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8364U - 散热铜箔 - Google Patents

散热铜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8364U
CN210328364U CN201920678493.2U CN201920678493U CN210328364U CN 210328364 U CN210328364 U CN 210328364U CN 201920678493 U CN201920678493 U CN 201920678493U CN 210328364 U CN210328364 U CN 210328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foil
layer
heat
reticular
groov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84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顺金
李小强
肖建平
汪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cheng Adhesive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cheng Adhesiv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cheng Adhesive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cheng Adhesiv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784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8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8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8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部件,公开了一种散热铜箔,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绝缘层、石墨烯层、网状铜箔层、导热硅胶层、铜箔基层、离型层和粘胶层;所述的绝缘层采用聚酰亚胺与蒙脱土材料复合制成的纳米材料涂覆而成;所述的铜箔基层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网状铜箔层结构对应的沟槽结构,所述网状铜箔层设置在沟槽结构内,沟槽结构的凹陷部容纳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沟槽结构的凸起部穿过网状铜箔的空心部;所述的导热硅胶层涂覆于沟槽结构处并将网状铜箔层和铜箔基层结合;所述的石墨烯层覆盖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所述的绝缘层覆盖石墨烯层。这样的结构使铜箔与外界的热交换效率有显著提高,且散热铜箔还避免了对电子元件造成电路损坏。

Description

散热铜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铜箔。
背景技术
铜有着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电子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手机等产品内的电子元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芯片等电子元件发热量的迅速提升,使得散热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由于其内部空间有限,传统的方式一般在这些精密电子元件上贴敷铜箔来辅助散热,但这种单一的散热铜箔结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精密设备的越来越高的散热需求。
在安装控件越来越小,而发热量迅速提升的电子设备内,既要能够保持散热的需求,还要能够保证避免铜的导电性对电子设备造成电磁干扰和电路破坏,从而真正达到高集成度和高稳定性。
鉴于现在的散热铜箔无法达到上述需求,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散热铜箔,旨在通过散热性能更加优良的散热铜箔结构,对高集成的电子设备腔内进行散热,同时能够避免造成电磁干扰,还能屏蔽外界与电子设备内部之间的电磁干扰,保持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散热铜箔,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绝缘层、石墨烯层、网状铜箔层、导热硅胶层、铜箔基层、离型层和粘胶层;所述的绝缘层采用聚酰亚胺与蒙脱土材料复合制成的纳米材料涂覆而成;所述的铜箔基层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网状铜箔层结构对应的沟槽结构,所述网状铜箔层设置在沟槽结构内,沟槽结构的凹陷部容纳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沟槽结构的凸起部穿过网状铜箔的空心部;所述的导热硅胶层涂覆于沟槽结构处并将网状铜箔层和铜箔基层结合;所述的石墨烯层覆盖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所述的绝缘层覆盖石墨烯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绝缘层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绝缘层的厚度为1~2μ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石墨烯层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石墨烯层的厚度为1.2~1.8μ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网状铜箔层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网状铜箔层的厚度为5.5~7.5μ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铜箔基层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铜箔基层的厚度为12~14μ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铜箔基层进行优化,尤其是对沟槽结构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铜箔基层表面的沟槽结构的深度为8~9μ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铜箔基层与网状铜箔层的配合结构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网状铜箔层的上表面与铜箔基层的上表面齐平网状铜箔层的边缘处设置有外凸缘,沟槽结构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容纳槽,外凸缘置于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导热硅胶层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导热硅胶层设置在铜箔基层的沟槽结构内,导热硅胶层将沟槽结构完全填充,且导热硅胶层的上表面与网状铜箔层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离型层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离型层为PE膜,所述的离型层的厚度为4.5~5.5μ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胶粘层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粘胶层为耐热丙烯酸粘合剂层,且粘胶层的厚度为4.5~5.5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极薄铜层上设置的绝缘层避免了铜箔造成电子干扰,避免对电子元器件造成电路损耗,石墨烯具有高导热作用、辐射热作用,这样的结构使铜箔与外界的热交换效率有显著提高;网状铜箔层和铜箔基层之间通过导热硅胶层粘合,两者间的间隙填充导热硅胶层,一方面,这样结构使网状铜箔层和筒箔基层的延展性和韧性有所提高,沟槽结构也具备加强筋的作用,使其不易折断但又不会增加过多硬性,更加适用于空间紧张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另一方面,网状铜箔层和铜箔基层间设置导热硅胶层相比较传统的单一铜箔片在导热性上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另外,本实用新型底端设置离型层和粘胶层,使用时只需直接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铜箔贴敷于散热部位,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层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号代表的含义为:1-绝缘层;2-石墨烯层;3-网状铜箔层;4-导热硅胶层;5-铜箔基层;6-离型层;7-粘胶层;8-外凸缘;9-容纳槽;10-凹陷部;11-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直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单词(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等)。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散热铜箔,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绝缘层1、石墨烯层2、网状铜箔层3、导热硅胶层4、铜箔基层5、离型层6和粘胶层7;所述的绝缘层1采用聚酰亚胺与蒙脱土材料复合制成的纳米材料涂覆而成;所述的铜箔基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网状铜箔层3结构对应的沟槽结构,所述网状铜箔层3设置在沟槽结构内,沟槽结构的凹陷部10容纳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沟槽结构的凸起部11穿过网状铜箔的空心部;所述的导热硅胶层4涂覆于沟槽结构处并将网状铜箔层3和铜箔基层5结合;所述的石墨烯层2覆盖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所述的绝缘层1覆盖石墨烯层2。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绝缘层1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绝缘层1的厚度为1~2μm。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石墨烯层2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石墨烯层2的厚度为1.2~1.8μm。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网状铜箔层3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网状铜箔层3的厚度为5.5~7.5μm。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铜箔基层5进行优化,对其厚度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铜箔基层5的厚度为12~14μm。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铜箔基层5进行优化,尤其是对沟槽结构进行限制,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铜箔基层5表面的沟槽结构的深度为8~9μm。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铜箔基层5与网状铜箔层3的配合结构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网状铜箔层3的上表面与铜箔基层5的上表面齐平网状铜箔层3的边缘处设置有外凸缘8,沟槽结构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容纳槽9,外凸缘8置于容纳槽9内。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导热硅胶层4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导热硅胶层4设置在铜箔基层5的沟槽结构内,导热硅胶层4将沟槽结构完全填充,且导热硅胶层4的上表面与网状铜箔层3的上表面齐平。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离型层6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离型层6为PE膜,所述的离型层6的厚度为4.5~5.5μm。
本实施例对上述内容中公开的胶粘层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粘胶层7为耐热丙烯酸粘合剂层,且粘胶层7的厚度为4.5~5.5μm。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列举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不相矛盾的情况下,上述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技术方案,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方式相互任意组合得到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绝缘层(1)、石墨烯层(2)、网状铜箔层(3)、导热硅胶层(4)、铜箔基层(5)、离型层(6)和粘胶层(7);所述的绝缘层(1)采用聚酰亚胺与蒙脱土材料复合制成的纳米材料涂覆而成;所述的铜箔基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网状铜箔层(3)结构对应的沟槽结构,所述网状铜箔层(3)设置在沟槽结构内,沟槽结构的凹陷部(10)容纳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沟槽结构的凸起部(11)穿过网状铜箔的空心部;所述的导热硅胶层(4)涂覆于沟槽结构处并将网状铜箔层(3)和铜箔基层(5)结合;所述的石墨烯层(2)覆盖网状铜箔的实体部,所述的绝缘层(1)覆盖石墨烯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1)的厚度为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层(2)的厚度为1.2~1.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铜箔层(3)的厚度为5.5~7.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箔基层(5)的厚度为12~14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箔基层(5)表面的沟槽结构的深度为8~9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铜箔层(3)的上表面与铜箔基层(5)的上表面齐平网状铜箔层(3)的边缘处设置有外凸缘(8),沟槽结构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容纳槽(9),外凸缘(8)置于容纳槽(9)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硅胶层(4)设置在铜箔基层(5)的沟槽结构内,导热硅胶层(4)将沟槽结构完全填充,且导热硅胶层(4)的上表面与网状铜箔层(3)的上表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型层(6)为PE膜,所述的离型层(6)的厚度为4.5~5.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胶层(7)为耐热丙烯酸粘合剂层,且粘胶层(7)的厚度为4.5~5.5μm。
CN201920678493.2U 2019-05-13 2019-05-13 散热铜箔 Active CN210328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8493.2U CN210328364U (zh) 2019-05-13 2019-05-13 散热铜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8493.2U CN210328364U (zh) 2019-05-13 2019-05-13 散热铜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8364U true CN210328364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8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8493.2U Active CN210328364U (zh) 2019-05-13 2019-05-13 散热铜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83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7614A (zh) * 2021-06-04 2021-11-05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气体成分检测集成传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7614A (zh) * 2021-06-04 2021-11-05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气体成分检测集成传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80854B (en) Method for coo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sheet for use therewith
EP2685797A2 (e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electron device
KR101235541B1 (ko) 열확산, 전자파 차폐 및 충격흡수 기능을 갖는 복합기능 박막시트 및 적용 전자제품
CN104754913A (zh) 导热复合材料片及其制作方法
US20140356580A1 (en) Compound heat sink
CN203788636U (zh) 一种屏蔽罩
CN210328364U (zh) 散热铜箔
CN20753124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4081006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5013630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und heat sink
CN210607231U (zh) 一种新型复合散热材料
CN210047155U (zh) 三维网络导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2121492U (zh) 一种电源及其电源外壳
CN210328367U (zh) 导热硅胶垫
CN209767915U (zh) 一种散热快速的pcb板
CN211607218U (zh) 一种用于5g手机且带有屏蔽功能的散热新结构
CN210868303U (zh) 一种高导热环保铜箔
CN210840545U (zh) 一种具有散热导电功能的吸波屏蔽膜
CN102833986B (zh) 自粘软性导热基板
CN202524652U (zh) 一种高导热性组合线路板
CN209659706U (zh) 一种具有热传导结构的线路板
CN207596775U (zh) 一种具有凹凸部的导热散热绝缘复合胶带
CN202738258U (zh) 高效散热型挠性线路板
CN106808767A (zh) 防潮石墨烯复合散热膜
CN206077833U (zh) 一种高导热率铝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