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0693U - 复合材料均热板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均热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30693U CN213830693U CN202021670784.6U CN202021670784U CN213830693U CN 213830693 U CN213830693 U CN 213830693U CN 202021670784 U CN202021670784 U CN 202021670784U CN 213830693 U CN213830693 U CN 2138306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per cover
- lower cover
- soaking plate
- cover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均热板,包括上盖、下盖及吸液芯,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吸液芯设置在腔室内,上盖和下盖均包括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层和铜层,腔室的内壁均为铜层,上盖上设置有与下盖相配合的焊接孔,下盖上设置有与吸液芯相配合的第一槽体。本实用新型的封闭腔室的内壁均为铜层,不易与腔室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不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产品不需要进行表面镀铜、镀镍等工艺处理,减少了产品制造工艺中废水的产生和处理等,下盖上的第一槽体便于安置吸液芯,上盖上的焊接孔便于上盖与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热板,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均热板。
背景技术
随着5G无线通信、雷达、无人机、卫星等不断发展,5G商用牌照已发放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呈整合化、集成化和高频高速等发展趋势,许多设备和通信厂商迅速发布了5G电子产品,比如5G智能手机,5G技术带来了更佳地使用体验,同时也意味着更高功耗。功耗增大必然带来相关产品在狭小空间下的散热问题,超薄热管和均热板作为一种通过相变原理进行散热的散热产品是当前的热点,已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中。目前,均热板的厚度已经减小到0.5mm以下,并且在追求更薄的厚度来减小其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占用空间。
对于较厚均热板,通常采用纯铜或铜合金材质作为均热板的原材料,但是,对于厚度越来越薄或者机械强度要求较高的均热板,铜材质均热板已经不能满足强度要求,铜材质均热板的外表面也易生锈、脏污等,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工艺难度增大,成本较高,如果直接采用强度较高的钢材质均热板,则钢材质与均热板内常用的工质水容易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影响均热板的散热性能,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复合材料均热板,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复合材料均热板,包括上盖、下盖及吸液芯,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吸液芯设置在腔室内,上盖和下盖均包括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层和铜层,腔室的内壁均为铜层,上盖上设置有与下盖相配合的焊接孔,下盖上设置有与吸液芯相配合的第一槽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槽体的周围形成与上盖相配合的连接面,焊接孔与连接面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和下盖的不锈钢层的厚度为0.01mm~0.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和下盖的铜层的厚度为0.05mm~0.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液芯为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腔室连通的注液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液管设置在上盖和下盖的侧边或拐角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盖和下盖采用不锈钢层与铜层的复合材料制成,强度高,耐温性好,上盖与下盖焊接连接形成的封闭腔室的内壁均为铜层,不易与腔室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不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能够保证产品的散热性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产品不需要进行表面镀铜、镀镍等工艺处理,减少了产品制造工艺中废水的产生和处理等,而且上盖和下盖的外表面为不锈钢层,不易生锈、脏污等,无需进一步地清洗等表面处理,下盖上的第一槽体便于安置吸液芯,结构紧凑、稳定,上盖上的焊接孔便于上盖与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均热板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立体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上盖1,焊接孔11,下盖2,第一槽体21,连接面 22,吸液芯3,腔室4,注液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两端”、“两侧”、“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级”、“下级”、“主要”、“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可以简单地用于更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组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复合材料均热板的剖视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锈钢镀铜均热板的立体图。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均热板,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LED等终端电子产品中进行散热。该均热板包括上盖1、下盖2及吸液芯3,上盖1与下盖2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4,吸液芯3设置在腔室4内,吸液芯3设置在腔室4内,吸液芯3可以通过烧结等方式固定在上盖1或下盖2上,上盖1和下盖2均包括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层和铜层,腔室4的内壁均为铜层,上盖1和下盖2 的外表面均为不锈钢层,不易生锈、脏污等,外观也更好。上盖1上设置有与下盖2相配合的焊接孔11,焊接孔11位于上盖1与下盖2的连接面 22上,焊接孔11便于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下盖2上设置有与吸液芯3相配合的第一槽体21,吸液芯3的尺寸大小通常与第一槽体21基本一致,使得吸液芯3能够正好嵌入第一槽体21中,结构更加紧凑、稳定,能够进一步减少产品的厚度,从而使均热板朝向更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使用过程中,散热工质密封在该均热板的腔室4内,比如水或者其他合适的冷却液,当热量由热源传导至该均热板时,腔室4内的封装的散热工质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受热后开始产生气化现象,吸收热量并向冷端流动,遇冷后凝结释放出热量,再经由腔室4内的吸液芯3返回到热源端,从而通过散热工质在物相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实现散热的效果。
腔室4内的散热工质通常采用纯水或超纯水。在真空状态下,水受热容易汽化,从而能够快速降温,而温度降低后水蒸气凝结,释放一定的热量,由此可以快速调节温度,达到均热的功能。纯水或超纯水对金属的腐蚀性也极弱,可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盖1和下盖2可以采用不锈钢层与铜层通过轧制复合或爆炸复合等方式制成复合材料,然后再通过冲压或蚀刻的方式进行加工。蚀刻工艺易于加工,并且蚀刻工艺对所加工材料的强度、塑性以及延展性要求不高,可以扩大板材的选材范围,并且加工成型的结构更加牢固不易损坏。冲压工艺包括冲裁、折弯、半剪等,能够避免湿法蚀刻中大量使用氧化剂和强酸等化学试剂,环境污染小,环保节能,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而且简化了工艺步骤,缩短了加工时长,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上盖1和下盖2的不锈钢层的材质牌号包含但不局限于304、315、316、 316L等,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他合适牌号的不锈钢,这里的不锈钢也包括性能与不锈钢基本相当的碳钢、合金钢等。
上盖1和下盖2采用的不锈钢层厚度通常为0.01mm~0.5mm,铜层的厚度为0.05mm~0.5mm,上盖1的铜层与下盖2的铜层形成封闭的腔室4,铜层不易与腔室4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从而能够保证产品的散热性能。
上盖1和下盖2可以采用钎焊、熔焊、压焊等方式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扩散焊接等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通常采用激光焊、扩散焊或高温钎焊中的至少一种。
上盖1和下盖2包括但不局限于圆形、椭圆形及方形等。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加工不同形状的均热板,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焊接孔11的大小、数量和排布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焊接孔1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焊接孔11可以通过冲裁或半剪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在上盖1上。
第一槽体21的周围形成与上盖1相配合的连接面22,焊接孔11与连接面22相对应,连接面2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凸缘、法兰边或者翻边等,从而更加便于上盖1与下盖2连接。
下盖2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通常位于连接面22上,上盖1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部,定位槽和定位部的大小、数量和排布等根据上盖1和下盖2的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定位槽和定位部可以是方块形、长条形或者现有技术中其他合适的形状。通常,定位部可以通过折弯冲压或者半剪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在上盖1上,定位槽可以通过冲裁或半剪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在下盖2上,定位部与定位槽相配合为上盖1与下盖2提供定位基准,便于上盖1与下盖2装配连接,保证了定位的精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吸液芯3可以采用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比如铜粉、铜网、铜纤维、蚀刻形成的多孔粗糙结构、沉积形成的多孔粗糙结构等。通常,金属粉为金属粉末、有机溶剂和胶粘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膏状混合物,其中金属粉末可以为铜粉、铜粉、镍粉、锌粉、银粉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剂可以为松油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甲醇、醋酸丁基卡必醇、乙二醇乙醚醋酸酯、柠檬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卵磷脂、大茴香油中的至少一种,胶粘剂可以为玻璃粉或陶瓷粉的悬浊液。
该均热板还包括与腔室4连通的注液管5,注液管5通常设置在上盖1 和下盖2的侧边或拐角位置,操作更加方便。上盖1、下盖2及吸液芯3 组装好后,再将注液管5组装上,然后通过注液管5向腔室4内按要求注入定量的散热工质,散热工质通常为水,注液管5有时也称注水管,然后沿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切断注液管5,切断处通过冷焊等方式进行封口,还可以再进行激光熔融焊接,进一步强化密封效果。在散热工质注满腔室4后,通过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或其他控制机构将散热工质切换为封堵剂流体,比如聚氨酯、丙烯酸盐、水玻璃、环氧树脂、脲醛树脂等,向注液管5中注入封堵剂至少使封堵剂液面超过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待封堵剂在注液管5中固化后,再沿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边缘外侧切断注液管5,还可以先通过注液管5对腔室4内进行抽真空等除气处理,再向注液管5中注入封堵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上盖1和下盖2采用不锈钢层与铜层的复合材料制成,强度高,耐温性好,上盖1与下盖2焊接连接形成的封闭腔室4的内壁均为铜层,不易与腔室4内常用的工质水产生析氢反应、非凝结性气体等而不兼容,不易产生老化后性能衰退等,能够保证产品的散热性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产品不需要进行表面镀铜、镀镍等工艺处理,减少了产品制造工艺中废水的产生和处理等,而且上盖1 和下盖2的外表面为不锈钢层,不易生锈、脏污等,无需进一步地清洗等表面处理,下盖2上的第一槽体21便于安置吸液芯3,结构紧凑、稳定,上盖1上的焊接孔便于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更加紧密、牢靠,注液管5 便于向腔室4内注入相应的散热工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细节都可以用等效元素代替,材料、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的。
Claims (7)
1.复合材料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下盖(2)及吸液芯(3),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焊接连接能够形成封闭的腔室(4),所述吸液芯(3)设置在所述腔室(4)内,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均包括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层和铜层,所述腔室(4)的内壁均为铜层,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盖(2)相配合的焊接孔(11),所述下盖(2)上设置有与所述吸液芯(3)相配合的第一槽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21)的周围形成与所述上盖(1)相配合的连接面(22),所述焊接孔(11)与所述连接面(2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不锈钢层的厚度为0.01mm~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铜层(5)的厚度为0.05mm~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3)为金属网、金属纤维、沟槽结构、蚀刻结构或沉积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材料均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腔室(4)连通的注液管(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6)设置在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侧边或拐角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70784.6U CN213830693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复合材料均热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70784.6U CN213830693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复合材料均热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30693U true CN213830693U (zh) | 2021-07-30 |
Family
ID=77002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70784.6U Active CN213830693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复合材料均热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30693U (zh) |
-
2020
- 2020-08-12 CN CN202021670784.6U patent/CN2138306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87920A (zh) | 不锈钢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7233789U (zh) |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
CN104641487B (zh) | 方形二次电池 | |
CN110285699A (zh) | 一种复合型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079475B (zh) | 密封电池 | |
CN110763061A (zh) | 一种均热板及其加工方法 | |
CN215261347U (zh) | 一种均温板 | |
CN213028997U (zh) | 半冲压超薄均热板 | |
WO2021208731A1 (zh) | 均热板及其制作方法、中框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13028996U (zh) | 不锈钢镀铜均热板 | |
CN220138644U (zh) | 电池极柱、电池顶盖及电芯 | |
CN202651222U (zh) | 一种盖板组件、含有该盖板组件的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3830693U (zh) | 复合材料均热板 | |
CN113644356B (zh) | 一种电池顶盖的极耳连接结构及电池 | |
CN110966880A (zh) | 一种超薄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5832540U (zh) | 一种超轻高性能铜铝复合均热板 | |
CN207664127U (zh) | 电动汽车用电池箱体以及电动汽车 | |
CN112857109A (zh) | 一种超薄铜制均温板 | |
CN213340525U (zh) | 电池铝壳、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组件 | |
CN110535248B (zh) | 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070290404A1 (en) | Process for making a framed electrode | |
CN116625150A (zh) | 柔性平板热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6775567U (zh)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212648337U (zh) | 锂离子电池 | |
CN213304244U (zh) | 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