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8996U -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 Google Patents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8996U
CN213028996U CN202021670776.1U CN202021670776U CN213028996U CN 213028996 U CN213028996 U CN 213028996U CN 202021670776 U CN202021670776 U CN 202021670776U CN 213028996 U CN213028996 U CN 213028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upper cover
stainless steel
cover
soa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07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全耀
梁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07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8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8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8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包括吸液芯及由不锈钢制成的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吸液芯设置在腔室内,上盖和下盖的内表面均镀有铜层,下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上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下盖相配合的焊接槽及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部。本实用新型的封闭腔室的内壁均为铜层,不易与腔室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不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上盖和下盖的外表面为不锈钢,无需进一步地清洗等表面处理,上盖的定位部与下盖的定位槽相配合以及上盖上的焊接槽,便于上盖与下盖装配连接,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结构强度,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热板,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背景技术
随着5G无线通信、雷达、无人机、卫星等不断发展,5G商用牌照已发放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呈整合化、集成化和高频高速等发展趋势,许多设备和通信厂商迅速发布了5G电子产品,比如5G智能手机,5G技术带来了更佳地使用体验,同时也意味着更高功耗。功耗增大必然带来相关产品在狭小空间下的散热问题,超薄热管和均热板作为一种通过相变原理进行散热的散热产品是当前的热点,已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中。目前,均热板的厚度已经减小到0.5mm以下,并且在追求更薄的厚度来减小其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占用空间。
对于较厚均热板,通常采用纯铜或铜合金材质作为均热板的原材料,但是,对于厚度越来越薄或者机械强度要求较高的均热板,铜材质均热板已经不能满足强度要求,铜材质均热板的外表面也易生锈、脏污等,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工艺难度增大,成本较高,如果直接采用强度较高的钢材质均热板,则钢材质与均热板内常用的工质水容易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影响均热板的散热性能,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包括吸液芯及由不锈钢制成的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吸液芯设置在腔室内,上盖和下盖的内表面均镀有铜层,下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上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下盖相配合的焊接槽及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盖的顶部设置有与上盖相配合的连接面,定位槽设置在连接面上,焊接槽与连接面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和下盖采用的不锈钢厚度为0.03mm~0.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铜层的厚度为1um~50u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液芯为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腔室连通的注液管,便于向腔室内注入相应的散热工质,比如水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液管设置在上盖和下盖的侧边或拐角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盖和下盖采用强度高、耐温性好的不锈钢制成,上盖和下盖的内表面均镀有铜层,使得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形成的封闭腔室的内壁均为铜层,不易与腔室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不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能够保证产品的散热性能,而且上盖和下盖的外表面为不锈钢,不易生锈、脏污等,无需进一步地清洗等表面处理,上盖的定位部与下盖的定位槽相配合,便于上盖与下盖装配连接,上盖上的焊接槽也便于上盖与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上盖1,焊接槽11,定位部12,下盖2,定位槽21,第一槽体22,连接面23,吸液芯3,腔室4,铜层5,注液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两端”、“两侧”、“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级”、“下级”、“主要”、“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可以简单地用于更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组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分解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剖视图。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锈钢镀铜均热板,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中进行散热。该均热板包括吸液芯3、上盖1和下盖2,上盖1和下盖2采用不锈钢制成,上盖1与下盖2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4,吸液芯3设置在腔室4内,上盖1和下盖2的内表面均镀有铜层5,下盖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21,上盖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下盖2相配合的焊接槽11及与定位槽21相配合的定位部12。
在使用过程中,散热工质密封在该均热板的腔室4内,比如水或者其他合适的冷却液,当热量由热源传导至该均热板时,腔室4内的封装的散热工质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受热后开始产生气化现象,吸收热量并向冷端流动,遇冷后凝结释放出热量,再经由腔室4内的吸液芯3返回到热源端,从而通过散热工质在物相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实现散热的效果。
腔室4内的散热工质通常采用纯水或超纯水。在真空状态下,水受热容易汽化,从而能够快速降温,而温度降低后水蒸气凝结,释放一定的热量,由此可以快速调节温度,达到均热的功能。纯水或超纯水对金属的腐蚀性也极弱,可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盖1和下盖2可以采用钎焊、熔焊、压焊等方式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扩散焊接等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通常采用激光焊、扩散焊或高温钎焊中的至少一种。
上盖1和下盖2包括但不局限于圆形、椭圆形及方形等。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加工不同形状的均热板,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上盖1和下盖2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制成,也可以采用蚀刻的方式制成。蚀刻工艺易于加工,并且蚀刻工艺对所加工材料的强度、塑性以及延展性要求不高,可以扩大板材的选材范围,并且加工成型的结构更加牢固不易损坏。冲压工艺包括冲裁、折弯、半剪等,能够避免湿法蚀刻中大量使用氧化剂和强酸等化学试剂,环境污染小,环保节能,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而且简化了工艺步骤,缩短了加工时长,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上盖1和下盖2采用的不锈钢材质牌号包含但不局限于304、315、316、 316L等,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他合适牌号的不锈钢,这里的不锈钢也包括性能与不锈钢基本相当的碳钢、合金钢等。
上盖1和下盖2采用的不锈钢厚度通常为0.03mm~0.5mm,铜层5的厚度为1um~50um,上盖1和下盖2可以是单面整体镀铜,也可以是局部镀铜,局部镀铜以铜层5能够完全覆盖封闭的腔室4内壁为基础,铜层5 不易与腔室4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从而能够保证产品的散热性能。
定位槽21、定位部12及焊接槽11的大小、数量和排布等根据上盖1 和下盖2的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定位槽21和定位部12可以是方块形、长条形或者现有技术中其他合适的形状。通常,焊接槽11可以通过冲裁或半剪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在上盖1上,定位部12可以通过折弯冲压或者半剪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在上盖1上,定位槽21可以通过冲裁或半剪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在下盖2上。焊接槽11便于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定位部12与定位槽21相配合为上盖1与下盖2提供定位基准,便于上盖1与下盖2装配连接,保证了定位的精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吸液芯3设置在腔室4内,吸液芯3可以通过烧结等方式固定在上盖1 或下盖2上。下盖2上还设置有与吸液芯3相配合的第一槽体22,吸液芯 3的尺寸大小通常与第一槽体22基本一致,使得吸液芯3能够正好嵌入第一槽体22中,结构更加紧凑、稳定,能够进一步减少产品的厚度,从而使均热板朝向更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下盖2的顶部设置有与上盖1相配合的连接面23,通常第一槽体22 的周围形成与上盖1焊接连接的连接面23,连接面2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凸缘、法兰边或者翻边等,定位槽21设置在连接面23上,焊接槽11与连接面23相对应,从而更加便于上盖1与下盖2连接。
吸液芯3可以采用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比如铜粉、铜网、铜纤维、蚀刻形成的多孔粗糙结构、沉积形成的多孔粗糙结构等。通常,金属粉为金属粉末、有机溶剂和胶粘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膏状混合物,其中金属粉末可以为铜粉、铜粉、镍粉、锌粉、银粉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剂可以为松油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甲醇、醋酸丁基卡必醇、乙二醇乙醚醋酸酯、柠檬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卵磷脂、大茴香油中的至少一种,胶粘剂可以为玻璃粉或陶瓷粉的悬浊液。
该均热板还包括与腔室4连通的注液管6,注液管6通常设置在上盖1 和下盖2的侧边或拐角位置,操作更加方便。上盖1、下盖2及吸液芯3 组装好后,再将注液管6组装上,然后通过注液管6向腔室4内按要求注入定量的散热工质,散热工质通常为水,注液管6有时也称注水管,然后沿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切断注液管6,切断处通过冷焊等方式进行封口,还可以再进行激光熔融焊接,进一步强化密封效果。在散热工质注满腔室4后,通过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或其他控制机构将散热工质切换为封堵剂流体,比如聚氨酯、丙烯酸盐、水玻璃、环氧树脂、脲醛树脂等,向注液管6中注入封堵剂至少使封堵剂液面超过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待封堵剂在注液管6中固化后,再沿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切断注液管6,还可以先通过注液管6对腔室4内进行抽真空等除气处理,再向注液管6中注入封堵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上盖1 和下盖2采用强度高、耐温性好的不锈钢制成,上盖1和下盖2的内表面均镀有铜层5,使得上盖1与下盖2焊接连接形成的封闭腔室4的内壁均为铜层5,不易与腔室4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不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能够保证产品的散热性能,而且上盖1 和下盖2的外表面为不锈钢,不易生锈、脏污等,外观更好,无需进一步地清洗等表面处理,上盖1的定位部12与下盖2的定位槽21相配合,便于上盖1与下盖2装配连接,上盖1上的焊接槽11便于与下盖2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注液管6便于向腔室4内注入相应的散热工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使得均热板朝向更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细节都可以用等效元素代替,材料、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的。

Claims (7)

1.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液芯(3)及由不锈钢制成的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4),所述吸液芯(3)设置在所述腔室(4)内,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内表面均镀有铜层(5),所述下盖(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21),所述上盖(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下盖(2)相配合的焊接槽(11)及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的定位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上盖(1)相配合的连接面(23),所述定位槽(21)设置在所述连接面(23)上,所述焊接槽(11)与所述连接面(23)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采用的不锈钢厚度为0.03mm~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层(5)的厚度为1um~5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3)为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腔室(4)连通的注液管(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6)设置在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侧边或拐角位置。
CN202021670776.1U 2020-08-12 2020-08-12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Active CN213028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0776.1U CN213028996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0776.1U CN213028996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8996U true CN213028996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0776.1U Active CN213028996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8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494A (zh) * 2021-10-19 2022-01-21 江西广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液芯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494A (zh) * 2021-10-19 2022-01-21 江西广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液芯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7920A (zh) 不锈钢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63061A (zh) 一种均热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10285699A (zh) 一种复合型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57825B (zh) 铜粉金属镀层、金属基板、节能防胀爆散热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CN213028996U (zh)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WO2021208731A1 (zh) 均热板及其制作方法、中框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556193A (zh) 紫铜表面超亲水结构制备方法及用该方法制造的紫铜微热管
CN103157964B (zh) 一种铝烧结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CN112118711A (zh) 均热板及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3028997U (zh)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CN213830693U (zh) 复合材料均热板
CN215832540U (zh) 一种超轻高性能铜铝复合均热板
CN213244730U (zh) 均热板及电子设备
CN113465429A (zh) 一种超轻高性能铜铝复合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290404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framed electrode
CN110167321A (zh) 一种冷却水道贯通的液冷机箱及其制造方法
CN211041903U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
CN110662410A (zh) 一体式散热屏蔽罩及其制造方法
CN206775567U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2857109A (zh) 一种超薄铜制均温板
CN210426215U (zh) 一种复合型均温板
CN210892822U (zh) 一种新型均热板
CN215114113U (zh) 一种均温板
CN110944493B (zh) 一种基于气液相变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0328364U (zh) 散热铜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