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3917U - 一种轨道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3917U
CN213013917U CN202021210619.2U CN202021210619U CN213013917U CN 213013917 U CN213013917 U CN 213013917U CN 202021210619 U CN202021210619 U CN 202021210619U CN 213013917 U CN213013917 U CN 213013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falling
track beam
hole
dr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06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赛宁
田应斌
邱佳隆
刘晓彤
郑二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106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3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3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3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梁,包括梁下部结构、轨道梁体和防落梁杆,所述轨道梁体适于安装于梁下部结构,所述轨道梁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防落梁杆的下部固定在所述梁下部结构,所述防落梁杆的顶部适于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防落梁杆与所述通孔的内壁配合,以对所述轨道梁体限位。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梁可以有效地防止落梁,结构简单,经济可靠,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梁。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轨道梁,为防止轨道梁在地震力等荷载下掉落,通常在承台上设置横桥向布置的防撞挡块,以防止轨道梁在横桥向上的位移过大;或者采用梁与梁之间或者梁与墩之间所设置的链条等,防止轨道梁在纵桥向上的位移过大,上述防落梁设施存在结构复杂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轨道梁,可以有效地防止落梁,且结构简单,经济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梁,包括:梁下部结构;
轨道梁体,所述轨道梁体适于安装于所述梁下部结构,所述轨道梁体设置有通孔;
防落梁杆,所述防落梁杆的下部固定于所述梁下部结构,所述防落梁杆的顶部适于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防落梁杆与所述通孔的内壁配合,以对所述轨道梁体限位。
通过设置防落梁杆,将防落梁杆的下部固定于梁下部结构,防落梁杆的顶部穿过轨道梁体上的通孔,则防落梁杆贯穿部分轨道梁体,防落梁杆与通孔的内壁配合以对轨道梁体限位,从而防落梁杆可以同时对轨道梁体沿横桥向或纵桥向的位移进行限制,从而可以同时防止轨道梁体沿横桥向或纵桥向的位移过大而导致轨道梁受损甚至是掉落,由此可以大幅提高轨道梁的安全性,结构简单,经济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孔为腰形孔,且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沿纵桥向延伸,所述通孔沿纵桥向的长度与所述轨道梁体上的伸缩缝的缝宽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防落梁杆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止挡件,以防止所述防落梁杆脱出所述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止挡件与所述防落梁杆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轨道梁还包括临时支撑组件,所述临时支撑组件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体的下方,所述临时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防落梁杆上且能够沿所述防落梁杆作轴向移动,以使所述临时支撑组件能够支撑所述轨道梁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临时支撑组件包括螺母,所述防落梁杆的上部设置有螺纹,所述支撑螺母配合于所述螺纹且能够沿所述防落梁杆作轴向移动以调节所述支撑螺母的高度,所述螺母用于支撑所述轨道梁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临时支撑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防落梁杆上且位于所述轨道梁体和所述螺母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梁下部结构固定有多个所述防落梁杆,多个所述防落梁杆沿横桥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梁下部结构固定有多个所述防落梁杆,多个所述防落梁杆沿纵桥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轨道梁体包括两个导轨梁和横联,两个所述导轨梁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所述横联连接于两个所述导轨梁之间,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横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横联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通孔设于所述下板体,且所述防落梁杆顶部低于所述上板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防落梁杆为锚杆,所述锚杆预埋于所述梁下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图1中A-A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1。
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2。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1,其中轨道梁处于安装状态。
图8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2,其中轨道梁处于安装状态。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3。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4。
附图标记:
100:轨道梁;
10:防落梁杆;11螺纹;
20:轨道梁体;21:通孔;22:导轨梁;23:横联;231:下板体;232:上板体;d:伸缩缝的缝宽;
30:止挡件:31:止挡螺母;32:止挡垫片;
40:临时支撑组件;41:螺母;42:垫片;
50:梁下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梁100。
图中的x方向为横桥向,也就是轨道梁100的宽度方向,也为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图中的y方向为纵桥向,也就是轨道梁100的长度方向,也为轨道车辆在轨道梁100上的行驶前进方向,图中的z方向为竖直方向,也即轨道梁100的高度方向。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梁100包括梁下部结构50、轨道梁体20和防落梁杆10,轨道梁体20适于安装于梁下部结构50,轨道梁体20设置有通孔21;防落梁杆10的下部固定于梁下部结构50,防落梁杆10的顶部适于穿过通孔21,防落梁杆10与通孔21的内壁配合,以对轨道梁体20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对轨道梁体20限位是指对轨道梁体20在水平方向上过大的位移进行限制,以防止落梁,具体而言,防落梁杆10的顶部穿过轨道梁体20上设置的通孔21,则防落梁杆10贯穿至少部分轨道梁体20,如此,则至少部分轨道梁体20能够与防落梁杆10止挡以对轨道梁体20限位,且在各个水平方向上,轨道梁体20均至少有通孔21的内壁与防落梁杆10发生止挡,则可同时实现防落梁杆10对轨道梁体20在横桥向、纵桥向以及其它水平方向的过大位移进行限制,如此,也就可以同时防止轨道梁体20在横桥向和纵桥向的位移过大而导致轨道梁100受损甚至是掉落等情况的发生,以提高轨道梁100在地震等恶劣情况下的安全性,而且防落梁杆10成本低,容易获得,经济性好,且安装简单,功能可靠,适用性好。
这里的梁下部结构50可以是盖梁,可以是墩柱,也可以是基础等任何轨道梁体可以安装架设的承载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轨道梁体20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会因为荷载的变化而引起伸缩变形,从而导致轨道梁体20在纵桥向和横桥向会有一定的位移,这时属于正常位移,防落梁杆10与通孔2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使轨道梁体20相对于防落梁杆10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从而适应轨道梁体20的正常伸缩变形。防落梁杆10可以位于通孔21的中心位置,从而保证轨道梁体20在各个水平方向的活动自由度较为均匀,以更好的适应轨道梁体20的正常伸缩变形。
此外,防落梁杆10穿过通孔21且凸出于通孔21的长度可以根据轨道梁体20实际需要的止挡力以及防落梁杆10的力学特性来设置,例如如果轨道梁体20的重量较大,则可以通过增大防落梁杆10凸出于通孔21的长度来提高防落梁杆10的止挡力,也可以通过改变防落梁杆10的材料或粗细来提高防落梁杆10的止挡力。
另外,对于跨座式轨道梁,轨道车辆沿轨道梁100的顶面行驶,则此时防落梁杆10的顶部应低于轨道梁100的顶面,目的是避免防落梁杆10对轨道车辆等的运行产生干扰。对于其它形式的轨道梁,也应通过设计通孔21设置的位置来避免防落梁杆10对轨道梁100的正常使用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通孔21为腰形孔,且通孔21的长度方向沿纵桥向延伸,通孔21沿纵桥向的长度与轨道梁体20上的伸缩缝的缝宽d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应轨道梁体20的伸缩变形,通常在轨道梁体20上设置伸缩缝。且由于轨道梁体20沿纵桥向的长度较长,所以轨道梁体20沿纵桥向的伸缩变形通常大于其沿横桥向的伸缩变形。
将通孔21设置为腰形孔,且通孔21的长度方向沿纵桥向延伸,则通孔21沿纵桥向的开口距离较大,沿横桥向的开口距离较小,以此可以更好地适应轨道梁体20伸缩变形的情况,且通孔21沿纵桥向的长度与轨道梁体20上的伸缩缝的缝宽d相适配,那么可以在保证防落梁杆10不干涉轨道梁体20伸缩变形的情况下,避免通孔21的开口太大而降低防落梁杆10对轨道梁体20的限位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通孔21沿纵桥向的长度与轨道梁体20上的伸缩缝的缝宽d相适配,是指通孔21沿纵桥向的长度是在轨道梁体20上伸缩缝的缝宽d的基础上再留有合适的余量,如此可以更好地保证防落梁杆10不影响轨道梁体20沿纵桥向的伸缩变形。余量具体设置多少,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定,这里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到图6所示,防落梁杆10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止挡件30,以防止防落梁杆脱出通孔21。
可以理解的是,当防落梁杆10穿过通孔21之后,可以将止挡件30固定在防落梁杆10的顶部,通过止挡件30与设置通孔21的结构体止挡,则可以防止防落梁杆10脱出通孔21,从而避免轨道梁体20沿竖直方向的过大位移。设置通孔21的结构体可以是轨道梁体20的一个板体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到图6所示,止挡件30与防落梁杆10螺纹配合。止挡件30可以包括止挡螺母31,防落梁杆10上设置有螺纹11,止挡螺母31与防落梁杆10螺纹配合,如此止挡件30的结构简单,且其在防落梁杆10上的固定和拆卸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止挡件30要与设置通孔21的结构件止挡,则止挡件30必定不能从通孔21中穿过,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件30可以包括止挡螺母31和止挡垫片32,止挡垫片32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止挡螺母31的下表面,如此,可以避免使用较大的螺母,同时在发生止挡作用时,首先是由止挡垫片32与轨道梁体20接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轨道梁体20表面划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防落梁杆10还包括临时支撑组件40,临时支撑组件40适于设置于轨道梁体20的下方,临时支撑组件40套设在防落梁杆10上且能够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移动,以使临时支撑组件40能够支撑轨道梁体20。
相关技术中,轨道梁安装时,将轨道梁体吊装到相应位置后,需要使用千斤顶等设备调节轨道梁体的位置,之后垫石做二次浇筑混凝土,待养护期满之后,才可以移除千斤顶,设备周转周期较长,对于长线路的轨道梁架设影响较大,且整个架设作业完成之后,需要拆除千斤顶以及相关临时支撑设施,降低了施工效率,此外,还增加了工地现场高空作业难度。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梁100,通过套设在防落梁杆10上的临时支撑组件40,且临时支撑组件40能够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移动以使临时支撑组件40能够支撑轨道梁体20,则当轨道梁100安装时,通过千斤顶调节轨道梁体20的位置后,可将临时支撑组件40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移动至轨道梁体20底部,以使临时支撑组件40能够支撑轨道梁体20,此时即可以移除千斤顶,完成抽换,待垫石做二次浇筑混凝土且养护期满之后,仅需要将临时支撑组件40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向下移动,以使临时支撑组件40离开支撑轨道梁体20的状态,从而由位于轨道梁体20下部的支座支撑轨道梁体20,实现轨道梁100的正常运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架设设备周转快,施工效率高。
另外,通过防落梁杆10与轨道梁体20上通孔21的配合,还可以对轨道梁体20的安装起到水平定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临时支撑组件40包括螺母41,防落梁杆10的上部设置有螺纹11,螺母41配合于螺纹11且能够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移动以调节螺母41的高度,螺母41用于支撑轨道梁体20。
通过临时支撑组件40包括螺母41,螺母41与防落梁杆10螺纹配合从而实现临时支撑组件40沿防落梁杆10轴向移动,且螺母41可以用于支撑轨道梁体20,临时支撑组件40的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螺母41沿防落梁杆10移动任意距离,并可靠地固定在防落梁杆10上设置螺纹11的任意位置,功能实现简便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临时支撑组件40也可以是其它部件,只要可以实现临时支撑组件的功能即可,例如临时支撑组件还可以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临时支撑组件40通过固定部能够固定在防落梁杆10上,并通过支撑部支撑轨道梁体20,固定部可以是与防落梁杆10配合的卡爪等,支撑部可以是支撑板体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临时支撑组件40还包括垫片42,垫片42套设在防落梁杆10上且位于轨道梁体20和螺母4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螺母41与防落梁杆10螺纹配合,垫片42与防落梁杆10为非螺纹配合,当转动螺母41时,可使垫片42随螺母41一起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移动;当垫片42移动至与轨道梁体20贴合时,垫片42与通孔21至少部分不重合,以使轨道梁体20能够至少部分支撑于垫片42。
通过在螺母41和轨道梁体20之间增加垫片42,则可以避免轨道梁体20受支撑的部位受损,同时,通过增加垫片42,使得轨道梁体20的受力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梁下部结构50固定有多个防落梁杆10,多个防落梁杆10中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图9和图12所示,轨道梁具有多个梁下部结构50,且多个梁下部结构50沿轨道梁的纵桥向间隔设置,每个梁下部结构50均固定有多个防落梁杆10,多个防落梁杆10中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轨道车辆在圆曲线路段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为了抵消避免轨道车辆受横向力或离心力作用产生滑移,轨道梁100在宽度方向上会设置外侧高于内侧而形成的坡度,称之为轨道梁100的横坡,也即轨道梁100的超高。
在轨道梁100安装时,轨道梁100的横坡架设精度对轨道车辆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在相关技术中,为实现轨道梁100的横坡,通常使用千斤顶进行坡度调节。然而通过千斤顶进行坡度调节,一方面千斤顶只能起到竖向支撑的作用,无法提供轨道梁体20安装时的水平就位,另一方面,轨道梁体20一般结构尺寸和重量均较大,用千斤顶现场安装不易把控,精度难以控制,不易操作。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每个梁下部结构50均固定有多个防落梁杆10,需要说明的是,轨道梁体20相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对应的通孔21,在轨道梁100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多个防落梁杆10与多个通孔21的配合,可以对轨道梁体20的水平位置进行定位;再通过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设置,则调整轨道梁100的横坡时,可以通过调整沿横桥向间隔布置的两个防落梁杆10上的临时支撑组件40高度,即可实现轨道梁100的横坡调节。
具体而言,可以先测量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的距离,再将这两个防落梁杆10的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差调节为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的距离与轨道梁100的横坡值的乘积即可。通过轨道梁体20不同位置点处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调节实现轨道梁体20在不同位置点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轨道梁100的横坡调节,操作方便,精确度高,从而能够精确保证轨道梁100的横坡,以保证轨道梁100行驶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的防落梁杆10可以位于平行于横桥向的一直线上,这样,两个防落梁杆10之间的距离也即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横坡调节的精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多于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设置,则可以通过两两防落梁杆10的临时支撑组件40进行轨道梁100的横坡调节,之后再进行复核和验证,进一步保证轨道梁100横坡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梁下部结构50固定有多个防落梁杆10,多个防落梁杆10中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9、图12和图13所示,轨道梁具有多个梁下部结构50,且多个梁下部结构50沿轨道梁的纵桥向间隔设置,每个梁下部结构50均固定有多个防落梁杆10,多个防落梁杆10中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轨道线路的地势走向,轨道梁100需要设置纵坡以满足轨道梁100前进方向上下起伏的坡度,轨道梁100的纵坡是指轨道梁100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
在轨道梁100安装时,轨道梁100的纵坡架设精度对轨道车辆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在相关技术中,为实现轨道梁100的纵坡,通常使用千斤顶进行坡度调节。然而通过千斤顶进行坡度调节,一方面千斤顶只能起到竖向支撑的作用,无法提供轨道梁体20安装时的水平就位,另一方面,轨道梁体20一般结构尺寸和重量均较大,用千斤顶现场安装不易把控,精度难以控制,不易操作。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每个梁下部结构50均固定有多个防落梁杆10,需要说明的是,轨道梁体20相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对应的通孔21,在轨道梁100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多个防落梁杆10与多个通孔21的配合,可以对轨道梁体20的水平位置进行定位;再通过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设置,则调整轨道梁100的纵坡时,可以通过调整沿纵桥向间隔布置的两个防落梁杆10上的临时支撑组件40高度,即可实现轨道梁100的纵坡调节。
具体而言,可以先测量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的距离,再将这两个防落梁杆10的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差调节为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的距离与轨道梁100的纵坡值的乘积即可。通过轨道梁体20不同位置点处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调节实现轨道梁体20在不同位置点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轨道梁100的纵坡调节,操作方便,精确度高,从而能够精确保证轨道梁100的纵坡,以保证轨道梁100行驶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沿纵桥向间隔设置的防落梁杆10可以位于平行于纵桥向的一直线上,这样,两个防落梁杆10之间的距离也即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纵坡调节的精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多于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设置,则可以通过两两防落梁杆10的临时支撑组件40进行轨道梁100的纵坡调节,之后再进行复核和验证,进一步保证轨道梁100纵坡的精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没有横坡也没有纵坡的轨道梁段,可以将每个梁下部结构50固定的多个防落梁杆10的临时支撑组件40高度调节一致即可,而对于同时具有纵坡和横坡的轨道梁段,则每个梁下部结构50固定的多个防落梁杆10中需要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设置,同时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设置,通过调整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防落梁杆10上的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以及高差,则可以实现轨道梁100的横坡调节,通过调整沿纵桥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防落梁杆10上的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以及高差,可以实现轨道梁100的纵坡调节,由此实现轨道梁100的横坡和纵坡精确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轨道梁体20包括两个导轨梁22和横联23,两个导轨梁22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横联23连接于两个导轨梁22之间,通孔21设于横联23。
通过将通孔21设置于两个导轨梁22之间的横联23上,则防落梁杆10也位于两个导轨梁22之间,如此,不会增加轨道梁体20的横向宽度,不影响轨道梁100的外形美观,且防落梁杆10以及通孔21均不会影响导轨梁22的结构强度以及其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横联2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体232和下板体231,通孔21设于下板体231,且防落梁杆10顶部低于上板体232。
将通孔21设置在横联23的下板体231上,防落梁杆10顶部低于上板体232,则可进一步避免防落梁杆10对轨道梁100外形的影响,且同时不影响对横联23的上板体232的利用,例如说可以在横联23上部设置逃生通道,或者线缆通道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开放式轨道梁,通孔可以设在轨道梁体上,对于封闭式轨道梁,如箱型梁,则轨道梁体可以包括箱式梁体和焊接在箱式梁体上的固定块,通孔可以开设在固定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落梁杆10为锚杆,锚杆预埋于梁下部结构50。如此,防落梁杆10可以牢固地与梁下部结构50固定相连,从而可以可靠地保证防落梁杆10对轨道梁体20的限位作用。
另外,锚杆的下部预埋于梁下部结构50,其承压作用大,从而可以保证套设在锚杆上的临时支撑组件40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撑轨道梁体20。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梁1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轨道梁100包括轨道梁体20、防落梁杆10和临时支撑组件40,临时支撑组件40与防落梁杆10螺纹配合,且临时支撑组件40可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移动以能够支撑轨道梁体20;轨道梁体20设置有通孔21,防落梁杆10的下部固定于梁下部结构50,防落梁杆10的顶部适于穿过通孔21,以对轨道梁体20限位;梁下部结构50固定有多个防落梁杆10,多个防落梁杆10中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横桥向间隔设置,多个防落梁杆10中至少有两个防落梁杆10沿纵桥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轨道梁100进行安装时,首先根据轨道梁100的标高要求以及横坡值和纵坡值,计算各个防落梁杆10上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再将各个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调整至目标高度;将支座与轨道梁体20固定连接之后,通过吊车将轨道梁体20吊装至梁下部结构50上方,调整轨道梁体20的位置,使固定在梁下部结构50的多个防落梁杆10穿过轨道梁体20上的多个通孔21,从而实现对轨道梁体20的水平定位;之后将轨道梁体20下落至与临时支撑组件40贴合的位置,由临时支撑组件40支撑轨道梁体20的重量,如图7所示;然后移除吊车到其它安装工位周转,之后垫石做二次浇筑混凝土,待养护期满之后,将临时支撑组件40沿防落梁杆10作轴向向下移动,从而由支座和垫石等支撑轨道梁体20,以此实现轨道梁100的安装,如图10和图11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轨道梁100的安装精度,在轨道梁体20下落至与临时支撑组件40贴合的位置并由临时支撑组件40支撑轨道梁体20的重量之后,可以再次校对轨道梁100的标高、纵坡值和横坡值等,如果由于制造等误差导致轨道梁体20落下之后的实际标高、实际纵坡值和横坡值与设计值不符,则可以通过千斤顶将轨道梁体20再次抬升,重新调整对应临时支撑组件40的高度,之后再次落下轨道梁体20,并移除千斤顶即可。
轨道梁100安装之后,由于防落梁杆10的下部固定于梁下部结构50,防落梁杆10的顶部穿过轨道梁体20上的通孔21,并与通孔21的内壁配合以对轨道梁体20限位,因此,轨道梁体20不会因为水平方向的位移过大而出现受损或掉落的现象,提高了轨道梁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梁下部结构;
轨道梁体,所述轨道梁体适于安装于所述梁下部结构,所述轨道梁体设置有通孔;
防落梁杆,所述防落梁杆的下部固定于所述梁下部结构,所述防落梁杆的顶部适于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防落梁杆与所述通孔的内壁配合,以对所述轨道梁体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腰形孔,且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沿纵桥向延伸,所述通孔沿纵桥向的长度与所述轨道梁体上的伸缩缝的缝宽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落梁杆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止挡件,以防止所述防落梁杆脱出所述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防落梁杆螺纹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还包括临时支撑组件,所述临时支撑组件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体的下方,所述临时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防落梁杆上且能够沿所述防落梁杆作轴向移动,以使所述临时支撑组件能够支撑所述轨道梁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组件包括螺母,所述防落梁杆的上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母配合于所述螺纹且能够沿所述防落梁杆作轴向移动以调节所述螺母的高度,所述螺母用于支撑所述轨道梁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防落梁杆上且位于所述轨道梁体和所述螺母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下部结构固定有多个所述防落梁杆,多个所述防落梁杆中至少有两个所述防落梁杆沿横桥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下部结构固定有多个所述防落梁杆,多个所述防落梁杆中至少有两个所述防落梁杆沿纵桥向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体包括两个导轨梁和横联,两个所述导轨梁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所述横联连接于两个所述导轨梁之间,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横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联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通孔设于所述下板体,且所述防落梁杆顶部低于所述上板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落梁杆为锚杆,所述锚杆预埋于所述梁下部结构。
CN202021210619.2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轨道梁 Active CN213013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0619.2U CN213013917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轨道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0619.2U CN213013917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轨道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3917U true CN213013917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0619.2U Active CN213013917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轨道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3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2862B1 (ja) 構造物用高さ調整支承装置および構造物用支承装置の高さ調整工法
KR101300073B1 (ko) 거더 인상장치
GB2559872B (en) Balcony structures
WO2020215651A1 (zh) 钢箱梁顶推施工限位导向装置及限位施工方法
JP6673131B2 (ja) 床版取替工法
CN109025104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楼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KR101527782B1 (ko) 합성형 교량의 변위관리 및 반전합성 경사지보공 설치방법
EP2631424B1 (en) Support structure
JP4604132B1 (ja) ホーム柵敷設用覆工板
KR20170040837A (ko) 상탑 설치를 위해 주탑에 가설되는 헤비 리프팅장치
KR101971274B1 (ko) 교량빔 인상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빔 인상방법
CN213013917U (zh) 一种轨道梁
KR101066837B1 (ko) 받침기능을 보유하고 탈락방지가 가능한 탈착식 교량용 인상장치
KR101126081B1 (ko) 가로보 지지 브라켓을 이용한 트러스 가설교량
KR101092886B1 (ko) 무정전 및 무이설 방식으로 설치되는 배전반의 내진 보강 구조물
CN20902533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楼梯结构
CN213013725U (zh) 一种轨道梁安装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梁
CN203766764U (zh) 一种地铁站台加固装置
CN210193760U (zh) 一种焦炉内滑动操作台
CN111751069B (zh) 用于振动台竖向作动器埋件面板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JP6465915B2 (ja) 移動式足場
CN110397094A (zh) 满足整体式桥台桩土相互作用边界条件的构造及装配方法
CN205741779U (zh) 一种用于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小梁式修复结构
KR20210041813A (ko) 거더 조인트
CN220377092U (zh) 伸缩缝平整度调整反力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