腐蚀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参阅附图1,通常情况下,槽体10为一个透明玻璃缸,为了避免其它材料在电解液中腐蚀而干扰实验的准确性,该监测装置都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槽体10可以呈圆柱型或长方体型,恒温加热器11用于调节槽体10内部电解液的温度,并使电解液的温度保持在恒温状态;根据实验需要,改变调节槽体10内部电解液的温度,槽体10内部电解液达到设定温度之后并保持在设定温度,即恒温加热器11可将电解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保持恒温,并且实时显示溶液温度;恒温加热器11通常为恒温棒,恒温加热器11的上部设有一个卡夹,恒温加热器11通过这个卡夹卡接在槽体10的槽壁上,使恒温加热器11悬挂在电解液中且不与槽体10的槽壁接触;本实施例中,恒温加热器11通过其上方的卡夹卡接在槽体10的右侧面上,恒温加热器11的下方插入电解液中,电解液中还悬挂有参比电极13和对电极12。
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底板20设置于槽体10的内部,底板20设置于一底板座21上,底板20与底板座21可拆卸式连接,同时,底板座21与槽体10也是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底板座21包括前面板22和后面板24,底板座21还包括左面板23,底板座21呈U型设置,底板座21的右侧、上侧和下侧均为开口设置,底板座21通过前面板22、后面板24和左面板23放置在槽体10的内部,方便底板座21从槽体10的内部取出或放回;底板20设置于前面板22和后面板24之间,具体地,前面板22上设有与底板20的前侧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6,后面板24上设有与底板20的后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7,底板20通过第一凹槽26和第二凹槽27的配合卡接在底板座21上,这种设置的底板20可以更换,更换方便。优选地,第一凹槽26为多数条,当然,与之适配的第二凹槽27也为多数条,第二凹槽27与第一凹槽26对应一致,多数条第一凹槽26和第二凹槽27密切配合,调整底板20的安装位置,从而为不同形状大小的工作电极14预留出安装空间,以满足不同工作电极14的安装需求。另外,底板20上通孔25的数量也为多数个,同时,底板20上多数个通孔25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通孔25的形状也是圆柱型,也可以是长方体型,这种底板20可以按照具体实验要求开设线性排列的多数个通孔25,便于工作电极14的固定与安放,可以满足不同形状工作电极14的测试要求;底板20上可以安装一个工作电极14,也可以安装多个工作电极14;安装多个工作电极14时,可以进行多通道电化学测试,以便于观察缝隙腐蚀内外金属材料的腐蚀发展状况。
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4和附图8,盖板30滑动设置于一盖板座31上,盖板30通过盖板座31与竖直移动机构40连接,盖板30通过一连接件与水平移动机构50连接。这种设置的盖板30结构简单,移动方便,竖直移动机构40携带盖板座31及其上的盖板30一起沿竖直方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水平移动机构50通过连接件带动盖板30在盖板座31上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优选地,水平移动机构50包括水平滑轨51和与水平滑轨51相适配的水平滑块52,水平滑块52的顶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动柱53;连接件包括连接部54和连接环55,连接部54的一端与盖板30连接,连接部54的另一端与连接环55连接,连接环55套接在滑动柱53的外部;这种设置的水平移动机构5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在竖直移动机构40携带盖板座31及其上的盖板30一起沿竖直方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同时,盖板30还携带连接件在连接环55与滑动柱53的配合作用下沿竖直方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使盖板30的竖直方向运动和水平方向运动自如,互不干涉;通常情况下,连接件上连接部54的一端与盖板30的一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滑动柱53呈四棱柱型,连接件上连接环55呈与之适配的长方体型。具体地,水平滑轨51的下表面与槽体10的底部抵接,即水平移动机构50放置在槽体10的内部,方便水平移动机构50的拿取和放回;水平滑轨51的上表面上设有燕尾槽,水平滑块52的底部设有与燕尾槽相适配的凸起;这种燕尾槽与凸起的配合,使水平滑轨51与水平滑块52配合紧密,滑动自如。通常情况下,水平滑轨51上设有水平刻度线,水平刻度线的设置便于直接观察盖板3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使其控制准确。盖板30为一平板,微型pH电极32嵌入盖板30中,微型pH电极32的个数和位置分布都可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调控,从而可以原位测得缝隙腐蚀中不同位置pH值的变化情况。
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4、附图5、附图6和附图7,盖板座31包括前侧板33、后侧板35和左侧板34,盖板座31也呈U型设置,盖板座31的右侧、上侧和下侧均为开口设置,盖板座31套接在底板座21的内部,左侧板34的顶部设有向着盖板座31的外侧方向延伸的折板36,盖板座31通过折板36与竖直移动机构40连接;具体地,左侧板34的顶部延伸出一折板36,折板36呈L型设置,折板36的一侧与左侧板34连接,折板36的另一侧固定在竖直移动机构40上,折板36的设置,一方面,方便了盖板座31套接在底板座21的内部,另一方面,方便了盖板座31与竖直移动机构40的连接。通常情况下,竖直移动机构40包括竖直滑轨42和与竖直滑轨42相适配的竖直滑块41,具体地,盖板座31通过左侧板34上的折板36固定在竖直滑块41上,盖板座31通过折板36与竖直滑块41固定连接,竖直滑块41通过折板36带着左侧板34以及前侧板33和后侧板35组成的盖板座31沿竖直方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带着盖板30沿竖直方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进一步地,竖直滑轨42的底部还设有底座44,底座44向着远离竖直滑块41的一侧延伸,底座44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底座44与槽体10的底部抵接,使竖直移动机构40稳固地放置在槽体10的内部;底座44与竖直滑轨42之间还设有加强板43,加强板43呈楔形设置,加强板43设置在底座44的中部,加强板43的设置增加了竖直移动机构40结构的稳固性,提高了使用性能。进一步地,竖直滑轨42上也可以设有竖直刻度线,竖直刻度线的设置便于直接观察盖板30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使其控制准确。具体地,盖板30卡接在前侧板33和后侧板35之间,盖板30的长度通常均小于前侧板33和后侧板35的长度。盖板30设置于前侧板33和后侧板35之间,前侧板33上设有与盖板30的前侧相适配的第一卡接槽,后侧板35上设有与盖板30的后侧相适配的第二卡接槽,第一卡接槽与第二卡接槽对应一致,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密切配合,从而使盖板30滑动设置在盖板座31上,以完成盖板30在水平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可以实时改变工作电极14的缝隙腐蚀的覆盖面积,便于研究同一工作电极14在腐蚀缝隙内外工作电极14表面的腐蚀情况。
使用方法:1)取槽体10,放置在实验台上;2)取底板20,在底板20的通孔25上安装工作电极14;3)取底板座21,使底板2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底板座21的第一凹槽26和第二凹槽27卡接,将底板20插入底板座21的合适槽位,水平方向调节底板20的位置,从而使工作电极14处在合适的位置;4)取盖板30,盖板30上嵌有微型pH电极32,使盖板3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盖板座31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卡接,使盖板30插入盖板座31内,将盖板座31的左侧通过折板36与竖直移动机构40连接,并将盖板30的右侧通过连接件与水平移动机构50连接,在盖板座31内悬挂参比电极13和对电极12;5)竖直调节盖板30的位置,使盖板30和工作电极14的上表面形成腐蚀缝隙,调整缝隙宽度,记为H1;水平方向调节盖板30的位置,使其覆盖工作电极14的上表面,覆盖面积记为S1;向槽体10内注入电解液,使电解液没过工作电极14的上表面;6)取恒温加热器11,夹在槽体10的右侧面上,并使其下端插入电解液,调节实验温度,记为T1;7)启动电化学工作站,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8)再次调节盖板3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或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调节恒温加热器11的温度,更换底板20和/或底板20上工作电极14,以更换不同形状、不同规格和不同数量的工作电极14,改变工作电极14的安装位置,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9)重复步骤8)若干次,得实验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电极14通过底板20上的通孔25安装在底板20上,底板20可以拆卸,通孔25根据不同工作电极14的规格、尺寸和数量,从而满足不同数量、不同形状和不同规格工作电极14的测试需求;盖板30与安装在底板20上的工作电极14之间形成实验中的腐蚀缝隙,盖板30沿竖直方向运动以调节缝隙腐蚀的宽度,盖板30沿水平方向运动以调节缝隙腐蚀的覆盖面积,从而研究不同宽度和不同覆盖面积下的缝隙腐蚀情况;槽体10的内部还设有恒温加热器11,用于调节缝隙腐蚀的温度,从而研究不同温度对缝隙腐蚀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盖板30上还设有微型pH电极32,用于测定缝隙腐蚀的pH值,从而对缝隙腐蚀过程中的pH值进行实时检测;本实用新型的原位监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科学严谨,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缝隙腐蚀的发展规律,对缝隙腐蚀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为透明槽体,所述槽体的顶部具有一开口端,所述槽体的内部设有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内设有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比电极和所述对电极均通过导线连接有电化学工作站,所述槽体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电解液温度的恒温加热器;
底板,水平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内部,所述底板可拆卸式连接有底板座,所述底板座用于对所述底板进行固定和支撑,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安装所述工作电极;
盖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并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盖板连接有竖直移动机构使所述盖板可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盖板还连接有水平移动机构使所述盖板可沿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盖板上还设有若干个微型pH电极,所述微型pH电极用于检测所述盖板与所述工作电极之间形成的腐蚀缝隙内的pH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滑动设置于一盖板座上,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盖板座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盖板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水平滑轨和与所述水平滑轨相适配的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的顶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动柱;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连接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连接,所述连接环套接在所述滑动柱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滑轨的下表面与所述槽体的底部抵接,所述水平滑轨的上表面上设有燕尾槽,所述水平滑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燕尾槽相适配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座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左侧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左侧板的顶部设有向着所述盖板座的外侧方向延伸的折板,所述盖板座通过所述折板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括竖直滑轨和与所述竖直滑轨相适配的竖直滑块,所述竖直滑轨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向着远离所述竖直滑块的一侧延伸,所述底座与所述竖直滑轨之间还设有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座通过所述折板与所述竖直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滑轨上设有竖直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板的前侧相适配的第一卡接槽,所述后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板的后侧相适配的第二卡接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座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之间,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底板的前侧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后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底板的后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为多数条,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一致。
CN202021498993.7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Active CN213041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8993.7U CN21304170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8993.7U CN21304170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1708U true CN213041708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2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8993.7U Active CN21304170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1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6596A (zh) 一种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
CN110061268B (zh) 燃料电池内部分区检测双极板
CN206671422U (zh) 一种电阻框架测试夹具以及电阻框架测试系统
CN213041708U (zh)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试验装置
CN110274869A (zh) 一种用于金属材料缝隙腐蚀的原位监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0347422U (zh) 一种可控缝隙腐蚀试验装置
CN217307707U (zh) 一种通讯模块测试装置
CN213689847U (zh) 一种利用负电压进入芯片测试模式的装置
CN213633613U (zh) 一种用于测试导电填料体积电阻率的装置
CN214703089U (zh) 一种汽车工程用压力试验设备
CN111443124A (zh) 一种杂散电流腐蚀模拟及近表面微区pH测量的实验装置
CN211603281U (zh) 飞针测试机的自动装夹夹具
CN216622046U (zh) 一种金属制品质量检测装置
CN110926335A (zh) 一种平面间距尺寸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1552732U (zh) 一种快速精准测量防水卷材厚度的装置
CN220708364U (zh) 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1750440B (zh) 一种检测电解槽阴极碳块组装质量的方法及测试夹具
CN206330932U (zh) 用于电化学沉积的夹具和电化学沉积装置
CN112014307A (zh) 一种缝隙腐蚀原位监测方法
CN218002595U (zh) 一种轨枕横向阻力检测试验装置
CN220625259U (zh) 一种冲孔板栅表面粗糙度辅助测量装置
CN218496290U (zh) 一种双金属膜片突跳检测装置
CN220437288U (zh) 样板刀测量装置及样板刀测量系统
CN213515566U (zh) 一种钢筋扫描仪校准装置
CN213302068U (zh)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加热测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