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8997U -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 Google Patents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8997U
CN213028997U CN202021672570.2U CN202021672570U CN213028997U CN 213028997 U CN213028997 U CN 213028997U CN 202021672570 U CN202021672570 U CN 202021672570U CN 213028997 U CN213028997 U CN 213028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lower cover
semi
ultra
soa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25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一丹
于全耀
梁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25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8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8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8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包括上盖、下盖及吸液芯,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吸液芯设置在腔室内,上盖通过蚀刻制成,下盖通过冲压制成,上盖上设置有与下盖相配合的焊接槽及用于支撑腔室的支撑柱,支撑柱位于腔室内。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能够对腔室的空间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增强均热板的结构强度和力学性能,有效防止产品变形,上盖通过蚀刻制成,便于支撑柱加工成型,能够保证产品的制程能力和产量以满足生产需求,下盖通过冲压制成,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上盖上的焊接槽便于上盖与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Description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热板,尤其涉及一种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背景技术
随着5G无线通信、雷达、无人机、卫星等不断发展,5G商用牌照已发放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呈整合化、集成化和高频高速等发展趋势,许多设备和通信厂商迅速发布了5G电子产品,比如5G智能手机,5G技术带来了更佳地使用体验,同时也意味着更高功耗。功耗增大必然带来相关产品在狭小空间下的散热问题,超薄热管和均热板作为一种通过相变原理进行散热的散热产品是当前的热点,已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中。目前,均热板的厚度已经减小到0.5mm以下,并且在追求更薄的厚度来减小其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占用空间。但是,对于内部具有支撑结构的均热板,采用传统的全蚀刻加工工艺成本高,而采用全冲压的方式不易加工均热板内部的支撑结构,制程能力较差,产量较低,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影响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包括上盖、下盖及吸液芯,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吸液芯设置在腔室内,上盖通过蚀刻制成,下盖通过冲压制成,上盖上设置有与下盖相配合的焊接槽及用于支撑腔室的支撑柱,支撑柱位于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柱均布在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盖上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与吸液芯相配合的第一槽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槽体的深度为0.03mm~0.3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槽体的周围形成与上盖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面,焊接槽与第一连接面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通过蚀刻一体成型有与第一槽体相对应配合的第二槽体,支撑柱位于第二槽体中,第二槽体的周围形成与第一连接面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连接面,焊接槽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槽体的深度为0.08mm~0.3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液芯为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腔室连通的注液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和下盖的材质为铜、铜合金、不锈钢、碳钢、钛、钛合金、铝或铝合金中的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柱位于腔室内,能够对腔室的空间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增强均热板的结构强度和力学性能,有效防止产品变形,上盖通过蚀刻制成,便于支撑柱加工成型,能够保证产品的制程能力和产量以满足生产需求,下盖通过冲压制成,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上盖上的焊接槽便于上盖与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上盖1,焊接槽11,支撑柱12,第二槽体13,第二连接面14,下盖2,第一槽体21,第一连接面22,吸液芯3,腔室4,注液结构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两端”、“两侧”、“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级”、“下级”、“主要”、“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可以简单地用于更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组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冲压超薄均热板,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中进行散热。该均热板包括上盖1、下盖2及吸液芯3,上盖1与下盖2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4,吸液芯3设置在腔室4内,吸液芯3可以通过烧结等方式固定在上盖1或下盖2上,上盖1通过蚀刻制成,下盖2通过冲压制成,上盖1上设置有与下盖2相配合的焊接槽11及用于支撑腔室4的支撑柱12,支撑柱12位于腔室4内,焊接槽11和支撑柱12通过蚀刻一体成型在上盖1上,支撑柱12和焊接槽11的大小、数量和排布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支撑柱12和焊接槽1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在使用过程中,散热工质密封在该均热板的腔室4内,比如水或者其他合适的冷却液,当热量由热源传导至该均热板时,腔室4内的封装的散热工质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受热后开始产生气化现象,吸收热量并向冷端流动,遇冷后凝结释放出热量,再经由腔室4内的吸液芯3返回到热源端,从而通过散热工质在物相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实现散热的效果。
腔室4内的散热工质通常采用纯水或超纯水。在真空状态下,水受热容易汽化,从而能够快速降温,而温度降低后水蒸气凝结,释放一定的热量,由此可以快速调节温度,达到均热的功能。纯水或超纯水对金属的腐蚀性也极弱,可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盖1和下盖2的材质包含但不局限于铜、铜合金、不锈钢、碳钢、钛、钛合金、铝或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上盖1和下盖2可以采用钎焊、熔焊、压焊等方式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扩散焊接等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通常采用激光焊、扩散焊或高温钎焊中的其中一种。
上盖1和下盖2包括但不局限于圆形、椭圆形及方形等。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加工不同形状的均热板,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支撑柱12位于腔室4内,能够对腔室4的空间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增强均热板的结构强度和力学性能,有效防止产品变形。上盖1与下盖2 通过支撑柱12结构的强化作用,使得内部腔室4的无支撑空间的间距变小,可以保证均热板的立体结构,避免内部出现明显凹陷,而且在老化测试中,支撑柱12结构还能够避免出现鼓包现象,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良率。另外,双重加强筋的设计,使得加强筋的焊接避开吸液芯3等关键结构,从而避免焊接过程中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通常,多个支撑柱12均布在腔室4内,并且多个支撑柱12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隙,从而使内部的腔室4空间被均匀分割,便于吸液芯3的安置,在承受外界压力时,上盖1和下盖2的各处受力均匀,可以避免产品变形,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腔室4内的散热工质受热汽化后可以在多个支撑柱12 之间的空隙扩散,迅速将热量沿腔室4的空间传递,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支撑柱12的形状包括但不局限于圆柱形、棱柱形等,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加工不同形状的均热空间,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吸液芯3可以采用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比如铜粉、铜网、铜纤维、蚀刻形成的多孔粗糙结构、沉积形成的多孔粗糙结构等。通常,金属粉为金属粉末、有机溶剂和胶粘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膏状混合物,其中金属粉末可以为铜粉、铜粉、镍粉、锌粉、银粉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剂可以为松油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甲醇、醋酸丁基卡必醇、乙二醇乙醚醋酸酯、柠檬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卵磷脂、大茴香油中的至少一种,胶粘剂可以为玻璃粉或陶瓷粉的悬浊液。
下盖2上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与吸液芯3相配合的第一槽体21,第一槽体21的深度通常为0.03mm~0.3mm,吸液芯3的尺寸大小通常与第一槽体21基本一致,使得吸液芯3能够正好嵌入第一槽体21中,结构更加紧凑、稳定,能够进一步减少产品的厚度,从而使均热板朝向更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第一槽体21的周围形成与上盖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面22,焊接槽11 与第一连接面22相对应,第一接面通常是冲压一体成型的凸缘、法兰边或者翻边等,从而更加便于上盖1与下盖2连接。
上盖1通过蚀刻一体成型有与第一槽体21相对应配合的第二槽体13,第一槽体21与第二槽体13的平面尺寸一致,支撑柱12位于第二槽体13 中,第二槽体13的周围形成与第一连接面22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连接面14,焊接槽11设置在第二连接面14上,第二槽体13的深度通常为 0.08mm~0.3mm,从而更加便于上盖1与下盖2的连接,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下盖2的两侧还可以分别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位于第一连接面22上,上盖1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部,定位部位于第二连接面14上,定位槽和定位部的大小、数量和排布等根据上盖1和下盖2 的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定位槽和定位部可以是方块形、长条形或者现有技术中其他合适的形状,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为上盖1与下盖2提供定位基准,便于上盖1与下盖2装配连接,保证了定位的精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该均热板还包括与腔室4连通的注液结构5,注液结构5可以设置在上盖1和下盖2的侧边或拐角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上盖1和下盖2的一侧中部,注液结构5可以是设置在上盖1和/或下盖2上的注液口,也可以是安装在上盖1和/或下盖2上的注液管,注液结构5通常采用注液管。上盖1、下盖2及吸液芯3组装好后,再将注液管组装上,然后通过注液管向腔室4内按要求注入定量的散热工质,散热工质通常为水,注液管有时也称注水管,然后沿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切断注液管,切断处通过冷焊等方式进行封口,还可以再进行激光熔融焊接,进一步强化密封效果。在散热工质注满腔室4后,通过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或其他控制机构将散热工质切换为封堵剂流体,比如聚氨酯、丙烯酸盐、水玻璃、环氧树脂、脲醛树脂等,向注液管中注入封堵剂至少使封堵剂液面超过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待封堵剂在注液管中固化后,再沿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切断注液管,还可以先通过注液管对腔室4内进行抽真空等除气处理,再向注液管中注入封堵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上盖1上的焊接槽11便于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支撑柱12能够对腔室4的空间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增强均热板的结构强度和力学性能,有效防止产品变形,多个支撑柱12均布在腔室4内,多个支撑柱12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隙,既能够保证上盖1和下盖2的各处受力均匀,又能够使腔室4内的散热工质受热汽化后可以在多个支撑柱12之间的空隙扩散,迅速将热量沿腔室4 的空间传递,上盖1通过蚀刻制成,便于支撑柱12加工成型,能够保证产品的制程能力和产量以满足生产需求,下盖2通过冲压制成,减少了蚀刻工艺中使用的氧化剂和强酸等化学试剂,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环境污染小,环保节能,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细节都可以用等效元素代替,材料、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的。

Claims (10)

1.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下盖(2)及吸液芯(3),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4),所述吸液芯(3)设置在所述腔室(4)内,所述上盖(1)通过蚀刻制成,所述下盖(2)通过冲压制成,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盖(2)相配合的焊接槽(11)及用于支撑所述腔室(4)的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位于所述腔室(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2)均布在所述腔室(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上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吸液芯(3)相配合的第一槽体(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21)的深度为0.03mm~0.3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21)的周围形成与所述上盖(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面(22),所述焊接槽(11)与所述第一连接面(22)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通过蚀刻一体成型有与所述第一槽体(21)相对应配合的第二槽体(13),所述支撑柱(12)位于所述第二槽体(13)中,所述第二槽体(13)的周围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面(22)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连接面(14),所述焊接槽(1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13)的深度为0.08mm~0.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3)为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腔室(4)连通的注液结构(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冲压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材质为铜、铜合金、不锈钢、碳钢、钛、钛合金、铝或铝合金中的其中一种。
CN202021672570.2U 2020-08-12 2020-08-12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Active CN213028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2570.2U CN213028997U (zh) 2020-08-12 2020-08-12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2570.2U CN213028997U (zh) 2020-08-12 2020-08-12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8997U true CN213028997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2570.2U Active CN213028997U (zh) 2020-08-12 2020-08-12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89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0138A (zh) * 2021-07-02 2021-09-03 珠海德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蒸发-沸腾转变的均热板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0138A (zh) * 2021-07-02 2021-09-03 珠海德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蒸发-沸腾转变的均热板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7920A (zh) 不锈钢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34216B (zh) 壳体组件、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5352352A (zh) 一种超薄均温板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63621A (zh) 高强度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0763061A (zh) 一种均热板及其加工方法
CN201844724U (zh) 一种平板均热板
WO2021073158A1 (zh) 薄型毛细结构支撑均温板
CN205488103U (zh) 一种运用蚀刻工艺超薄导热元件和弯折的超薄导热元件
CN215261347U (zh) 一种均温板
CN213028997U (zh)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CN109830443A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大尺度微流道制作方法
US20230171924A1 (en) Vapor Cha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Middle Fram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79362B (zh) 一种均热板半剪成型方法
CN109673136A (zh) 用于散热中框或散热后壳的结构、散热中框或散热后壳及制造方法
CN114705071A (zh) 移动终端、均温板和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CN215832540U (zh) 一种超轻高性能铜铝复合均热板
CN213028996U (zh)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CN213340525U (zh) 电池铝壳、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组件
CN211346467U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真空均热板及终端
CN110535248B (zh) 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13830693U (zh) 复合材料均热板
CN211041903U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
CN116723679A (zh) 陶瓷基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66880A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3366582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芯片的to管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