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0071U - 空调扇 - Google Patents

空调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0071U
CN213020071U CN202021360560.5U CN202021360560U CN213020071U CN 213020071 U CN213020071 U CN 213020071U CN 202021360560 U CN202021360560 U CN 202021360560U CN 213020071 U CN213020071 U CN 213020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heating
air conditioner
fan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05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伟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605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0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0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0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扇叶,所述扇叶用于使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调扇,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空调扇;雾化部,所述雾化部用于产生水雾;驱动部;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加热部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移动以对准或错开所述扇叶。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加热部,且加热部可以在驱动部的驱动下移动以对准或错开扇叶。当需要制冷时,将加热部移动以错开扇叶,扇叶与雾化部工作吹出冷空气;当需要制热时,加热部对准扇叶,加热部与扇叶工作吹出热空气。

Description

空调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扇。
背景技术
空调扇是一种兼具制冷与加湿等功能于一身的小型家用电器,与常规的电风扇相比,它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与空调相比,它的功率较低,且价格便宜,体积较小,易于搬动。空调扇本质上是一个装有水蒸发组件的电风扇,通过水蒸发吸热的原理对进入空调扇内部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后再排出,从而达到制冷效果。然而,目前的空调扇无法进行制热,在冬天时无法使用,冬天时仍需要通过空调或暖风机进行制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扇,该空调扇既能制热,又能制冷,功能更加齐全,使用环境更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空调扇,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扇叶,所述扇叶用于使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调扇,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空调扇;
雾化部,所述雾化部用于产生水雾;
驱动部;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加热部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移动以对准或错开所述扇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增加了加热部,且加热部可以在驱动部的驱动下移动以对准或错开扇叶。当需要制冷时,将加热部移动以错开扇叶,扇叶与雾化部工作吹出冷空气;当需要制热时,加热部对准扇叶,加热部与扇叶工作吹出热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扇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加热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雾化部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加热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进风口、所述扇叶、所述加热部、所述雾化部与所述出风口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驱动部包括齿轮与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加热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齿条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还包括手柄、连接杆与弹性件,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机箱,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箱、所述齿轮抵持,所述机箱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手柄上设有限位块,转动至预定位置的所述限位块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机箱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加热部能够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齿条与所述机箱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雾化部位于所述扇叶的端面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扇,所述加热部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空调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空调扇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空调扇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扇叶100、水箱210、雾化部220、加热部300、驱动部400、齿轮410、齿条420、机箱500、进风口510、出风口520、限位槽530、自锁部600、手柄610、限位块611、连接杆620、弹性件630、支架700、容纳空间710、温度传感器8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参照图1与图2,空调扇包括扇叶100、水箱210、雾化部220、加热部300、驱动部400与机箱500等部件。机箱500上设有进风口510与出风口520,扇叶100位于机箱500内,扇叶100转动,以带动空气从进风口510进入空调扇内,并从出风口520流出。进风口510位于出风口520的对侧,以加快空气流过的速率。
雾化部220位于水箱210的底部,水箱210内的水能进入雾化部220内。雾化部220可以选用超声波雾化器,水箱210内的水流入雾化部220后,通过蒸发吸热来降低空调扇内空气的温度,以实现制冷。此外,可以在水箱210内加入冰水,降温效果更佳。或者,可以在水箱210内加入驱蚊水以实现驱赶蚊虫,也可以在其中加入空气清新剂以净化空气。
加热部300可以选用电热丝等加热部件,加热部300能够提高空调扇内空气的温度,以实现制暖。驱动部400与加热部300连接,驱动部400能够驱动加热部300移动,以对准或错开扇叶100。此处提到的“对准”是指加热部300至少部分位于扇叶100的端面范围内,“错开”是指加热部300位于扇叶100的端面范围以外。需要说明的是,加热部300移动可以是上下移动,也可以是左右移动。该空调扇能够实现三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制冷加湿、制热、制热加湿。当加热部300与扇叶100对准时,开启雾化部220可以实现制热加湿,关闭雾化部220可以实现制热;当加热部300与扇叶100错开时,开启雾化部220可以实现制冷加湿。
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叶100位于进风口510与加热部300之间。如此,在制热模式时,空气依次流经扇叶100与加热部300,可以防止加热部300处的热空气被吹到扇叶100处,避免扇叶100的塑胶件等发生变形而影响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部220位于出风口520与加热部300之间。如此,在制热加湿模式时,空气依次流经加热部300与雾化部220,可以防止雾化部220产生的水雾大面积积聚在加热部300上使其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510、扇叶100、加热部300、雾化部220与出风口520依次设置。如此,在制热模式时,空气依次流经扇叶100、加热部300与雾化部220,可以防止加热部300处的热空气被吹到扇叶100处而使扇叶100上的塑胶件等发生变形,还能防止雾化部220产生的水雾大面积积聚在加热部300上使其短路。
参照图2与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400包括齿轮410与齿条420,齿轮410与齿条420啮合。齿条420与加热部300固定连接,当齿轮410转动时,齿条420将带动加热部300移动,以对准或错开扇叶100。通过该结构进行驱动时,加热部300运动较平稳。当然,驱动部400也可以选用直线电机、气缸、电缸、液压缸或电机丝杆组件等其他结构。
参照图2、图5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自锁部600,以实现对齿轮410的位置锁定。具体的,包括手柄610、连接杆620与弹性件630。连接杆620穿过机箱500,且其两端分别与手柄610、齿轮410固定连接,手柄610位于机箱500的外部,齿轮410位于机箱500的内部。弹性件630套设于连接杆620上,且弹性件630的两端分别与机箱500的内壁、齿轮410的端面抵持。机箱500上设有限位槽530,手柄610上设有限位块611,当加热部300对准扇叶100时,限位块611正好转动至与限位槽530对应的位置,且能卡入限位槽530内,以阻止齿轮410继续转动。弹性件630处于压缩状态,其端部会将齿轮410朝远离机箱500的方向推动,以使得手柄610紧贴机箱500的外壁,限位块611不会从限位槽530内脱离。当需要将加热部300移动至与扇叶100错开时,将手柄610朝远离机箱500的方向拉动,限位块611便能从限位槽530内脱离,齿轮410可以自由转动。
可以设置多组限位槽530与限位块611,分别对应加热部300位于不同的位置,以调节流出空调扇的空气温度。例如,加热部300的中心与扇叶100的中心对齐,此时,制热效果最好;或者,加热部300部分对准扇叶100,此时,制热效果削弱;或者,加热部300完全与扇叶100错开,此时,制冷效果较好。另外,限位块611与限位槽530的形状也可设置为弧形或锯齿状,与附图中所示的孔状相比,限位效果更好。或者,也可以将限位块611设置于机箱500上,限位槽530设置于手柄610上。
参照图2、图5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箱500还包括支架700,支架700限定出容纳空间710,加热部300可以在驱动部400的驱动下在容纳空间710内移动。容纳空间710的尺寸与加热部300相匹配,可以对加热部300进行限位,使其移动过程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条420的侧壁与支架700贴合。如此,齿条420将会贴着支架700表面移动,支架700能对其进行导向,使其移动更平稳。
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部220位于扇叶100的端面的范围内。如此,可以使流经风扇的空气尽量多的与水雾混合,增强加湿效果。
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齿条420沿上下方向延伸,齿轮410转动时,齿条420带动加热部300沿上下方向移动。与左右移动相比,上下移动可以减小空调扇的占地面积。
参照图2,在支架700的顶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800,用于感应加热部300的温度。且温度传感器800与PLC电连接,若温度超过设定值,PLC将控制加热部300停止加热,以免温度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支架700上还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图中未示出),紫外线消毒灯至少位于扇叶100的一侧,其能够对进入空调扇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以优化空气质量。
需要进行制热时,加热部300在驱动部400的驱动下运动至对准扇叶100,扇叶100转动以带动外部空气从进风口510进入空调扇内,加热部300对空气加热,升温后的空气从出风口520排出。需要进行制热加湿时,使雾化部220与加热部300同时工作。虽然雾化部220雾化时会降低温度,但可以使用较大发热功率的加热部300,或者在水箱210内加入热水,以使雾化部200降低的温度小于加热部300升高的温度。
需要进行制冷加湿时,加热部300在驱动部400的驱动下移动至错开扇叶100,水箱210内的水经雾化部220雾化以降低空气温度,被降温后的湿冷空气从出风口520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加热部300上设有多个镂空区域(图中未示出),制热时,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510、扇叶100、镂空区域与出风口520。在制冷时,若不将加热部300与扇叶100错开,空气也能经过镂空区域到达雾化部220,但将加热部300移开,可以使空气流过扇叶100后无阻碍的到达雾化部220,出风更加顺畅,风力更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空调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扇叶,所述扇叶用于使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调扇,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空调扇;
雾化部,所述雾化部用于产生水雾;
驱动部;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加热部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移动以对准或错开所述扇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加热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部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加热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所述扇叶、所述加热部、所述雾化部与所述出风口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齿轮与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加热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齿条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连接杆与弹性件,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机箱,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箱、所述齿轮抵持,所述机箱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手柄上设有限位块,转动至预定位置的所述限位块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加热部能够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与所述机箱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部位于所述扇叶的端面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CN202021360560.5U 2020-07-09 2020-07-09 空调扇 Active CN213020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0560.5U CN213020071U (zh) 2020-07-09 2020-07-09 空调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0560.5U CN213020071U (zh) 2020-07-09 2020-07-09 空调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0071U true CN213020071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01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0560.5U Active CN213020071U (zh) 2020-07-09 2020-07-09 空调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0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3870B1 (ko) 냉풍기
CN103776090A (zh)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MX2007012568A (es) Acondicionador de aire portatil.
KR20090097065A (ko) 실외기 없는 냉.온풍 에어컨
CN202835580U (zh) 房间空调器
CN213020071U (zh) 空调扇
CN203543591U (zh) 电动汽车空调器
CN215929855U (zh) 空调器
CN216080545U (zh) 冰箱
CN21265779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489947B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变压器
CN110887095B (zh) 吸油烟机
CN211823137U (zh) 一种新型塔扇
CN211233526U (zh)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KR100384718B1 (ko) 공기 정화기능을 갖는 차량용 냉온장고
CN115451632A (zh) 冰箱和车辆
CN111174307B (zh) 一种可移动空调、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19693661U (zh) 一种制冷设备除霜机构
CN216897592U (zh) 除湿取暖换气装置
CN216591967U (zh) 空调器
CN216620025U (zh) 空调器
CN2046192U (zh) 超声雾化式空调器
CN111174308A (zh) 一种可移动空调、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18523815U (zh) 制冷设备
CN114475154B (zh) 一种车载空调用高效稳定的一体化冷暖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