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0841U -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0841U
CN213040841U CN202021725989.XU CN202021725989U CN213040841U CN 213040841 U CN213040841 U CN 213040841U CN 202021725989 U CN202021725989 U CN 202021725989U CN 213040841 U CN213040841 U CN 213040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refrigerator
storage space
upper cov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59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小兵
董凌云
野田俊典
刘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59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0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0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0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该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包括:箱体,具有底部内胆,底部内胆限定有冷却室和储物空间,冷却室设置于储物空间的下方;制冷系统,其包括布置于冷却室内的蒸发器,并配置成向储物空间提供冷量;并且储物空间的容积与箱体的整体体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5.1%。经过大量的结构优化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在满足了冰箱正常运行以及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的条件下,增大了底部储物空间的容积,实现了超薄大容积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背景技术
部分冰箱用户对于冰箱的占用空间存在比较高的要求。冰箱需要在占用空间尽量少的情况下,提供尽量大的使用容积。特别对于与整体式橱柜配合的嵌入式冰箱,用户对于冰箱的空间占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冰箱与橱柜的表面平齐。
针对上述空间要求,冰箱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或称为进深尺寸)需要小于或等于橱柜的进深尺寸。传统的冰箱,由于蒸发器设置于冰箱的背部占用了大量的进深空间,无法满足嵌入式冰箱进深尺寸的要求。也就是说传统冰箱无法满足超薄箱体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蒸发器底置式冰箱,也即将蒸发器设置于箱体的底部,缩进冰箱的前后方向尺寸。一般而言,冰箱箱体进深尺寸越小,容积的利用率会大幅下降,必要的发泡层厚度和制冷系统部件占据的空间是一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超薄的厚度中将冰箱的有效容积继续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冰箱同时满足占用空间和制冷能力的要求。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该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包括:箱体,具有底部内胆,底部内胆限定有冷却室和储物空间,冷却室设置于储物空间的下方;制冷系统,其包括布置于冷却室内的蒸发器,并配置成向储物空间提供冷量;并且储物空间的容积与箱体的整体体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5.1%。
可选地,蒸发器从前至后向上倾斜地设置于冷却室的前部;并且冰箱还包括:送风组件,设置于蒸发器的后方,送风组件包括:制冷风机,从前至后向上倾斜地设置于蒸发器的后方,并配置成促使形成经由蒸发器送向储物空间的制冷气流,其中蒸发器的倾斜角度小于制冷风机的倾斜角度;送风风道,设置于底部内胆的后壁,并与制冷风机的排风口连通,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送风口用于连通送风风道以及储物空间,以将制冷气流输送至储物空间。
可选地,制冷风机为离心风机,其吸风口朝向前上方,其排风口位于离心风机的后端,并与送风风道的下端相接。
可选地,箱体还包括:蒸发器上盖,横向设置于底部内胆内,用于分隔冷却室和储物空间,蒸发器上盖包括:第一上盖部,位于蒸发器的顶部,基本水平设置,第一上盖部与蒸发器的间隔空间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可选地,蒸发器前端的顶部距离第一上盖部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等于62mm;蒸发器距离第一上盖部最小间隔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等于40mm;第一上盖部相对于箱体的底面的高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300mm。
可选地,蒸发器上盖还包括:第二上盖部,从第一上盖部的后端倾斜向上延伸,位于制冷风机的上部,第二上盖部的倾斜角度设置为与制冷风机的倾斜角度一致,并且制冷风机与第二上盖部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mm。
可选地,底部内胆的底壁包括:第一支撑部,从底壁的前端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下凹部,设置于第一支撑部的后侧,并配置成从横向中部向两侧向上倾斜,从而在横向中部开设排水口,排水口用于排出冷却室内的水;第二支撑部,从排水口的后端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并且蒸发器放置于第二支撑部上,并且蒸发器的前端与第一支撑部抵触,从而使得其上出现的水汇聚于下凹部,并且排水口沿箱体沿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蒸发器的前部;第三支撑部,从第二支撑部的后端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制冷风机固定于第三支撑部上。
可选地,排水口相对于箱体的底面的高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88mm;下凹部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
可选地,箱体还包括:压机舱,设置于冷却室的下后方,配置成安装冰箱的压缩机和冷凝器;压机舱的顶盖与底部内胆的底壁间隔设置;并且冰箱还包括:蒸发皿,设置于压机舱内;排水管,从排水口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至蒸发皿处。
可选地,压机舱顶盖的前部与第三支撑部平行;压机舱顶盖的前部与第三支撑部平行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等于20mm;排水管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5°。
可选地,制冷系统的额定制冷功率或最大制冷功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50W。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储物空间的容积与箱体的整体体积的比值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5.1%,经过大量的结构优化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冰箱满足了冰箱正常运行以及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增大了底部储物空间的容积,实现了超薄大容积的效果。在将冷却室设置于内胆底部,结构极为紧凑的情况下,冰箱底部内胆的储物空间的容积占比满足了设定的要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蒸发器倾斜设置于冷却室内,突破了现有技术减少纵向尺寸需要使蒸发器水平放置的技术桎梏。离心风机同样倾斜设置于蒸发器的后方,促使形成制冷气流通过送风风道送往储物间室。虽然蒸发器倾斜放置会导致纵向高度增加,但是将其斜置使得冷却室内其他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而且经过实际气流流场分析证实风循环效率也更加高,排水也更加舒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对蒸发器、送风组件、蒸发器上盖、底部内胆的底壁、压机舱和发泡层等部件的尺寸和相对位置均进行了严格论证和精密计算,在尺寸要求极为严苛的情况下,满足了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蒸发器底置式冰箱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箱体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箱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框图;
图5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其示出了各部件的纵向尺寸;
图6也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其示出了各部件的前后进深尺寸;
图7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底部内胆的横剖面俯视图,其示出了底部内胆的底部上表面;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箱体下部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门体关闭后的示意结构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蒸发器底置式冰箱中送风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冰箱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蒸发器底置式冰箱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箱体100的示意性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箱体100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和图3主要示出了箱体100的底部部分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冰箱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0,箱体100可包括外壳、内胆、隔热层及其他附件构成。外壳是冰箱的外层结构,保护着整个冰箱。为了隔绝与外界的热传导,在箱体100的外壳和内胆之间加有隔热层,隔热层一般通过发泡工艺构成。内胆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冷藏内胆、变温内胆、冷冻内胆等。
多个内胆可以上下排列布置,底部内胆101为处于最下部的内胆。在本实施例中底部内胆101限定有冷却室和储物空间120。其中储物空间120可以为冰箱最底部的用于储物的空间。一般地底部内胆101为冷冻内胆,储物空间120构成冷冻间室。在冷冻间室上方根据需要还可以配置有由变温内胆内限定的变温室、由冷藏内胆内限定的冷藏室等等。具体的储物间室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冰箱的需求进行配置,由于底部内胆101中的部件最为复杂,对尺寸的要求最高,其他内胆的整体尺寸可以根据底部内胆101的尺寸相应配置。箱体100前侧还设置有门体,以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为了示出箱体100内部结构,图中隐去了门体。
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底部内胆101的储物空间120的容积与箱体100整体体积的比值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5.1%,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7.9%,例如设置为17.9%,以提高储物空间120的空间利用效率。在优选实施例中,箱体100的体积可以设置为992.2dm3,储物空间120的容积为178L,储物空间120的容积与箱体100整体体积之比为17.9%。上述设置在保证箱体100占用空间的条件下,提高了储物空间120有效利用率。上述储物空间120的容积与箱体100整体比值大小是根据空间要求以及制冷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在减小箱体尺寸的情况下,储物空间120的容积可以保证不变,满足冷冻间室的容积要求。
在底部内胆101的上方,蒸发器底置式冰箱还可以具有多个内胆,以形成冷藏室、变温室等。蒸发器底置式冰箱的箱体布局可以有多种,不局限于法式冰箱、T形冰箱等。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底部内胆101的储物空间120一般作为冷冻间室。上述容积占比可以满足冷冻间室的容积要求。
底部内胆101内可以设置有蒸发器上盖130。蒸发器上盖130横向设置于底部内胆101内,用于分隔冷却室和储物空间120。蒸发器上盖130同时作为储物空间120的底壁以及冷却室的顶部,其上方的储物空间120用于储藏物品。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底部内胆101内还可以设置纵向隔板140。纵向隔板140,设置于储物空间120的中部,将储物空间120分隔为两个横向排列的储物腔。也即储物空间120具有左右两个储物腔,两个储物腔可以分别设置门体从而形成对开门的结构。需要说明的将底部内胆101配置为对开门结构仅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冰箱的具体功能,将储物空间120配置为一个整体或者其他分隔方式。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框图。制冷系统300可为由压缩机310、冷凝器320、节流装置330和蒸发器340等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器340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向储物空间120内提供冷量。冰箱通过风路系统实现制冷气流在蒸发器340与储物间室内的循环。由于制冷系统本身的循环构造以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易于实现的,为了不掩盖和模糊本申请的改进点,后文对制冷系统本身不做赘述。
送风组件400用于形成在冷却室以及储物空间120之间的气流循环,其具体可以包括制冷风机410以及送风风道420。
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为了满足冰箱的制冷需求,其额定制冷功率或者最大制冷功率设置为不低于设定功率值。也即,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不低于设定功率值,该设定功率值可以根据冰箱容积的制冷需求进行设置,例如需满足容积在200L以上的中大型冰箱的制冷要求。
图5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其示出了各部件的纵向尺寸。图6也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其示出了各部件的前后进深尺寸;以及图7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为了便于示出具体部件,图5、图6及图7中略去了剖面线,仅仅保留的部件的轮廓。
冷却室110设置于储物空间120的下方,用于布置蒸发器340以及部分送风组件400。相比于将蒸发器340设置于箱体后部的传统冰箱,本实施例的冰箱,蒸发器340布置于冷却室110内,一方面减小了箱体100进深尺寸(前后方向的距离),尽可能地将进深尺寸用于储物空间120;另一方面,由于储物空间120底部提高,也避免了用户需要大幅度弯腰或蹲下才能进行取放物品操作造成的使用不便。
本实施例的冰箱的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设置为480mm至560mm,并可以进一步设置约为510mm。经过大量的结构优化工作,本实施例的冰箱在进深尺寸设置为480mm至560mm的情况下,在冷却室110内布置了额定制冷功率或者最大制冷功率不低于设定功率值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340,满足了冰箱正常运行以及能耗标准的要求。
蒸发器340可以整体呈扁平长方体状。也即蒸发器340垂直于支撑面的厚度尺寸明显小于蒸发器340的长度尺寸。蒸发器340可以为翅片蒸发器,翅片的布置方向平行于前后的进深方向,便于气流从前至后穿过。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40也可以在满足空间要求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扁平长方体状的蒸发器340是其中结构较为紧凑简单的实现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蒸发器340倾斜设置于冷却室110内,突破了现有技术减少进深尺寸需要使蒸发器340水平放置的技术桎梏。蒸发器340的倾斜角度α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7.5°,例如设置为7.5°。虽然蒸发器340倾斜放置会导致前后方向的长度增加,但是将其斜置使得冷却室110内其他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而且经过实际气流流场分析证实风循环效率也更加高,排水也更加舒畅。蒸发器340倾斜设置的布局方式是本实施例做出的主要技术改进之一。
为了减小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本实施例的冰箱对于冷却室110内各个部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及尺寸均进行了严格设定,其中蒸发器340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占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41%,进一步地可以设置为小于35%,例如可设置为29.8%。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指从前端至后端整体的水平长度。上述蒸发器340的尺寸以及布置方式是根据空间要求以及制冷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本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400,设置于蒸发器340的后方。送风组件400可以包括制冷风机410以及送风风道420。其中制冷风机410倾斜地设置于蒸发器340的后方,其吸风口朝向前上方,并配置成促使形成经由蒸发器340送向储物空间120的制冷气流。
蒸发器340一般可以设置于冷却室110的前部,在蒸发器340的后方还可以设置制冷风机410。
制冷风机410可以从前至后向上倾斜地设置于蒸发器340的后方,并配置成促使形成经由蒸发器340送向储物空间120的制冷气流。制冷风机410的倾斜角度可大于蒸发器340,从而并可以为底部内胆101的下方的后部形成压机舱进行让位。
送风风道420设置于底部内胆101的后壁,并与制冷风机410的排风口连通,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421。送风口421用于连通送风风道420以及储物空间,以将制冷气流输送至储物空间120。
制冷风机410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各种风机,例如离心风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风机,其需要满足将蒸发器340所在区域的空气排入送风风道420的功能要求。
制冷风机410可以使用离心风机。在使用离心风机作为制冷风机410的实施例中,离心风机410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于蒸发器340的后方,包括蜗壳(图中未示出)和设置于蜗壳内的叶轮(图中未示出),配置为促使形成制冷气流,并提供制冷气流的循环动力。离心风机410的倾斜角度β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36.5°,例如设置为36.5°蜗壳包括下盒体与上盖体扣合而成,方便蜗壳的拆卸和装配。离心风机410的吸风口一般位于蜗壳的中心,其高度可以高于蒸发器340的顶端。
在使用其他种类的风机时,具体的排风口以及朝向可以根据送风要求进行相应配置,再此不做赘述。
制冷风机410的排风口位于后侧,并配置成向斜后方送风。送风风道420,与制冷风机410的排风口连通,并向上延伸,配置成将制冷气流输送至储物空间120。在储物空间120的后壁开有与送风风道420连通的送风口421,将制冷气流排入储物空间120。送风风道420向上延伸的竖直区段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占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10%,进一步地设置为小于5.0%,例如可以为4.9%。
在使用其他种类的风机时,具体的排风口以及朝向可以根据送风要求进行相应配置,再此不做赘述。
箱体100的发泡层设置于冷却室110和储物空间120的外侧,也即位于底部内胆101的外侧,包围住底部内胆101,并且储物空间120背部的发泡层的厚度占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12%,进一步地可以小于11.5%,例如可以设置为11%。发泡层的厚度与隔热性能存在矛盾。上述发泡层的厚度是根据空间要求以及隔热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蒸发器上盖130,横向设置于底部内胆101内,用于分隔冷却室110和储物空间120;回风罩131,设置于蒸发器上盖130的前端,并作为冷却室110的前壁;回风罩131的前端至箱体100的前端的水平距离占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8.2%,进一步可以设置为小于5.0%,例如可以设置为4.7%。
回风罩131在冷却室110的前侧形成有与储物空间120连通的前回风入口132,以使得储物空间120的回风气流通过前回风入口132进入冷却室110,以与蒸发器340进行换热,完成冷却室110和储物空间120之间形成气流循环。上述回风罩131与箱体100前度的距离是根据空间要求以及回风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蒸发器上盖130包括第一上盖部1301,位于蒸发器340顶部,基本水平设置,其相对于箱体100底面的高度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300mm,进一步可以设置为小于200mm,例如199mm。使储物空间120在冷却室110深度尺寸减小的情况下,保证容积不变,提高了储物空间120的利用率。上述第一上盖部1301相对于箱体100底面高度的设置是根据空间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第一上盖部1301相对于地面的高度降低为223.5mm,也增大了储物空间120的有效利用率。
第一上盖部1301与蒸发器340的间隔空间内填充有隔热材料,并且蒸发器340前端的顶部距离第一上盖部1301的间距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62mm,进一步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40mm,例如36mm。蒸发器340距离第一上盖部1301的最小间隔的间距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40mm,进一步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20mm,例如15mm。
在上述优选数值的实施例中,隔热保温材料最厚处可以为36mm,最薄处可以为15mm。在保证保温隔热性能的前提下,将保温隔热材料厚度压缩到了最薄。上述蒸发器340与第一上盖部1301距离以及蒸发器340前端与第一上盖部1301的间距是根据空间要求和保温隔热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上述倾斜的布置方式,还可以便于蒸发器340顶面的前部与第一上盖部1301、回风罩131之间形成一定的容霜空间,以使从前回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从容霜空间进入蒸发器340。容霜空间改变了原回风气流偏转角度,从而使回风气流优先通过流阻较小的容霜空间再经过蒸发器340,避免了蒸发器340结霜对气流进入产生影响,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冰箱制冷效果.
为了解决容霜空间的化霜问题,蒸发器340顶面的前部可以设置顶部加热丝(图中未示出),顶部加热丝至少设置于蒸发器340顶面的前部,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部加热丝可以仅在蒸发器340顶面的前部设置(或可描述为顶部加热丝可以仅在容霜空间的区域内设置),便于加热丝布置集中化霜。既可以提高化霜效果,又可以避免热气流向储物空间120外溢。
蒸发器上盖130还包括从第一上盖部1301的后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上盖部1302。第二上盖部1302位于制冷风机410的上部,倾斜角度可以设置为与制冷风机410的倾斜角度一致。制冷风机410与第二上盖部1302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mm,满足进风需要。制冷风机410与第二上盖部1302之间的间距还设置为小于或等于30mm,例如可以设置为30mm,避免占用过多空间。第二上盖部1302的高度可以设置于小于或等于93mm,例如设置为93mm,保证制冷风机410的吸风空间的同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性能。上述制冷风机410与第二上盖部1302之间的间距设置以及第二上盖部1302的高度设置,是根据空间要求和制冷性能要求而做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底部内胆101的横剖面俯视图,其示出了底部内胆101的底部上表面;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箱体下部的纵剖面示意图。
底部内胆101的底壁还包括第一支撑部1011,第二支撑部1012第三支撑部1013、下凹部1014。
第一支撑部1011从底壁的前端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下凹部1014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11的后侧,并配置成从横向中部向两侧向上倾斜,从而在横向中部开设排水口103。排水口103用于排出冷却室110内的水。
排水口103的位置为大体位于横向中部的区域,并非严格要求位于横向中心的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口103可以位于横向中部适当偏向一侧的位置。
第二支撑部1012从排水口103的后端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并且蒸发器340放置于第二支撑部1012上,并且蒸发器340的前端与第一支撑部1011抵触,从而使得蒸发器340上出现的水汇聚于下凹部1014,并且排水口103沿箱体沿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蒸发器340的前部。
第三支撑部1013从第二支撑部1012的后端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支撑部1012的倾斜角度;制冷风机410固定于第三支撑部1013上。
排水口103相对于箱体100底面的高度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88mm,例如设置为66mm。蒸发器340抵触第一支撑部1011的位置相距排水口103的高度可以设置为22mm。在保证排水角度的前提下,将排水口103的高度降到了最低。上述排水口103相对于箱体100底面的高度以及蒸发器340与第一支撑部1011抵触的位置相距排水口103的高度的设置,是根据排水性能要求和空间要求而进行的结构性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第三支撑部1013,从第二支撑部1012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用于支撑制冷风机410。第二支撑部1012的倾斜角度的极限范围可以设置为0°至63°,优选可以设置为6°至9°。第三支撑部1013的倾斜角度极限范围可以设置为0°至90°(考虑到使用各种风机的情况),在使用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中可以优选设置为30°至40°。下凹部1014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进一步地可以大于等于6°,例如7°。第二支撑部1012的倾斜角度、第三支撑部1013的倾斜角度也分别为蒸发器340的倾斜角度以及制冷风机410的倾斜角度。下凹部1014的倾斜角度可以保证水向排水口103汇集。
下凹部1014两侧的倾斜角度可以大于等于3度(优选7°),使得两侧的水向排水口103汇聚。下凹部1014的构造还可以使蒸发器340尽量减少与底部内胆101的底壁的间距,从而可以利用蒸发器340的加热丝热量传递到下凹部,使化霜水有效流进排水口103处。上述下凹部1014的构造利用蒸发器340的加热丝161热量进行除霜,避免了冰块封堵排水口103,也无需在排水口103处额外增加加热丝。
利用下凹部1014的结构,可以使得倾斜的蒸发器340的部分区域悬空,便于化霜和排水。由于蒸发器340倾斜设置,也可以降低蒸发器340与排水口103之间的距离,不仅提高了冰箱的空间利用率,而且保障蒸发器340上的加热丝161能够对排水口103处的区域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排水口103处的结霜风险。
蒸发器340至下凹部1014的最底端的距离L14小于或等于50mm,更优选地,可以为设置小于等于25mm。
第二支撑部1012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便于水向排水口103汇集,提高了排水的顺畅性。蒸发器340与第二支撑部1012的贴合部分占蒸发器340底面的比例大于或等于0.6,例如可以设置2/3、3/4等,从而可以使得排水口103位于蒸发器340前部的下方。也就是说排水口103沿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蒸发器340的前部,例如排水口103可以位于蒸发器340整体进深尺寸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位置的下方。
本实施例的冰箱通过保障蒸发器340底面与第二支撑部1012的贴合长度,进而避免了空气不流进蒸发器340而从蒸发器340底面与排水口103之间的空间流过,提高了空气流经蒸发器340的路径长度,进一步地提高了蒸发器340的换热效率。
上述冷却室110的构造以及蒸发器340等部件的倾斜设置,既保证了气流的顺畅充分换热,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霜冻,而且提高了化霜和排水效率。
冷却室110下方设置有压机舱150,用于安装冰箱的压缩机310和冷凝器320。压机舱顶盖151前部与第三支撑部1013平行,改善了发泡层的流动性。并且压机舱顶盖151与底部内胆101的底壁间隔设置。压机舱顶盖151的前部与第三支撑部1013平行的间距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0mm,并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小于等于50,例如可以设置为45mm,在满足保温性能要求的同时也满足空间的要求。上述压机舱顶盖151前部与第三支撑部1013平行的间距的设置是根据空间性能要求而进行的结构性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压机舱150还可以安装有蒸发皿191。蒸发皿191设置于压机舱150内;排水管192从排水口103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至蒸发皿191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320可以设置于蒸发皿191的上方。在压机舱150内还可以布置散热风机(图中未示出),形成散热气流对冷凝器320以及压缩机310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压机舱150的底部设置蒸发皿191,排水管192从排水口103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至蒸发皿191处,使得蒸发皿191对从排水管192处流出的化霜水进行收集,而后利用冷凝器320中产生的热量将蒸发皿191中的化霜水蒸发。排水管192的倾斜角度可以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5°。例如,可以设置为7°。本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将排水管192的倾斜角度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0°,从而使得排水管192中的化霜水的流动的更加顺畅,同时保证排水管192不会在高度方向上占用过多的空间。上述排水管192的倾斜角度是根据排水性能要求和空间要求而进行的结构性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排水部分可以增设水泵,主动将水泵送至蒸发皿191。在这些实施例中,排水管192的倾斜角度可不做限制。
底部内胆101的外侧设置发泡层。底部内胆101两侧的发泡层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65mm。箱体100整体宽度为905mm,发泡层厚度降低后可增大储物空间120的容积。发泡层的厚度与隔热性能存在矛盾。将发泡层的厚度减少为65mm是根据空间要求以及隔热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压机舱顶盖151与底部内胆101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发泡层,避免压机舱150的热量影响到储物空间120冷冻。由于其压机舱顶盖151与第三支撑部1013间距的限制,底部内胆101两侧的发泡层的厚度小于等于45mm。这是根据空间要求和隔热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性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第三支撑部1013的倾斜结构还可以为压机舱150的设置提供了让位空间。
回风罩131的前侧形成上下分布的两个前回风入口132,不但视觉美观,还可有效防止儿童手指或异物进入冷却空间中;并且,上下分布的两个回风区域可使回风进入冷却空间后更均匀流过蒸发器340,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蒸发器340前端面易结霜的问题,不但可提高换热效率,还可延长化霜周期,节能高效。
由于蒸发器340的倾斜设置,还可以使得蒸发器340的前部顶端与回风罩131、蒸发器上盖130的前部,形成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区域可以作为容霜空间,回风罩131上方的回风区域可以从该容霜空间进入蒸发器340,从而为霜冻预留了一部分空间,减少了对蒸发器340内部以及制冷风机410的影响。进一步地,蒸发器340可以为该容霜空间设置专门的化霜装置。而且该容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蒸发器340前端容易被冻结的问题。
回风罩131可以为两个,沿横向方向左右分布,被纵向隔板140隔开。纵向隔板140设置于储物空间120的中部,将储物空间120分隔为两个横向排列的储物腔,每个储物腔设置有一个回风罩131。纵向隔板140的前部设置有隔热竖梁141。隔热竖梁141用于与储物腔的门体配合,避免冷量从门体边缘泄露。
隔热竖梁141的隔热层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占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15.7%,进一步可以为小于或等于8.4%;并且蒸发器340前端至隔热竖梁141的水平距离占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比例小于15.7%,进一步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7.7%。上述隔热竖梁141的隔热层厚度以及相对蒸发器340的位置是根据空间要求以及隔热性能要求作出的结构优化,并且得到试制产品的效果验证。
此外,为使冰箱整体的进深尺寸满足要求,门体的后端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62mm。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的门体200关闭后的示意结构图。门体200关闭,封闭储物空间120后,冰箱10整体的进深尺寸(前后方向的整体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572mm,从而满足了与橱柜配合的尺寸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2、5、6、7、10中标注的尺寸,对箱体100的进深尺寸为510mm的一种冰箱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该实施例的冰箱10的箱体容积可以做到与常规550mm的箱体的容积相同,足以体现空间的使用效率。
箱体100整体进深尺寸L12为510mm,门体200的厚度L11设置为62mm。从而使得冰箱整体厚度仅为572mm。底置制冷模块包括蒸发器上盖130,蒸发器340,制冷风机410、压机舱150及压机舱150舱体内的设备。底置制冷模块整体相对于底面的高度H1为316.1mm,箱体100底面相对于底面的高度H4为24.5mm,从而使得底置制冷模块整体的高度仅为291.6mm。
冰箱10中蒸发器340的纵深尺寸L9为152mm,纵向尺寸L10为75mm,左右横向尺寸(未标注)为470mm,纵向高度H7为75mm。蒸发器340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α可以为7.5度。支撑蒸发器340的底部内胆101的底壁部分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也相应设置为7.5度。
蒸发器340由于倾斜设置使得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沿前后方向的长度L3为162mm,虽然前后方向的长度增加,但是将其斜置使得冷却室110内其他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而且经过实际气流流场分析证实风循环效率也更加高,排水也更加舒畅。同时蒸发器340倾斜设置还可以防止蒸发器340距离隔热竖梁141的距离过近,导致霜冻堵住回风口。
制冷风机410也同样倾斜设置,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β可以为36.7度,支撑制冷风机410的底部内胆101的底壁部分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也相应设置为36.7度。
从前至后,冷却室110以及储物空间120内各部件的尺寸以及相对关系设置于如下:回风罩131的前端至箱体100的前端的水平距离L8为24mm。隔热竖梁141的隔热层沿前后方向的厚度L1设置为42mm。制冷风机410的前端至蒸发器340的水平距离L4为22mm,以在放置在保证制冷风机410的叶片不结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蒸发器340与风机410之间的进深距离。送风风道420向上延伸的竖直区段沿前后方向的厚度L6为25mm。从而可以保证风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沿前后方向的长度L5为200mm。储物空间120背部的发泡层的厚度L7为56mm。储物空间120两侧发泡层的厚度L13为65mm。
相应地,可以得出L8为L12的4.7%,L6为L12的4.9%,L1为L12的8.2%,L2为L12的7.5%,L3为L12的29.8%,L4为L12的4.3%,L5为L12的39.2%,L7为L12的11%。上述尺寸、相对位置、比例关系均在严格论证和精密计算基础上完成,在尺寸要求极为严苛的情况下,满足了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上述尺寸和相对位置互相配合,共同实现了相应功能。任一上述尺寸和相对位置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冰箱10某一方面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甚至导致功能无法实现。
从上至下,冷却室110以及储物空间120内各部件的高度以及相对关系设置如:底置制冷模块整体相对于地面的高度H1为316.1mm。蒸发器上盖130的第二上盖部1302的高度H10为93mm。第一上盖部1301相对于箱体100底面的高度H2为223.5mm。第一上盖部1301相对于地面的高度H2为233.5mm。第一上盖部1301与蒸发器340前端顶部的间距H8为36mm。第一上盖部1301相对于箱体100底面的高度H3为199mm。蒸发器340距离蒸发器上盖130的最小间隔H9为15mm。蒸发器340抵触第一支撑部1011的位置相距排水口103的高度H6为22mm。排水口103相对于箱体100底面的高度H5为66mm。上述尺寸、相对位置均在严格论证和精密计算基础上完成,在尺寸要求极为严苛的情况下,满足了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上述尺寸和相对位置互相配合,共同实现了相应功能。任一上述尺寸和相对位置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冰箱10某一方面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甚至导致功能无法实现。本实施例的箱体100的体积为992.2dm3,储物空间120的容积为178L,储物空间120的容积与箱体100整体体积之比达到17.9%。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具体数值均可存在一定的装配以及加工误差。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蒸发器底置式冰箱中送风组件400的分解图。送风风道420可以由风道背板422和底部内胆101的后壁共同限定而成。风道背板422设置于底部内胆101的后壁的前方,大致平行于底部内胆101的后壁。送风口421开设在风道背板422上。
离心风机410可以包括蜗壳和叶轮411,蜗壳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布置于冷却室110的后部,叶轮411设置于蜗壳内,其轴线与吸风口412相对。
离心风机410可以将来自吸风口412的气流沿径向方向排出,排入送风风道420的制冷气流能够从送风口421排入储物空间120,以与储物空间120的热空气进行换热,降低储物空间120的温度。储物空间120内的空气可以由回风罩131上的前回风入口132回流至冷却室110,从而形成循环的气流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包括风机底壳424和风机上盖423。风机底壳424固定于底部内胆101底壁的后部,也即固定于第三支撑部1013上。风机上盖423从风道背板422的下端倾斜向下伸入冷却室110内,并罩扣在风机底壳424上。吸风口412开设于风机上盖423的中央位置。风机底壳424与风机上盖423连接后同样可以倾斜地向下伸入冷却室110内,并且风机底壳424的后端与风道背板422相接的位置处形成排风口。风机底壳424和风机上盖423可以采用卡接的形式连接在一起。
风机上盖423与风道背板422还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件。这种方式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机结构。在现有技术中风机蜗壳以及风道板一般为独立设置的部件,在组装时,安装人员一般需要分别进行安装。这会造成安装工艺复杂且增大成本,不利于批量生产。在本实施例中,风道背板422与风机上盖423为一体成型件,在安装时,直接将风机上盖423安装入冷却室110与风机底壳424连接,不仅可以简化安装流程,降低成本,又可以使得整个送风风道420结构更加稳固。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具有底部内胆,所述底部内胆限定有冷却室和储物空间,所述冷却室设置于所述储物空间的下方;
制冷系统,其包括布置于所述冷却室内的蒸发器,并配置成向所述储物空间提供冷量;并且
所述储物空间的容积与所述箱体的整体体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从前至后向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前部;并且所述冰箱还包括:
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后方,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制冷风机,从前至后向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后方,并配置成促使形成经由所述蒸发器送向所述储物空间的制冷气流,其中所述蒸发器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制冷风机的倾斜角度;
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底部内胆的后壁,并与所述制冷风机的排风口连通,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风道以及所述储物空间,以将所述制冷气流输送至所述储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风机为离心风机,其吸风口朝向前上方,其排风口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后端,并与所述送风风道的下端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蒸发器上盖,横向设置于所述底部内胆内,用于分隔所述冷却室和所述储物空间,所述蒸发器上盖包括:
第一上盖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顶部,基本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上盖部与所述蒸发器的间隔空间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前端的顶部距离所述第一上盖部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等于62mm;
所述蒸发器距离所述第一上盖部最小间隔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等于40mm;
所述第一上盖部相对于所述箱体的底面的高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盖还包括:
第二上盖部,从所述第一上盖部的后端倾斜向上延伸,位于所述制冷风机的上部,所述第二上盖部的倾斜角度设置为与所述制冷风机的倾斜角度一致,并且所述制冷风机与所述第二上盖部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内胆的底壁包括:
第一支撑部,从所述底壁的前端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
下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后侧,并配置成从横向中部向两侧向上倾斜,从而在横向中部开设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冷却室内的水;
第二支撑部,从所述排水口的后端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并且所述蒸发器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且所述蒸发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抵触,从而使得其上出现的水汇聚于所述下凹部,并且所述排水口沿所述箱体沿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部;
第三支撑部,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后端从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制冷风机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口相对于所述箱体的底面的高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88mm;
所述下凹部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压机舱,设置于所述冷却室的下后方,配置成安装所述冰箱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机舱的顶盖与所述底部内胆的底壁间隔设置;并且所述冰箱还包括:
蒸发皿,设置于所述压机舱内;
排水管,从所述排水口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蒸发皿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机舱顶盖的前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平行;
所述压机舱顶盖的前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平行的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0mm;
所述排水管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5°。
CN202021725989.X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Active CN213040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5989.XU CN213040841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5989.XU CN213040841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0841U true CN213040841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5989.XU Active CN213040841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084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8277A1 (zh) * 2020-08-18 2021-11-1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利用离心风机送风的风冷冰箱
WO2022037715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布置于内胆底部的冰箱
WO2022037721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WO2022037716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冰箱
WO2023123937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WO2023221557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酒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8277A1 (zh) * 2020-08-18 2021-11-1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利用离心风机送风的风冷冰箱
WO2022037715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布置于内胆底部的冰箱
WO2022037721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WO2022037716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冰箱
WO2023123937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WO2023221557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酒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40841U (zh)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CN213040840U (zh) 蒸发器底置式冰箱
CN209893732U (zh) 最下方储物间室与箱体底壁具有特定距离的冰箱
CN114076452B (zh) 一种改进冷却室前端回风结构的冰箱
EP3926263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return air inlets formed in two side walls of refrigerator body
CN110375477B (zh) 制冷室位于冷冻间室底部的冰箱
CN114076460A (zh) 一种增大底部储物空间容积的冰箱
CN111947373A (zh) 冰箱
CN114076470A (zh) 蒸发器底置式冰箱
WO2022037411A1 (zh) 蒸发器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冰箱
CN110375485B (zh) 冷却室位于箱体底部的冰箱
CN111609622A (zh) 防止冷冻室风道下移的冰箱
EP3926266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blower transversely disposed besides and downstream of evaporator
CN210374249U (zh) 一种冰箱
CN209893740U (zh) 冰箱
CN114076467A (zh) 制冷风机安装于箱体下部的风冷冰箱
CN219776073U (zh) 冰箱
CN210179967U (zh) 防止冷冻室风道下移的冰箱
CN111609617B (zh) 回风口位于箱体两侧壁且分别对应有蒸发器的冰箱
CN111947368B (zh) 冰箱
CN211601256U (zh) 顶置式冷藏箱
CN219037237U (zh) 制冷模块的壳体、制冷模块和冰箱
US20220146180A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air blower located upstream of transverse side of evaporator
CN210625070U (zh) 蒸发器固定结构优化的冰箱
WO2022037716A1 (zh) 蒸发器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