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2496U -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12496U CN213012496U CN202021853631.5U CN202021853631U CN213012496U CN 213012496 U CN213012496 U CN 213012496U CN 202021853631 U CN202021853631 U CN 202021853631U CN 213012496 U CN213012496 U CN 2130124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ological treatment
- level biological
- pond
- tank
-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和沿水处理方向依次设于处理箱体内的格栅池、调节池、A级生物处理池、O级生物处理池、中间池、二沉池、过滤池和出水池,所述A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生物弹性填料层,A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O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组合填料层,O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二曝气装置,所述O级生物处理池后部设有回流泵,回流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所述二沉池底部设有污泥泵,污泥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本实用新型结合A/O工艺和精细过滤,对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渐渐的留意到了日益严重的河道污染。河道的污染不仅来源于工业排水,还有沿河村庄的生活污水,因此污染物比较复杂。河道污染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为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河道污水的治理。一般使用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疏浚河道、引水冲淤等,此类方法往往只能治标,仅适用于初级治理。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药剂杀藻、加药促沉淀、加药脱氮等方法,但此类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方法如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等,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城市河道口污水处理方法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固液分离的技术,现有生物处理系统设备较多,工艺复杂,降低了河道污水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和沿水处理方向依次设于处理箱体内的格栅池、调节池、A级生物处理池、O级生物处理池、中间池、二沉池、过滤池和出水池,所述A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生物弹性填料层,A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O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组合填料层,O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二曝气装置,所述O级生物处理池后部设有回流泵,回流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所述二沉池底部设有污泥泵,污泥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
作为优选,所述格栅池后部设有细格栅。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弹性填料层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生物弹性填料,生物弹性填料平行挂设于A级生物处理池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填料层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组合填料,组合填料平行挂设于O级生物处理池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二沉池下部设有泥斗。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池前部设有砂石颗粒滤料层,所述过滤池后部设有活性炭滤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一体化箱式设计,可方便的布置于河道排污口,本装置分为三级处理,通过依次设置的格栅井阻挡大颗粒物,通过A级生物处理池和O级生物处理池进行厌氧好氧工艺降解有机污染物并进行脱氮除磷,通过二沉池和过滤池进行沉淀过滤,并将沉淀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参与厌氧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本装置结合A/O工艺和精细过滤,对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箱体,2、格栅池,3、调节池,4、A级生物处理池,5、O级生物处理池,6、中间池,7、二沉池,8、过滤池,9、出水池,10、进水口,11、出水口,12、潜水泵,13、生物弹性填料层,14、第一曝气装置,15、组合填料层,16、第二曝气装置,17、鼓风机,18、回流泵,19、泥斗,20、污泥泵,21、砂石颗粒滤料层,22、活性炭滤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1和沿水处理方向依次设于处理箱体内的格栅池2、调节池3、A级生物处理池4、O级生物处理池5、中间池6、二沉池7、过滤池8和出水池9,格栅池后部设有细格栅,处理箱体为长方体,内部有空腔,处理箱体前部设有进水口10,处理箱体后部设有出水口11。
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泵12,潜水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用于将混合液输入A级生物处理池。
A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生物弹性填料层13,生物弹性填料层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生物弹性填料,生物弹性填料平行挂设于A级生物处理池中部。A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14。O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组合填料层15,组合填料层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组合填料,组合填料平行挂设于O级生物处理池中部。O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二曝气装置16。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均通过管道连通外部设置的鼓风机17。
O级生物处理池后部设有回流泵18,回流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用于将混合液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再进行厌氧反应。
二沉池下部设有泥斗19,二沉池底部设有污泥泵20,污泥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用于将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参与厌氧反应。
过滤池前部设有砂石颗粒滤料层21,过滤池后部设有活性炭滤料层22。
本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一体化箱式设计,可方便的布置于河道排污口,本装置分为三级处理,通过依次设置的格栅井阻挡大颗粒物,通过A级生物处理池和O级生物处理池进行厌氧好氧工艺降解有机污染物并进行脱氮除磷,通过二沉池和过滤池进行沉淀过滤,并将沉淀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参与厌氧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本装置结合A/O工艺和精细过滤,对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7)
1.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和沿水处理方向依次设于处理箱体内的格栅池、调节池、A级生物处理池、O级生物处理池、中间池、二沉池、过滤池和出水池,所述A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生物弹性填料层,A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O级生物处理池中部设有组合填料层,O级生物处理池底部设有第二曝气装置,所述O级生物处理池后部设有回流泵,回流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所述二沉池底部设有污泥泵,污泥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后部设有细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通A级生物处理池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弹性填料层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生物弹性填料,生物弹性填料平行挂设于A级生物处理池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填料层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组合填料,组合填料平行挂设于O级生物处理池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下部设有泥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前部设有砂石颗粒滤料层,所述过滤池后部设有活性炭滤料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53631.5U CN213012496U (zh) | 2020-08-30 | 2020-08-30 |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53631.5U CN213012496U (zh) | 2020-08-30 | 2020-08-30 |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12496U true CN213012496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73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53631.5U Active CN213012496U (zh) | 2020-08-30 | 2020-08-30 |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12496U (zh) |
-
2020
- 2020-08-30 CN CN202021853631.5U patent/CN2130124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21792B (zh) | 城市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 |
CN106542701A (zh) | 用于河道的水质净化方法 | |
CN109970289A (zh)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深度处理工艺及装置 | |
CN106277338A (zh) | 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净化系统 | |
CN209619125U (zh) | 磁混凝澄清与反硝化滤池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2912804U (zh)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9734254A (zh) | 一种农村小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 |
CN205933379U (zh) |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体化mabr装置 | |
CN114014492A (zh) |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3511777A (zh) | 一种化工园区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 |
CN111392964B (zh) | 一种雨污合流泵站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2745869B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 |
CN105110556A (zh) | 一体化脱氮脱碳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系统 | |
CN210974327U (zh) | 城市黑臭河水的原位净化装置 | |
CN202099169U (zh) |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的装置 | |
CN205347124U (zh) | 城市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3012496U (zh) |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7757087U (zh) | 污水处理池 | |
CN206204118U (zh) | 用于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 |
CN103508557B (zh) | 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15627425U (zh) | 一种基于mbr膜反应器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9516639A (zh) |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系统 | |
CN109292980A (zh) | 一种级数可调的多级ao-mbbr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4299758U (zh) | 高效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系统 | |
CN210764857U (zh) |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